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籼-粳杂种稻米几个品质性状的遗传表达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张爱红  徐辰武 《作物学报》1999,25(4):401-407
应用莫惠栋等新近提出的p+q十2pq交配设计及其分析方法,分析了籼-粳杂种5个品质性状的遗传表达。试材的p=4, q=5。结果表明:(1)粒长、粒宽的遗传受母株基因型控制,它们在F2米粒(着生在F1植株上)间没有发生遗传分离;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则在F2米粒间有极显著的遗传分离,故主要受胚乳基因型控制。(2)各性状的遗传变异均以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稻米品质3个粳稻和4个籼稻按完全双列模型设计进行杂交,配组了24个籼粳杂种一代F1,对其主要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性状进行研究。加工品质中糙米率和精米率均接近粳稻品种,与籼稻无关,无胞质效应;整精米率差异很大,但大多介于籼粳双亲之间,并且随粳稻亲本不同,其胞质效应表现不一致。外现品质中垩白度和透明度,大多数介于双亲之间.而垩白率多倾向于亲本的高值。  相似文献   

3.
籼粳交稻米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建国  潘启明 《种子》1998,(2):4-6,10
用胚乳性状遗传模型和分析方法对籼粳交稻米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都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碱消值和蛋白质含量的优势较强。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优势较弱。不同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原因不同,直接显性和母体显性对杂种优势的贡献大小因性状而异,但总的来说,母体显性对籼粳杂种F2籽粒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细胞质效应对部分性状(如胶稠度、蛋白质含量)的群体平均优势有一定  相似文献   

4.
粳型杂种稻米品质性状的表现及遗传控制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研究了由4个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与7个恢复系配组的24个粳型杂种的9个品质性状的遗传表现 , 结果表明: (1)杂种粳米的品质性状表现普遍介于双亲之间, 但粒宽和直链淀粉含量有 较多的超高亲组合, 糙米率和精米率有较多的超低亲组合。 (2)杂种的整精米率、 粒长、 粒宽、 垩白率、 糊化温度5个性状与不育系呈显著正相关; 糙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籼爪交和粳爪交杂种在长沙、三亚两地农艺性状和干物质产量的表现. 由引进爪哇稻品种所配的籼/爪和粳/爪交杂种F1代表现为植株高大, 生长茂盛, 具有强大的干物质产量优势. 绝对干物质产量(单株穗期干重)为: 籼爪杂种>粳爪杂种>对照(籼籼交杂种), 干物质生产率(单株日干物质产量)为: 籼爪杂种>粳爪杂种>对照. 供试籼  相似文献   

6.
水稻籼更杂种一代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董彦君  张云康 《种子》1997,(6):18-20
采用不同稻米品质3个粳稻和4个籼稻按完全双列模型设计进行杂交,配组了24个籼粳杂种一代F1,对其主要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加工品质中糙米率和精米率均接近粳稻品种,与籼稻无关,无胞质效应;整精米率差异很大,但大多介于籼粳双亲之间,并且随粳稻亲本不同,其胞质效应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7.
籼粳杂交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徐辰武  张爱红 《作物学报》1996,22(5):530-534
应用增广NCⅡ设计研究了籼粳杂交稻米有关品质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模型;其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供试籼稻和粳稻间无显著差异;粒长、粒宽和糊化温度则中快,显性模型,其增、减效等佃基因频率在供试籼稻和粳稻彰极显著差异。一般来说,供籼稻中比供试粳稻中含有更多的控制粒长、粒宽糊化温度和显性基因。平均而言,长对短、窄对宽、高糊化温度对低糊化温度为显性;显性 粒长和粒宽性状上为部分显  相似文献   

8.
朱协飞 《种子》2017,(10):69-72
为测定利用复合杂交育成的5个亲本的育种应用潜力,将5个亲本与4个推广品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20个组合,对组合的产量及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分析,并对5个亲本的产量及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铃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A1亲本在铃数,A2亲本在衣分,A3亲本在铃重,A 5亲本在铃重、衣分性状上一般配合力(GCA)为正,A 5亲本是一个较理想的亲本;具有较高特殊配合力效应(SCA)的组合有A5×B3、A2×B2、A3×B1.结论:利用复合杂交培育高配合力亲本是可行的;但不同来源的亲本在同一性状,同一亲本的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GCA)是不同的;同一性状的不同组合间,同一组合的不同性状间特殊配合力(SCA)效应也都存在大小或方向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了籼爪交和粳爪交杂种在长沙、三亚的农艺性状和干物质产量的杂种优势.在长沙的籼爪交杂种在结实率和每穗实粒数方面具有负向超亲优势,在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粒重和理论产量方面存在负向对照优势,其余性状均为正向优势;粳爪交杂种在千粒重和结实率方面存在负向超亲优势,其余性状为正向超亲优势, 在始穗期、秆高和单  相似文献   

11.
以自育的3个烤烟胞质不育系和4个国内推广烤烟品种为材料,配成3×4=12个杂种,研究烤烟下部叶8个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1)各品质性状均存在正向或负向的离中优势。总氮有25.00%组合的正向离中优势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反,总氮/烟碱、总糖和氧化钾有33.33%、25.00%和8.33%组合的负向离中优势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烟碱、氯、总糖/烟碱、氧化钾/氯分别各有41.67%、16.67%、8.33%、8.33%组合正向离中优势和8.33%、8.33%、33.33%、8.33%负向离中优势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总氮、烟碱、氯分别有25.00%、16.67%和8.33%组合的超高亲优势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它品质性状均不存在显著的超高亲优势。(3)烟碱、总糖/烟碱、总氮/烟碱分别有8.33%、16.67%、8.33%组合的超低亲优势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它品质性状各组合均不存在显著的超低亲优势。  相似文献   

12.
以7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和4个恢复系,按NCⅡ交配设计配成7×4=28个F1杂种,研究了12个数量性状,即株高(PH)、穗长(SL)、穗下节间长(IL)、每株穗数(SP)、主穗粒数(KMS)、每株粒数(KP)、每株粒重(KWP)、每株干重(DWP)、千粒重(KW)、籽粒产量(KY)、籽粒蛋白质含量(PC)和赖氨酸含量(LP)的杂种优势表现。以杂种离中亲  相似文献   

13.
以7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和4个恢复系,按NCⅡ交配设计配成7×4=28个F1杂种,研究了12个数量性状,即株高(PH)、穗长(SL)、穗下节间长(IL)、每株穗数(SP)、主穗粒数(KMS)、每株粒数(KP)、每株粒重(KWP)、每株干重(DWP)、千粒重(KW)、籽粒产量(KY)、籽粒蛋白质含量(PC)和赖氨酸含量(LP)的杂种优势表现.以杂种离中亲优势值Hm和超优亲优势值Hb作为杂种优势大小的指标,以显著的Hm和Hb的出现率作为一个性状杂种优势潜力的指标.结果表明: Hm较为普遍,正、负向显著的Hm出现率分别为46%和12%.然而,显著的Hb出现率平均仅为28%;其变化范围是0~79%,随性状而异.本研究中可推荐的强优势组合是3×10和6×8,它们分别属于六棱×六棱和二棱×二棱的杂交类型.在这两种杂交类型中,似乎要比在六棱×二棱和二棱×六棱的杂交类型中更容易选得强优势杂种.文中对杂种优势和遗传效应的关系也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4.
高丹草是代表性的利用杂种优势的饲用牧草, 本研究以杂种高丹草及其亲本三叶期叶片为试材, 采用双向电泳、质谱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进行了蛋白质组学研究。凝胶上检测到的可重复蛋白点400多个, 其中杂种与亲本间达到了显著水平的差异蛋白点34个, 包括显性( 单亲沉默3个, 偏高亲表达17个, 偏低亲表达5个)和超显性表达( 特异表达1个, 超高亲表达6个, 超低亲表达2个)模式, 因此推测显性和超显性效应共同促进高丹草杂种优势的形成, 且显性效应作用更大。同时, 成功鉴定出其中的27个蛋白点涉及到8个功能类别, 即: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代谢、胁迫响应、ATP合成、蛋白质合成、电子转移、信号转导及未知蛋白。高丹草所占比例最大的光合蛋白多数呈上调表达, 表明杂种叶片光合作用增强进而同化更多的有机物是杂种优势形成的主要原因。网络互作的关键节点蛋白为杂种优势特异蛋白的基因操作提供了靶蛋白。本研究在蛋白质水平为高丹草杂种优势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也为其他饲草作物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籼稻粒形及产量性状的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8个粗短粒品种和5个细长粒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显遗传模型,对早籼粒形及产量性状进行多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间的加性相关比显性相关更为重要,其中粒形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是以加性相关为主,仅粒宽与长宽比性状间同时存在着显著的显性相关。有效穗数与着粒密度、每穗粒数、穗重间具有较高的负向加性相关,与粒重则表现出明显的正向显性相关。着粒密度、每穗粒数、结实率、穗重、粒重以及单株产量性状间的相关  相似文献   

16.
CHA杂种小麦灌浆优势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4个CHA杂种及其亲本和CK为材料, 采用数学模型分析、 相关分析、 通 径分析等方法, 研究了CHA杂种灌浆优势及其动态规律和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结果表明 , (1) 4个CHA 杂种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过程均存在杂种优势, 最终干物质积累均存在 超亲优势, 最终干物质超亲优势形成过程有灌浆全期形成、 灌浆中后期形成和灌浆后期  相似文献   

17.
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对9个热带和温带玉米群体进行组配,获得36个杂交组合。2002年和2003年,采用混合线性(AD)模型和最小范数二阶无偏估算法(1)法(minimum norm quadratic unbiased estimation, MINQUE),分别在河南安阳和湖北十堰进行田间鉴定,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方差分量、杂交组合的基因型值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方差分量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大多达到极显著水平,但各项遗传方差分量对总表型变异的贡献有差异。对小区产量而言,各效应的贡献是显性>显性与环境互作>加性与环境互作>加性;而加性方差分量对总表型变异的贡献为穗行数>穗粒数>百粒重>小区产量。对这36个组合的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进行了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群体间遗传差异的度量参数ω/(2μ),ω/(2μ) = 群体平均优势-群体超亲优势。对9个群体的比较表明,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亲本的遗传差异过大和过小都不利于产生强优势组合,具有中等遗传差异的亲本群体表现出了强的杂种优势。如组合3´6 (BSSS C9´Stay Green C4)、2´3 (BS16´BSSS C9)和1´3 (Suwan1´BSSS C9)都具有中等的遗传差别,有较好的杂种优势表现;BSSS C9与Stay Green C4和Suwan1、BS16和Suwan1在温带育种中值得关注,有可能形成新的杂种优势模式。  相似文献   

18.
普通小麦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表现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6个品质性状不同的普通小麦品种及其双列杂交的F1为材料,利用亲本品质性状分组的方法研究了普通小麦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表现规律,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表现不完全一致,多随双亲性状水平的提高而减少,以品质性状表现值均为中等的双亲进行杂交的杂交类型为最高,干面筋含量可通过高双亲杂交而使杂种F1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