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机插秧苗落谷密度较大,一般认为床土应多培肥,其实土壤存在着差异,有着各自的培肥特性和秧苗的生长特性。该试验分析测定不同土壤生态条件和不同床土培肥方式的床土碱解氮(N)、速效磷(P)、速效钾(K)含量及相应的秧苗质量,以明确床土培肥的指标和适宜方法。试验表明不同地点的土壤,经过比例等量N、P、K肥料配制后,土壤缓冲性能和可被作物利用的特性不一样,应依据不同土壤特性,应用不同培肥模式,提供适宜秧苗生长的营养环境。  相似文献   

2.
床土培肥对塑盘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 2种床土 3种培肥方式培育壮秧的研究 ,结果表明 :无机肥培肥床土较为理想 ,5 0kg床土只需加 2 5 %三元复合肥15 0g。培肥后的床土能提高秧苗干物质的积累 ,增加秧苗粗度 ,提高秧苗素质 ,促进根系活力 ,有利于栽后早发  相似文献   

3.
以武香粳99-15为材料,初步研究机插水稻双膜育秧的播种密度、床土培肥及秧盘底孔密度对秧苗素质及栽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以900 g/m^2为宜,壮秧剂培肥效果优于复合肥培肥,密孔2.5 cm×3.5 cm优于稀孔3.5 cm×4 cm。  相似文献   

4.
水稻机插双膜育秧床土培肥对秧苗素质和秧龄弹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以直立穗型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供试品种,用地力中上等的砂壤水稻田表土作基础床土进行双膜育秧试验,机插移栽人大田,观测秧苗的形态、相关形态生理指标和产量及穗、粒结构。结果表明:床土培肥量较大的处理田间发根力、苗干重等苗质指标显著或明显优于培肥量少的处理,且大田分蘖发生早,最高茎蘖数高,产量随床土培肥量的增加呈明显的提高趋势。据此提出了该品种机插中苗壮秧指标:苗高12cm,苗基粗度2.7mm,糖氮比1.0~2.0;各培肥量较大的处理秧苗地上部干重的峰值出现在播后20d、叶龄为3.8~4.1时,其后秧苗干重下降,苗质迅速变劣,而不培肥和培肥量小的处理秧苗地上部干重的峰值明显延迟,秧龄弹性增大。  相似文献   

5.
水稻旱育苗床土要进行调制黑龙江密山市科协杨木丁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水稻生产中,需特别注意旱育苗时的床土调制。因为这些地方的土壤pH值在7.5左右,酸性大,不适宜秧苗的生长。几年来各地先后都进行了床土的培肥和调酸,但功能单一,操作复杂,常出现药害、肥害...  相似文献   

6.
不同基质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育秧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方法]以镇稻99为材料,采用自然土、营养土和有机育秧基质进行秧盘育秧,研究育秧基质氮素的释放情况以及基质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培肥度最高的有机基质处理秧苗生长速度快、植株高大;培肥度适宜的营养土处理秧苗健壮、根系性状好。育秧基质有效氮素的释放和供应强度均随其培肥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结论]营养土和有机基质育秧符合水稻机插秧苗的壮苗要求,有机基质育秧应适当控制秧苗的生长并及时栽插。  相似文献   

7.
江苏三地机插稻育秧床土的基础肥力及其培肥与秧苗素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选择江苏中部地区3个县10个机插稻育秧点为试验点,研究床土培肥前后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与秧苗质量关系。结果表明;供试机插稻各育秧试点间床土培肥前后三要素速效养分含量差异大,养分过剩和不足的情况共存,表明床土培肥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机插稻中苗壮秧的苗高、发根力和糖氮比等指标,推定床土培肥的碱解氮指标为250-300 mg·kg-1。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双季晚稻床土培肥用量,指导双季晚稻机插育秧实践。以杂交晚稻‘五丰优T025’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床土培肥对机插晚稻秧苗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肥水平的增加,秧苗苗高、假茎宽、根数、百苗干物质质量以及成秧率较对照显著增加,以N4处理最高,最高成秧率比对照提高10. 61%;培肥明显增加了机插晚稻的有效穗,各培肥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5. 70%、12. 33%、24. 10%、25. 99%,N3和N4差异不显著;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不断降低,其中N4处理分别比对照CK处理降低12. 11%和7. 31%;穗型变小,实际产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每100 kg床土培肥600 g复合肥的处理产量最高。综上所述,双季晚稻机插育秧床土培肥量以每100 kg床土培肥600 g复合肥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提高秧苗素质除以培肥营养土或薄施秧苗肥外,播种时可施用育种调施剂或-叶-针期喷施多效唑,前期施肥量满足低位蘖生长需要并使够苗后能控苗稳长,中期壮蘖壮茎与增穗增粒的调控策略是增施长粗肥和分化肥,后期壮尾肥,壮尾水是增强光合产物生产与运转能力的养根保叶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水稻旱育秧施用沼肥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沼肥不同用量培肥苗床,进行旱育秧沼肥用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旱育秧施用沼肥,其秧苗生长情况、秧苗素质、经济性状明显优于常规旱育秧,最高产量650 kg/667m2,比常规旱育秧增产27.4%;在不同施用量中,50 kg床土对未澄清的沼渣混合液20 kg培肥苗床效果最好,其次是15 kg,与其它处理相比,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水稻立枯病是寒地水稻旱育苗的主要病害,对秧苗素质及后期生长和抗逆性影响较大。轻者造成成片发生,重者导致幼苗全部枯死。1发病病因1·1真菌性立枯病由真菌危害引起的侵染性病害,由于种子或床土消毒不彻底,使床土或种子带菌,加之幼苗的生长环境不良和管理不当,致使秧苗生长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田土培肥的时间和用量试验,明确最佳培肥时间和肥料用量,提高水稻机插秧秧苗素质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培肥的时间和比例对秧苗及农艺性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培肥35 d、磷二胺与土的质量比为0.5%时,较有利于秧苗期干物质的增加;培肥30 d、磷二胺与土的质量比为1.5%时,群体于抽穗期积累干物质较多,形成具有强抗倒力和巨量安全库容的高光效群体,较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一、存在的问题 1.秧床标准差搞好旱育秧,种床是基础。但目前旱育秧床多数不合格;群众习惯于开春后才想到秧板,秋冬季不翻耕,不培肥;到育秧前临时做秧板,土硬、肥生,造成出苗差,根系不发达,成秧率低;秧苗素质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刘和祥 《农技服务》2012,29(1):10-11
总结了岳西县18年以来旱育秧在秧床选择、苗床培肥和制作、播种期及其播种技术、秧苗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叶玉秀  陈新红  周青  唐成  秦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689-6690
[目的]研究生物培肥剂培肥秧床对机插秧苗形态特征的影响。[方法]以华粳9号为材料,利用生物培肥剂培肥秧床,对水稻秧苗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生物培肥剂培肥处理的秧苗株高、茎基宽度、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叶面积较常规培肥处理分别增加了28.86%、6.01%、7.38%、11.56%、16.34%;而秧苗不定根数、根系长度、根系鲜重、根系干重、根系面积、根系发根力也均比常规培肥处理增加了0.41条/株、4.17%、14.61%、16.77%、14.76%、0.7条/株。[结论]生物培肥剂培肥处理有利于增强秧苗素质,促进根系活力,有利于栽后早发。  相似文献   

16.
水稻抛秧和机械栽插是水稻轻型栽培的主要方式,首要环节是提供适龄壮秧。据轻型栽培要求,培育壮秧,须选择理想床土,并对塑盘育秧秧苗生长的土壤环境进行合理培肥,以确保轻型栽培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正> 新法早育苗不同于过去的全早育秧、半旱育秧及陆床育苗。它是总结已往各种育苗方法的成功经验,通过反复实践形成的一种新育苗方法。这种育苗方法的特点有三: 一、必须在旱田或园田育苗,以保证秧苗在通气透水状况良好条件下茁壮生长; 二、苗床土壤要调整酸碱度并进行消毒,土壤pH值控制在4.5—5.5之间,防止秧苗发生立枯病。三、要进行床土培肥,保证秧苗在营养齐全的肥沃良田生长。用新旱育苗法育成的秧苗粗壮,带有分蘖,插秧后不经过缓苗,发根力强,分蘖早,可节约秧田及秧苗60%;可降低育苗成本40%;可提早播种5—10天,提前插秧1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2006,(11):9-9
肥害:肥害是因肥料施用不当对蔬菜秧苗造成的危害。肥害初期表现从下部叶片开始,中午萎蔫,早晚可恢复,严重时早晚也难恢复,其发生原因是配制营养土时掺入过量化肥或未熟的畜禽粪,造成土壤水分渗透压力过大,根系吸水困难而“烧苗”。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在配制营养土时要使用搓碎  相似文献   

19.
《福建农业》2009,(3):30-31
肥害:肥害是因肥料施用不当对蔬菜秧苗造成的危害。肥害初期表现从下部叶片开始,中午萎蔫,早晚可恢复,严重时早晚也难恢复,其发生原因是配制营养土时掺入过量化肥或未熟的畜禽粪,造成土壤水分渗透压力过大,根系吸水困难而“烧苗”。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在配制营养土时要使用搓碎过筛、  相似文献   

20.
水稻保墒旱育秧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保墒旱育秧技术是在借鉴常规早育苗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通过培肥秧田,创造疏松秧床土壤环境,改善秧床结构,使床土富含有机质、结构疏松、含氧量高,利用冬灌所蓄底墒,育秧时借墒播种,无须灌水,培育出大龄带蘖壮秧的技术。由于育秧早、灌水少,秧苗素质好,插时秧苗带蘖,通过大田水肥调控,使水稻营养生长期延长,成熟期提前,充分发挥了高产品种的增产潜力,稻谷的成熟度得到改善,使大米垩白度和垩白米率显著降低。这种育秧技术真正实现了旱育旱长,早育壮秧的目的,为水稻实现超高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