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对底泥中磷素形态及吸附-解吸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影响其反应的机理,为研究水体富营养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影响磷吸附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有关影响土壤中磷吸附与解吸的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重点是关于土壤中磷吸附的研究.吸附过程不仅受土壤供磷量的影响,而且受铁、铝氧化物含量,温度,pH,钙盐含量,粘粒含量,有机物,有机酸等一系列环境因素的影响.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田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植物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综述了农田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影响因素,包括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施肥水平和土壤理化性质,旨在为实际生产中磷肥的合理施用、高效利用和防止环境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铝在土壤固/液相中化学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溶液中铝的水解反应及其形态区分方法。随后,阐述了土壤和粘土矿物表面铝离子的化学形态,并着重综述目前无机和有机表面对铝离子的吸附反应研究进展。此外,对土壤固相中铝离子的释放机理进行了回顾。最后,本文还对有关研究今后值得关注的问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全椒县土壤磷含量及营养丰缺情况,为土壤改良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1 170个样品,测试了样品的pH、全磷含量以及速效磷含量。[结果]研究区酸性土壤占66.07%,浅层土壤中全磷含量为86.7~1 510.0 mg/kg,全磷等级四等和五等的占92.56%,土壤中磷活化系数小于2%的样品占83.33%。[结论]pH、有机质是影响全磷转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镉在土壤中化学行为及其污染状况,综述了土壤镉常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提高土壤保护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炭对农田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3个角度综述了生物质炭对土壤磷素调控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生物质炭处理下土壤对磷素的吸附固定特性,生物质炭对土壤稳定态磷的活化机制,以及生物质炭对土壤磷素的长效调控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目前生物质炭对土壤磷有效性影响的调控机制认识不足,,需要系统性的研究生物质炭-土壤-作物之间的互作及其非生物与生物调控过程,同时综合考虑土...  相似文献   

8.
磁处理对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磁场强度,对磁处理施肥棕壤和保护地土壤磷释放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测定了磁处理施肥棕壤有效磷及其无机磷各组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磁场处理能够提高施肥棕壤、保护地土壤水溶性磷含量。磁处理施肥棕壤的有效磷含量高于对照,其中Ca8-P、Al-P、Ca2-P含量比未经磁处理高,而其O-P含量、无机磷总量却是磁处理的较低;磁处理的和未经磁处理的棕壤对Ca10-P含量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三个实验,揭示了土壤腐殖质对Olsen法测定土壤有效磷的影响机理;研究了用化学方法氧化腐殖质脱色所用试剂可能对钼蓝法测磷的影响,确定了该法的最佳试剂用量及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10.
我国设施土壤磷素高量积累继而流失是造成相邻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施用磷素固持材料是有效减少土壤磷流失的措施之一,本文对比分析了室内条件下几类磷素固持材料(黏土矿物类、铁铝类、钙镁类和其他类)对磷酸盐的吸附量和吸附机制,总结了设施土壤中添加磷素固持材料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磷形态和磷素淋洗量的影响。基于材料的易获取性、安全性、价格以及被固持磷素的再利用性,提出了不同土壤中适宜施用的磷素固持材料。结果表明,添加磷素固持材料能通过物理、化学等作用吸附土壤磷,降低磷移动性。一般而言,铁铝类、钙镁类材料的磷素吸附量和吸附键能高于黏土矿物类,而改性生物炭材料的磷吸附量和强度常取决于改性物质。施入土壤后,铁铝类、钙镁类材料能快速降低土壤磷活性,进而减少磷的移动和流失,然而过量施用铁铝类材料可能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及其对磷的吸收,适宜钙镁比的材料不仅能固持土壤磷,而且不影响作物对磷素的吸收利用。因此,在磷含量极高的设施石灰性土壤上,推荐适量施用铁铝类材料;在酸性土壤上,建议施用适宜钙镁比的材料,固持土壤磷并保持磷的有效性;黏土类材料则在磷含量适中的土壤上较为适用。此外,利用废弃物作为磷素固持材料,可在减少土壤磷流失的同时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选用18种性质不同的石灰性土壤,研究磷素吸附特性。结果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能满意地描述石灰性土壤的磷素吸附特性。不同土类间的最大吸附量,最大缓冲容量及吸附能有较大差异。同时对用磷素吸附平衡预测施磷量的理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将磷吸收饱和的镧/铝改性沸石分别放入pH为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的溶液中,研究了镧/铝改性沸石的最佳磷释放条件,并在最佳磷吸附和最佳磷释放条件下研究了镧/铝改性沸石的再生能力。结果表明,当pH变化在2~13时,镧/铝改性沸石的磷释放量和释放百分比随pH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其中:pH为2和12~13时的磷释放率较高,在76%以上,且pH13时的释放率最大,为98.2%;而pH在3~11时,磷释放率较低,在30%以下,且pH6时的释放率最小,为1.7%。表明强酸或强碱环境有利于镧/铝改性沸石中磷的释放。对镧/铝改性沸石再生能力的研究显示,经过4次再生后,镧/铝改性沸石的磷吸附量和再生能力分别为2.367、2.336、2.312、2.253 mg·g-1和96.7%、95.5%、94.5%、92.1%,虽然吸附剂的磷吸附能力随再生次数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经过4次再生后,其对磷的吸附能力仍保持在92%以上,表明镧/铝改性沸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磷吸附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集了三峡水库消落区主要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样本30个,研究了土壤对磷的等温吸附过程。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磷的等温吸附过程可以用单表面Langmuir方程、双表面Langmuir方程、Frendlich方程、Temkin方程描述。土壤吸磷能力为水田>旱地,黄壤>紫色土>冲积土。紫色土、冲积土的磷零点吸持平衡浓度高于发生富营养化的临界浓度(0.02mg/L)。黄壤对磷有较大的缓冲容量,而冲积土、紫色土对磷的缓冲能力较小,土壤淹水后其释放磷的风险大于黄壤。土壤的吸磷能力与土壤活性铁铝和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与磷吸持饱和度呈负相关。磷吸持指数可代替最大吸磷量用于评价土壤的吸磷能力,磷吸持饱和度可用来评价磷在水土界面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磷在不同类型湖泊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及形态再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梁素海和岱海表层沉积物为吸附剂,开展了磷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采用交叉型Langmuir模型描述了磷在2个湖泊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并分析测定了等温吸附后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条件下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基本相似,Elovich方程能较好地描述2个湖泊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过程;Langmuir交叉型吸附等温式能较好地描述磷在岱海和乌梁素海沉积物上的等温吸附行为(R2=0.990),模型中的k、Qm、EPC0、NAP等参数较好地反映了2个湖泊沉积物在成因、粒度及矿物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吸附磷的形态再分布揭示颗粒物所吸附的水相磷主要分布于Ex-P,且Or-P是沉积物中重要的潜在生物有效性磷源,对湖泊富营养化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pH值影响Cd在红壤中吸附行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以红壤为供试土壤,研究了其在不同pH值下对Cd(Ⅱ)吸附的特性,同时进行了沉淀反应的理论分析。Cd(Ⅱ)的吸附曲线可划分为3区:低pH弱吸附区;中pH值吸附增长区和高pH值强吸附区。根据Cd与土壤间专性吸附化学反应式建立了Cd在土壤中分配系数与pH的线性方程,试验数据按所建方程进行拟合的结果表明,相关系数随pH的升高而显著升高,意味着随pH值的升高,供试红壤对Cd(Ⅱ)的专性吸附作用加强。沉淀反应的理论分析表明,当土壤溶液pH低于11时,沉淀反应都为碳酸盐控制。试验数据的不同吸附模型拟合结果表明,Langmuir能较好地描述Cd(Ⅱ)在红壤里的吸附行为。最后根据Langmuir模型中参数与pH的关系,建立了试验条件下红壤对Cd(Ⅱ)吸附等温线的pH依存方程。  相似文献   

16.
石文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697-11701,11703
在我国的多数土壤中,土壤有机磷在土壤磷素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土壤有机磷直接关系土壤中有效磷的丰缺.它可以通过矿化作用转化为可供植物直接利用的磷.笔者从土壤有机磷的组成、土壤有机磷的分级、土壤有机磷总量的测定方法、土壤有机磷含量的影响因素、土壤有机磷的矿化及其影响因素、施肥对土壤有机磷组分含量及形态转化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土壤有机磷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且提出目前土壤磷素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揭示闽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磷的固定和释放机制,对闽江上游果园、茶园、旱地、水田、蔬菜地和林地几种利用方式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蔬菜地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最高,对200~2 400 mg/kg不同含量磷加入后的吸附率远低于其他土壤,仅为14.19%~30.88%,等温吸附曲线无拐点,土壤对磷的缓冲能力弱,最大磷吸附量为476.19 mg/kg。水田和林地的吸附能力略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 000.00、1 111.11 mg/kg。土壤吸附能力越弱的对磷的解吸率越高,不同利用方式土壤磷的解吸率表现为菜地>水田和林地>旱地、茶园和果园。随着解吸次数增加,解吸率降低,且各土壤解吸率差异主要表现在第1次解吸过程中。因此,研究区域应减少菜地和水田的磷肥输入,林地地表植被的保护也是控制土壤磷流失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乌梁素海(WLSH)和岱海(DH)表层沉积物为吸附剂,开展了磷硅在2个湖泊沉积物上的释放实验研究,同时采用连续提取法探讨了释放后的磷硅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磷和硅在2个湖泊沉积物上的释放行为均可用Elovich方程描述;0~20min为磷的快速释放阶段,此时段内约有75%的吸附磷迅速从沉积物上解吸并释放至上覆水中;0~2h为硅的快速释放阶段,此阶段内约有40%的吸附硅从沉积物上解吸并释放至上覆水中;总体上,沉积物中Ex-P、Al-P、Fe-P及IEF-Si、CF-Si具有较强的释放潜力。  相似文献   

19.
刘双  李敏  张晶  曹琪  魏祥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84-12786
[目的]评价北京野鸭湖湿地土壤磷的生物可利用性。[方法]利用柱状采样器分层采集北京野鸭湖湿地土壤样品,测定生物可利用磷和总磷含量,并讨论各形态BAP间及其与TP的相关关系。[结果]湿地土壤中的生物可利用磷含量较低,仅占总磷的0.10%~8.66%。各种生物有效磷的含量次序为:AAP〉Olsen-P〉WSP〉RDP。垂直方向上,AAP、Olsen-P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呈指数下降趋势。[结论]AAP、Olsen-P与总磷的相关性较好,可用于评价该湿地土壤的潜在释磷能力。  相似文献   

20.
水稻土磷环境敏感临界值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室内测试方法研究了3组质地(粘土、重壤土和轻壤土)水稻土水溶性磷(0.01mol·L-1CaCl2-P)与土壤测试磷(Olsen-P和Bray1-P)及土壤磷饱和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土因淹水耕作,其磷释放潜力明显高于旱地土壤,水溶性磷随土壤测试磷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测试磷及磷的饱和度与土壤水溶性磷的关系存在转折点,当土壤磷超过转折点时,土壤水溶性磷和磷的释放潜力明显增加。在好气条件下,供试水稻土磷环境敏感临界值(转折点)在Olsen-P50~75mg·kg-1、Bray1-P90~140mg·kg-1和磷饱和度21%~23%之间;在厌气条件下,供试水稻土磷环境敏感临界值(转折点)在Olsen-P35~45mg·kg-1、Bray1-P75~115mg·kg-1和磷饱和度16%~18%之间,超过临界值土壤磷素可对环境产生非常明显的负影响,不应再施用磷肥和粪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