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探索提高丘陵旱地小麦机播技术应用效果的农艺措施,分别在免耕、旋耕和翻耕条件下,设置秸秆覆盖和不覆盖,研究耕作措施对机播小麦播种质量、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综合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旋耕和翻耕的覆种效果好,断垄率和晾籽率低,但免耕的出苗率高,苗全;且免耕能促进小麦分蘖发生和有效穗形成,有较大的LAI,较高的生物产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显著增产;秸秆覆盖能促进田间出苗,各群体质量指标均优于不覆盖,有显著的增产效应。综合指数分析表明,免耕+秸秆覆盖具有投入少、出苗质量好、群体质量优、产量高等优点,是四川丘陵旱地机播小麦适宜的配套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2.
秸秆覆盖还田对农田土壤蓄水能力及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阐明秸秆覆盖还田的重要性,并为石家庄地区推广小麦和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2011年10月~2013年6月(2个小麦-玉米轮作周期),以不秸秆覆盖还田为对照(CK),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还田(小麦秸秆还田量为4 500 kg/hm^2左右,玉米秸秆还田量为7 500 kg/hm^2左右)对农田土壤蓄水能力以及玉米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还田处理的玉米和小麦农田2 m土体储水量均〉其CK,其中,玉米生长期储水量增幅为2.16%~13.62%,小麦生长期储水量增幅为0.95%~4.50%;单位面积穗数、穗粒重、千粒重和产量均≥其CK,其中,玉米增产9.39%,小麦增产11.70%。秸秆覆盖还田能够提高农田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改善玉米和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马铃薯常规栽培(不覆盖秸秆)、秸秆覆盖栽培、不同秸秆覆盖栽培、马铃薯播种后盖土盖草和不盖土只盖草、不同基肥水平秸秆覆盖栽培等对比试验,旨在探讨研究马铃薯秸秆覆盖栽培的田间效应。试验表明,马铃薯秸秆覆盖栽培,增产效果显著,商品率明显提高;以稻草覆盖为佳,田间效应播后盖土盖草为佳,以基肥每亩45%硫酸钾复合肥35~40 kg为宜。  相似文献   

4.
小麦种植不同耕作措施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共设置稻秸秆半量耕翻还田(THS)等6种不同处理,通过小区试验比较小麦不同耕作措施的作业效果,并结合不同稻秸还田量分析其对小麦播种深度、田间密度、根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不同处理的播种深度差异不显著,均能完成播种作业;少免耕、秸秆覆盖还田能够促进小麦分蘖,可适当减少用种量;土壤耕翻有利于小麦根系前期生长,后期则不如土壤少免耕种植;长期进行浅旋耕作业已成为限制小麦产量的因素之一,应大力发展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择期进行深松或深翻处理更有利于小麦增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长江流域棉田杂草防控及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该区域棉田化肥和除草剂减量综合技术模式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Bt抗虫棉GK19为试验材料,以无秸秆覆盖为对照(M0,CK),设3个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处理[15000 kg/ha(M1)、20000 kg/ha(M2)和30000 kg/ha(M3)],观察棉田不同生育期内杂草防效、土壤含水量,以及棉花叶绿素含量、株高、果枝数、成铃数等农艺性状指标。【结果】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棉田整个生育期内杂草种群均有很好的防控效果。秸秆高量覆盖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P<0.05),并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M0处理的棉田土壤含水量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基本维持在20.79%~21.70%,而小麦秸秆高量覆盖棉田土壤含水量可达26.25%~35.65%。小麦秸秆高量覆盖还可显著促进棉花的快速生长及提高叶片叶绿素合成,但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其增长幅度不显著(P>0.05)。另外,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提高棉花的果枝数、蕾数和成铃数也有显著促进作用,M0处理在吐絮期的果枝数和成铃数仅为8.0和10.7,而小麦秸秆不同高量覆盖处理可达12.2~13.2和25.9~29.9。【结论】长江流域棉花定苗后,一次性覆盖15000 kg/ha小麦秸秆可有效抑制全生育期内的棉田杂草,并对棉花生长及产量形成具有积极的调控作用,可有效降低化学除草剂及化肥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6.
设置地膜覆盖、小麦秸秆覆盖、油菜壳覆盖、青草覆盖和无覆盖(对照)共5个处理,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4种覆盖材料对旱稻田间生长环境、氮肥利用情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覆盖材料均具有较好的保墒作用,小麦秸秆、油菜壳和青草3种覆盖材料在有效保墒的同时,又可较好地利用天然降水;地膜覆盖可明显增加旱稻的土壤温度,而小麦...  相似文献   

7.
麦秸覆盖对杂草萌发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宪  金玉美  连海明  王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584-2584,2596
研究表明,小麦秸秆覆盖对杂草数量和夏玉米产量有明显影响.与传统处理相比,常量小麦秸秆覆盖可减少25.5%的杂草数量,而加倍的覆盖可以减少杂草数量62.4%.小麦秸秆常量覆盖和加倍覆盖可使夏玉米分别增产10.7%和3.4%.  相似文献   

8.
覆盖与底墒对丘陵旱地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季节性干旱和土壤条件制约,四川丘陵地区旱地小麦产量常年处于不高不稳的被动局面,深入研究小麦节水栽培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覆盖与底墒对丘陵旱地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底墒是决定小麦出苗质量和分蘖进程的最重要的因素,到最高苗时,A2和A3分别比A1提高15.60%和15.25%;②底墒对小麦分蘖成穗能力的影响不显著,不同覆盖之间分蘖成穗能力差异显著,地膜和秸秆覆盖比不覆盖提高21.19%和24.06%;③底墒和覆盖处理下小麦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交互作用不显著,且底墒是影响小麦产量的最主要因数,足墒地膜覆盖增产30%以上;④底墒对小麦水分利用率影响不显著,薄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处理水分利用率分别比不覆盖提高20.82%和8.28%。因此,丘陵旱地小麦稳产高产的关键是足墒播种和保墒栽培。  相似文献   

9.
作物秸秆配施腐熟剂还田对小麦产量及其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2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品种郑麦7698和徐麦33,采用水稻、玉米、花生3种作物秸秆配施腐熟剂还田种植模式,以小麦常规栽培方式为对照,研究其对小麦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作物秸秆还田均能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其中以玉米秸秆还田增产优势最强,郑麦7698和徐麦33分别平均增产40.05%和26.27%;花生秸秆还田分别平均增产23.69%和15.97%;水稻秸秆处理分别平均增产30.34%和9.02%,水稻、花生2种秸秆还田增产效果差异不显著。与传统耕作相比,秸秆还田能显著控制小麦前期群体数量,促进后期生长,优化群体质量,提高分蘖成穗率;能显著提高小麦后期LAI,增加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生产量,提高后期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贡献率,通过增穗增粒或增粒增质量途径,有效提高小麦产量。秸秆还田对小麦全苗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少耕轮作和小麦秸秆覆盖方式对小麦间作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少耕轮作和留茬覆盖小麦间作玉米具有明显的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的作用。一个轮作周期内,间作轮作中小麦籽粒产量较相应单作轮作提高43.98%~55.55%,玉米籽粒产量较相应单作轮作提高61.03%~69.98%,增产效果显著;间作轮作的耗水量及WUE较相应单作轮作分别增加42.07%~43.94%与11.54%~15.51%。与传统间作相比,少耕轮作留茬覆盖可显著提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降低间作的耗水量,25cm高等量秸秆覆盖免耕处理较其他间作处理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54%~10.97%与4.13%~15.69%,耗水量降低1.54%~4.09%。所以25cm高等量秸秆覆盖免耕处理为本试区减少水分无效损耗、提高WUE的可行模式,是试区内较适宜采取的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