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漂白粉作为养蚕防病的主要消毒药物,对微粒子孢子有较好的杀灭效果.针对其澄清液有效氯含量的稳定性稍差,对其有效氯的释放及有效氯在浸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是:漂白粉液理论值有效氯含量与实际值有差异,但相对稳定.配制的漂白粉液有效氯理论值含量越低越接近实际值;漂白粉浸消液中有效氯含量以浸叶四次后再重新测定配兑至目的浓度为适.  相似文献   

2.
常用含氯消毒剂有哪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漂白粉类即含氯石灰,属于无机氯消毒剂,主要品种有漂白粉、三合二和漂白粉精。其有效成分都是次氯酸钙。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毒、副作用小,但稳定性较差,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大。漂白粉是将氯气通入消化石灰中制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含量32%~36%,其余为氯化钙、氧化钙、氢氧化钙及水等。漂白粉的有效氯含量一般为25%~32%,常以25%计算其用量。按卫生消毒标准,一般不准使用有效氯含量低于15%的漂白粉。由于含有氢氧化钙,其水溶液呈碱性。贮存过程中漂白粉的有效氯含量每月减少约1%~3%,遇光或吸潮后,其分解速度加快。因此,在流通领域中常可见到有效氯含量很低的漂白粉(笔者曾检测过含量低于1%的产品)。通过嗅气味,用手抓看是否成团,看出厂时间等方法,可大致判断出漂白粉的优劣;氯气味淡、手抓成团及出厂时间长的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一般都较低,反之,则有效氯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蒋士蓟 《广西蚕业》2002,39(2):31-32
夏秋蚕饲养 ,蚕病、叶质、气候是主要矛盾 ,必须加强消毒防病和饲育管理 ,改善叶质 ,才能获得稳产、高产。1 夏秋蚕饲养1 .1 严格消毒防病 :夏秋蚕的消毒防病工作是养蚕稳产、高产的关键 ,必须突出做好蚕前、蚕中、蚕后彻底消毒防病工作。1 .1 .1 蚕室、蚕具消毒 :( 1 )消特灵 :每套配水 2 5公斤 ,先取少量水将主剂搅拌成糊状 ,再加水至目的水量 ,然后将辅剂逐渐溶于主剂溶液中 ,取澄清液喷洒消毒 ,保持密封、湿润半小时。( 2 )漂白粉 :漂白粉保管不好易失效 ,因此使用前需测定有效氯含量 ,根据有效氯含量决定加水倍数。如有效氯含量为 2…  相似文献   

4.
<正> 1 漂白粉的用法 本类药物的杀菌机制以次氯酸为主,而次氯酸产生的多少与有效氯含量成正比。消毒用药前,必须先测定有效氯含量,然后按氯量配准消毒液。 在常温下漂白粉配制在4小时左右释放的次氯酸最多,经10小时使用比现配现用效果好。配好后用瓦缸装好密封,放置阴凉处保存。  相似文献   

5.
<正> 漂白粉是当前蚕桑生产中最常用的消毒剂,也是一种广谱消毒杀菌剂,既经济又实用。使用漂白粉消毒杀灭病源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决于配制后“有效氯”的含量和消毒药液的用量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过去用漂白粉消毒,都是按书本公式(25-1)/或50公斤水加2.5公斤漂白粉,配兑使用,近年来,漂白粉含杂渣多,质量下降,有效氯含量达不到25%,若一律按25%计算配兑,实际有效氯的含量就达不到标准,消毒难以彻底。为达到  相似文献   

6.
蚕桑生产上,需要随时对使用的漂白粉液的有效氯含量进行测定,以便准确配制目的液,保证消毒效果和生产的安全。过去常采用滴定管装  相似文献   

7.
1.1 漂白粉(有效氯含量25%~32%)清池消毒使用浓度为50ppm以上,带虾泼洒1-2ppm或泼洒有效氯0.3~0.8ppm;  相似文献   

8.
我区蚕茧单产较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千家万户养蚕,蚕药不能有效供给造成.我区过去使用的养蚕消毒药物,主要是从沪州化工厂购进漂白粉.漂白粉有效氯不稳定,易分解失效.一般工厂生产的漂白粉有效氯24~25%,经运输、分装、分发到蚕农手中使用时,有效氯含量常达不到20%,甚至有时候还不到15%,严重影响到我区养蚕的消毒效果.为了解决蚕农的养蚕消毒效果问题,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寻求高效、方便、稳  相似文献   

9.
自九十年代中期 ,我省主蚕区相继爆发家蚕微粒子病 ,蚕桑生产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也给桑蚕种制种业带来毁灭性打击。多年来 ,通过广大蚕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出桑叶蚕期全龄叶面消毒新技术 ,不仅使家蚕微粒子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而且大大减少了其他蚕病的发生 ,蚕种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根据我们的实践和体会 ,要正确运用桑叶叶面消毒技术 ,保证桑叶消毒效果 ,应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1 严格掌握药液浓度小蚕期浸叶 ,漂白粉药液有效氯含量以 0 .2 8%为中心 ,有效氯含量最高不超过 0 .3% ,消毒净药液有效氯含量…  相似文献   

10.
漂白粉是一种常用消毒剂,养蚕、畜牧业及其他方面都广泛应用。漂白粉在贮藏过程中有效氯含量,常会降低,使用时必须测定其实际含量,才能正确地配制成目的浓度,以达到预期的消毒目的。测定漂白粉有效氯的方法很多,但在农村中,目前因受到设备条件的限制,不易做到随测随用。为了便于农村消毒,以前曾提出墨水测定法,后因国内墨水配方的不一致,会造成测定结果的误差,故未能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正> 蚕药是确保养蚕优质高产的必需物资,其药效是否安全有效,关系到蚕茧丰歉。近年来,我省养蚕单产不高,重要原因之一是消毒防病不彻底,蚕药品种单一,药效不够稳定,不能有效控制蚕病发生。建国以来,养蚕消毒药剂一直以漂白粉为主,它杀菌范围广,使用简便,消毒效果好,成本也不高。但是,漂白粉有效氯易于挥发,由于运输、贮藏等影响,致使有效氯含量降低。同时,在使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我场蚕种生产不管是场内还是原蚕区,不管是环境消毒还是桑叶消毒,其漂白粉原制剂(干漂白粉)或漂白粉目的液的有效氯含量测定主要采用的是"碘碳液测定法"和"土酒石测定法"两种方法,生产上一般使用"碘碳液测定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所处环境各异,特别是秋季高温环境下,普遍反映碘碳液失色快,即:刚配制测碘碳液测定剂测定漂白粉滴定到终点时被测液呈兰色,10d后为褐色,同时,相同浓  相似文献   

13.
使用同等剂量的高锰酸钾和漂白粉分别与甲醛对鸡舍进行空舍消毒,根据两种方法消毒前后细菌数量的对比,分析使用漂白粉和高锰酸钾消毒效果差异是否显著,进而对漂白粉是否可以有效替代高锰酸钾做出有效推断,指导日后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14.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5,42(3):50-51
1 桑田治虫药、鱼药、蟹药、兽药与蚕药不能放在一起出售。2 漂白粉要放在阴暗干燥处,避免高温、雨淋和被吸潮,防止有效氯散失,以确保漂白粉有效氯含量。漂白粉进货量要根据市场需求量和养蚕季节而定,不要一次进货太多,以免漂白粉过期无效。石灰粉要保持新鲜,最好要密闭保存。  相似文献   

15.
几种消毒药剂对蚕蛹羽化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蚕种生产上实用有效的蚕蛹消毒剂,用有效氯质量分数为0.3%、0.5%的漂白粉液对蛹体消毒,结果使蚕蛹的羽化率降低1.2%~7.8%,且消毒液中的有效氯含量越高,对蛹体的刺激越大,对蚕蛹羽化的影响也越大;用402防僵液对蛹体消毒后蚕蛹羽化率明显降低,因该药剂只对家蚕真菌病具有防治效果,而对细菌类败血病的防治效果差,所以不宜用于蛹体消毒;用有效氯质量分数为0.3%的蚕用消毒剂消特灵主剂溶液进行蛹体消毒,不仅能有效杀灭病原菌,而且对蛹体的刺激小,有利于蚕蛹羽化,适宜用于蛹体消毒。  相似文献   

16.
养蚕消毒的常规药剂漂白粉和甲醛都有缺点,漂白粉腐蚀性强,有效气不稳定,甲醛消毒不全面,容易变性而影响消毒效果,因此,研究新的消毒药剂一直是蚕病防治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比较了家蚕三龄起蚕白僵菌分生孢子感染蚕体蚕座后,漂白粉液剂和粉剂的消毒效果。结果如下:1.含有效氯0.5%和1%的漂白粉液对白僵菌分生孢子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2%的漂白粉防僵粉;有效氯0.5%和1%的漂白粉液处理,及白僵菌对照与2%的漂白粉防僵粉处理间的白僵病感染率,在统计学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2.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和2%的漂白粉防僵粉消毒蚕体蚕座,对蚕的生命力、茧丝质等无影响;3.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蚕体蚕座消毒的成本低于2%的漂白粉防僵粉。试验结果说明:漂白粉液剂消毒防治白僵菌是一种比粉剂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浦月霞 《广西蚕业》2007,44(2):8-14
试验设计用清水作对照,用有效氯含量分别为0.3%、0.5%、0.7%的漂白粉消毒液进行桑叶叶面消毒,用消毒过的桑叶饲育原原种(7532),调查各饲育区的饲育成绩、茧质成绩和卵质成绩等各项指标,探讨不同浓度的消毒液消毒叶面对蚕种繁育成绩的影响。结果为:用含有效氯0.3%和0.5%的漂白粉消毒液处理桑叶,饲育区的幼虫生命率、死笼率、全茧量、茧层量、总卵数、良卵数与对照区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含有效氯0.7%的消毒液处理桑叶,除茧质没有影响之外,饲育区的幼虫生命率降低、死笼率增加、总卵数、良卵数降低,与对照区相比较达到极显著差异。试验结果显示,利用漂白粉进行桑叶面消毒时,消毒液有效氯浓度应控制在0.3%~0.5%之间,既不影响蚕种繁育的产量和质量,又可以有效地预防微粒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中可产生次氯酸的化合物的总称.本类药物又可分为无机与有机含氯消毒剂.目前常用的含氯消毒剂原药主要有漂白粉、漂白粉精、防消散、优氯净、三氯异氰尿酸、氯化磷酸三钠、次氯酸钠.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是由于次氯酸分子小,不带电荷,可以通过细胞壁侵入细胞内与菌体蛋白质(含酶类)结合使其变性致死,从而起杀菌作用.由于此类药物的杀菌作用主要是由次氯酸所致,因此其使用剂量一般按药物的有效氯含量计算.也就是说,含氯消毒剂的分析主要是测定其有效氯的含量.碘量法测定有效氯,分析结果准确度高,便于操作.本文就碘量法测有效氯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搞好桑叶消毒 提高蚕种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杰宏 《四川蚕业》2009,37(3):17-21
防控微粒子病是蚕种场提高蚕种质量的关键环节,桑叶全程消毒是综合防控微粒子病的关键措施。搞好桑叶全程消毒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漂白粉液的检测配制方法,做到目的液有效氯含量准、浸泡桑叶的时间科学合理、全面彻底,做好脱水、保叶质、防止再被污染等工作。在原蚕区全面推行桑叶全程消毒的重点:一是在保证搞好桑叶全程消毒的前提下,减少蚕农桑叶消毒开支,根据种质、茧质情况给予蚕农奖励,增加蚕农收入,调动蚕农搞好全程桑叶消毒的积极性;二是解决全程桑叶消毒配药、脱水、消毒彻底等问题。实践证明,桑叶全程消毒是一项防控微粒子病效果好、投资成本合算的适用技术,应当继续抓好以桑叶全程消毒为核心的综合防微工作,提高蚕种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