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以辣椒雄性不育系1442A(灯笼型)和13733A(羊角型)及其保持系和恢复系为试材,对花蕾中SOD、POD和CAT3种同工酶活性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花蕾发育,不育系1442A、13733A,保持系1442B、13733B,和恢复系1442C、13733C的SOD活性变化趋势分别一致,POD、CAT亦同。保持系和恢复系花蕾中SOD活性均高于相应的不育系;不育系花蕾中S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在2级花蕾时期最低;保持系花蕾中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2级花蕾时期最高;恢复系花蕾中SOD活性变化趋势大约呈“~”形。恢复系花蕾中POD活性一直高于相应的保持系和不育系,除1级花蕾时期外,不育系花蕾中POD活性一直低于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恢复系花蕾中CAT活性一直比相应的保持系高,只在1级和7级花蕾时期,不育系花蕾中CAT活性高于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随着花蕾发育,保持系和恢复系花蕾中CAT活性持续下降;不育系花蕾中CAT活性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  相似文献   

2.
湖南长沙410125;3.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摘要:通过对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的抗氰呼吸及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分析,发现它们在花器官中的变化趋势是:不育系的总呼吸代谢、抗氰呼吸和抗氰呼吸所占总呼吸的比例呈下降的趋势,在保持系中则表现为上升,且均高于不育系.不育系花蕾中的POD的比活力表现为逐步上升,而保持系花蕾中的POD的比活力则呈逐步下降,且不育系大花蕾中的POD的比活力要显著高于保持系.在营养体叶片中,不育系叶片中POD的比活力明显高于保持系.  相似文献   

3.
以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JLCMS9 A及其同型保持系JLCMS9 B为试验材料,测定花芽期、花蕾期、成花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淀粉、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分析3个时期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异戊烯基腺嘌呤核苷(iPA)、脱落酸(ABA)的含量及变化.结果表明,在花芽期不育系中的SOD、CAT活性以及MDA、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高于保持系,而在花蕾期和成花期相反,其值均低于保持系;不育系的POD活性在花芽期显著低于保持系,在花蕾期和成花期相反,其值均高于保持系;不育系9A的淀粉、可溶性糖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花蕾期和成花期均低于保持系9B.花器官整个发育过程中,不育系9A的IAA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iPA含量为逐渐升高趋势,不育系各激素含量均低于保持系.不育系的IAA/ABA、IAA/GA3、IAA/iPA、ABA/GA3的比值与保持系存在差异.由此推断,花器官发育生理特性的异常与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有关,花蕾期可能是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花器官生理生化指标发生异常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对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9704A’和其同核保持系‘9704B’早期花蕾转录组的Solexa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1个差异性表达基因,其在不育系中的表达比在保持系中的表达高10倍,该基因与番茄、葡萄、拟南芥中的hsf基因同源性分别为87%、73%和70%,推测该基因为辣椒的hsf基因。根据该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辣椒‘9704A’中克隆该基因的全长及核心cDNA序列,克隆到的hsf全长与核心序列与转录组测序获得的序列一致,进一步分析表明,该基因属于hsf基因家族成员。用定量PCR分析hsf基因在‘9704A’和‘9704B’2种辣椒的根、茎、叶和晚期花蕾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基因在不育系叶组织的表达量为其在保持系叶组织表达量的13.7倍,在不育系晚期花蕾中的表达量也为其在保持系晚期花蕾的3倍,而在2种辣椒系的茎中的表达量都很低,在2种辣椒系的根中的表达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辣椒胞质雄性不育(CMS)机制,以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9704A和其相应保持系9704B为材料,对其花蕾转录组进行了Solexa测序,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别出1个花药特异性表达的查尔酮合酶基因(CHS),该基因在保持系9704B中的表达水平为其对应不育系9704A的16倍;克隆后的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基因属于CHS基因家族,与菸草花药特异表达的同源基因CHSLK的同源性达90%;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9704A和9704B的根、茎、叶中CHS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2种材料的茎中几乎不表达,在9704B的根和叶中表达量也极低,证实了在正常情况下该基因只在辣椒花药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对不育系的定量PCR结果表明,CHS基因在9704A的根和叶中有异常的较高水平表达,结合其在花药中的低表达,推测辣椒不育系中CHS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其CMS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辣椒雄性不育系1442A(灯笼型)和13733A(羊角型)及其保持系和恢复系为试材,对花蕾中SOD、POD和CAT 3种同工酶活性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花蕾发育,不育系1442A、13733A,保持系1442B、13733B,和恢复系1442C、13733C 的SOD活性变化趋势分别一致,POD、CAT亦同。保持系和恢复系花蕾中SOD活性均高于相应的不育系;不育系花蕾中S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在2级花蕾时期最低;保持系花蕾中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2级花蕾时期最高;恢复系花蕾中SOD活性变  相似文献   

7.
油桃芽体自然休眠诱导与两条主要电子传递途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油桃芽体自然休眠诱导期两条主要电子传递途径的运行规律,以期了解主要电子传递途径在落叶果树芽体自然休眠诱导中的可能生理作用。【方法】以油桃品种‘曙光’(Prunus persica var. nectariana cv.Shuguang)为试材,采用呼吸抑制剂法测定休眠诱导期芽体总呼吸速率(Vt)、交替途径发生与实际运行、细胞色素途径与交替途径之间电子配比的动态变化。【结果】花芽和叶芽总呼吸速率变化趋势不一致,花芽呈双峰曲线,叶芽呈单峰曲线。进入休眠诱导期后,芽体交替途径容量(Valt)和交替途径实际运行活性(ρValt)快速上升,但整个测定过程中芽体Valt和ρValt的变化不同步;芽体交替途径实际运行活性对总呼吸的贡献 (ρValt/Vt) 和细胞色素途径活性对总呼吸的贡献(ρ′Vcyt/Vt)的变化趋势相反,在整个测定过程中,ρ′Vcyt/Vt始终远远高于ρValt/Vt。【结论】交替途径的发生及运行在芽体自然休眠诱导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细胞色素途径仍是自然休眠诱导期芽体线粒体电子传递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与花蕾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辣椒Capsicum annuum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北A’及其保持系‘北B’、恢复系‘B162’和杂种F1为材料,采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检测技术测定分析了各材料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中内源IAA、ABA、ZRS和GA3的含量和比值变化.结果表明,不育系‘北A’花蕾中IAA和ABA的含量在各个时期均显著高于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而ZRS的含量则显著低于可育材料;GA3的含量在造孢细胞期至四分小孢子期呈缓慢降低的趋势,并且在四分小孢子期显著低于可育材料.不育系花蕾中IAA/ZRS、ABA/ZRS以及IAA/GA3的比值均高于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初步认为花蕾中较高的IAA和ABA含量及较低的ZRS和GA3含量可能与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A(G05106)及其保持系B(G05107)花蕾中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研究了胞质雄性不育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保持系相比,不育系中的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显著高于保持系,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略高于保持系,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相对较低.此外,不育系中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低于保持系.说明活性氧是促使甜椒花蕾败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A(G05106)及其保持系B(G05107)花蕾中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研究了胞质雄性不育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保持系相比,不育系中的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显著高于保持系,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略高于保持系,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相对较低.此外,不育系中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低于保持系.说明活性氧是促使甜椒花蕾败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物质代谢和过氧化物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的物质代谢及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分析,发现随着花蕾的发育,不育系大花蕾可溶性糖的含量明显低于小、中花蕾时期,而保持系可溶性糖的含量则保持一直升高的态势;不育系小花蕾蛋白质的含量较中、大花蕾时期高,而保持系花蕾蛋白质的含量一直升高;不育系脯氨酸含量略有下降,而保持系花器中游离脯氨酸迅速积累,含量明显高于不育系;POD活性是不育系明显高于保持系,且呈持续增强趋势,保持系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2.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探明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败育机理,对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的测定以及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分析,发现随着花蕾的发育,不育系大花蕾期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低于小、中花蕾时期,而保持系可溶性糖含量则保持一直升高的态势;不育系小花蕾蛋白质的含量较中、大花蕾时期高,而保持系花蕾蛋白质的含量一直升高;不育系脯氨酸含量略有下降,而保持系花器中游离脯氨酸迅速积累,含量明显高于不育系;POD活性是不育系明显高于保持系,且呈持续增强趋势,保持系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3.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与组织抗氰呼吸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3种核背景(Mo17、77、B37)4种细胞质类型(N,C,S,T)玉米细胞系雄性不育系及其可育保持系根组织以及Mo17背景4种细胞质类型花药组织的抗氰呼吸。初步表明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与抗氰呼吸的缺乏有关。研究了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抗氰呼吸的程度与其生活力之间的相关并讨论了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An in vitro shoot regeneration procedure was developed in pepper (Capsicum annuum L.)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 lines 9704A and 8214A using cotyledon as explant. The callus and bud cluster derived from cotyledon tissue explants were proliferated on Murashige and Skoog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6-benzladenine (6-BA), indole-3-acetic acid (IAA), gibberellic acid (GA3) and silver nitrate (AgNO3). From the formula of MS appended with 5.0 mg/L 6-BA, 1.0 mg/L IAA and 5.0 mg/L AgNO3, for the explants callus and bud cluster, the maximum differentiation rates (respectively 100.0% and 58.3%) and average number of adventitious bud from each explant (respectively 18.8 and 13.2) were obtained. The optimum medium combination for the elongation of adventitious bud was determined to be: MS+ 3.0 mg/L 6-BA + 1.0 mg/L IAA+ 5.0 mg/L AgNO3+ 2.0 mg/L GA3, from which the elongation rates of buds from callus and bud cluster were both 100%,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per explant adventitious bud number reached 6.3 and 5.8, respectively. And all the elongated shoots were successfully rooted on half-strength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0.3-0.5 mg/L IAA.  相似文献   

15.
5个水稻三系新不育系特征特性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5个新选育稳定三系不育系的特征特性,对其秧苗素质、开花习性、生育时期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研究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水稻日开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育系148A、742A、743A在育苗期和移栽后长势都较旺盛;731A、752A在育苗期长势较弱,但移栽后731A生长较旺盛,而752A长势仍然较弱,表现为植株矮小、主茎叶片数和有效分蘖数较少。所观察的5个不育系花期都较集中,始花至终花的时间为6~8 d,开花第3~5天达到盛花期,日开花高峰期在11:00—12:00。其中,752A、731A开花历时较短,分别为6、7 d;752A的剑叶较短,柱头外露率(87%)、单穗颖花数(145.2朵)显著高于其他不育系,异交结实性较好;开花时的温、湿度适宜有利于促进开花。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主茎叶片数、穗长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2、0.554;有效分蘖数与穗长、剑叶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0.706;单穗颖花数与有效分蘖数、穗长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5、-0.849。  相似文献   

16.
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表达差异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利用cDNA AFLP技术 ,对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可育株群和不育株群分析显示 :花蕾之间基因表达存在差异 ;莲座期叶片之间、开花期叶片之间和花茎之间基因表达无差异 ;叶片、花茎和花蕾之间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对开花期的小蕾、中蕾和大蕾分析显示 :10对引物中 ,1对在可育株中蕾和大蕾中扩增出 1条特异带 ,另 1对扩增出 1条在可育株中蕾中表达丰度高于不育株中蕾的条带 ,其余 8对未发现差异条带。对上述表达丰度有差异的基因进行Northern验证 ,结果与之一致 ,表明cDNA AFLP技术可以用于植物雄性不育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烟草雄性不育花蕾发育过程中几种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烟草雄性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花蕾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蕾的脯氨酸含量在小花蕾阶段与其保持系的相差不大,但从中花蕾开始,保持系花蕾中的脯氨酸含量急剧上升,而不育系花蕾的脯氨酸含量则基本保持稳定,因而不育系花蕾的脯氨酸含量在大花蕾时期比保持系的低得多。不育系花蕾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都比其保持系的低,而且随着花蕾的发育,这种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不育系花蕾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小花蕾和中花蕾时期都比其相应的保持系的略高,而在大花蕾阶段则又都比其保持系的略低。所有这些差异与烟草的雄性不育性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子叶培养植株再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笔者以细胞分裂素、生长素、赤霉素、硝酸银为培养基的附加成分,利用辣椒CMS9704A和8214A子叶作为外植体,研究辣椒CMS子叶再生体系,为辣椒CMS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酶联免疫测定技术,研究了萝卜金花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5A及其保持系75B幼根、叶和花蕾中内源激素IAA、GA、ABA和ZR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75A和75B的根、叶和花蕾发育过程中激素含量变化差异明显。在花蕾各个发育时期,75A和75B的IAA、ABA和GA含量均为先降后升,75A花蕾中IAA含量低于75B,ABA和GA的含量均高于75B;75A的ZR含量动态变化先升后降,与75B相反。在营养器官中,75A的根和叶中ZR、GA和ABA的含量高于75B(除个别时期外),IAA含量则是75A低于75B。分析认为根、叶和花蕾中内源激素的异常变化可能与萝卜小孢子败育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9704A和8214A为试材,取无菌苗真叶进行培养。研究了不同浓度的IAA,6-BA和GA3对不定芽的诱导和伸长作用,结果表明:MS 6-BA5.0mg/L IAA1.0mg/L有利于不定芽的诱导。MB IAA1.0mg/L 6-BA3.0mg/L GA32.0mg/L AgNO310.0mg/L有利于芽的伸长。将2.0cm以上的芽转入生根培养基诱导不定根发现:1/2Ms IAA0.3~0.5mg/L有利于不定根的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