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衣剂对小麦后期灌浆强度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类型的种衣剂都能够提高作物的成苗率,并提高幼苗素质,增强植株抗性,增产增收,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本文作者对选用种衣剂处理的小麦良种扬麦158及其对照进行了观察与试验,并在小麦的灌浆后期对其灌浆强度进行了测定,初步得到了经种衣剂处理的扬麦158后期籽粒的灌浆强度有明显增强,同时,产量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水稻品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径分析表明,在育种工作中选择前期(前5天)灌浆速度快,中、后期(第6天以后)灌浆速度缓慢的植株,其直链淀粉含量较低。从广义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分析,性状广义遗传力高而进度小。选择低直链淀粉含量的植株,须在较高世代进行,或在较高世代进行直接选择亦较有效。  相似文献   

3.
免耕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对小麦干物质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对免耕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动态、分配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从花后到成熟总干物质变化趋势呈"S"型,均在花后第30天达到峰值后下降,且达峰值时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中期套草木樨处理的总干物质比CK分别高2 013.48,2 832.28,2 116.85,1 469.56 kg/hm2;4个不同时期处理在整个灌浆期间干物质总的积累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1%,58%,54%和46%,可见,免耕小麦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提高了花后小麦总干物质积累水平.在干物质分配方面,免耕小麦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对干物质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影响甚小.免耕小麦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量,与对照相比,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灌浆中期套草木樨处理分别增产24%,45%,22%,28%,这主要是因为免耕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能够提高小麦的光合能力,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对登海661和郑单958做不同播期对比试验,研究发现:5月下旬套种玉米易造成苗整齐度差、苗弱,尤为不利的是粗缩病发病率较高,收获密度低,造成减产;6月12日前后播种玉米,盛花期易受阴雨影响,授粉不良,穗粒数减少;6月15日之后播种玉米,灌浆期受温度限制,灌浆强度不足,千粒重显著下降,造成减产;6月6~9日播种的玉米,能避免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取得较高的产量。此研究表明,中高产田的中晚熟玉米品种在该地区的最佳播期为6月6~9日。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不同小麦品种对春季限水灌溉条件的响应,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济麦22、石农086、邯6172和鲁麦14计4个小麦品种处理,研究了限水灌溉(春季拔节期灌溉1水)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特性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济麦22和石农086在灌浆期间光合性能较高,灌浆后期叶面积指数(LAI)和光合性能下降缓慢;邯6172在灌浆前期和中期旗叶光合速率和SPAD值较高,后期降低较快,LAI灌浆后期较中期降低51.7%。生育期间济麦22和石农086的干物质积累量较多,花前干物质转移量和花后积累干物质对子粒贡献率均较高,其中济麦22收获指数高达0.64;邯6172花前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但转移量较低,花后积累干物质量多且对子粒的贡献率最高;最终,济麦22产量最高,其次是石农086和邯6172,鲁麦14产量最低。在生产实践中,限水灌溉条件下宜选择生育后期光合性能衰老缓慢、花后积累干物质量多、收获指数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正>瓜豆套种是在春黄瓜露地栽培的收获后期,利用瓜蔓的遮荫,支架套种秋豇豆。瓜豆套种效益较高,一般亩产黄瓜 5 000千克,秋豇豆 1500-2 2000千克,亩产值3 000-3 500元。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优质食用稻品种爱华5号进行不同播种期处理,研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其籽粒灌浆特性与整精米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优质食用稻籽粒灌浆后20d日平均温度在27.9 ̄29.8℃时,籽粒灌浆前、中期速度快,后期速度慢,整精米率相对较低;籽粒灌浆后20d日平均温度在25.2 ̄25.9℃左右时,籽粒灌浆前、中期速度慢,后期速度快,整精米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
1.浇灌浆水小麦抽穗灌浆期,需水强度是其一生中的高峰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30%~40%,若此期供水不足,则功能叶片寿命缩,根系衰老加快,叶片光合强度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运输受阻,导致减产。因此,灌浆水对延缓小麦后期衰老,提高粒重有重要作用。一般应在小麦开花后10天左右,浇灌浆水.以后视天气状况再浇水。  相似文献   

9.
对小麦生长后期的环境条件和灌浆时间,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明确了增加粒重的关键是提高灌浆物质源和改善小麦灌浆期间的养分、水分供应条件,提出了增加粒重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单季稻高低温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单季稻高低温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可为四川省单季稻生产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持.基于1981年-2012年四川省26个气象台站单季稻观测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利用水稻高、低温灾害指标,从灾害发生频率、次数和强度等方面定量分析了四川省单季稻生育期内高温和低温致灾因子的危险性.结果表明:1981年-2012年四川省单季稻秧田期低温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的发生频率较高,大部地区超过60%;秧田期低温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的发生次数较多,大部地区在26~50次;秧田期低温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的发生强度较高,大部地区分别为4~12天/次和6~9天/次.近30年来,四川省单季稻秧田期的低温发生次数和强度呈减少趋势;开花期高温发生次数基本不变,发生强度呈现降低趋势;灌浆结实期高温发生次数和强度呈增加趋势.四川省不同区域和不同生育阶段单季稻高温和低温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存在差异,需要因地制宜地应对气象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单季稻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施肥总量和NPK比例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时期施肥对水稻后期功能叶先合速率以及产量、粒重、结实率、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分次施肥对水稻产量有明显的影响,施用粒肥能显著地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其中以粒肥中配以锌硼肥和BR的处理对产量的提高作用最为显著,比仅施基肥和分蘖肥的处理产量提高速30%.粒肥能延缓功能叶的衰老,使其在水稻生长后期仍维持较高的先合速率、灌浆速率和较长的灌浆时间,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加强后期的养分管理对杂交稻的影响比常规稻更显著.表明杂交水稻的粒重和结实率不仅受遗传控制,也受养分管理的影响.可以通过加强生育后期的养分管理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加强水稻生长发育后期的养分管理还能显著改善稻米品质,如包括Asp、Lys、Ala、Gln等的氨基改含量,在子实肥中加入锌能够显著地提高稻米中锌含量.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生育后期的群体光合作用与物质生物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期播种条件下,鲁麦5号每亩8、16和24万基本苗处理间后期群体光合作用和籽粒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低密度条件下花后群体光合速率高,物质净积累强度大,LAD值高,有效灌浆期长。籽粒生长速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灌浆中后期表现尤为明显。文中从群体结构和物质生产方面探讨了精播高产栽培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甘吞16号系采用花药培养结合异地选择技术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半干旱协迫和正常灌溉而在灌浆后期遇高温(日平均气温>25℃)胁迫2种条件下的灌浆特性表明:甘春16号开花至灌浆始期的间隔期短,灌浆高峰期持续时间长,最大灌浆强度大,在2种胁迫条件下千粒重均在50g以上,是一个灌浆特性稳定,后期抗高温胁迫的小麦品种,也是1份适应性较广的大粒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的灌浆速率及产量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长江中下游麦区9个主推小麦品种灌浆速率、生育进程及产量结构.结果表明,各品种灌浆速率整体表现为慢快慢,但灌浆进程差异较大.镇麦8号和宁麦13的快速灌浆期启动早强度大,持续时间短.镇麦8号因穗粒数较少,产量表现一般.宁麦17、扬麦16、镇麦168和郑麦9023的峰值灌浆速率高,快速灌浆期稳定且持续时间长,后期灌浆速率低,有利于避免后期高温避熟的不利气候因素.襄麦55和扬麦18在收获前期灌浆速率仍较高,千粒质量和容重的稳定性存在风险.南农06Y86平均灌浆速率和千粒质量最低,后期灌浆速率较高,穗数和穗粒数表现中等,高产稳产的难度较大.宁麦13和镇麦168结合了多穗多粒、中前期灌浆速率快且与千粒质量相协调等优良特征,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多穗多粒、熟相好,快速灌浆期启动早,灌浆速率和千粒质量协调,是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豫麦13的优化同步灌浆及增加粒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田间试验,对豫麦13生长后期光合产物积累运转和灌浆时间、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明确其优化同步灌浆、稳增粒重的关键是提高灌浆物质源和优化后期养分、水分供应条件。提出了增加粒重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沿海地区早稻生育后期常因自然气候条件高温逼熟,导致产量低、米质差的问题,模仿丰年气候条件,在早稻灌浆至成熟前傍晚进行叶面喷水,模仿下雨以增加田间湿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浆初期至成熟前3天,每晚喷水处理可比不喷水的对照结实率增加1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1.4g,增产6.9%,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籼稻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根系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同籼稻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和后期根系活力变化,以6个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始穗后籽粒增重和根系伤流强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稻始穗后,灌浆速率经历"慢-快-慢"的过程,在抽穗后10d籽粒增重最快;不同的品种表现不完全相同,黔两优58、益农1号和黔优88存在分段灌浆现象;始穗初期伤流强度开始维持在较高水平,穗后15d下降最快,始穗20d后伤流强度下降幅度减缓;根系伤流强度降低和籽粒增重不同步。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砂姜黑土区环境气象条件对水稻灌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三个品种,七个气象因素,对当天、前一天、前二天,峰值前期、后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前期影响大,后期不明显,七个气象因素中,热量因子相关性强,占70%,且为正相关,给出了三个品种的三个预测模型,供生产参考,提出了适期内早播,避开低温、秋冷年份对灌浆的影响,从而促进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9.
晚秋蚕饲养结束后,在桑园套种一季豌豆,采收青荚上市,每公顷可增加收入7500~9000元。桑园套种豌豆,要求豌豆品种早熟,植株矮生直立。中豌6号开花、成熟早,结荚整齐,灌浆鼓粒快,直立性好,适合在桑园套种。  相似文献   

20.
北方寒地杂交稻灌浆期长达40-50d,易受灌浆后期不良天气的影响。存在库大源不足,二次灌浆过早停止现象。造成空秕率较高,严重影响产量,试验表明,适宜的栽培密度,能够保证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促进群体协调发展提高产量,齐穗期增施钾肥,能提高杂交稻灌浆速率,促早熟,提高结实率及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