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福建红锥不同种群及家系早期生长变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研究福建红锥不同种群与家系变异表明,不同种群和家系存在极显著的生长差异,来自福建金山林场的红锥种群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按照育种值评选出11个优良家系,其地径、树高、胸径和冠幅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3.5%,9.5%,21.1%,12.3%,家系选择效果明显优于种群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对我国首批选出的枫香优树 83个子代进行了苗期测定 ,其结果表明 :优树子代平均场圃发芽率 35 .6% ,最高家系达 5 7.0 % ,最低家系仅 12 .3% ,家系间差异极显著 ;保存率主要受场圃发芽率影响 ,差异不甚明显。家系间苗高生长量差异极显著 ,有 15个家系显著优于对照 ,占参试家系数的 18.3%”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连续两年用11个优良种源的155个自由授粉家系为材料进行的种源—家系配合试验的结果。它表明优良种源区家系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为陕西3种地类分别选出可供生产利用的10个优良家系,树高遗传增益达12%~18%。  相似文献   

4.
楸树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无性系、不同家系、不同类型插穗,进行楸树嫩枝扦插繁殖试验,考察影响楸树生根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不同家系、不同类型插穗间扦插生根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且无性系扦插成活明显高于家系。扦插生根后,无性系80%为偏根,家系21%为偏根。  相似文献   

5.
对江苏省句容市、溧阳市和安徽省马鞍山市、芜湖市等地选优的30个单株家系子代进行苗期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家系间种子发芽性状有明显差异。变差为1%~39%,70%以上家系发芽率高于对照。1年生苗高家系间生长差异显著,变幅92.88~137.52 cm,统计置信度达99%,广义遗传力(h2)为0.5968。各家系苗高均优于对照。初选生长优的D27、D5、D28、D7、D29、D2、D23、D15、D1、D26的10个家系,苗高比对照增加28.61%~48.06%;遗传增益达17.07%~28.68%。其中D27、D5、D28等3个家系苗高比供试群体均值(μ)高10.64%~19.40%,选择效果明显。经留床苗测定与移植试验测定,2年生供试家系高生长仍有显著差异。各家系苗均高于对照,其中D7、D1、D27、D5、D29、D28、D23、D15、D26等9个家系苗高超过对照20%以上,与当年生苗期测定结果相似。选择这些家系苗高分别优于对照17.8%~28.06%和20.25%~28.12%,可获得8.810%~15.55%、14.92%~20.71%的遗传增益。其中D7、D1、D27等3个家系最佳,选择潜力显著。  相似文献   

6.
对9年生马尾松实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实生种子园子代材积、胸径、树高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家系遗传力为39.61%、50.61%、22.92%,经LSD多重比较分析,选出18个优良家系,入选的优良家系平均材积、胸径、树高分别为0.04213m3、10.94cm、8.14m,比福建省速生丰产林大于Ⅰ类标准高368.88%、89.66%、45.36%。入选家系材积现实增益、遗传增益分别为44.45%、17.61%,说明入选的优良家系增产效果明显,可为建设第2代种子园提供优质材料。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优良家系选择是选育马尾松良种的重要环节。该研究以马尾松初级种子园的10组自由授粉子代测定试验为研究材料,根据家系材积均值和家系内材积变异系数设置不同的选择强度,以研究不同选择策略对家系选择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入选率的扩大,家系选择所得到的遗传增益逐渐降低,但入选的家系数量明显增加。为保证获得足够的遗传增益,家系入选率应不大于20%。变异系数40%的入选率与30%的入选率相比,遗传增益下降0.57%,变异系数增加2.82%,而入选家系数目增加了9.8%~15.5%。说明适当放宽变异系数的入选率可以大量增加入选家系量,而在遗传增益和变异稳定性上的损失却不大。  相似文献   

8.
对10年生火炬松半同胞家系的生长性状测定表明:火炬松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在家系间差异显著,火炬松家系的生长形状主要受中等遗传力所控制,参试家系性状在各试验点的变异系数差异明显,材积的变异系数在7.90%~17.13%。通过育种值法最终筛选出5、16、18、6和8号等5个速生家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选择遗传增益较高的圆角桉(Eucalyptus tereticornis)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对4.4年生圆角桉第2代家系试验林进行生长性状分析与遗传评估。结果表明:参试的103个家系间D(胸径)、H(树高)、V(材积)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树高、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单株遗传力,两者都在0.5水平以上,表明家系受较强度遗传控制,单株均受中等强度遗传控制。以D、H、V这3个主要生长性状构建圆角桉家系和单株选择指数方程,用一个标准差水平选择出14个圆角桉优良家系,选择强度为13.59%,入选优良家系群体的D、H、V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达30.20%、20.55%、74.51%,最优家系为Y19、Y67、Y64;用2个标准差强度水平选择出52株圆角桉优良单株,入选率为3.12%,入选单株主要分布在36个家系中,其中有50%分布在优良家系中,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巨桉家系与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年生的巨桉家系实生苗与巨桉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林的调查分析表明:巨桉家系的生长量总体比无性系生长慢,各无性系间或家系间生长差异极为显著。巨桉最好无性系Eg6胸径是最差无性系Eg3的121%,最好家系SB2169胸径是最差家系BS10的126%,说明巨桉单株选育效果明显,转化成的无性系必须开展造林对比试验,才能真正选育出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陕西陇县八渡97个优树自由授粉子代进行遗传测定,结果表明:油松家系间树高、胸径和材积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家系内个体间方差分量也较大,个体变异明显;生长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较大,为材积间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而环境相关系数反映了油松生长家系对环境反应比较敏感;采用独立淘汰法选择出优良家系17个,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增益达到5.6%、11.5%和28.2%。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24年生油松单亲本子代测定林进行研究,以算术平均数加n倍标准差作为评价个体家系优劣的划分标准,从参试的81个家系中选择生长表现优良、遗传稳定性高的优良家系,并对其生长性状做了遗传增益的估算。结果表明:参试的81个家系的树高性状差异明显;确定了其优良家系为双36,双42,孝70;81个家系树高遗传增益为14.72%,胸径遗传增益为10.65%.对提高油松初级种子园良种繁育的成效及建立升级换代种子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体积法和质量法测定树皮率,排水法测定木材体积,研究了红锥5种家系木材的生材性质。研究结果表明,D家系的树皮体积百分率最高,达到10.02%,B、D、P、R、X家系的树皮体积百分率平均值为8.81%。B家系的树皮质量百分率最高,达到13.70%, X家系的树皮体积百分率和树皮质量百分率明显低于其他家系。B、D、P、R、X家系的树皮质量百分率平均值为10.20%;家系间心材率差异不大,平均值为43.79%;家系间南北向生材密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北向从髓心向外均逐渐减小,南向从髓心向外先减少后增大;南北向基本密度数值差异均不大,北向靠髓心、中间及边材等3个位置基本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525、0.583、0.576 g·cm-3,南向靠髓心、中间及边材位置3部分的基本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475、0.500、0.539 g·cm-3;除南向B系列和R系列外,家系间生材含水率南北向变化规律一致,从髓心向外均逐渐减小,中间部分和边材部分差异不大,B系列和R系列的南向从髓心向外先减小后增大,靠近髓心部分的生材含水率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14.
乐昌含笑种源与家系种子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4年对广东、广西、湖南、江西乐昌含笑的14个种源与广东的15个家系种子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乐昌含笑平均种子千粒重143.9 g,乐两16家系千粒重最大,达202 g,千粒重在家系间差异较在种源间差异大。平均始发天数57 d,种源间的差异较家系间差异大。平均播种总天数为155 d,总平均发芽期为100 d,广东乐昌大源种源、乐两12与乐两16家系的平均发芽期在种源、家系中均为最短,家系间播种总天数和平均发芽期总体上比种源间短。场圃平均发芽率为48.05%,种源为24.85%~73.70%,家系为17.93%~88.44%,其中乐两16家系最高,达88.44%,场圃发芽率种源间及家系间的差异均很明显,以家系间的差异尤其明显。1年生苗木平均高48.6 cm,平均地径0.71 cm,广东乐昌九峰种源的苗高和湖南醴陵王仙种源的地径在种源中分居首位,乐两14家系的苗高和乐两4家系的地径在家系中分居第一位。场圃发芽率与种子千粒重、平均发芽期分别呈较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平均发芽期与播种总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苗高与地径、始发天数分别呈较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29个种源与家系分为5类,综合评价以乐大1、乐两16、乐两12、乐两15家系种子质量最优。  相似文献   

15.
以木荷种源商品种为对照,利用来自木荷无性系种子园子代34个自由授粉家系,开展轻基质容器苗培育试验,研究其主要生长性状家系遗传变异并开展优良家系早期初选。结果表明:木荷无性系种子园子代自由授粉家系间的苗高、地径、叶下高、叶片总数、最大叶片的长和宽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且具有较高的家系遗传力;以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同时大于全部参试家系和当地普通商品种平均值为标准,初选出10个速生的半同胞家系,选择强度达28%,入选速生优良家系群体苗高和地径均值为38.04cm和5.19cm,分别超过参试家系总体平均值的6.33%和3.42%;各木荷家系苗高和地径呈现出相对一致的生长规律,即苗木于7月初实施分盘分隔培育后,8—10月快速生长,随后放缓;而地径生长量在9—10月达到了一个生长高峰,且在苗木分盘培育之前,家系间幼苗生长已出现明显分化。  相似文献   

16.
在洞庭湖区对25个桤木家系进行造林对比试验,根据5年的数据分析表明,25个家系中K8、K10 2个桤木家系胸径生长量具有明显优势,胸径均为11.8cm;树高生长量均排在前2名,分别为10.1m和10m;单株材积生长量也最大,分别为0.046 1m3和0.045 7m3,比25个家系总平均值分别提高26.1%和25%,可作为纸浆材在湖区推广。  相似文献   

17.
火力楠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5年生火力楠种子园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的调查研究,在生长差异比较基础上判定家系优劣,估算遗传参数与遗传增益。结果表明:种子园子代林树高、胸径、材积3个性状生长量明显大于对照。参试家系间也存在着较为丰富的变异,具有选育潜力。通过差异显著比较入选的2个优良家系平均遗传增益分别是13.25%、28.03%7、6.65%,其可作为营建火力楠改良代种子园材料,亦可作为优良材料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遗传背景马尾松二代家系容器苗在磷添加和接种菌根菌相互作用下的生长及磷吸收利用差异,为马尾松优质容器苗精准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3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马尾松二代家系容器苗为材料,在低P(50 g·m-3基质)和高P(900 g·m-3基质)2个小区内,分别设置接种和不接种菌根菌2个处理,分析马尾松不同家系容器苗生长及磷素利用差异。[结果 ]磷添加对3个家系马尾松容器苗各生长指标及各器官P吸收利用均有促进作用,容器苗苗高、地径、整株干质量、整株P含量和吸收量高P水平较低P水平分别增加8.70%、21.73%、61.62%、30.25%和112.08%,高径比和根冠比降低10.62%和19.82%。接种菌根菌后,容器苗苗高、地径、整株干质量和整株P吸收量相比不接种分别增加2.34%、6.40%、20.69%和18.08%,高径比、根冠比和整株P含量分别降低4.09%、3.87%和3.23%。接种菌根菌可减小马尾松容器苗不同磷添加水平下地径和根冠比的差异,同时减小不同家系间的生长差异。磷添加×接种菌根菌对马尾松容器苗茎和根P吸收量有显著促进作用,高P水平下接种菌根菌对生长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不同家系对磷添加和菌根处理的生长响应不同,53号家系对磷添加最敏感,15号家系对接种菌根菌最敏感,37号家系较均衡。[结论 ]马尾松容器苗磷添加效应较家系和菌根处理明显,生产中可根据3个家系对磷肥的不同响应合理施肥,同时通过接种菌根菌提高磷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白榆家系生长指标的影响,以5个白榆家系为试验材料,在东营地区4个不同土壤类型试验区,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于2014年春天栽植1年生白榆家系苗,2015年10月测量各个单株的胸径、株高,调查成活率,计算材积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类型对白榆家系的各项生长指标具有很大的影响,胜大(壤土)试验区白榆家系各项生长指标分别较丁庄(盐土)试验区高63.72%、41.28%和805.85%生;此外,不同品种白榆对环境的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家系3号的适应性最广,其在胜大(壤土)、龙居(沙土)、广北(黏土)试验区的生长发育均较明显优于其他家系,家系2号和本地家系耐盐碱性强,适宜在丁庄(盐土)试验区种植。试验结果为东营地区白榆家系的引种和驯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国家红松良种基地的红松29a生子代测定林为材料,对树高和胸径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41个参试家系中,家系间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值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树高均值超过对照的家系有31个,占家系总数75.6%,胸径均值超过对照的家系有29个,占70.7%;树高均值超过对照10%的家系有1个,占家系总数2.4%,超过对照5%的家系有8个,占19.6%;胸径均值超过对照10%的家系有4个,占9.8%;超过对照5%的家系有8个,占19.6%;42#和75#家系的树高与胸径生长均大于对照5%以上。以树高和胸径生长超过对照5%为入选标准,入选率为19.6%。树高和胸径生长最优家系分别为57#与75#,一般配合力分别为1.788与6.902。树高和胸径遗传力分别为0.393与0.363;遗传增益分别为2.9%与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