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使蛋鸭养殖效益达到最高,蛋鸭在育成期(5~20周龄)时主要是限制饲养,加强青料和粗料,控制生长速度,严格控制体重,加强鸭群的体质和胆量的锻练,使性成熟和体成熟达到同步。1圈舍要求蛋鸭育成期要求圈舍防风、防雨和保持干燥,寒冷季节要铺干草,夏季应铺垫干砂土。舍内要经常保持清洁和空气新鲜。每天喂料后要将鸭群放到河中或水池中洗浴,促使鸭群长肌肉而减少脂肪沉积。育成期的蛋鸭饲养密度为12-15只/m2。 相似文献
2.
3.
4.
1生理特点1.1体重增长快以绍鸭为例,从绍鸭的体重和羽毛生长规律可见,28日龄以后体重快速增加,42~44日龄达到最高峰,56日龄起逐渐降低,然后趋于平稳增长,至16周龄的体重已接近成年体重。 相似文献
5.
种母鸭育成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成年种鸭的体质、体重、产蛋率和种用价值。根据育成鸭的生理特点,为了保证其骨骼和肌肉的充分生长,应进行适当的限制饲养,以达到控制体重和开产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7.
肉种鸡育雏育成期的限制饲养叶海涛(兰州华陇家禽育种公司730060)目前肉鸡业不断发展。但各地肉种鸡饲养技术水平及生产成绩差距较大,远没有达到相应的品种要求。这里面有许多因素的影响,但绝大多数场户是对贯穿于肉种鸡饲养一生的限饲技术掌握不好、运用不当,... 相似文献
8.
蛋鸡的育成阶段为4~18周龄。此阶段的目的是培育出生长发育良好、达到一定体重标准、体质健全、体成熟与性成熟高度一致,均匀度在85%以上的健康鸡群。因此做好这一阶段饲养管理工作至关重要。1做好由育雏期向育成期的过渡1.1调整鸡群,保持鸡群的均匀度淘汰一部分体重小、体格弱、残疾等不符合标准的鸡。 相似文献
9.
10.
1育成鸡的生长发育特点蛋雏7周龄到产蛋前(一般为7~18周龄)的鸡称为育成鸡。育成前期是骨骼、肌肉、内脏生长的关键时期,随着采食量的不断增加,鸡体本身对钙质沉淀、积累能力有所提高,而前期的体重决定成年后鸡的骨骼和体形的大小,大约在11~12周龄就完成了骨骼生长的95%;到了 相似文献
11.
野鸭是野禽中的珍品,素来视为野味中的上品,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较高.人工养殖野鸭,投入成本低,省时省力,近些年来养殖的农户越来越多,是农家致富的好门路.现将野鸭育雏期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1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
育雏、育成期主要是指1-24周龄的鸡,由于其特殊用途,在饲养管理上必须注意下列几点,才能提高鸡的成活率、达到发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商品代蛋鸡集约化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郭爱疆(新疆乌鲁木齐华新牧工商公司蛋鸡场830087)我厂是一个集约化生产的大型养鸡场,自1985年建场以来,年存栏1%只数已达23万只。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总结出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要点。一、进雏前的准备工作1、... 相似文献
14.
雏鸡从第7周开始到20周龄左右时,称育成期。目前,农村一些初养鸡户,往往忽视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造成鸡只过肥或过瘦,开产过早或过迟,致使鸡群难以持续高产,影响饲养效益的提高。现将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技术阐述如下。一、适宜的饲养方式。农村小规模的专业户养鸡,育成期采用地面散养最好。这种 相似文献
15.
在蛋鸡的整个饲养管理过程中,人们对育雏期(0~6周龄)的饲养管理比较重视,而对育成期(7~19周龄)的饲养管理比较粗放。鸡雏生长到6周龄时,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如体温调节和消化功能等已基本发育健全。育成期生长发育的好坏对鸡性成熟后的体质和产蛋性能有很大影响,所以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是十分重要的。1转群准备转群前必须先打扫鸡舍,清洗、消毒育成笼,调整好供水供料设备。准备足够的笼位,以每平方米笼底16只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6.
李松岭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2,(8):9-10
育成鸡即7~20周龄的鸡只。鸡群在育成期主要完成骨骼、体质量、输卯管及卵巢发育。雏鸡生长到5-6w后.就应从育雏室转入育成室,直到18~20w才能上笼饲养。 相似文献
17.
18.
<正>土鸡到7~21周龄是育成期阶段。此时,土鸡仍生长迅速、发育旺盛。要充分发挥土鸡的生长、生产性能,必须做好以下饲养管理:1做好脱温好的饲养管理土雏鸡随着日龄的增长,采食量增大,体重增加,体温调节机能逐渐完善,抗寒能力较强,或育雏期气温较高,已达到育雏所要求的温度时,即可考虑脱温。脱温时间,春雏和冬雏一般在30~45日龄,夏雏和秋雏脱温时间较早,冬雏50~60日龄。鸡从第6周开始,应根据当地气温变化情 相似文献
19.
宋世阳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2):99
1转群和分群肉用种鸭育成期一般采用半舍饲管理方式。转群前1周,应准备好育成鸭舍,并在转群前12~24h加满29日龄的饲喂量,加满池水。每群140~280只鸭,各群之间用0.7m高的物件隔离,以防混群。可公母混养,也可分开饲养。公母分开饲养,能够准确控制其体重,但必须要在公鸭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