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 推广大垅栽培实行畜力中耕除草是我省水稻生产上的重大技术改革。两年来实踐证明,大垅栽培不仅是保证农时,消灭杂草,爭取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有效技术措施,而且也是今后  相似文献   

2.
本报沈阳十五日电记者王珂报道:辽宁省盘锦农垦局十六座国营农场,学习朝鲜水稻栽培经验,今年在二万六千六百亩水田上,实行大垅栽培和用畜力除草机中耕除草的技术,大大改进了水稻生产面貌。辽宁省盘锦垦区在渤海北岸,是目前我国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最大垦区之一。这个垦区有  相似文献   

3.
水稻大垅栽培和畜力机械中耕除草的经济效果很好。中耕除草效率比人力手推除草器提高3.6~7.3倍。大大的缓和了水稻插秧与除草交错时期劳动力的紧张程度。对促进水稻大面积平衡增产,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省水稻生产上普遍采用大垅栽培畜力中耕除草,对战胜草荒,解决劳力不足起了一定作用。但推行的大垅单行(如11×3寸)、大垅双行(如11+6×2寸)的垅上苗带和小行间除草仍然很费工,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草荒。利用化学药剂除草效果虽好,  相似文献   

5.
一、农田杂草防治历史与现状 自古劳动人民与杂草作斗争,早在公元前一千年<说文>就有记载:"薅,拨去田草也".元代开始使用稻田中耕的专门工具耘耥.明代稻田中耕更为精细,那时田间除草以手工为主,渐渐结合到利用工具和畜力,除草效率还不算高,因而杂草危害给农业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6.
1中耕除草甘草是喜光植物,幼苗生长慢,易受杂草侵害而死苗;因此,中耕除草十分重要。播种后的第1~2年应加强中耕除草;第3年甘草植株生活力增强,杂草不易欺苗,只在返青后中耕1次即可。田间杂草的防治有多种办法:可利用农业管理与栽培措施防治,减少杂草在田间的数量。调查表明,1年  相似文献   

7.
中耕除草是棉田管理中用工较多的作业之一。在杂草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条件下,中耕除草作业是不可缺少的,但随著化学除草剂的普及使用,怎样看待中耕的作用及不中耕栽培的条件、效果如何,是棉花栽培中需要明确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大豆大垅窄行密植与垄三栽培田杂草发生动态及作物对杂草的抑制能力,表明大垅窄行密植田杂草发生的数量偏多,生长后期具有明显的控草作用。控草时间在大豆播种后50~60d,即7月中下旬。大垅窄行密植对阔叶杂草抑制较明显。表明大垅窄行密植田杂草发生的数量偏多,生长后期具有明显的控草作用。控草时间在大豆播种后50~60d,即7月中下旬。大垅窄行密植对阔叶杂草抑制较明显。同时进行了大面积化学除草示范,形成杂草生态及化学调控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水田动力中耕除草机适用于具有一定硬底层的大垅或小垅水田中耕除草。其特点是結构簡单,制造容易,操作灵活,維修方便。在生产中表現:能增加中耕除草次数,可使土壤松软,通气良好,中耕后有利于洗盐,水稻生育分蘖多、发根強。并能保証农时,扩大水稻播种面积,降低成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六三年以来,我省稻区普遍地推行了大壠栽培与畜力、动力中耕除草。积十年经验证明,大壠栽培有效地解决了草荒、土壤板结和水稻生长发育中的许多矛盾,有力地促进了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单产、总产的持续上升。然而,注意到大壠栽培有利于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的同时,又不能忽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其作用的局限性。因此,积极地、因地制宜地推广大壠栽培形式,是当前水稻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 杂草是花生的一大害,群众说:“花生怕草咬,草咬结果少”。据山东花生研究所调查,在花生整个生长期内,未进行中耕除草而杂草很多的田块,平均单株结果4.4个,亩产荚果39.6公斤。中耕除草一遍,杂草仍较多的地,平均单株结果8.6个,亩产88.8公斤;中耕除草两遍杂草很少的地,平均单株结果13.2个,亩产131.6公斤,比未中耕除草的提高1—2倍。  相似文献   

12.
<正> 甘草是一种中药材,其幼苗生长缓慢,常被杂草掩没,难以长成。1988和1989年,我们分别调查了农二师塔里木垦区和库尔勒垦区甘草田的杂草生长情况,1989年在本所甘草田进行了氟乐灵除草试验。 调查表明,此两垦区甘草多栽培在土壤瘠薄、盐碱偏重和靠近沙漠的弃荒地上,田中杂草多为抗盐、耐盐和沙生植物,常见的有藜科、豆科、菊科、蓼科、旋花科、禾本科和萝藦科等的30多种杂草,其中以藜科杂草为优势种。特别是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钩刺雾水藜(Bassia hyssopi-  相似文献   

13.
目前,药物除草仍然是杂草防除的主要措施,它以其快速、高效、易操作等优势占据除草措施的首位。黑龙江省在大豆田进行药物除草、不中耕的密植实验,普遍反映较常规中耕除草措施显著增产。1使用除草剂品种的原则大豆田可选用的除草剂品种比较多,安全、有效、经济是选择除草剂品种的重要原则。在选择使用品种时,首先要考虑对作物安全、不易产生危害;其次是考虑对杂草的防效,即防效要好,在防效好的条件下,尽可能选择药费较低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采用一次机械化播前除草、一次苗期耙地、一次行间铲地和两次(足尚)地培垅等田间工艺程序,并辅以人工间苗、拔大草和摘除分蘖,可以达到人畜力三铲三(足尚)的质量要求,而成本仅为人畜力铲(足尚)的百分之五十八左右。本文讨论了各项工艺程序的拖拉机选型、农机具配置方式、作业方法及除草效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3Z S-1型水田除草中耕机由吉林省延吉市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中心(电话:0433-2813982)研制生产,是国内首创的新型除草机具,性能优越,满足了农民发展“绿色有机大米”生产的需要。适用于水田的中耕除草作业,配备起垄机后可方便插秧前的起垄作业。该机采用独轮驱动、手提转向方式,在作业过程中不伤苗;采用立式回圆盘工作机构和挤压式中耕部件,不但能进行行间灭草,还能除去株间杂草;进行两次作业就能完成水田除草中耕作业。该机具有以下优点:①特殊结构的除草刀盘,既能消灭行间杂草,又能消灭株间杂草,除草率达95%以上。②一次完成进地除草、耕地…  相似文献   

16.
本人于1957年7月毕业于农学系农作物专业五班,当年8月1日到安东市安东县农林水利局报到,被分配在黄土坎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11月份被抽调到县搞山区建设工作,1958年2月调县农林水利局农业股担任农业技术员工作,常年在前阳乡胜利大队蹲点专门从事水稻生产技术指导工作,从此与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把从母校获得的一些知识技术用于生产实践,一干就是8年,颇有起色.先后接待并结识了省内外水稻界同行及知名专家、教授.本人幸运的是,亲自得到杨守仁教授赐教,堪称自己的恩师.毕业论文<水稻大垅栽培畜力中耕除草技术调查报告>,杨先生让我在班上宣读,并给打了满分(5分).  相似文献   

17.
阴山北麓保护性耕作油菜田间杂草控制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调查,阴山北麓保护性耕作油菜田初期杂草密度增加,田间杂草发生时间提前,上下茬农田杂草重叠发生,多年生杂草为害加重。采用化学除草、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农业轮作等单因素和多因素除草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综合除草"深松+高特克+胺苯磺隆+龙拳"和"中耕+高特克+胺苯磺隆+龙拳"除草效果好,杂草株防除率和鲜质量防除率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1.大豆田杂草的农业防除措施1.1适当深中耕,在大豆生长期间,进行1次适当的深中耕,可以将浅层已经萌发生长的杂草翻入土层下,使其因缺乏光照和空气而黄化死亡;同时,中深层杂草种子被翻到土壤上层,从而促进其萌发,使杂草的发生期尽可能整齐,再结合1~2次浅耕,即可有效控制大豆田杂草的危害。1.2耙地除草,在大豆的苗前或苗后可以进行耙地除草。苗前耙地应在大豆播种后随即进行,苗后耙地应选择在大豆苗的幼茎开始纤维化以后进行,以大豆的  相似文献   

19.
不同控草措施对丘陵茶园杂草的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3~6月开展了间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稻草覆盖、中耕除草和化学除草4种措施控制茶园春季杂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对茶园春季杂草的控制效果明显,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以上,与化学除草结果相当,对茶园主要杂草的株高也有显著的控制作用;间种三叶草处理措施对茶园主要杂草数量、生物量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化学除草对茶园各种主要杂草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以上,主要杂草平均株高仅为3.72 cm;中耕除草对茶园主要杂草防效不及稻草覆盖和化学除草。  相似文献   

20.
2013年36月开展了间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稻草覆盖、中耕除草和化学除草4种措施控制茶园春季杂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对茶园春季杂草的控制效果明显,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以上,与化学除草结果相当,对茶园主要杂草的株高也有显著的控制作用;间种三叶草处理措施对茶园主要杂草数量、生物量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化学除草对茶园各种主要杂草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以上,主要杂草平均株高仅为3.72 cm;中耕除草对茶园主要杂草防效不及稻草覆盖和化学除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