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选择12和14地位指数的2种立地的林分,分别设置6种和5种保留密度,对间伐4年后的23年生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种数随着林分保留密度的增大,12和14地位指数的林分均表现为由逐渐增加至一个峰值后逐渐减少;适宜的保留密度有利于提高林下植物的多样性,12和14地位指数林分的植物多样性分别以保留密度130株/667 m2和100株/667 m2的样地为最优;随着林分密度与冠层郁闭度的增大,林下植物类型有由阳性植物为主向中性与荫性变化的趋势,而形成阳性、中性及荫性共存的多态性植物群落;适宜的保留密度有利于提高林下植物的生物量和植被总盖度,12和14地位指数林分的林下植物生物量和植被总盖度分别以保留密度130株/667 m2和90株/667 m2的样地为最佳;2种地位指数不同保留密度林分的林下枯落物自然风干重、枯落物层厚及腐殖质层厚差异均不显著,而林下地被物鲜重和植被总盖度则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省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本保护区共有真菌165种,隶属2门4纲10目35科79属,其中以担子菌门层菌纲真菌的种类数量最多,为144种,占保护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87.3%;共有优势科9个含47属111种,分别占保护区大型真菌总科数的26.5%、总属数的59.5%,总种数的67.3%;本区大型真菌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2 300m以下的区域,共有159种,占保护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96.4%,大型真菌的种类、种群密度以及数量随着海拔升高而递减。从大型真菌在不同植被类型内分布看,大型真菌以分布于阔叶林带的种类较多,达126种,占调查总种数的76.4%,其次为灌丛林和针叶林。  相似文献   

3.
对2007年到2009年盐池柳杨堡人工封育区三块受不同干扰程度的样地内群落植被进行样方调查,分析所得数据研究封育区不同干扰程度对群落组成、植被特征值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从而为当地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轻度干扰下的封育外围区拥有较高的生物特征值及较低的物种多样性;重度干扰下的未封育区拥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及较低的生物特征值;未受干扰的封育核心区拥有中等程度的生物特征值和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但其物种多样性随封育时间的增长出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封山育林技术推广应用综合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登市自1980年秋开始封山育林,经过20年的实践,封育区比非封区植被盖度提高8.6%以上,幼树密度提高78%以上,6年生赤松树高生长量增长60%以上;封育区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明显提高,林内温湿度条件明显改善;赤松毛虫和松干蚧的天敌种类和数量增加,有效地控制了松毛虫和松干蚧的蔓延,松毛虫虫口密度由封育前的20头/株下降到0.44头/株,松干蚧有虫蛛率降低50%。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兰旗北部五个不同沙地类型封育区的封育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沙地封育的生态经济效益较为明显,流动沙地经过五年的围栏封育,植被盖度增加近26倍,生物量提高18倍左右,固定平缓沙地通过5年的封育,植物盖度增长14%,生物量增加2.6倍,丘间低地经过1年的封育,植物盖度增长20%,生物量增加4倍以上。沙地生长的灌木树种通过保护,生长量及株丛数量大量增加。沙地封育不但能够起到防护效益和获得较高经济效益,而且见效快,便于经营,因此围栏封育是浑善达克沙地生产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以冀北退化沙荒地为研究对象,以恢复生态学为研究理论基础,对冀北沙荒地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诊断沙荒地的退化程度,并通过分析封育区、未封育区及其地带植被演替顶级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数量特征,评价5年封育效果。结果表明,沙荒地封育区及未封育区均属中度退化程度,沙荒地土壤状况尚未因为5年的封育得到明显改善;植被状况虽有明显改善,但还处在演替初期的草本植被阶段,与地带植被演替顶级群落仍存在很大差距,封育措施需要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7.
通过资源调查、样地监测和样地调查相结合方法,对大黄山生态退化区10年来封山育林成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研究区有林地面积增长了633.8 hm~2,林草植被盖度>40%地块面积由15.6%提高到21.4%,盖度在30%~40%地块由18.9%提高到25.6%;盖度在20%~30%地块由27.8%增加到34.9%。其中疏灌坡封育和半封育区的土壤含水量分别较未封区提高48.3%和16.7%;E、W坡封育、半封育区的土壤含水量分别较对照提高40.9%、10.9%和33.3%、14.5%。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综合评价排序为未封灌草地<灌木混交林<沙棘林<青海云杉灌木混交林<山丹柳灌木林<青海云杉+落叶松混交林。  相似文献   

8.
经调查和查阅文献,汉阴县毒蛾科昆虫共有8属49种,其中黄毒蛾属、白毒蛾属、雪毒蛾属、盗毒蛾属等4属的种数占汉阴县总种数46.9%,是汉阴毒蛾科区系的主要组成成分和优势类群;区系组成方面,古北界7种、占全县总种数的14.0%,东洋界30种、占全县总种数61.2%,古北—东洋界分布种8种、占全县总种数16.3%,古北-新北界分布种仅3种、占全县总种数6.1%,东洋界种类是汉阴县毒蛾科区系的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9.
不同封育年限对盐池县植被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宁夏自治区盐池县人工封育区采用样方调查法对不同封育年限封育区植被的群落结构和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并运用丰富度指数(R)、均匀度指数(E)和综合性多样性指数(Y)分析生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大部分优势植物种在封育第4、第5年重要值最大,随着封育时间增加,重要值降低;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明显,表明长期完全封育对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恢复效果不显著;封育第3~7年地表出现结皮,有毒植物生物量降低,总的地上生物量也呈降低的趋势,说明长期封育并不能提高草场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陕西板栗产业的健康发展,对陕西省秦巴山区板栗害虫的种类及其区系组成进行了连续2 a的调查。秦巴山区板栗害虫有6目49科143属184种。食叶害虫25科85属109种,分别占总科数的51.02%、总属数的59.44%、总种数的59.24%;由古北界、东洋界以及古北-东洋共有种类组成优势类群,其种数分别占该类害虫种数的31.19%、25.69%、33.03%。枝梢害虫15科25属27种,分别占总科数的30.61%、总属数的17.48%、总种数的14.67%;东洋界种类和其它多界种类优势类群,其种数分别占该类害虫种数的37.04%、29.63%。蛀干害虫5科22属32种,分别占总科数的14.28%、总属数的15.28%、总种数的17.39%;由东洋界种类和古北-东洋共有种类构成优势类群,其种数分别占该类害虫种数的31.25%、43.75%。种实害虫5科8属11种,分别占总科数的10.20%、总属数的5.59%、总种数的5.98%;由古北界种类和古北-东洋共有种类组成优势类群,其种数分别占该类害虫种数的27.27%、54.55%。苗木害虫有3科3属5种,分别占总科数的6.12%、总属数的2.10%、总种数的2.72%;由古北界种类和其它多界种类组成优势类群,其种数分别占该类昆虫种数的40.0%、40.0%。在这些害虫中,古北界46种,占该区板栗害虫总种数的25.00%;东洋界47种,占板栗害虫总种数的25.54%;古北-东洋界共有种64种,占板栗害虫总种数的34.78%;其它界种类27种,占该区板栗害虫总种数的14.67%。秦巴山区板栗害虫以古北界、东洋界、东洋-古北共有种类为优势种类。符合陕西板栗分布于古北、东洋两界过渡地带的昆虫区系的组成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干旱河谷封山育林区域与未封山育林区造林苗木生长状况和灌草群落特征对比,开展封山育林对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成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坡向和海拔梯度上,封山育林区造林苗木平均保存率和树高净生长量均极显著性高于未封山育林区,其差值变化幅度分别为21%(阴坡Ⅰ)~31%(阴坡Ⅲ)和42.7%(阳坡Ⅰ)~59.7%(阳坡Ⅱ);灌草平均盖度和高也表现为封山育林区高于未封山育林区,灌木和草本平均盖度差值变化幅度1.1%(阳坡Ⅰ)~26.7%(阳坡Ⅱ)和2.2%(阳坡Ⅰ)~18.5%(阳坡Ⅱ)之间;灌木和草本平均高度差值变化幅度8.2%(阳坡Ⅰ)~53.5%(阴坡Ⅲ)之间和17.9%(阴坡Ⅲ)~28.9%(阴坡Ⅱ)之间。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及其采伐迹地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实验林场的杉木人工林及其采伐迹地撂荒而形成的林下植被群落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人工林与撂荒地相比,物种组成上有明显差异,但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与撂荒地相比,差异不明显。杉木人工林和撂荒地的灌木、草本、藤本3层物种丰富度分别为56、38、41和79、40、38;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35、0.931、0.828和0.944、0.948、0.830;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228、0.247、0.218和0.216、0.254、0.222。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风倒木和干死木导致人工林乔木层郁闭度减小,增加了林下的光照,从而改变了林下的小生境。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云杉人工林间伐后和未间伐的林分生长、林下植物种类、数量、盖度、高度,采用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了多样性分析,以探讨间伐强度对云杉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保留木的生长显著优于对照区;林下植物种类、数量显著增加;不同间伐强度林下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丰富度、生物量、盖度、显著高于对照区,且随间伐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以重度间伐(<450株/hm2)最为显著(灌木层多样性除外).  相似文献   

14.
在广西田阳县开展了封山育林对石灰岩山地植被恢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封山3年后石灰岩山地植被恢复明显,2个试验地的物种多样性、重要值及植被覆盖率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A试验地的物种数增加了13种,增量达59.09%;重要值降多升少,植物在群落中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植被覆盖率提高了40%。B试验地的物种数增加4种,增量仅为19.05%;在重要值中,木本及藤本植物降多升少,它们在群落中的地位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而草本植物则升多降少,部分植物的地位已发生了根本改变;植被覆盖率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海拔高度对周公山柳杉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对人工林的抚育及合理经营有着重要意义,旨在为人工林近自然改造以及利用山地造林、恢复森林生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代表性样地法和随机取样法相结合的方法,在800、1 000和1 200 m 3个海拔高度对周公山柳杉人工林林下的物种组成、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1)林下草本层共发现植物33种,属于19科32属;林下灌木层共发现植物49种,隶属于39属26科。2)草本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符合"中度膨胀"理论,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D)以及灌木层群落各多样性指数则符合负相关关系理论。3)林下植被0~40 cm深度土壤养分随土层深度增加,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有机碳、有机质含量均降低。4)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有机质、全氮(TN)、全磷(TP)、有效磷(AP)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应控制人为干扰的强度,保持合理的林分密度,改善柳杉人工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使人工林处于一种天然更新状态。  相似文献   

16.
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发展林下植被、改善群落结构的角度,探讨适合杉木人工林的间伐强度,为提高人工林的稳定性和维护地力、维持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对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采取3种强度间伐:弱度间伐(LT,10%~25%)、中度间伐(MT,25%~35%)和强度间伐(HT,40%~50%),并设置对照样地(CK,未间伐)。于2016年对样地内林木进行每木检尺,调查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盖度、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对测定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Tukey法多重比较进行两两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对林下植被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间伐3年后,未间伐、弱度和中度间伐的盖度分别为25.52%、52.81%和58.98%,林下植被均未能形成群落,强度间伐的盖度为100%,林下形成灌木蕨类群落;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盖度和生物量均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均匀度指数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盖度和生物量均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间伐3年后,弱度、中度、强度间伐林比未间伐林的表层土(0~10 cm)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71.41%、39.31%和98.10%,全氮含量分别增加82.76%、51.27%和115.87%,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49.47%、25.59%和42.22%,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138.29%、112.23%和174.29%,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6.25%、-24.25%和16.27%,对表层土pH值、全磷含量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均不显著;灌木的盖度和生物量与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P<0.05)正相关,此外灌木的盖度还与速效钾含量显著(P<0.05)正相关,草本盖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不强,草本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以及有效磷含量显著(P<0.05)正相关,林下植被的盖度和生物量均与土壤pH值和物理性质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未间伐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盖度和生物量均低,林下植被未能形成群落,缺乏稳定性;间伐能够促进林下植被的发育,增加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盖度和生物量,林下植被能形成群落,可提高维护地力的能力,尤其是强度间伐;建议杉木人工幼龄林进行40%~50%强度的抚育间伐,将郁闭度调整到0.6~0.7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特性对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统地研究并综合了有关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特性对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的研究资料,认为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的特性存在许多对地力维护不利的因素:(1)杉木凋落物发生晚,大量凋落物发生在14-15a前后;(2)杉木枯死枝叶具宿存特性,10-15a期间大部分枯死枝叶在树上,影响枯死枝叶的分解;(3)杉木凋落物养分含量低,如N含量只有阔叶树的30%-50%,因此枯落物营养元素积累低;(4)凋落物分解速率慢,分解速度在45%以下,而宿存于树上的枯死枝叶分解速率更慢;(5)杉木为速生树种,尤其在15a年前生长量大,吸收养分多,而养分归还少,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速率不及40%;(6)杉木人工林培育密度较大,在15a前很少有林下植物生长,在20a后才有较好的林下植被发育,人工林长期处在单一的群落结构,很难发挥林下植被对地力的维护和改良作用。从现有的研究资料看,杉木及其人工林自身对地力维护有不利影响,是引起杉木林地土壤肥力及长期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人工林林下植被是否具有足够的物种多样性是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 也颇具争议的问题。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会因自然或人为因素而下降, 但是林下植被多样性并不低于所有自然生态系统, 在植被稀少、种源匮乏地区, 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甚至高于自然生态系统。文中综述了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的进展情况, 并根据我国实际提出开展草原人工林地林下植被研究的必要性,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发育林下植被是恢复杉木人工林地力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70,自引:5,他引:70  
杨承栋  陈仲庐 《林业科学》1995,31(3):275-283
论述我国中亚热带杉木盛产区,通过间伐发育林下植被,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森林土壤生物活性,从而为通过合理的森林经营,发育林下植物群落,维护和提高森林土壤肥力,改良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采用查阅资料和专题调查以及标本鉴定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南岳衡山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代表类群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64科692属1 572种,占中国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属、种的94.15%和57.41%。南岳衡山种子植物区系有优势科(属)22科(66属);种子植物表征科(属)38科(75属),植被(群落)优势科(属)25科(49属)。种子植物含10种以上且超过平均VFEC的科(属)的分布类型与该区科(属)的实际分布类型最为相似;植物区系优势科(属)、表征科(属)和植被(群落)优势科(属)两两对应的相似系数为1.56%~47.06%(0.80%~30.36%);南岳衡山种子植物区系表征科、属宜在含10种以上且超过平均VFIC的科(属)中确定。植物区系优势科(属)、表征科(属)和植被(群落)优势科(属)是3个生态学意义不同的、各自独立的植物区系中的属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