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杏鲍菇不同菌株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0种杏鲍菇菌株的菌盖直径、菌柄直径、菌柄长度、单菇鲜质量等的比较试验,筛选高产、优质、适宜工厂化栽培的菌株。结果表明,1号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强,菌丝生物量高,菌柄长,子实体硬,栽培周期短。这可为杏鲍菇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选用已应用于市场的常规菌草配方,对14株香菇菌株进行常规栽培,测定菌丝的生长速度、长势及子实体的含水量、产量、外观性状等,进行优势菌株的筛选,以获得适合菌草栽培的香菇优势菌株。结果表明:在菌丝的生长速度和长势上,1~3号菌株表现优异,菌丝生长旺盛,颜色纯白;在菌袋重量上,1号菌株下降最少,有利于后期出菇;在子实体含水量上,1号菌株的含水量最低;在子实体的产量上,1和9~11号菌株子实体的鲜重较重;在外观性状上,综合考虑子实体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菌柄长度和菌柄直径,1和9号菌株适合市场化栽培。综合各因素,最终筛选出1号菌株(LC236)为最适合菌草栽培的中温型香菇菌株,其子实体大且饱满,产量高,含水量低。  相似文献   

3.
选择7个杏鲍菇菌株进行比较栽培试验,分别从菌丝长势、农艺性状、产量等方面评价菌株。结果表明,杏鲍3号、杏390、杏分3号具有菌丝生长速度快、旺盛、出菇时间早、产量高、商品性好等优点,适宜在本地区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王守现  刘宇  耿小丽  孟莉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67-11468
[目的]为了筛选适宜北京地区栽培的白色金针菇。[方法]采用平皿接种、袋料培养的方式,对147、天厨Ft、玉山Fy、金白1号进行品比试验。[结果]平皿中金白1号生长速度最快,平均日长速8.01mm,147最慢,两者差异极显著。147菌丝生长势最强,平均3.6,其次为金白1号,平均2.6。袋料中金白1号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日长速2.28mm,147最慢。金白1号菌丝生长势最强达4.0,天厨Ft和玉山Fy均为3.0,147为2.0。天厨Ft菌株的生物学效率最高,为84%,其次是玉山Fy和金白1号菌株,均为80%。金白1号菌株的的菌柄长度、菌盖直径和菌肉厚度最小,分别为147.44、7.06、2.67mm。[结论]金白1号菌株菌丝生长速度较快,长势好,子实体商品性状好,生物转化率较高,适合在北京地区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优化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栽培种的培养条件,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提供更适合的栽培菌种。本试验选择16种不同来源的杏鲍菇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各品种的菌丝生长情况、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杏鲍菇母种的菌丝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4号(‘农杏6号’)、8号(‘杏鲍菇79号’)、15号(‘奥坤’) 这3个品种的杏鲍菇菌丝均匀,浓密,长势好;平均生长速率快,达0.77 cm/d,极显著高于其他菌种;菌丝生长指数最大,达到3.86。因此,从菌丝生长特性方面考虑,4号(‘农杏6号’)、8号(‘杏鲍菇79号’)、15号(‘奥坤’)可作为杏鲍菇栽培时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6.
以4个双孢蘑菇菌株As2796、W192、W136、W20为材料,观察其在杏鲍菇菌糠栽培基质上的发菌状况及产量。结果表明,4个供试菌株在杏鲍菇菌糠基质上均可发菌,表现最好的为W192菌株,其菌丝发菌速度快、长势强、菌丝长满料层的时间短(19 d),发菌至出菇时间为45 d,菌丝稠密而整齐、颜色洁白;其次为As2796和W136,菌丝发菌速度较快,菌丝长满料层的时间为20 d,发菌至出菇时间分别为46 d和47 d,菌丝稠密而整齐、颜色洁白;较差的为W20,菌丝发菌速度慢、长势弱,菌丝长满料层的时间为21 d,发菌至出菇时间为49 d。子实体表现最好的为W192,其菌盖大小适中且厚,直径为3.85 cm,厚度为2.16 cm,菌柄粗短,不易开伞,菇质最好;其次为As2796和W136,菌盖厚度分别为2.13 cm和2.14 cm,直径为3.89 cm和3.25 cm,菌柄略细微长,菇质中等;较差的为W20,菌盖薄且小,厚度为2.10 cm,直径为3.13 cm,菌柄细长,菇质较差。W192产量最高,达到53.44 kg/m~2;其次为As2796和W136,分别达到46.73 kg/m2和44.43 kg/m~2;产量较差的为W20,仅42.53 kg/m~2。  相似文献   

7.
以10个双孢菇品种为供试菌株,以杏鲍菇菌糠、干牛粪和玉米秸秆为主要栽培基质,进行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菌丝生长阶段,双20生长速度最快,菌丝长势最好,菌丝洁白且边缘整齐。原基形成的的时间为48 d。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双20菌盖最厚,子实体直径最大,子实体平均产量最高。综合分析比较,双孢菇品种"双20"为杏鲍菇菌糠生产的双孢菇最适宜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产量、栽培性状为指标对6个香菇菌株进行筛选,旨在筛选出适合代料栽培的优良香菇菌株。结果表明,武香1号和931这两个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产量、栽培性状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其他菌株,是适宜河南省香菇代料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9.
探究段木栽培模式及代料栽培模式对不同灵芝菌株主要农艺性状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以确定灵芝子实体优质高效栽培模式。分别以段木及代料(木屑、麦麸、石膏)为栽培原料,比较两种不同栽培模式下,不同灵芝菌株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菌丝长势、菌丝长满菌袋时间、菌丝特征以及灵芝子实体单重、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生物学效率等主要农艺性状。采用药典及国标方法检测灵芝子实体三萜及甾醇、多糖、蛋白质、16种氨基酸含量,比较不同栽培模式对灵芝子实体主要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个供试灵芝菌株在不同栽培模式下,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菌丝长势、菌丝长满菌袋时间、菌丝特征均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栽培模式下供试灵芝菌株子实体质量、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生物学效率等主要农艺性状差异较大,段木栽培模式下灵芝菌株CZ22子实体质量最大(117.15 g),生物学效率最高(7.54%),代料栽培模式下灵芝菌株CZ22子实体质量最大(40.58 g),生物学效率最高(9.02%)。不同栽培模式下相同灵芝菌株子实体三萜及甾醇、多糖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代料栽培模式下灵芝菌株CZ27子实体中三萜及甾醇含...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优新品种,我们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食用菌研究中心引进杏鲍菇新品种天鸣1号(浙认菌2018001),并进行工厂化周年栽培试验,结果显示,天鸣1号菌丝体生长旺盛,洁白、平展、气生菌丝中等,生长速度为4 mm·d-1,无色素,无星网状菌落现象;子实体丛生,中偏小,菌盖直径3.0~4.9 cm,浅栗色,菌柄呈棍棒型;孢子印白色,孢子呈椭圆形或近纺锤形,大小3.15 μm×6.69 μm。在袋式栽培时,菌丝满袋时间44 d,后熟时间10 d,菌袋成品率99.5%。栽培全生育期63 d,每袋产量329.2 g,总生物转化率73.2%。可采用免疏蕾栽培方法,效率高,病害少,品质佳,尤其是多糖含量达到83.2 g·kg-1,是理想的进口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杏鲍菇母种的最优组织分离部位及其菌丝体最适培养基,为杏鲍菇高产栽培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从杏鲍菇的菌盖和菌柄相接处、菌柄中部、菌柄基部3个不同部位各切取约0.5 cm2的内部组织块,接种于PDA斜面培养;将生长的菌丝体在10种不同培养基中纯化复壮后,分别接种到麸皮综合固体培养基和黄豆粉液体培养基中,比较菌丝体的生长状况;将生长最好的菌丝体接种于10个不同培养基中,观察菌丝体的生长状况,筛选杏鲍菇母种最适培养基。【结果】在麸皮综合固体和黄豆粉液体培养基中,从菌柄中部生长的菌丝体明显优于从菌盖和菌柄相接处及菌柄基部,且三者菌丝体之间的日长速差异达显著水平。杏鲍菇母种在培养基A(马铃薯)、B(棉籽皮)、C(麸皮)、D(木屑)、E(黄豆)、G(绿豆)上的生长较好,菌丝体较密、整齐一致、颜色均一,但在C(麸皮)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其次是培养基A、B。【结论】菌柄中部为杏鲍菇母种的最佳分离部位,以麸皮煮汁配制的综合培养基是生产杏鲍菇母种的较理想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以杏鲍菇和平菇为亲本菌株,采用双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高漆酶活性且遗传稳定的融合菌株。结果表明:杏鲍菇原生质体采用紫外灭活,在30 W紫外灯、照射距离30 cm条件下处理20 min,灭活率达100%。平菇原生质体采用热灭活,65℃处理30 min,灭活率达100%。两菌株按1∶1混合,施加1 MHz、250 V/cm的成串脉冲电压,5.5 kV/cm的融合脉冲电压的电场诱导下使其电融合,原生质体成对率达到70%,融合率为3.2×10-3。从147株融合菌株中筛选出1株高漆酶活性菌株F49,其漆酶和TTC-脱氢酶酶活比双亲分别提高20.6%和25.3%,遗传稳定性分别达到92.0%和92.7%以上。从菌落特征、菌丝形态、菌丝生长量、拮抗试验等方面对融合子进行鉴定,证实为具有双亲性状的融合株。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杏鲍菇母种的最优组织分离部位及其菌丝体最适培养基,为杏鲍菇高产栽培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从杏鲍菇的菌盖和菌柄相接处、菌柄中部、菌柄基部3个不同部位各切取约0.5cm^2的内部组织块,接种于PDA斜面培养;将生长的菌丝体在10种不同培养基中纯化复壮后,分别接种到麸皮综合固体培养基和黄豆粉液体培养基中,比较菌丝体的生长状况;将生长最好的菌丝体接种于10个不同培养基中,观察菌丝体的生长状况,筛选杏鲍菇母种最适培养基。【结果】在麸皮综合固体和黄豆粉液体培养基中,从菌柄中部生长的菌丝体明显优于从菌盖和菌柄相接处及菌柄基部,且三者菌丝体之间的日长速差异达显著水平。杏鲍菇母种在培养基A(马铃薯)、B(棉籽皮)、C(麸皮)、D(木屑)、E(黄豆)、G(绿豆)上的生长较好,菌丝体较密、整齐一致、颜色均一,但在C(麸皮)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其次是培养基A、B。【结论】菌柄中部为杏鲍菇母种的最佳分离部位,以麸皮煮汁配制的综合培养基是生产杏鲍菇母种的较理想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主栽食用菌氨基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徽省主栽食用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几种食用菌的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占总量的分别是:香菇21.9%、杏鲍菇19.19%、白灵菇6.0%、金针菇4.13%。菌盖和菌柄中17种氨基酸均有,其中8种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且菌盖高于菌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摸索菌渣再利用新途径,在栽培料中分别添加5种配比的杏鲍菇菌渣进行茶树菇栽培,结果表明:随着菌渣用量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随之减慢,吨菇投料成本随之降低;采用不同菌渣配比的栽培料在杂菌污染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宜贵州栽培的杏鲍菇品种(菌株),探索杏鲍菇在贵州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引进4个杏鲍菇品种(菌株)在贵州高寒山区栽培,研究各品种(菌株)杏鲍菇菌丝生长、露地覆土栽培情况下子实体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杏鲍菇-1、杏优-1的菌丝生长快,长势强;4个杏鲍菇品种(菌株)的产量及生物转化率表现一致,即杏鲍菇-1杏优-1XB-1QX-1,其中杏鲍菇-1的产量分别与XB-1和QX-1达极显著差异,杏优-1、XB-1的产量分别与QX-1达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适宜泰安地区栽培的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优良菌株.[方法]对9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物转化率和子实体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秀珍菇9号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浓密,产量高,生物转化率分别为85.09%和82.08%.[结论]秀珍菇9号是适宜泰安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日引1号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L.Riyin No.1)适宜的栽培袋规格和装料量。[方法]对日引1号杏鲍菇3个规格的栽培袋口径(对折径:A1,17.0 cm;A2,17.5 cm;A3,18.0 cm)及33个不同的湿料装料量(从800 g到1 300 g,每隔50 g 1个处理)进行袋栽试验。[结果]日引1号杏鲍菇栽培袋口径为17.5 cm,装袋量为1 250 g时,产量和效益最佳,平均每袋总产量433.5 g,生物学效率99.09%,平均每袋商品菇产量350 g,商品菇转化率77.78%,利润达到了最大值1.21元/袋,利润率达到64.21%。[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日引1号杏鲍菇配套、实用、简便的集成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