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骨鸡传染性囊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绵阳市某县乌骨鸡场和游仙区某珍禽养殖场的2~4周龄的乌骨鸡分别于1994年6月下旬和10月中旬暴发鸡传染性囊病(IBD),造成相当大的损失。现将两次流行及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对雏鸡危害尤为严重。1993年7月,我站养殖场的乌骨鸡发生法氏囊病,死亡率40.7%,现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我站养殖场于1993年7月20日,引进乌骨鸡苗81只,后饲养至25日龄开始发病,一周内共死亡31只,经本站兽医诊  相似文献   

3.
<正> 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甘布洛病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1957年发生于美国德拉瓦州的甘布洛镇的肉鸡群,因此才有“甘布洛病”的名称。近年来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甘波罗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1957年发现于美国特拉华州甘波罗镇的肉鸡群,因此才有“甘波罗病”的名称。近年来本病已遍及世界各养鸡国,我国1980年从进口的鸡群中分离到法氏囊病病毒。  相似文献   

5.
韶关自1988年发现并确诊首例鸡传染性氏囊病(IBD)以来,该病的发生从没有间断。全市各鸡场均不同程度地感染过此病,给养鸡生产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虽然养殖户对该病的认识逐步提高,防制措施也有所加强,但仍时有发生。该病仍然是我市养鸡业生产中最常见、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现将数年来对该病的诊治体会总结如下。一、临床症状本病是由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18~35日龄鸡多见。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昏睡,羽毛蓬乱,腹泻厌食,震颤,拉白色、黄色、绿色水样稀粪,粪便常…  相似文献   

6.
在加纳的养鸡业中,传染性囊病(IBD)曾是人人皆知的疾病。研究人员对该病的研究结果作了大量纪实报道。免疫接种通常是控制该病的有效办法,但近来报道的病例引起了人们的担扰,它表明单靠免疫接种是不够的。以前,被传染性囊病侵袭的鸡场死亡率约5%,但最近发生的病例死亡率在50%~60%。调查发现,这是令人担扰的超强型IBD(VVIBD)。该病最近袭击了邻国尼日利亚的养鸡业。近来报道的病例死亡率相近。感染当天开始死亡,3~4天达高峰,6~7天逐渐减少。症状包括羽毛松乱,精神委顿,乳白色水泻和震颤。死亡主要发生在4…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囊病(IBD)是由双股RNA病毒科的传染性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Gumboro)地区的肉鸡群,故该病被称为甘布罗病。我国于1979年在北京地区发现第一例传染性囊病。从此,该病开始危害着我国的养禽业。特别是80年代末以来,该病在全国各地广泛流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目前养鸡业中危害最严露的疾病之一,给养鸡场和养鸡专业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传染性法氏囊病防制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是用弱毒活苗对易感鸡进行主动免疫。但是,不少的养鸡场和专业户的鸡群,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进行免疫后,仍然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免疫时机选择不当,特别是首免日龄的选择。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监  相似文献   

9.
茂名市某鸡场引进父母代红布罗雏鸡2800只,作种用培育,35日龄前未发生过严重疾患。从36日龄起,鸡群出现病情,经过如下。临诊症状初时鸡群中约有半数表现精神倦怠,羽毛蓬松,不愿活动或伏卧于地,有的驱赶时也不动弹。继而病鸡采食和饮水减少或废绝,下痢,排微黄色或白色稀粪,并沾污肛门周围羽毛,有的还有啄肛表现。病  相似文献   

10.
梨丰乡于某家散放饲养的家鸡500只,60日龄时突然发病,2日内死亡40多只,还有50多只病鸡,感染率达20%,确诊为鸡传染性囊病.  相似文献   

11.
本镇振河村胡某家饲养的罗曼蛋鸡1800羽,55日龄时突然发病死亡230多只,死亡率达8%,确诊为鸡传染性囊病。一、临床症状病鸡精神不振,羽毛松乱,不食,怕冷打堆,排水样白色粪便,常蹲立一隅,有的倒地不能站立,就诊时死亡10多只,且病鸡开始增多。二、病理变化剖检15只病死鸡,可见死鸡大腿肌肉和胸肌有点状、片状出血斑;肾脏肿大呈花斑样,有尿酸盐沉着,输尿管扩张;肝呈土黄色,肿大;肌胃与腺胃交界处有明显的出血带,肠道出血性炎症;法氏囊肿大,为原来的3~4倍,剖开法氏囊里面有奶酪样黄色渗出物,浆膜上有明…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囊病(IBD)是近几年来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在农村,IBD流行面广,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其危害已超过鸡新城疫、禽霍乱等疫病,成为我国农村养鸡业的一大隐患。 农家养鸡群体小,20~100羽不等,散放饲养,粗放管理,疾病多,IBD防治不能只依赖疫苗免疫,应按下述几个方面实行综合防制。 1.减少早期感染的机会:农村孵坊应做好环境、用具和种蛋消毒及卫生工作,降低用具和蛋表面传染性囊病病毒的含量,减少胚胎期、苗雏早期接触感染的机会。 2.改善雏鸡饲养管理:在农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雏鸡和育成鸡,产蛋期的成鸡有时个别发生,具有爆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防制措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校家属有圈养本地鸡的习惯,1989年5~7月,多户人家饲养的12~45日龄鸡爆发了传染性囊病,现报道如下。流行情况:过去我校从未有此病发生,这次几乎使我校家属饲养的所有12~45日龄的鸡都发了病,但2月龄以上同栏饲养的育成鸡却无一发病,鸭、鹅也没有发病。具体情况见表。  相似文献   

15.
开产鸡群发生传染性囊病赵永福(河北省顺平县畜牧局072250)据文献报道鸡传染性囊病,一般多见于雏鸡或幼龄鸡,特别是1─12周龄或2─15周龄以内的鸡常发,开产鸡发生此病甚少。我们在临诊治疗中,发现了一群154日龄的开产鸡群也患有此病,特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雏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曲传染病,世界上主要养禽地区几乎都有发生。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JBDV)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鸡场仪通过消毒和隔离来控制本病是不行的,免疫接种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手段。我国自推广使用 IBD 疫苗以来,IBD 造成的损失已大大减少,但近来一些鸡场,使用疫苗后仍有不同程度发病,有的鸡场甚至失败。导致 IBD 免疫失败的原因很多,现将查找到的有关免疫鸡群发生 IBD 的原因与防制的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86~1987年间,鸡传染性囊病首次在浙江省温岭县城北区流行,来势凶猛,病情急剧,症状明显。全区的鸡发病率达70%以上,病鸡群发病率达80~90%,死亡率在11.7~55%之间,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987年底至1989年上半年,由于做好了免疫预防工作,此病已消声匿迹。1989年年底,又发现一专业户的鸡群发生此病。现将几年来对数万羽传染性囊病病鸡的诊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前,传染性囊病已成为我县养鸡业的大敌,其危害程度是惊人的。1991年9月,我镇某养鸡户饲养的罗斯父母代种雏鸡,在实行两次免疫的情况下,爆发了以下痢为特征的传染病。现报道如下。发病情况该户主从某种鸡场购进种蛋自孵出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某大型鸡场饲养种鸡53,000只。85年起连续三年发生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并发的疫情,死淘率占22.12%,给养禽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我们通过研究疫情发生原因,疫苗应用效果和抗体监测方法,采取修改免疫程序和抗体监测法,紧急免疫法,建立淋浴更衣消毒制度等措施,防止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