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底折叠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消化道大出血的价值。方法对我科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消化道大出血32例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胃底折叠术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因大出血经24h保守治疗不能控制而行紧急手术者15例,全部获立即止血,4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出院的28例中随访25例,再出血率为12%(3/25);术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得到明显改善;食道内压力从术前的(2.09±1.01)kPa升高为术后的(4.43±0.45)kPa(P<0.01)。结论胃底折叠术能提高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止血效果,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限制性肠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再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小口径人造血管行肠腔静脉“H”型架桥分流术治疗29例断流术后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择期手术15例.死亡2例,急诊手术14例.死亡5例,总手术成功率为(75.86%)。分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FPP)平均下降13cmH2O(1cmH2O=0.0981kPa),仍可保持一定水平的向肝血流灌注。术后随访20倒.术后9个月再出血死亡1例.术后7~11个月出现1级肝性脑病3例.术后19~44个月肝功能衰竭死亡4例。结论:限制性肠腔静脉分流术有手术显露好,对病人打击小.即时止血率高等优点.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再出血较合理有效的、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Hassab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经验。方法对近6年来采用Hassab术的56例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规范的Hassab术,其中急诊手术8例,死亡3例(37.5%);限期手术48例,无1例死亡。本组出血控制率为89.3%(50/56)。术后2周内胃镜复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43例,明显好转7例。3例存在1~2根重度曲张静脉,需行硬化剂注射治疗。治愈出院的53例均得到随访,随访2~83个月,出现再出血4例(7.5%),均为解柏油样便,经药物治疗后出血停止。结论 Hassab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疗效确切;确保Has-sab术的止血效果和降低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和规范手术操作,限期手术可明显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一种更有效防止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方法的改良术式。方法:采用扩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扩大术)治疗69例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Hassab术)治疗53例(对照)。结果:Hassab术组术后近、远期出血率分别为9.4%和21.5%,明显高于扩大术组的0和5.6%(P<0.05);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消失Hassab术组为18.2%,明显低于扩大术组的40.5%(P<0.05),且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无改变6例均为Hassab术组的患者;术后随访,扩大术组3年生存率比Hassab术组高。本组急症手术死亡率为17.1%明显高于择期手术死亡率的2.3%(P<0.01);肝功能按Child分级C级者手术死亡率为26.3%,明显高于A、B级的2.9%(P<0.01)。扩大术组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稍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扩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Hassab术的近、远期疗效为优;急症断流术或(和)肝功能C级者手术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胆道病情、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史等情况确定手术方案,一期行脾切除加断流及胆道手术11例;分期手术21例,其中先行脾切除(或)断流再行胆道手术7例,先行胆道手术再二期行脾切除(或)断流6例,单纯胆道手术8例。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40例次,死亡2例,残余结石12例。29例术后随访5个月~7 a,优良率为58.6%,好转率为34.5%。结论手术处理肝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能缓解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进展。分期手术可提高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停药后再出血14例分析陈华(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湛江524001)垂体后叶素主要含有催产素和加压素,由于后者具有收缩小动脉平滑肌的作用,大剂量使用可升高血压和降低门静脉压力,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胃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一种更有效防止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方法的改良术式。方法:采用扩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扩大术)治疗69例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Hassab术)治疗53例(对照)。结果:Hassab术组术后近、远期出血率分别为9.4%和21.5%,明显高于扩大术组的0和5.6%(P<0.05);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消失Hassab术组为18.2%,明显低于扩大术组的40.5%(P<0.05),且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无改变6例均为Hassab术组的患者;术后随访,扩大术组3年生存率比Hassab术组高。本组急症手术死亡率为17.1%明显高于择期手术死亡率的2.3%(P<0.01);肝功能按Child分级C级者手术死亡率为26.3%,明显高于A、B级的2.9%(P<0.01)。扩大术组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稍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扩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Hassab术的近、远期疗效为优;急症断流术或(和)肝功能C级者手术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重复使用肛肠吻合器在基层医院的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42例使用可重复使用肛肠吻合器行PPH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术中发生大出血3例,经术中手法吻合后治愈,术后无大出血病例。结论:可重复使用肛肠吻合器行PPH术安全可行,具有可重复使用、价格便宜等优点,可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总结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缝扎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大出血的疗效和体会。方法: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道下端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84例,其中97例(对照组)单纯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另87例(实验组)加行胃底环形缝扎,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病人术后复发出血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缝扎术在门脉高压症大出血中能较好地预防术后复发出血。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1978年至1991年对22例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胃中段血管阻断术。现对该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2例中男18例,女4例,年龄25~58岁,其中25~28岁2例,40~58岁20例,17例病人均具有肝硬化的临床特征,5例术前急诊胃镜检查确诊,手术证实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变并经肝活检证实为肝硬化。肝硬化病因包括酒精性9例、肝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总结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缝扎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大出血的疗效和体会。方法:因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道下端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84例,其中97例(对照组)单纯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另87例(实验组)加行胃底环形缝扎,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病人术后复发出血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增加。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缝扎术在门脉高压症大出血中能较好地预防术后复发出血。  相似文献   

12.
自1991年7月至1997年1月作者采用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改良术式治疗急诊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48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25~68岁;有肝炎及反复出血史34例,无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国产弯管型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用国产弯管型吻合器对10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保肛吻合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中,吻合器切割不全14例(13.2%),手术中直肠残端闭合失败6例(5.7%);术后发生切口感染8例(7.5%),吻合口狭窄6例(5.7%),吻合口漏4例(3.8%),吻合口出血2例(1.9%),无手术死亡。结论国产弯管型吻合器效果满意,价格便宜,操作灵活,但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尚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用双吻合器技术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23例的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利用肛管拖出和双吻合器技术行超低位保肛术均获成功。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4.3%),切口感染2例(8.7%)。术后局部复发2例(8.7%),无手术死亡。结论:肛管拖出式双吻合器技术行超低位保肛术是安全可靠的,并提高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42例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吻合器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手术术式的改进,低位直肠癌保肛成功率的不断提高,使保肛术式及其根治性得到了一致的肯定。本文对我院近3a来42例肿块下极距肛缘5~7cm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吻合器技术作了直肠前切除术(Dixon),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2例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58岁。采用国产吻合器(常州GF-1)34例,美国吻合器8例(包括5例双吻合器法)。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漏4例,占9.5%,吻合口出血2例,占4.7%,均对症处理治愈。所有切除标本病理证实切端无肿瘤细胞浸润。术后随访1~3a,5例局部复发,占11.9%,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用双吻合器技术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23例的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利用肛管拖出和双吻合器技术行超低位保肛术均获成功。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4.3%).切口感染2例(8.7%)。术后局部复发2例(8.7%).无手术死亡。结论:肛管拖出式双吻合器技术行超低位保肛术是安全可靠的.并提高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肝硬化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处理紧急出血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近年来发现生长抑素(施他宁商品名)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满意。本组用该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及分组30例患者均有明确肝硬化史,均经胃镜检查证实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曲张静脉处有血痂和红色征。本组病例可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应用施他宁者为治疗组;应用垂体后叶素者为对照组。治疗组14例,男12例,女2…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国产吻合器在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作用。方法;低位直肠癌97例,分为两组:吻合器组67例,采用GF—I管消化型吻合;手缝组30例采用人工手法缝合。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吻合器组均一次吻合成功,无吻合口瘘发生,平均手术时间为200min。手法缝合组发生吻合口瘘2例,发生率为6.7%,吻合口狭窄1例,发生率为3.3%,平均手术时间为245min。吻合器组局部复发7例,占10.4%;手法缝合组5例,占16.7%。吻合器组中50例随访5a,生存30例,死亡20例,5a生存率为60.0%,与同期手缝组切除5a生存率60.9%相似。结论: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运用吻合器作低位直肠癌切除术,能使更多的患者得以保肛,吻合成功率高,吻合口瘘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缩短,能保证切除足够的原发灶及可能侵犯区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肝硬化的主要死亡原因[1],病死率30%~40%,复发性出血病死率高达60%以上,处理紧急出血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奥曲肽(Octreotide,商品名:善的定)是近年来用于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效的药物,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用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8例,并与垂体后叶素治疗22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50例患者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2],肝硬化病史5~30a。所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7年9月完成的肝硬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38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30例采用三孔法,8例采用四孔法。4例肝功能ChildC级先行护肝等综合治疗,待肝功能升至ChildB级以上再手术。6例采用逆行法胆囊切除,1例行胆囊次全切除、黏膜烧灼。术后1例发生腹腔出血,再次开腹止血治愈。1例出现少量胆漏,持续引流保守治疗胆漏自动停止。5例出现中等量腹水,经护肝等综合措施治疗好转。无胆管损伤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肝硬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了解手术中的困难和注意事项,精细操作。手术安全,且具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