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屠杉最早称“朱木”,始见先秦时期《山海经》,我国南方人民对其认识与利用有3300多年历史。曾经历过“朱木、杉、屠杉、杉”等主流文字与音韵的演变,因地域方言及著录者选用汉字的不同,尚有“柁杉、杉、杉、株杉、土杉、杜杉、杜松、山杉”等多种称谓。“朱木”之称源于古越语,最早认识利用杉的是我国南方古越人。语言与文字源于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不同名称反映产区人民已从植物形态分类学、生态学、木材学等多角度认识杉。记载杉的史料均来自目前已无杉分布的地区,证明杉历史上曾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2.
福建柏的天然新变型——窄冠福建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窄冠福建柏是福建柏属的一个天然新变型。其叶型、枝型、冠型以及核型都与原种福建柏有明显的差异,生长速度快。在较好的立地条件和集约经营管理下,其年均高、径和材积生长量接近同等立地条件下的杉木生长水平,特别是在土层薄、水土流失的紫色土木地上,保存率高达86%,生长好于同等立地条件下的柳杉、闽粤栲、檫树、马尾松及泡桐。  相似文献   

3.
窄冠福建柏是福建柏属的一个天然新变型。其叶型、枝型、冠型以及核型都与原种福建柏有明显的差异,生长速度快。在较好的立地条件和集约经营管理下,其年均高、径和材积生长量接近同等立地条件下的杉木生长水平,特别是在土层薄、水土流失的紫色土林地上,保存率高达86%,生长好于同等立地条件下的柳杉、闽粤栲、檫树、马尾松及泡桐。  相似文献   

4.
5.
福建柏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勇 《广西林业科技》1991,20(4):187-192
  相似文献   

6.
试验证明福建柏在海拔800米以下地段,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繁衍后代,一般造林成活率在90%以上,年平均高0.58—0.76米,年平均胸径0.7—1.2厘米,产量不低于适生区。在土壤深厚、养分含量高的地方,生长好。可作混交林的伴生树种,亦可作目的树种,造林后3—5年即可郁闭成林。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是福建传统的胶合板用材树种,由于马尾松的天然缺陷,致使马尾松胶合板主要用途只限于模板或包装板,而福建省每年要从国外进口大量胶合板作为家具及室内装修用材。福建柏(Eokienia hoclginsii)树干通直,结构细密、均匀,纹理直,材质轻软(气干密度为0.452g/cm~3)易干燥,是福建省重点发展的速生优质丰产造林树种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六十年代初营造的十万亩福建柏即将进入成熟期和采伐期。为充分合理利用这一资源,笔者对福建柏制造胶合板进行了试验研究,旨在为福建胶合板工业开发新的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8.
福建柏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容器、全光圃地、遮荫圃地等不同育苗方式试验 ,发现用不同方式培育的一年生福建柏苗其苗高、地径、侧根数、干鲜重等主要生物量指标差异显著。总结出一套适宜推广应用的全光圃地与遮荫圃地相结合的丰产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9.
福建柏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宗武  陈林生 《林业科学》2000,36(Z1):120-124
福建柏 (FokieniahodginsiiHenryetThomas)为我国二类重点保护树种 ,其树形优美 ,主干通直 ,适应性强 ,木材性质优良 ,是我国南方值得推广的树种。由于人为破坏 ,福建柏天然纯林被毁殆尽 (张炳荣 ,1 982 )。自 50、60年代 ,福建省开始营造福建柏人工林 ,不少已进入中成龄阶段 ,成为重要的森林资源。但对其进行的研究还很少。 1 997年我们对安溪半林国有林场福建柏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结构进行了研究 ,以期对福建柏人工林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也为了解福建柏人工林的生产力 ,以对其进行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1…  相似文献   

10.
福建柏变异类型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兆丰  周东雄 《林业科学》1995,31(3):215-219,T001
论述了产于福建中部地区的福建柏的核型分化,四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为2n-22,但它们之间的核型组成不同,发现具园柱状树冠的变异类型具有4个随体染色体,而具宽塔状树冠的普通类型则仅具2个随体染色体,作者推测福建柏树冠和育性的变异可能与核型的改变相关,同时指出该新变异类型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对该新的遗传资源应加以保护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福建柏开花与结实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柏1年2次花期,春花期4~5月,果期当年10月,种子无生活力;秋花期9~10月,果期翌年10月.种子有生活力.有效花期在秋季。开花结实的生物学及物候学特性与适生区的地点、地类、海拔、温度等地理气候因子紧密相关,总体变异规律:秋花期、球果成熟期、种子散落期山区比半山区早,半山区比丘陵区早,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早,发芽率山区>半山区>丘陵区。  相似文献   

12.
福建柏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由于其木材结构细致,树质优良,用途广泛,抗逆性强,受到人们的喜爱,是湖南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本文从育苗、造林地选择、整地、栽植、幼林抚育管理与施肥等几个方面总结了福建柏速生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福建柏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福建柏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福建柏人工林树高、胸径生长随坡面升高而呈下降趋势,但至坡面近顶部,差异才达显著;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8年生,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12年生之间;直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6年生;材积连年生长量在20年生达到最大值,到32年生为止材积平均生长量未达到最大;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福建柏生长发育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4年生为幼林期,第二阶段4~14年生为速生期,第三阶段14~24年生为杆材阶段,第四阶段24~32年生为近成熟期。  相似文献   

14.
福建柏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福建柏的良种选育、育苗技术、人工林培育等方面,分析和综述了近10 a福建柏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福建柏人工林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我省大部分山地适宜福建柏生长,除少数I类立地条件下福建柏林分生长量次于杉木外,其余地类的林分生长量均超过杉木;就福建柏林分而言,人工林比天然林生长好,混交林比纯林生长好。  相似文献   

16.
福建柏生长规律与营林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主要对福建柏的生长规律与营林技术进行综述。通过分析提出福建柏天然林最适环境为中山、中低山、温凉、静风、多云雾气候,群山、峡谷、土壤肥沃的地方;福建柏人工林多以混交林为主,而且福建柏与其他树种混交后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福建柏人工林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福建柏是柏科福建柏属常绿乔木。文章分别从福建柏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采种、育苗和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人工林栽培技术总结,为推广营造福建柏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agroforestry in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 China both agriculture and agroforestry originated in forests and developed side by side from their very beginnings. As revealed by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rom ancient times, ancestral Chinese inhabited forests where they sheltered themselves from external hazards and lived on the edible parts of plants and animals through hunting and gathering activities.As early as the New Stone Age (7000–8000 years B.C.), fire was commonly used to burn the forests for slash-and-burn cultivation, which is a primitive form of agroforestry. Along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population, the annexing of tribes, the collapse of clan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lavery system, the nomadic mode of slash-and-burn farming evolved into settlement farming in the Xia Dynasty (2000-1600 B.C.). Peasants then engaged in settled cultivation.During the Shang and West Zhou Dynasty (1600-800 B.C.), perpetual settlement farming encouraged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land-ownership. Peasants planted trees in or around the crop fields and grew fruit plants, vegetables and farmed domestic animals in their home yards for self-sufficiency. Since then, various forms of agroforestry have gradually developed and laid the fundamental framework of the Chinese small-farming economy for more than 3000 years.There has been a rapid growth of population in China over since the 1950s. At the same time, the area of arable land has decreased drastically and the environment has degraded rapidly 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s taken place. The traditional labour-consuming and ineffective agroforestry management practices have not adapted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view of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conversion of mono-biological production into a trinity system of agriculture, processing and marketing is suggested and planned experimentally. Such a management system, known as modern agroforestry, could be very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a's rural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19.
福建柏人工林标准表编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林分平均高(H)为辅助变量,选择方程G-1=a+bH-1建立疏密度1 0的每公顷断面积(G)模型,配合形高(HF)模型及林分蓄积量(M)的构成公式M=G×HF,编制了福建柏人工林标准表,该表经检验适用,可用于林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