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测定了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与传贫病马琼脂扩散沉淀抗体(沉淀抗体)及补体结合反应抗体(补反抗体)活性的耐热曲线。证明免疫马的抗体较传贫病马的耐热性差。64℃水浴15分钟后,免疫马血清沉淀抗体完全丧失反应活性,而传贫病马血清一般多能保持阳性反应。用65℃水浴15分钟处理琼扩阳性反应血清,结果传贫病马血清142份中的128份仍为琼扩阳性,传贫病马注苗后的血清5份均呈琼扩阳性;免疫马血清37份则全部转为阴性反应。65℃水浴15分钟后,免疫马血清补反抗体完全丧失反应活性,而传贫病马血清仍可呈阳性反应。用65℃水浴15分钟处理补反阳性血清,结果传贫病马血清40份、强毒接种马血清2份的补反仍保持阳性;免疫马血清42份则均转为阴性。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观察了4匹马传贫云南强毒接种马和13匹用云南强毒攻击的弱毒苗接种马的形态学改变。4匹强毒马均出现急性型马传贫病理变化,但免疫器官中免疫活性细胞的坏死程度远不及我国辽毒急性型传贫马那样严重。甚至较美同Wyoming株毒也差。13匹接种弱毒苗的攻毒马形态学有三种类型变化。第一类型具有铁逆转,组织球,淋巴样细胞反应和网内系增生等较典型的马传贫病理变化,免疫活性细胞少,且变性,坏死。第二种类型无马传贫规律性病变,免疫活性细胞活化,增殖。但肝铁反应增强,脾铁反应明显增生。第三种类型无马传贫病理性损伤,免疫系统明显活化,增殖。依此衡量,10~(-3)lml攻毒试验马中出现Ⅰ型变化的占4/7,显然弱毒苗保护效果不够理想。10~(-4)2ml攻毒马Ⅰ、Ⅱ型变化的占5/6,表明我国研制的弱毒苗对云南毒有预防作用,可用于云南马传贫防制工作。但其中Ⅱ型变化的占3/5,Ⅲ型变化在各弱毒接种马中仅占1/3,比辽毒和Wyoming株毒攻击的弱毒接种马出现Ⅲ型反应的比数均低,结果很不一致。显然云南分离到的马传贫强毒接种马的病理变化及再攻毒马形态学改变与辽寝和Wyoming株毒有差异。本试验对这种差异进行了讨论,认为云南马传贫毒可能是又一个毒株。  相似文献   

3.
马传贫强、弱毒血清抗体鉴别诊断法在古巴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中国抗马传染性贫血驴白细胞弱毒抗原株系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酶结合试剂,以免疫斑点试验与琼脂免疫双扩散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古巴二省疫苗接种地区的256匹马进行了马传贫弱毒疫苗接种马和马传贫自然病马鉴别诊断.结果,检出自然病马23匹.弱毒疫苗接种马209匹,健康马24匹.表明,本法可用于区别古巴马传贫病马和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免疫马.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马传贫弱毒苗马22匹,分别在注苗后2、3、6个月用马传贫强毒攻击,3个月后迫杀。经病理学与免疫形态学联合检查表明,攻毒马有三种类型形态学改变:第Ⅰ种有较典型马传贫病理变化,免疫活性细胞数量减少,且变性、坏死;第Ⅱ种类型无马传贫规律性病理变化,免疫活性细胞活化,增殖,但肝内有铁反应;第Ⅲ种类型马无马传贫病理性损伤,免疫系统明显活化,增殖。据此查明2个月攻毒马1匹,出现第Ⅰ种类型形态学改变,3个月攻毒马80%以上呈现Ⅱ、Ⅲ类型反应,与疫苗皮下注苗6个月再攻毒效果相仿,表明穴位注苗具有缩短免疫发生时间的效果。但穴位注射6个月攻毒的马出现Ⅰ型,变化例数较多(33%),病理变化较明显,免疫反应有下降趋势,本文对这种异常现象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穴位注射马传贫弱毒苗马22匹,分别在注苗后2、3、6个月用马传贫强毒攻击3个月后迫杀,经病理学与免疫形态学联合检查表明,攻毒马有三种类型形态学改变;第I种有较典型马传贫病理变化,免疫活性细胞数量减少,且变性,坏死,第Ⅱ种类型无马传贫规律病理变化,免疫活性细胞活化,增殖,但肝内有铁反应;第Ⅲ种类型马无马传贫病理性损伤,免疫系统明显活化,增殖,据此查明2个月攻毒马1匹,出现第I种类型形态学改变,3个月  相似文献   

6.
选接种马传贫弱毒疫苗并经强毒攻击后有三种形态学类型马各二匹,对其脾脏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其中Ⅱ、Ⅲ型马脾内以免疫活性细胞活化、增殖为主,且与单核-巨噬细胞构成“免疫岛”;而Ⅰ型马脾内免疫活性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变性、坏死性病变为主.从而进一步证实是T、B 和单核-巨噬细胞三种细胞协同免疫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共用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驴10头,马14匹及健康对照驴7头,马2匹,马传贫强毒对照马2匹,进行了免疫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免疫动物的主要反应出现在免疫器官。与健康动物相比,胸腺体积与重量增大4.5倍以上,脾脏滤泡增大1.5倍以上。以及淋巴结的淋巴小结扩大均为实质性增殖的结果。在骨髓、脾脏动脉周围淋巴鞘及淋巴结副皮质区等,亦有免疫活性细胞增多的现象。在肝脏见到细胞性小结节。其它变化极其轻微。与健康马、驴及各型传贫病马的病理变化规律有明显差异。 免疫动物各免疫器官巨噬细胞均明显增多,并且骨髓中的巨噬与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密切联系形成“浆细胞岛”。在脾动脉周围淋巴鞘区也有巨噬细胞与母化的T淋巴细胞密切接触的现象。胸腺皮质区细胞母化显著,胸腺髓质区胸腺小体及特殊细胞增多等马传贫免疫形态学的变化。 用组化法显示的免疫活性细胞的活动及分布状态的观察表明,在免疫形成过程中免疫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从疫苗注射一开始就十分活跃,免疫后3个月内,外周免疫器官中,淋巴细胞有减少的趋势,但免疫3个月以后外周器官中的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殖出现了新的平衡。甚至在淋巴结的髓索,脾脏小淋巴管及窦周围等部位见有几种主要免疫活性细胞同时增殖的现象,且持续很久,未出现免疫缺陷  相似文献   

8.
马传染性贫血是马属动物的一种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目前,对貌似健康无临床症状及血液学变化,血清学诊断阴性的缓解期慢性传贫病马,或经治疗的所谓“临床治愈马”的鉴别诊断,最可靠的方法仍为生物学试验。这样做不仅要有一定的条件和设备,还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探索对长期无临床症状及血液学变化的可疑慢性传贫病马的鉴别诊断,法国 P.Goret 等(1967)曾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的松)5克给缓解期的慢性传贫  相似文献   

9.
对用三个代次马传贫皮肤细胞苗免疫的12匹攻毒马和2匹强毒对照马进行了病理与免疫形态学检查.试验马出现三种类型的形态学改变:第Ⅰ种类型,出现马传贫规律性的病理变化和免疫器官严重损伤性病变,是一种不保护的形态类型,这种类型马在本试验中占1/12;第Ⅱ种类型,呈现以免疫应答反应为主的改变,无马传贫规律性病理变化,仅肝内有轻度反应,这种类型马占2/12;第Ⅲ种类型,具有显著的免疫应答反应而无任何传贫病变,这种类型马占9/12.第Ⅱ、Ⅲ种类型是耐受了强毒攻击的免疫马,即属不同程度保护的形态学类型.这种马在试验中超过90%,从而为皮肤细胞苗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本试验还依其上述形态学三种类型的划分计算了各代次每种类型马匹出现率,并用保护最好的Ⅲ型作为标志,绘制三个代次出现率的抛物线,结果表明,第10代继代毒免疫效果最好,8~11代75%以上马匹可以出现Ⅲ型免疫形态学反应.同时也根据三种类型形态学变化的观察,讨论了马传贫皮肤细胞苗的免疫性质,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联合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东北地区马骡大都注射马传贫弱毒疫苗,疫情稳定,没有暴发流行,马传贫病马显著减少,基本上控制了本病的发生,充分证明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效果好、安全稳定。但个别单位注苗后仍有散在发生。从1977~1983年我区部队统计注弱毒疫苗后,  相似文献   

11.
应用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株系特异单克隆抗体酶结合物的免疫斑点试验检测证明,自28份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血清中均检出与单抗呈阳性反应的相应抗原,持续期达51个月以上,自19份人工感染传贫马、自然感染传贫马、弱毒疫苗免疫后攻毒马及42份健康马血清中均未检出单抗原,病理学检查表明,弱毒疫苗免疫马无马传贫病理学改变,以弱毒免疫马肝、脾、骨髓材料进行生物学试验表明,弱毒免疫马体内不存在致病性病毒,这阐明该弱毒疫苗的免疫本质提出一个非常值得今后深入加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琼脂扩散法和酶标斑点试验结合确诊马传贫病为巩固马传贫病防治已取得“稳定控制区”的成果,1991年开始,在市场、运输、产地等环节开展了血清学疫情监测,三年共琼扩血检马类牲畜3094头(匹),其中有两次在市场采集血清中,检出琼扩阳性马。被检马匹血清经琼脂...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46例马传贫白细胞弱毒接种后3~55个月的马用中国马传贫强毒辽系和美国马传贫强毒Wyoming株攻击,攻击3个月后迫杀,经剖检、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观察和比较,基本可归纳为三种类型的形态学改变:Ⅰ型有典型的马传贫规律性病变,免疫活性细胞减少,其变性、坏死程度较强毒攻击对照马略轻;Ⅱ型无马传贫规律性病变,免疫活性细胞活化、增殖,但肝内有铁反应;Ⅲ型无马传贫病理性损伤,免疫系统明显活化、增殖。疫苗接种马经两强毒株攻击后出现各型变化的马匹比例数有一定差异,但80%以上疫苗接种后强毒攻击的马均呈Ⅱ、Ⅲ型形态学改变,即这些马均处于免疫状态,从而对攻毒马建立了病理形态学和免疫形态学相结合的检测手段。此外,本研究也提出了马传贫白细胞苗的免疫持续期可长达3年以上的形态学根据。  相似文献   

14.
应用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株系特异单克隆抗体酶结合物的免疫斑点试验检测证明,自28份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血清中均检出与单抗呈阳性反应的相应抗原,持续期达51个月以上;自19份人工感染传贫马、自然感染传贫马、弱毒疫苗免疫后攻毒马及42盼健康马血清中均未捡出单抗相应抗原。病理学检查表明,弱毒疫苗免疫马无马传贫病理学改变。以弱毒免疫马肝、脾、骨髓材料进行生物学试验表明,弱毒免疫马体内不存在致病性病毒。这为阐明该弱毒疫苗的免疫本质提出一个非常值得今后深入加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从马传贫强毒急性感染马的外周血白细胞、血浆、血清中可检出马传贫病毒抗原;从亚急性感染马外周血的白细胞、血浆中可检出马传贫病毒抗原;从无症状慢性马外周血的白细胞中偶尔能检出马传贫病毒抗原。对9匹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免疫马连续跟踪3个月,从外周血的白细胞、血浆、血清中均未检出马传贫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16.
对接种马传贫白细胞苗后22个月的两匹马用免疫荧光法做了组织内病毒抗原的测定,用组织学和细胞化学法做了免疫活性细胞分布和定量的观察.结果表明,6~7岁龄的免疫马胸腺比2~3岁龄健康对照马重3.2倍,股骨红髓增生明显,淋巴结、脾脏滤泡增多、体积增大、生发中心扩大,胸腺和胸腺依赖区淋巴细胞母化、增殖,各免疫器官分泌抗体的浆细胞和成熟细胞及巨噬细胞数均较健康对照马显著增多。脾门淋、脾脏、骨髓等少数巨噬细胞胞浆见有病毒性抗原,嗜酸性粒细胞及其崩解的颗粒上附着不定型的荧光反应强度不一的物质.本文对疫苗的免疫性质、病毒抗原与免疫形态学反应之间关系及疫苗的免疫机理做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用免疫荧光技术对接种马传贫弱毒的14匹马和20头驴体内病毒抗原进行了8-9个月的连续跟踪观察,结果表明,病毒抗原主要出现在肝淋、脾淋、脾淋、蛋白髓等免疫器官,其形态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存在于巨噬细胞胞浆内;第二类是以免疫复合物形式附贴在增生的嗜酸性粒细胞及其崩解的颗粒上,第三类的为泡沫样无定型荧光,主要存在于肾细胞管管腔中,本文就弱毒抗原在体内持续存在的机理,弱毒抗原与免疫形态学及机体免疫状态关系,神经内分泌调节在免疫发生中的作用以及马与驴免疫形态差异产生的原因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马传染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是严重危害马、骡、驴的一种传染病。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成马传贫弱毒疫苗后,农业部已决定在全国部分地区扩大试验。据此,我们从1977年至1981年分三个阶段对东北三省的××个单位的6,383匹马、骡、驴注射了马传贫疫苗,最早的已连续注射了5年,累计注射9,281匹次,并观察了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9.
《动物保健》2012,(8):76-76
沈荣显院士1923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1944年毕业于奉天农学院(今沈阳农业大学)兽医系,1948年起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马传贫病研究室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20.
有关检疫条款规定,马传贫病马的检疫以琼脂扩散为依据,但是阿荣旗的马匹在 1986.1987两年均注射了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1988年停注疫苗,到1990年已停注两年,在这种情况下马传贫的检疫是否仍可以用琼脂扩散试验做为诊断依据?我们采用琼脂扩散试验(ID)与免疫酶斑点(DB)试验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检疫,现将试验情况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