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水稻苗床本田全程免少耕无盘旱育抛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4种旱育秧方式对水稻出苗时间、出苗率、成秧率、整齐度和秧苗素质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苗床免少耕 旱育保姆抛秧型、塑盘旱育两种育秧方式在本田免耕和翻耕条件下对抛秧立苗、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床免少耕条件下,旱育保姆能明显提高水稻出苗率、成秧率和整齐度,提高秧苗素质和延长秧龄弹性,并可用旱育保姆旱育秧型替代抛秧型培育无盘抛秧;本田翻耕比免耕更易于抛秧立苗,但立苗时间基本无差异,用旱育保姆抛秧型培育的秧苗立苗速度显著快于塑盘旱育秧;无论是本田免耕还是翻耕,无盘旱育抛秧均比塑盘旱育抛秧增产,增产幅度为3.29%~4.95%;水稻苗床本田全程免少耕无盘旱育抛栽产量最高,技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塑盘旱育抛秧是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取得成功的稻作新型栽培技术,它揉合了塑盘水育与肥床旱育的综合优势,具有秧龄弹性大;成苗率高,出苗整齐;抗植伤、发根力强、立苗快、分蘖起步早;减轻劳动强度;高产高效的特点。其技术基本完善配套。  相似文献   

3.
水稻旱育稀植和抛秧技术是"九五"期间被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列为重点推广的农业增产措施.水稻免盘旱育抛秧是我县的科技人员在水稻旱育稀植浅插技术和塑盘育秧抛秧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的一项水稻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是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研制发明的高吸水种衣剂"无盘抛秧剂"为核心技术,实施包衣旱地育苗,培育壮秧,并在秧苗根部形成"吸湿泥球",利于抛植立苗,这种方式既综合了塑盘旱育抛秧的带土抛植、易抛秧、易立苗的优点;又综合了肥床旱育抛秧秧龄弹性大、可培育中、大苗壮秧、利于高产的优点,是将旱育秧技术和抛秧技术相集成的稻作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母本塑盘抛秧具有四大优点:①增产——比手插秧增产2%~3%;②省工——每667m2比手插秧省工七八个;③操作方便——旱地做秧床,比水田便于操作;④抛秧质量好——用塑盘育秧,小秧根部都钉有泥丸,抛后直立,不漂秧。籼杂母本塑盘旱育抛秧主要抓好四个方面:1...  相似文献   

6.
水稻塑盘旱育机抛秧的特点及栽培技术秦进华刘绪平倪玲(江苏省淮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23300)1996年我县实施水稻肥床塑盘旱育苗与机抛秧相结合的栽培技术,经多点试验示范获得成功。1塑盘旱育机抛秧的优点11速度快,工效高。试验示范采用无锡产太湖……  相似文献   

7.
水稻旱育抛秧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我省示范推广以来,面积增长迅速,全省2001年旱育秧推广7.2万hm2,抛秧3.1万hm2,旱育抛秧平均单产8177.5kg hm2,旱育手插单产7957.6kg hm2,分别较两段秧增产781.5kg hm2 、561.5kg hm2,效益显著。在该技术的推广中,我省稻区农技人员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对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创新完善,形成了陕南、关中、陕北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操作规范,为大面积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1 采取的主要技术路线根据水稻幼苗期耐寒耐旱通气组织不健全的生理特点,改两段水育为旱育……  相似文献   

8.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具有增收节支、省工省时、操作简便、抛栽速度快、技术易掌握等显著特点,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水稻旱育抛植的密肥运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旱育抛植的密肥运筹技术邱泽森,刘学良,曹文武(江苏省农林厅作栽站南京210009)(江苏省六合县大圣乡农技站)水稻旱育抛植技术克服了塑盘抛秧限制秧龄的弊端,同时节省了秧盘费用,是旱育稀植与抛秧有机结合的新技术。该技术具有早发、快发和高产、高效的优...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及免耕抛栽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4种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以及免耕抛栽效果。结果表明,无盘旱育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和成秧率,提高秧苗素质,延长秧龄弹性,从省工省力和节本增效出发,采用无盘旱育替代塑盘旱育是今后水稻抛秧育秧方式发展的主要趋势;4种育秧方式产量水平均较高,但苗床免少耕+旱育保姆秧苗素质好,根系带土量大,发根力强,抛栽后易于物理立苗和生理立苗,本田早生快发,既省工节本,又增产增效,是在试验条件下效果最好的一种育秧方式;苗床免少耕+旱育保姆+纱窗垫底秧苗起秧方便、植伤轻、发根力强,但根系带土少,免耕抛栽后部分秧苗立苗困难,对产量有一定影响,有待探索完善。  相似文献   

11.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应注意的几个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德新 《耕作与栽培》1998,(1):21-21,40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是集水稻塑盘湿润育秧和肥床旱育稀植这两项技术之长,充分发挥肥床旱育壮秧和塑盘抛栽的优势,克服塑盘湿润育秧秧龄弹性短等弱点,寻求两项技术最佳结合的一项农业适用新技术。通过我市近两年的实践证明,塑盘旱育抛秧表现出秧苗素质高、秧龄弹性大、抛秧用工省、活秧快、发苗早、颖花总量多、穗粒重、产量高等优点。但在技术上应注意几个主要环节。1注意床土培肥和秧床制作型式塑盘旱育秧床的选择培肥标准与肥床旱育秧相同。首先应按1:60的床田比,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管理方便、保水保肥、排透性…  相似文献   

12.
1998年龙家水稻旱育中大苗在油菜田抛秧取得成功,有效解决了稻油两熟区不能推广抛秧的历史,从而突破了推广抛秧的技术瓶颈,2006年全镇发展到230.67hm2。多年的示范证明水稻旱育抛秧,比传统拉绳移栽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生态安全,是缓解当前农村劳动力紧张、节本增效的一项农业适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水稻旱育抛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塑盘湿润抛秧、肥床旱育手栽、湿润育秧抛秧及湿润育秧手栽为对照,对肥床旱育抛植和塑盘育抛植的产量形成特点及其高产配套措施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塑盘旱育抛栽技术是水稻种子生产上一项新型栽培技术,它能省工,省力,增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深受广大制种户欢迎。现将该项技术总结如下:1增产效果与经济效益1.1增产效果:据连续三年制种塑盘旱育抛栽结果统计,水稻种子生产母本盘旱育抛...  相似文献   

15.
水稻生态旱育小、中、大苗免耕抛秧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解决了目前农村人力、畜力不足和作物茬口衔接紧张的矛盾。旱育小、中苗免耕抛秧适宜冬闲田和早熟油菜田栽培,旱育大苗免耕抛秧适宜晚熟油菜田栽培。  相似文献   

16.
黔中稻区抛秧密度与产量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盘小苗旱育抛栽技术,在黔中高海拔(1000~1400m)、低气温(13.9~16.0℃)稻作区,已多有示范,抛秧栽培是成功可行的,但制约产量的因素尚待解决,尤其抛栽的密度问题.因为手栽有规范的株行距,利于通风透光改善田间小气候;抛栽无规范的株行距,田间小气候特征较为复杂.二者之间的不同特征,对其密度有完全不同的要求.在1997、1998年抛秧试验基础上,1999年对抛秧密度与主要经济性状、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水稻旱育抛秧应注意的重要技术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鄂西山区水稻旱育抛秧在推广应用中主要技术环节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8.
鄂籼杂1号是湖北省荆州市种子总公司配组选育的高产优质杂交稻组合,1996年3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丰产性好,再生能力强,抗病抗倒,生育期适宜,米质较优。目前,不仅在湖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并且推广到湖南、安徽、江西等省市。为了充分发挥该组合的高产优势,扩大推广应用范围,我们进行了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探索,摸索出一套鄂籼杂1号作双晚旱育抛秧高产栽培经验。1 鄂籼杂1号作双晚旱育抛秧的技术优势1.1 增产增收节支。旱育抛秧缓苗期短,分蘖速度快,分蘖节位低,本田生长旺,能较好发挥穗粒并重…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超级稻旱育抛秧的超高产综合配套技术,加快超级稻新品种与水稻抛秧超高产技术的应用推广。2005—2006年连续两年在州内开展了"水稻旱育抛秧700kg/667m2,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试验示范面积4.16hm2,验收加权平均单产达708.6kg/667m2,最高单产达754.3kg/667m2(全田割测687m2),结合试验示范项目的实施,总结出了适宜黔东南州生态条件的《超级稻旱育抛秧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这对我州水稻大面积抛秧技术的推广及挖掘抛秧技术的增产潜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水稻旱育稀植和抛秧技术是“九五”期间被国家科委和农业部列为重点推广的农业增产措施。水稻免盘旱育抛秧是云南省麻栗坡县的科技人员在水稻旱育稀植浅插技术和塑盘育秧抛秧的基础上,经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的一项水稻栽培新技术。该项技术的实质就是不需塑料软盘,直接利用肥床旱育秧,单株拔秧,秧苗根系带土直接抛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