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6000余份高粱种质资源在发芽期和苗期进行了耐盐性鉴定。以2.5%NaCl溶液作发芽试验,按盐害百分率分级,1级品种335份,2级639份,3级982份,分别占参试材料份数的5.1%、9.7%和14.8%。在滨海盐土地区进行苗期鉴定,1、2级品种有3份,3级119份。两个时期都是3级以内的品种有21份。  相似文献   

2.
豇豆优异种质产量鉴定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佩芝 《作物学报》1996,22(5):626-628
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是我国主要食用豆种之一,其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广泛,我国除个别省(区)外,都有豇豆的生产。我国的主要产地在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广西、河北、湖北、安徽、江西、贵阳、云南、四川及台湾等省(市,区)。豇豆在我国的生产面积尚元详细统计资料,但总的趋势是发展的,特别是在山区丘陵地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3.
研究评价了由北方春蚕豆区征集的经过农艺性状鉴定筛选出的8类108个蚕豆优异种质资源。对大粒(百粒重>140g)、多粒(荚粒数>3.0粒)、多荚(株荚数>20.0个)、长荚(荚长>9.0cm)等单一优异性状及其复合优异性状的种质提出了名录.  相似文献   

4.
在盐碱地区,选择耐盐品种是发展生产、开发利用盐碱地的有效措施之一。为给豌豆育种和生产提供良好的耐盐资源,1986—1988年我们对编入《中国食用豆类品种资源目录》的豌豆品种进行了耐盐性鉴定。  相似文献   

5.
1987~1989年对绿豆品种进行了耐盐鉴定。芽期用1.8%NaCl处理,按盐害百分率分级,1230份品种中1级25份;2级103份;3级318份;4级359份;5级429份;苗期处理用1.3%NaCl,1235份供试品种中1级仅4份;2级52份;3级381份;4级560份;5级238份。芽期和苗期的耐盐能力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佩芝 《作物学报》1996,22(2):254-256
蚕豆(Vicia faba L.)是我国主要食用豆类之一,蚕豆的生产分布全中国,我国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蚕豆根据播种期不同分为北方春播区的春蚕豆和南方秋播区的冬蚕豆。本文论述的春蚕豆生产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新疆,河北,山西,内蒙古及宁夏等省(自治区)。仅甘肃省1990年统计,全省蚕豆种植面积114万亩,占该省总播种面积的2.9%,全省除庄阳地区外,均种植春蚕豆。 本文从全国2148份蚕豆品种资源中选出11个高产,抗病等综合性状优异的春蚕豆品种(系),于1992和1993年在青海省农科院、甘肃临夏州农科所和河北张家口坝上农科所进行了多点产量鉴定,以进一步确定其高产,稳产及适应性能,便于育种单位应用和生产部门推广。  相似文献   

7.
棉花品种资源耐盐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耕地面积中,盐碱地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仅黄淮海地区就有盐碱地340万hm~2。为了筛选出优异的耐盐种质,供育种与生产利用,从而扩大盐碱地植棉面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江苏农科院经作所、辽宁农科院经作所、新疆吐鲁番地区农科所  相似文献   

8.
用模拟盐池鉴定了河北省1406份冬小麦品种,从中筛选出79份耐盐性较好的材料;农家品种中耐盐性好的材料明显多于育成品种;小麦品种前期和后期耐盐性的相关系数为0.3267(n=775)。  相似文献   

9.
1980—1986年,采用人工模拟方法,进行了盐水处理的浓度、时期等研究,并对国内外502份资源材料进行了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以0.5%食盐(NaCl)溶液,于插秧缓苗后开始浇灌处理一个月为宜;并鉴定出中作180号、中作284号耐盐性强,中作91号、中系7720—1较耐盐。兰胜、75—106、D_(10)选②、744B、富荣等品种,表现为盐水处理完毕,改灌淡水后恢复生长较快,在生产上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87~1988年,先研完了小豆(Plaseouls angularis)芽期和苗期耐盐鉴定的合适盐浓度,芽期用1.1%NaCl水溶液,苗期用0.3%(盐风干土)。以此条件对1059份小豆品种资源进行了鉴定,分别选出芽期、苗期耐盐性较强的品种各47份。  相似文献   

11.
1991年利用耐盐指数和模糊评判方法对滨海盐渍地上的50个甘薯品种进行了耐盐性评价,并对不同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初步筛选出14个耐盐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发掘和利用具有优良耐盐性状的草地早熟禾种质资源,对其14个品种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进行初步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各品种的耐盐系数,利用主成份分析和隶属函数对草地早熟禾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 0、0.3%、0.6%、0.9%和 1.2% NaCl胁迫下,筛出适宜草地早熟禾苗期耐盐性鉴定的NaCl浓度为0.6%;相对发芽率、相对活力指数、相对根系平均直径等8个指标与早熟禾耐盐性密切相关。经主成分分析得出,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4.263%,综合指标的权重依次为:0.616、0.216和0.168,根据综合评价D值,对草地早熟禾不同品种的耐盐性进行排名,得出:耐盐性较好的品种有‘蓝天鹅’、‘优异白’、‘蓝狐’、‘肯塔基’和‘优美’,有望成为滨海地区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199份绿豆品种资源进行耐盐性鉴定,筛选出芽期及苗期耐盐(1级、2级)的品种分别是180份和16份;绿豆芽期与苗期耐盐性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应用A-PAGE电泳方法鉴定豇豆品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用3种提取液提取种子醇溶蛋白,利用改进的ISTA小麦和大麦醇渣蛋白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方法对豇豆不同品种种子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以20%二氯乙醇+1%2.巯基乙醇+18%的尿素为提取液。且加样量为10μl时,电泳图谱条带清晰,可以对豇豆品种进行有效地鉴定。利用超声波处理样品可以缩短样品提取时间并得到同样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盐害是一种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限制植物的生长并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9个山东大豆育成品种种子进行不同盐浓度处理(5、10、15 g.L-1),统计了种子的发芽数、相对发芽率、株高、胚根长和须根数,分析了其相对盐害指数,评价各品种的耐盐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品种间的发芽数、株高、和须根数都呈下降趋势,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在5 g.L-1的盐浓度处理下,3个品种的胚根长较对照呈增长趋势,其他指标在三个盐浓度处理下均呈降低趋势。在5 g.L-1的盐浓度处理下,9个品种都为高耐盐品种;在10 g.L-1的盐浓度处理下,有5个高耐盐品种;在15 g.L-1的盐浓度处理下,有1个高耐盐品种。证明了不同盐浓度处理下相对盐害指数与发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能更好的反应大豆的耐盐性,为大豆耐盐种质创制提供丰富的数据参考和亲本材料,为完善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研究和提高盐渍土壤利用效率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6.
棉花品种耐盐性鉴定指标可靠性的检验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孙小芳  刘友良 《作物学报》2001,27(6):794-801
采用盐化土壤盆钵全生育期栽培法,在0、0.15%、0.30%、0.45%、0.60%NaCl胁迫下,比较了13个陆地棉品种的耐盐性,分析了不同鉴定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相对出苗率、苗期相对株高、相对叶面积是苗期耐盐性鉴定可靠且简易的指标.相对花铃期天数、相对成熟期株高、相对果枝数、相对铃数与相对籽棉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0.45%是鉴定棉花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小麦品种在芽期的耐盐性,本研究以6 种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NaCl (盐浓度分别为0%(CK)、1%、1.5%、2.0%)胁迫处理后,分别测定并分析小麦芽期的发芽率、芽长、根长、芽鲜重。试验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不同小麦品种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小麦的发芽率、芽长、根长、芽鲜重都随之降低。其中,在高盐(1.5% NaCl)处理下,‘宁春4 号’、‘Drasdal’在芽期比较敏感,‘红芒麦’、‘毛火麦’在芽期表现出一定的耐盐性,‘宁春27号’、‘山融3号’表现出比较强的耐盐性。因此,在高盐胁迫下‘宁春27号’、‘山融3号’芽期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8.
高粱品种萌发期耐盐性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0,(8)
以12份高粱杂交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150 mmol·L~(-1)的NaCl溶液进行胁迫处理,于人工气候箱内进行培养,测定发芽率、芽长、根长等相关萌发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及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耐盐性分析,旨在对高粱杂交品种的耐盐性进行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龙米粱1号和锦杂106的相对发芽率和相对发芽势等各项指标均表现较好,表现出较强的耐盐特性。辽粘3号各项指标相对值均较小,耐盐性较弱。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发芽率、根干重和芽干重在3个主成分中载荷较大,可以作为高粱萌发期耐盐性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1985~1989年在向日葵开花期对烂盘型菌核病进行了人工接种鉴定,从490份品种中筛选出抗菌核病材料3份,中抗材料25份。  相似文献   

20.
有限花序型蚕豆是瑞典科学家通过辐射处理获得的一种突变体,具有株矮防倒、有利于间作套种、收获指数高等优点。本文介绍选育适合中国间作套种耕作制度的有限花序蚕豆的初步研究结果和今后利用前景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