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温度对体外培养小鼠精原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分离纯化的小鼠精原干细胞分别置于37、34、30℃及50%CO2、饱和湿度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3种温度下的精原干细胞均可以存活并增殖,但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的生长状态、增殖数量和存活时间有明显差异。34℃下细胞平均存活时间最长,增殖数量最多。统计分析显示,34℃与30、37℃下细胞平均存活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34℃是小鼠精原干细胞较为适宜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2.
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精原干细胞(SSCs)是指位于睾丸生精小管基膜上既能自我更新维持自身群体数量恒定,又能定向分化形成精母细胞,最终形成精子的一类原始干细胞。其体外培养以及近年来兴起的移植、基因转染的深入研究,为探讨精子的发生机制、重建不育个体的精子发生、生产转基因动物提供了新的途径。文章综述了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体外的纯化、鉴定,以及未来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旨在为精原干细胞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哺乳动物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作者综述了哺乳动物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现状、程序及方法,并从细胞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面客观评定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形态、结构及特征,另外,还对其体外的纯化、鉴定、应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自己的试验体会作了逐一说明,旨在为其体外长期培养及建系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4.
牛精原干细胞的分离和纯化及体外培养的一般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两步酶消化法制备5月龄的牛生殖细胞悬液,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精原细胞,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37℃,5%CO2饱和湿度培养,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和形态变化。结果5月龄牛的曲细精管主要包含细胞为精原细胞、Sertoli细胞,每克睾丸实质收获生精上皮细胞总数平均为3.18×106个细胞,精原细胞纯化后纯度达69.27%,精原细胞主要分布于27%~35%的Percoll梯度中。牛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6~7 d后开始分裂,20 d后精原干细胞形成小集落。结果表明用两步酶消化、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分离的精原细胞能满足体外培养的需要,可以存活并发生增殖。  相似文献   

5.
哺乳类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原干细胞为体内天然干细胞,如能体外培养建系或建立其长期培养系统,将会极大地促进精原干细胞移植,转基因等技术的实际应用,也会给体外研究细胞的发育分化提供很好的材料,影响精原干细胞外存活,增殖的因素很多,该文主要综述了基本培养基的选择、血清和添加剂,激素和维生素的应用及SCF、LIF、bFGF等生长因子的作用等,以期促进精原干细胞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几种因素对培养小鼠精原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探讨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及干细胞因子(SC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对体外培养小鼠精原干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在饲养层上,精原干细胞贴壁时间缩至8~12 h,饲养层具有促进其分裂增殖的作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SCF、LIF及bFGF,可延长精原干细胞在体外的存活时间,其中加入30μg/LSCF后,其体外存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精原干细胞(SSCs)作为成体干细胞之一,可将遗传信息向子代传递,在雄性动物的精子发生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SSCs的生物学特征并通过有效的细胞分离手段将睾丸中的SSCs进行分离,进一步纯化并体外培养,才能更加深入地研究其相关机制。随着测序技术及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对于SSCs的研究手段和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因此,文章主要对SSCs的生物学特征、鉴定、分离、纯化、体外培养以及与SSCs研究中联合使用的新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SSCs体外培养方法选择及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影响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的主要因素有温度、饲养层细胞、细胞因子包括分化抑制因子(LIF)和生长因子(SCF和bFGF)等。本文拟对其研究进展和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所涉及到的精原干细胞的鉴定和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精原干细胞是体内唯一的能在细胞水平进行识别并增殖、分化及调控的成体干细胞,是位于精曲小管基膜上,既能自我更新,维持自身群体数量恒定,又能定向分化产生精母细胞的一类原始精原细胞,其前体是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 ial germ cells,PGCs)。近年来,随着精原干细胞鉴定,体外培养及冻存等技术的发展,精原干细胞的应用成为可能。文章对精原干细胞形态特征、分离纯化、体外培养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1精原干细胞的形态、特性及其增殖分化精原干细胞相对数量极少,仅占生殖细胞的0.02%~0.03%。睾丸中大部分的精原细胞并非干细胞,而是处于分化…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如何在体外获得更好的精原干细胞培养效果,以出生后6~8 d的小鼠为对象,应用两步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精原干细胞.分别将浓度为100、200、300和400 ng/mL的红景天多糖加入以Sertoli细胞为饲养层的精原干细胞培养液中,以不添加红景天多糖组为对照,通过RT-PCR法和碱性磷酸酶(AP)染色鉴定细胞,MTT法研究红景天多糖对精原干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和染色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细胞为精原干细胞;MTT结果显示试验组比对照组细胞数量有显著增多(P<0.05),增殖率可达152%,且红景天多糖的最适添加量300 ng/mL.说明红景天多糖能显著促进小鼠精原干细胞的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鸡胚来源的不同细胞为饲养层培养精原干细胞,比较3种不同的饲养层对精原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结果显示:精原干细胞在鸡胚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和鸡睾丸支持细胞饲养层上存活时间较长、生长增殖状况良好。在鸡胚成纤维饲养层上传至四代,每代的AKP阳性克隆率分别为45%、40%、36%和21%。在以睾丸支持细胞为饲养层进行培养时传至三代,每代的AKP阳性克隆率分别是40%、32%、和22%。而以鸡肝细胞作为饲养层,精原干细胞未见有克隆形成,不能进行传代培养,表明鸡胚肝细胞饲养层不适合培养精原干细胞。  相似文献   

12.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各种雄性动物生殖细胞的母细胞,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并且在雄性个体中精原干细胞与下一代的遗传背景密切相关。因此,精原干细胞在细胞生物学、医学、转基因等领域的研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精原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离纯化与培养、移植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旨在通过探索ICR品系小鼠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的体外稳定培养,为别的品系小鼠和大动物的SSCs体外培养提供参考.本研究采集6?8日龄ICR乳鼠的睾丸,用两步酶消化法(胶原酶和胰蛋白酶)和差速贴壁法来纯化SSC细胞.用不同的饲养层(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ouse em...  相似文献   

14.
鸡胚精原干细胞体外保存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二酶3步法获取孵化第19 d的鸡胚精原干细胞(SSCs),比较在快速冷冻条件下3种冷冻保护剂(DMSO、乙二醇、甘油)在3个浓度5%、10%、15%条件下对鸡胚精原干细胞的冷冻保存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当DMSO的浓度为5%、10%及15%时,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3.1%、88.6%和74.8%,三者差异显著(P〈0.05);而10%DMSO保存精原干细胞的存活率、复苏后培养细胞生长和集落形成均显著高于其它2个浓度;当乙二醇浓度为5%、10%和15%时,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9.4%、83.1%和65.2%,三者差异显著(P〈0.05);复苏后无论饲养层存在与否,SSCs均能增殖,但未有AKP阳性集落生成;当甘油浓度为5%、10%、15%时,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均小于15%,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复苏后细胞存活时间极短,仅存活12 h左右;(2)当在10%DMSO浓度条件,复苏后SSCs在有饲养细胞层的条件下,培养5 d形成集落,表明10%DMSO是鸡胚精原干细胞适宜的冷冻保护剂。  相似文献   

15.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位于睾丸曲细精管基底小室内,因其具有持续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为精子的能力,被认为是雄性哺乳动物体内唯一能将自身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成体干细胞。对SSCs的研究已成为干细胞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目前SSCs的研究多集中于啮齿类动物,而猪SSCs(porcine SSCs,pSSCs)的研究进展相对落后,主要是由于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睾丸中pSSCs本身数量极少,且缺乏特异的分子标记;pSSCs的分离纯化技术仍不成熟;pSSCs体外培养体系仍不够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pSSCs分离纯化效率低,并且难以在体外长期稳定培养及传代,以至于pSSCs的相关机理研究缺乏稳定的材料,为其体外研究及应用带来了不便。基于以上现状,文章总结了pSSCs体外分离培养及移植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pSSCs的分子标记、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的相关方法,以及pSSCs移植技术的研究现状,旨在为pSSCs研究提供参考,以期加快pSSCs在猪的遗传育种与繁殖领域以及男性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