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川杂棉29为转基因抗虫核不育杂交种,2010年4月通过四川省审定.该品种的选育得到了国家转基因专项、四川省育种攻关等项目的支持.川杂棉29与常规棉品种及人工去雄品种相比,具有抗虫高产、制种技术简化、生产成本低等优势,在棉花产业化生产中有较强竞争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大面积生产应用的抗虫杂交棉主要是人工去雄杂交种和核不育杂交种。人工去雄制种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种子价格高,实际生产中部分种子企业使用人工去雄F2种子当作F1种子,产量优势大幅度降低.抗虫性和纤维品质整齐度变差.伤害了棉农和棉纺加工企业的利益。利用核不育系制种.制种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去雄.其制种效率比人工去雄法高3倍以上.种子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中棉所 3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一种新型的转 Bt基因抗虫杂交棉 ,1 999年 5月通过全国品审会审定。该品种母本为双隐性不育系 ,不需人工去雄 ,可直接授粉制种 ,与人工去雄制种相比可降低制种成本 50 %。 2 0 0 0年在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表现特别突出 ,它集抗虫、抗病、丰产、优质、简化制种于一体 ,科技含量高。是目前长江、黄河两大棉区推广种植最理想的品种。1种植表现1 .1 苗势好。中棉所 38子指大 ,出苗快而整齐 ,比一般常规品种提前 2~ 3天 ,子叶肥大 ,平展 ,叶色油绿 ,该品种对苗病和角斑病具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4.
川杂棉16是以新育成的含msc1不育基因的优质抗虫抗病核不育系GA18为母本,以高产品系HB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测配而成的F1代种,于2003-2005年通过四川省区试和生产试验,2006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棉2006001。川杂棉16在各类试验中高抗红铃虫和抗棉铃虫,抗病性好,具有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技术可控性强等突出特点。由于制种时母本GA18抗棉铃虫,其制种效益比利用不抗虫母本制种提高30%,有较强的产业竞争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川杂棉16正在参加国家长江流域区试。1特征特性生育期133天,中熟;植株塔形,茎秆粗…  相似文献   

5.
杂交棉制种有不育系制种法、化学杀雄制种法和人工去雄授粉制种法等 ,综合分析多种因素 ,今后几年内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仍以人工去雄授粉制种法占绝对优势。从 1 998年在河南省大面积制种到现在 ,全省年制种面积已达 2 0 0 0公顷 ,在南阳市和周口市曾创造了每公顷产种子 30 0 0 kg以上的高产记录 (纯度 97%以上 )。由于标杂 A1 和标杂 A2杂交棉 F1 代杂交种有独特的标记性状 ,杂交种纯度易于控制和保证 ,而杂交种没有标记性状的杂交棉大面积制种时容易产生种子质量问题 ,制种效率与杂交种纯度的矛盾尤为突出 ,因此 ,严格落实杂交棉制种…  相似文献   

6.
惠民县良种棉加工厂为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良种繁育基地。先后进行了中棉所 2 8、中棉所 2 9制种及推广工作。但由于人工去雄制种复杂 ,存在着用工多、劳动强度大、产量低、种子成本高等缺点 ,于 1 999年引进了中棉所 38(中抗杂 A) ,进行F1高产示范种植及制种研究。1 品种特征、特性中棉所 38的母本为不育系 ,制种时不需人工去雄 ,从而提高了制种效率 ,可较人工去雄授粉制种减少用工 60 %以上 ,降低种子总成本的 40 %。中棉所 38属中熟偏早品种 ,生育期 1 2 5天左右 ,株型适中 ,叶片稍大 ,色较深 ;现蕾早 ,一般在 6片真叶现蕾 ,平均株高 …  相似文献   

7.
中棉所 38在山东临清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棉所3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采用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为母本,转基因抗虫棉品系为父本育成的新型杂交抗虫棉新品种.该品种最大的特点是母本为不育系,制种时不需人工去雄,从而提高制种效率,较人工去雄制种可减少投工50%~60%,降低制种成本50%以上.  相似文献   

8.
抗虫不育系杂交种——中棉所54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棉所54是以用带有标记性状的抗虫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为母本,抗虫品系为父本配置而成的杂交种。适合于昆虫辅助传粉制种,在制种期间不需去雄,不需喷施化学农药防治棉铃虫,完全满足昆虫传粉杂交制种的要求。此外,还可以利用指示性状在苗期区别真假杂种,应用前景十分广阔。2000年配制杂交种组合,2004年参加山西省区域试验,2005年提前一年进入生产试验。2006年获得基因安全评价证书[农基安证字(2006)第304号]。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转基因抗虫核不育杂交种川杂棉37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抗虫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川杂棉17是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利用世界首创的棉花“核不育二级法”结合抗虫转基因技术而培育出的转基因抗虫优质核不育杂交种,于2005—2006年参加四川省区试,2007年通过四川省生产试验,2008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棉2008002],并获得转基因安全应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7)第216号。  相似文献   

11.
丁庆永  孙勤辛 《中国棉花》2007,34(10):34-35
棉花"人工去雄法"杂交制种,是利用人工将即将开放的花苞中的雄蕊剥掉,再利用人工将其它棉花植株的花粉授到该朵花的柱头上,从而产生杂种优势的制种方法.棉花"人工去雄法"杂交制种,防杂保纯工作非常关键,如果所制的F1代杂交种子的纯度差,其杂种优势将很难发挥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2.
棉花杂交制种是通过人工去雄授粉获得杂交种子,工作量大,制种成本高.详细介绍了棉花杂交种高产优质制种技术的方法和步骤,按此技术实施,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棉花制种质量和制种水平,收获高产优质杂交种.  相似文献   

13.
川杂棉21是四川省农科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利用优质转基因抗虫核不育系GA18作母本、高产恢复系R193作父本,采用核不育“一系两用法”配制的抗虫核不育F1代杂交种。2006—2007年参加四川省区试,2008年通过四川省生产试验,并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8)第203号]。200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棉2009001]。  相似文献   

14.
目前长江流域棉区已基本普及杂交棉,推广品种200个左右,90%以上的品种是采用人工去雄方法生产杂交种,而人工去雄方法是一个劳动强度很大的工作。所以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方法是一项直接影响杂交棉制种产量和制种纯度的关键技术.熟练掌握此项技术可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杂交棉品种推广利用的难题.为棉花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大规模应用提供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和2011年分别以12个人工去雄制种杂交种F1和12个胞质不育三系杂交种F1为材料,以人工去雄制种杂交种中棉所52为对照,与胞质不育三系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83的各项经济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棉所83在三系杂交种中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 增产潜力大, 纤维品质优良,开发前景广阔。但该杂交种较易出现烂铃,在栽培管理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6.
棉花杂优利用的几种主要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杂交优势利用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 ,尤其是 1 995年抗虫棉问世以来 ,棉农迫切需要抗虫棉 ,但抗虫棉的农艺性状跟不上生产需要 ,又抗虫基因为显性遗传。社会的需要、品种及遗传等特点 ,奠定了抗虫杂交棉的飞跃发展的基础。因此 ,在技术上采用何种形式高速、高效发展杂交优势利用 ,成为必须选择的问题。1人工去雄杂交 F1利用1 .1人工去雄杂交制种的优点。任何两个品种都可以互为父母本去雄杂交。因此 ,品种资源应用充分 ,易选出高优势组合。目前推广的中棉所 2 9、鲁棉研1 5均为该种类型。1 .2人工去雄杂交制种的主要缺点。棉花杂交制种是…  相似文献   

17.
川杂棉41为转基因抗虫核不育杂交种,202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主要介绍川杂棉41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抗虫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 ,抗虫杂交棉以其抗虫、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 ,深受棉农喜爱 ,但因人工去雄杂交制种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田间保纯措施繁杂等因素限制了杂交制种规模的扩大。几年来 F1杂交种供不应求 ,无法满足棉农的需求。为此 ,1 999年本厂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引进雄性核不育系杂交棉中棉所 38进行试种和试制种 ,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 2 0 0 0年本厂对中棉所 38进行较大面积(1 3.33公顷 )制种 ,喜获丰收。平均每公顷产子棉360 0 kg,产种子 1 950 kg以上。通过对中棉所 38进一步扩大试种表明 ,中棉所 38具有对棉铃虫抗性强、结铃多、…  相似文献   

19.
王治斌  欧俊梅 《中国棉花》2015,42(12):36-37
<正>棉花杂交制种生产是一项费工、技术要求高的工作,生产上制种产量差异大,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制约棉花制种产业的发展。为了提高棉花杂交制种的产量、保证种子质量,作者经过多年探索和对技术经验的总结,提出了一套适合川杂棉25号在四川植棉区制种的技术规程。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两系核不育杂交棉川杂棉25制种技术操作方法,适用于四川省棉花核不育杂交种子的生产。2应用标准包括:DB/5100B32004棉花种子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抗×抗转Bt基因杂交棉的筛选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代抗虫杂交棉是以非抗虫亲本与抗虫亲本配制而成的杂交组合(非抗×抗),已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棉所29号即为此种类型。该杂交种目前在生产上已推广种植近4700hm2,表现出极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但由于其F1代种子是人工制种而得,成本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