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科技合作计划.意大利 Bologna 大学的果树育种专家巴西博士于今年7月12日~7月14日来郑州果树研究所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巴西博士曾多次访问我国,与该所专家交往密切.此行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考察我国杏树的种质资源研究和杏树育种、栽培等情况.巴西来所和专家们进行了座谈,参观了该所矮化果园和种质资源圃.14日上午,巴西博士作了学  相似文献   

2.
7月28—30日,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育种与资源研究室岗位专家马锋旺教授到伊犁综合试验站对苹果育种栽培情况进行指导调研。同时还对伊犁河谷现有红肉苹果种质资源分布保存现状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3.
<正> 意大利从事果树资源、育种、繁殖等方面研究的单位,多数开展组织培养研究。这些单位包括位于罗马的果树研究所、位于都灵的葡萄遗传改良中心、位于波伦亚的果树栽培研究中心、位于佛罗伦萨的果树栽培研究所等。他们主要从事苹果和苹果砧木、葡萄、桃树砧木、李、洋李、猕猴桃、草莓的茎尖培养和显微嫁接研究。在波伦亚的果树栽培研究中心还进行了猕猴桃的原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著名苹果栽培专家汪景彦、国家苹果育种中心主任丛佩华主编的《当代苹果》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集中呈现了近40位苹果专家出国考察、引进,并在国内试验成功的新品种、新模式、新经验,以及相关生产机械、防灾减灾设施、加工贮藏设备等,可供农业院校师生、果树科技人员、农资经销商、苹果生产合作社、苹果生产专业户和果树爱  相似文献   

5.
1987年夏,波兰华沙农业大学果树系主任沙都斯基教授,波里士加博士和查尔年斯基博士等三位专家来华半个月,先后访问了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营养研究室;大连农业科学研究所果树砧木试验区,华侨农场大面积苹果丰产栽培实验地;在黑龙江省访问了东北农学院园艺系小浆果引种试栽与新品种选育圃,黑龙江省园艺研究所梨树品种选育圃,尚志县石  相似文献   

6.
<正>苹果病害是制约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抗病育种作为提高苹果抗病性的有效途径,其研究日益受到苹果育种和果树病理工作者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苹果抗病育种的意义和方法、我国苹果抗病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方向。1苹果抗病育种研究的意义苹果的栽培面积和产量都居我国水果生产的首位,是我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果树树种之一。但是苹果生产受到各种病害如苹果树腐烂病、苹果轮纹病和早期落叶病等的侵袭,轻则树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是位于地中海中的一半岛国家.北部紧临阿尔卑斯山脉,亚平宁山脉纵贯整个半岛,整个国家以浅山丘陵为主,气候属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果树在意大利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栽培的果树有葡萄、苹果、桃、梨和亚热带果树柑桔、橄榄等。苹果是意大利第二大果树树种,占整个意大利果树产量的10%左右,是世界上苹果十大生产国之一。本文就意大利苹果产业的概况和主要生产区的情况做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2000年11月,在日本苹果界庆贺"富士苹果诞生60周年"纪念活动刚刚结束之后,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赴日苹果考察团访问了日本,并就苹果育种、栽培等研究与生产进行了研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正> 受农业部的派遣,笔者于1989年10月赴日本果树试验场合作研究1a(年)。研究期间,对日本的果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结果简介如下。1 种质资源的收集日本不仅十分重视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而且在不同时期,收集的目的、重点也不尽相同。明治至大正时代(约1868-1925年)主要引入能在生产上直接利用的栽培品种。昭和初期至昭和40年(1926-1965年)主要引入优良品种和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昭和40年(1965年)至今重点引入野生种、类型、稀有树种、优异和具有特殊抗性的种质资源。为加强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1965年,农林水产省设立种苗引入科,并在果树试验场(总场)建立隔离圃和温室。1975年,果树试验场设立育种第四研究室;兴津支场设立育种第二研究室,分别负责落叶果树、常绿果树  相似文献   

10.
植物的种质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的桃、栗、枇杷、龙眼、荔枝、猕猴桃等。早为许多国家栽培;而西洋的葡萄,苹果等,也已成为中国的主栽果树。引种历来就是解决当地品种问题的简捷途径。越桔为杜鹃花科多年生植物,灌木性浆果类果树。直到本世纪初,世界的越桔尚全为野生,从1906年,美国的F.V.Covi1le开始从事越桔的栽培和育种研究。才使越桔从野生产向栽培化过渡。到目前,越桔已成为美国的重要栽培果树,其果品在美国人的  相似文献   

11.
由苹果栽培、育种专家陆秋农和贾定贤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和中国林业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中国果树志·苹果卷》是果树界的一件喜事 ,这是一部全新的总结苹果发展历史、浓缩最新科技成果、汇集资源品种、推动品种更新、促进苹果产业发展的权威性专著。它具有如下特点 :1 洞察历史 该书首先对苹果起源和演化 ,尤其对中国苹果和西洋苹果的由来与发展有了确切的描述。我国苹果栽培历史悠久 ,对奈、沙果、海棠和新疆野苹果的沿革都作了详尽的介绍。我国对西洋苹果引种栽培与发展始于 1 871年 ,由美国引入 1 3个品种 ,1 895年由德国引入山东…  相似文献   

12.
日本果树试验场苹果支场苹果育种的历史和现状杜志辉(陕西省果树研究所杨陵712100)笔者自1996年秋至1997年春曾在日本国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盛罔支场进修苹果害虫的生态研究及防治技术。但在9—11月份该场育种研究室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杂交后代的品评选...  相似文献   

13.
伊凯 《北方果树》2008,(4):36-37
2008年5月8-9日,"推进辽宁苹果产业经济发展"座谈会在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举行.会议由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资源创新与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丛佩华研究员、岗位专家伊凯研究员联合发起,辽宁省果蚕管理总站和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联办.……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上果树种质资源主要的起源中心之一。仁果类果树种类丰富,蔷薇科(Ro-saceae)的苹果属( Mains)植物,世界公认为36种,我国原产的就占24种。世界梨属(Ryrus)植物有30余种,至少东亚种群的大多数种原生于我国,共13种之多;山楂属(Cratagus)植物我国原产也有17种。在这些原产果树中,有许多优良的砧木,也选育了众多的优良品种,为我国现代果树栽培和果树育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自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国外对苹果属中的大多数种、梨属中的大多数种以及山楂属中的少数种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研究。随着研究水平的提高和研究手段的改善,我…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苹果品种》是继《中国柑橘品种》《中国葡萄品种》《中国梨品种》之后的又一部果树品种图书。由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室各岗位专家团队历时3年完成,采用一致的拍摄标准,对144个苹果品种进行了拍摄,每个品种分别记述了来源或选育单位、主要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品质特性,并附室内剖面照片。本书比较全面地反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界处。境内幅员辽阔 ,地域狭长 ,具有亚热带、暖温带、温带等多样化的气候类型和多种果树生态区 ,是我国南北果树植物自然分布的过渡地带 ;境内果树栽培历史悠久 ,种质资源丰富 ,也是我国果树种质资源保存、演化、栽培的重要地区 ,并在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和栽培上形成了抗旱、抗寒、优质的地方特色 ,尤其是桃、杏种质地方特色更加明显。现据甘肃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有关专家 2 0余年调查与整理的研究结果 ,重点推荐部分甘肃地方桃、杏种质 ,仅供同行引种应用参考。1 野生及半栽培种质1.1 桃属 (…  相似文献   

17.
<正> 最近,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组织省内外有关专家,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承担的“河北省苹果品种资源利用与分类研究”和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与南开大学生物系共同承担的“河北省果树资源染色体研究”进行了技术鉴定。苹果品种资源利用与分类研究,首次提出了我国苹果栽培品种的分类原则、依据及方法。通过调查、搜集、整理和保存,建立了我国数量最多,品种最全的苹果种质资源圃,明确了河北省原产和引入栽培的苹果属植物有14种,并发现了河北省不同地理分布的山荆子中有15个类型在形态、生物学性状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并发现一批海棠新类  相似文献   

18.
《果树学报》2012,(2):176
<正>《苹果栽培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原所长、《果树学报》原主编、我国著名的果树学家王宇霖研究员在总结我国苹果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参考了近一二十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大量有关苹果栽培研究的文献编写而成的,2011年9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它是一本理论密切结合生产实际的苹果栽培全书。全书共计18章,前5章详细阐述了当今世界苹果产业的现状、苹果的种质资源、主要栽培品种、苹果生物特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苹果无病毒栽培现状与发展建议于忠宪(辽宁省果蚕技术指导站沈阳110034)无病毒栽培是当今世界果树生产发展的主要趋势。应用无病毒苗木是提高果树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目前,美、英、法、荷兰、意大利、加拿大等国都基本实现了苹果的无毒化栽培...  相似文献   

20.
受益于地方名特优品种资源利用、新品种选育以及国外优良品种引进等各方面工作的有力支撑,中国果树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栽培面积和产量均保持世界第一。本文回顾了过去70年中国果树种质资源考察收集、鉴定评价、安全保存、共享利用,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