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节水园林是北京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地的主要途径。在综合分析莲花池公园雨水资源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对公园开展的山体集雨及绿地节水灌溉工程,雨水收集及再利用工程进行了技术研究。自2007年开始实施,截止到2010年共节约绿化用水33.18万m3,不但降低了绿地养护成本,促进湖水的循环利用,而且也提高了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城市园林绿地中进行雨水收集再利用前景广阔,对于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建设生态园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上海地区绿地雨水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上海公园绿地、街道绿地、单位附属绿地、苗圃绿地中雨水收集利用的部分案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归纳为4种绿地雨水利用模式;经测试:4种模式中应用的水质均符合绿化浇灌和景观环境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3.
对长沙市烈士公园水资源现状和园林绿地水资源浪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长沙市烈士公园绿地节水景观设计可通过绿地地形改造、道路雨水收集和利用、灌溉系统的更新,耐旱植物的运用等实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西安市老旧公园为例,在研究城市公园海绵城市理论的基础上,借鉴了先进案例的成功经验,重点分析了在老旧公园中如何将海绵城市理念付诸实践,并针对西安市老旧公园改造的实际情况,从公园的广场及道路、公园植草沟及雨水花园、公园湖区改造等部分入手,阐述了如何在公园内充分发挥道路、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及地表水进行有效收集和利用,发挥绿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作用的技术,对老旧公园改造有一定的实践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趋势,也是有效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对兰州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及单位庭院绿地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兰州市城区绿地主要以黄河水和自来水进行浇灌,水资源浪费严重,未进行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的现状,提出了倡导节约型园林,进行雨水利用示范区建设,重视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构建节水生态型校园,以东北农业大学主教学区为例,针对新旧教学区建设现状,设计教学一区间接利用雨水、教学二区直接利用雨水.对教学一区进行下凹绿地设计与改造,使雨水充分渗透地下以涵养水源,教学二区设计雨水收集与传输、净化与储存等工程设施系统,收集利用屋面、广场道路及绿地内雨水.本校园节水绿地方案设计能为各高校节水绿地建设...  相似文献   

7.
以滁州南屏山公园规划建设为背景,构建生态景观各要素,形成雨洪管理系统,在具体生态要素规划上利用公园绿地形成城市生态廊道构筑公园内外联系,利用自然资源与人工设施,构建道路、绿带和水系等生态景观要素。通过整体布局,使公园基质内外完整统一,重点在园内建设透水性铺装、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和植被缓冲带,利用雨洪管理系统中的雨水策略、净化策略、涵养策略、恢复策略和植物生态群落策略实现公园绿地环境内的可持续并体现"互惠共生"的包容互通。  相似文献   

8.
随着昆明市公园绿地用水量的增加与城市缺水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雨水资源的利用对缓解这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发现地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带的昆明市干湿季节分明,雨季降雨量大,年内降雨分布不均匀,对地表径流影响大的主要是小雨和暴雨。对不同植被结构的绿地进行实测分析,总结得出昆明市土壤类型主要是轻黏土,稳渗条件下累计入渗量大于1年一遇、小于20年一遇降雨量的特点。为了节约昆明市水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土壤做功,模拟自然水循环;分散式管理,从源头截留雨水;生态美学,艺术化雨水管理;借鉴经验,增改现有雨水管理设施;加强规划立法与政府政策5个雨水管理策略。以昆明市大观公园为例,根据策略对其提出一些适用的雨水管理方法,旨在为昆明市其他公园绿地雨水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倪娅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106-7109
通过对LID理念、LID的相关技术和嘉善公园绿地现状研究,分析现阶段嘉善公园绿地雨水处理上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方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低影响开发雨水利用技术的概念出发,论述了其在城市空间应用的意义与可行性;结合英国湿地中心雨水花园、英国奥林匹克公园植被浅沟、北京东方太阳城居住区雨水系统3个案例,总结了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在公园绿地、建筑及周边场地中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要点;提出对未来城市雨水景观利用发展趋势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以三亚市白鹭公园为传统公园代表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三亚市传统理念下建成的城市公园在雨水利用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三亚"海绵城市"理念下建成的城市公园,提出加强场地渗透率、导向性传输雨水、过滤净化雨水径流、雨水收集储存再利用及雨水利用设计可视化等雨水利用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2.
节水型绿地中雨水的收集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栋  王思麒  李彬  罗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188-4189,4193
阐述了节水型绿地中雨水利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探讨了雨水的收集、净化、存储与利用途径,以期为节水型绿地建设方面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许晓倩  陈展川  陈旭  王宁  邓涛 《热带生物学报》2020,11(3):353-360,367
在城市中构建完整的“海绵体”体系,能有效地解决城市雨水排放压力及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城市公园是构成城市海绵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城市雨水的调节利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传统理念的城市公园建设仅重视公园的景观体验而忽视公园绿地的调蓄雨水能力。笔者通过对海口城市公园的调查,在分析海口传统城市公园建设中雨水综合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公园海绵化建设的雨水管理策略,为未来城市公园的海绵化建设与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以细胞的设计理念建立的城市雨洪公园,在保护湿地的基础上发挥了重要的雨洪调蓄作用。本文基于设计和建成情况,评价公园的雨洪调蓄能力。利用湿地高程数据建立模型计算群力湿地公园在正常条件下和最大蓄水条件下蓄滞雨水的能力分别为71905.85立方米和137674.638立方米。根据水量平衡模拟雨水收集供给方式下群力湿地公园所能收集的雨水范围。分析不同水源补给方式下群力湿地公园的水量及水质净化情况,通过比较得出雨水收集补给方式最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济南郎茂山公园的雨水收集利用实践和经验分析,总结出"下渗优先、集蓄辅助、水库汇集"的总体框架,提出如何在增加园林自然灌溉用水、节能降耗的同时,减少雨水外流,减缓雨水进入城市道路、市政河道管网的速度,从而延缓暴雨洪峰过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暴雨对市中心区域的影响。同时,在卧虎山山体公园、英雄山风景区的规划中进行应用,形成多种细化方式和收集利用方案,对总体框架进行验证,并提出问题和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海岛上的淡水资源弥足珍贵,结合舟山植物园设计实例,通过雨水的收集利用、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回用以及海水的利用等方面来探讨节水技术在海岛公园中的应用,从公园规划设计的角度对节水技术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雨水作为一种洁净、新型、储量丰富的资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使用.详尽而系统地阐述了雨水资源的多元化应用,结果表明:屋面雨水经过初期弃流收集以后可以作为城市的杂水使用;绿地雨水主要通过设置下凹式绿地和设置径流小沟、渗水管和集水井等使雨水就地入渗补给地下水;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雨水主要通过透水面进行充分下渗回归地下水;城市多余雨水也可以用于农业灌溉.通过研究可以使雨水利用更加系统化和多样化,为不同区域的城市雨水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的居住区道路绿地设计相比,以雨水渗透利用为目标的绿地设计能够实现更多的生态价值,对可持续住区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雨水渗透利用相关理论研究,总结道路绿地雨水渗透利用的设计策略,针对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和停车场绿地三种居住区道路绿地类型,提出其雨水渗透利用的设计方法,为居住区雨水资源管理提供灵活多样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下沉式绿地是现代海绵城市系统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雨水收集、净化、储存、调度等功能,可有效对雨水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并对发展节约型城市园林景观、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通过对下沉式绿地结构设计和植物选择进行探讨,以期为下沉式绿地等海绵城市的相关技术提供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居住区普遍存在的用水需求量大、雨水资源利用率低、排水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根据低影响开发理念分析了居住区雨水收集利用的管理目标。探讨了居住区4种常见建筑形态和3种典型布局中雨水收集利用景观的类型和空间组织形式。提出了居住区中住宅建筑、场地和道路及传输功能绿地"可食用景观"、"多功能弹性景观"、"可变化景观"的营造方法。对居住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