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氟硅唑、戊唑醇、多菌灵对菌丝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氟硅唑在处理剂量为0.800 μg/mL时,抑制率为96.04%;戊唑醇在处理剂量3.200 μg/mL时,抑制率为96.21%;多菌灵在处理剂量0.320 μg/mL时,抑制率为92.20%。氟硅唑和多菌灵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较强, EC50分别为0.038 52 μg/mL和0.067 54 μg/mL;其次为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EC50分别为0.154 8 μg/mL和1.504 23 μg/mL;苯醚甲环唑和异菌脲EC50分别为4.357 08 μg/mL和4.875 82 μg/mL。苯醚甲环唑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最弱。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采用由流式细胞仪分离的牛X和Y精子进行胞质内精子注射(ICS I)后,两种不同激活方法对ICS I卵母细胞的激活效果。ICS I后,卵母细胞用5μm o l/L的Ionom yc in(离子霉素)处理5 m in后,先在化学成分明确培养液(CDM-1)中培养3 h,然后再在含有1.9 mm o l/L 6-DM AP(6二-甲氨基嘌呤)的培养液中培养3 h(Ionom yc in CDM-1 DM AP),或用5μm o l/L的Ionom yc in处理5 m in后,不经过CDM培养直接转入1.9 mm o l/L DM AP的培养液中培养3 h(Ionom yc in DAM P)。结果发现,两种激活处理的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红树内生细菌AiL3菌株鉴定及其胞外抗菌活性物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树(Acanthus ilicifolius)内生细菌AiL3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培养滤液经有机溶剂萃取和硫酸铵沉淀分析发现,硫酸铵沉淀物具有抑菌活性,说明AiL3菌株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可能是蛋白类物质。该蛋白粗提液对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等8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对芒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9.32和5.81μg/mL,当提取物浓度为20.33μg/mL时,可导致芒果炭疽病菌分子孢子的消解。  相似文献   

4.
开口箭提取物对采后香蕉抗炭疽病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植物提取物对香蕉采后病害的防治,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测定百合科植物开口箭的甲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分部萃取物和正丁醇分部萃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离体抗菌活性,选用正丁醇分部萃取物进行耐高温(121℃处理20 min)、紫外光照射(30 W紫外灯距50 cm直射15 h)和酸处理(调节pH 3)的抗菌稳定性研究,并进行了提取物处理香蕉的贮藏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开口箭甲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分部萃取物和正丁醇分部萃取物抑制香蕉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的半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1490.27,638.40,1112.65 μg/mL,抑制香蕉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1262.16,451.02,955.58 μg/mL,正丁醇分部萃取物的抗菌活性不受热、紫外线和酸等因子的影响,用开口箭提取物处理采后香蕉果实,具有明显降低其潜伏性炭疽病发病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长速率法,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蛇床子素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室内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蛇床子素对供试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向日葵菌核病病菌的毒力最强,其EC50值为3.628 μg/mL,相关系数为0.942 9;对西瓜蔓枯病病菌的毒力次之,其EC50值是3.940 μg/mL,相关系数为0.992 5;对葡萄灰霉病病菌的的毒力居第3位,其EC50值为4.153 μg/mL,相关系数为0.988 8;对葡萄炭疽病、棉花枯萎病病菌的毒力也较强,其EC50值分别为5.569、4.996 μg/mL,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 7、0.962 1;对玉米茎基腐病病菌的毒力最弱,EC50值为11.371 μg/mL。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生防菌株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抑菌作用,深化对生防菌抗菌机制的认识,本研究从玉米(Zea mays)植株体内分离拮抗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的内生细菌,对其抗菌物质及其抑菌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分离的内生菌株YY1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YY1发酵液的硫酸铵沉淀物具有抑菌活性,且在硫酸铵50%饱和度时抑菌活性最强,说明YY1菌株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可能是蛋白类物质。该菌株及其蛋白粗提液均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等7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用蛋白粗提液处理菌丝、分生孢子、原生质体后经显微观察发现,大斑病菌的基内菌丝由丝状畸变为串珠状,当蛋白粗提液浓度为0.78μg/μL时,可完全抑制分生孢子萌发,并导致原生质体裂解。通过抑制孢子萌发过程中信号途径相关基因的半定量RT-PCR分析和玉米大斑病菌不同信号途径相关基因突变体的抑制率统计,初步判定该抑菌过程主要通过cAMP信号转导途径发挥作用。本研究为寻找玉米大斑病菌新的防治方法和途径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脂联素(Adp)是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其作用受到普遍关注.选择10 d皖南花猪半腱肌分离骨骼肌卫星细胞,用不同浓度(0、1、5和10μg/mL)的重组脂联素(rAdp)分别处理12和24 h,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骼肌细胞中脂联素(Adp)、脂联素受体1(AdpR1)、脂联素受体2(AdpR2)和肌球蛋白重链(MyHC),4种亚型MyHC1、MyHC2a、MyHC2b、MyHC2x,以及AMP激活蛋白激酶(A MPK)、过氧化物增殖剂活化受体α(PPARa)的基因表达.结果显示:(1)1μg/mL rAdp处理后,Adp和A dpR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增加,AdpR2的表达量在处理24 h极显著增加.而5和10 μg/ml组Adp、AdpR1和AdpR2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2)1μg/mL rAdp处理显著上调MyHC1和MyHC2x的基因表达量,而MyHC2b的表达量则在处理24 h极显著下降.5和10μg/mL rAdp处理显著下调MyHC2b的基因表达量,而对MyHC1无显著影响.10μg/mL处理后MyHC2a的表达量极显著下降,5μg/mL处理后MyHC2x的表达量极显著增加;(3)1、5和10 μg/mL rAdp处理12 h后,AMPK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低剂量组具有较高的基因表达量.1μg/mL rAdp处理12和24 h,PPARa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然而高剂量组没有这种效应.结果提示,Adp作用于骨骼肌,可能是与受体结合后通过AMPK和PPARa两个信号途径,提高MyHC1、MyH2x和降低MyH2b基因表达量,改变肌纤维组成.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利用苏云金芽胞杆菌伴胞晶体蛋白对植物寄生线虫的生物测定方法。通过该方法从本实验室收集保藏的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中筛选出了对植物寄生线虫有毒杀作用的菌株11株。通过复筛确定了10个菌株的伴胞晶体蛋白对植物寄生线虫有活性;SDS-PAGE显示这些菌株的伴胞晶体蛋白组成具有特异性和多样性。其中菌株YBT-021的杀线虫其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 35.62μg/mL,苎麻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scribneri) 75.65μg/mL,苎麻矮化线虫(Tylenchornchus sp.)94.31μg/mL,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215.21μg/mL。  相似文献   

9.
绿霉和酸腐是柑橘果实采后主要的病害,生产上迫切需要化学杀菌剂的替代方法。该研究对毛霉诱导脐橙果皮产生的具有抗病活性的红色物质(Citru Peel Red-substance Extract,CPRE)进行部分分离纯化,评价了CPRE对指状青霉和酸腐菌的抑菌活性,分析活性成分对两病原真菌菌丝细胞壁与膜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200μg/mL的质量浓度下,CPRE对指状青霉和酸腐菌的孢子萌发,芽管伸长,菌丝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且呈现剂量效应,最低抑菌浓度均为200μg/mL。进一步研究表明,与空白对照比较,50、100μg/mL抗菌活性成分处理明显改变指状青霉和酸腐菌菌丝细胞壁中几丁质分布,降低了细胞壁中几丁质含量、促进了质外体碱性磷酸酶的释放,表明CPRE严重损伤两致病真菌菌丝的细胞壁功能;CPRE处理还明显损伤两病菌菌丝的细胞膜通透性(P0.05),刺激菌丝膜外电导率显著上升(P0.05),加剧细胞内蛋白和核酸的丢失,降低了菌丝细胞膜总脂质含量,影响了细胞膜的正常功能。上述结果表明,红色抗菌成分在防控柑橘采后绿霉病和酸腐病中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锡兰肉桂丙酮粗提物对皮氏叶螨的毒力及其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锡兰肉桂丙酮粗提物对皮氏叶螨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处理后24h LC50值为3.5642mg/mL,其6.67mg/mL、4.44mg/mL、3.34mg/mL对皮氏叶螨的48h和72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5.45%和98.84%、85.23%和90.70%、81.82%和87.21%;5.0μg/mL、4.0μg/mL、3.0μg/mL、2.0μg/mL和1.0μg/mL浓度下锡兰肉桂丙酮粗提物对皮氏叶螨酯酶、羧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且其作用大小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