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玉米新品种德丰6号于1998年冬在海南组配而成,其母本为自选系H6,父本为自先系P543。该品种在1999年测交鉴定试验中表现为高产、抗病、抗倒伏,株高、穗位合适,生育期短等优点。2001~2002年德丰6号完成了河北省早熟组试验等程序,200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冀审玉2003016),并定名为德丰6号。1产量表现1999年在测交鉴定试验中,德丰6号亩产1081.2kg,比掖单13(720kg)增产50.2%。2001年参加河北省春播早熟组区试,平均亩产876.8kg,较CK1农单5增产3.2%,较CK2唐玉10增产6.8%,达到显著水平,在23个参试组合中居第三位。2002年参加…  相似文献   

2.
内早101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于2004年以自选系M0105为母本,以外引系承1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极早熟玉米杂交种,需要在≥10℃活动积温2 100℃~2 200℃的地区种植。该品种于2007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极早熟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608.8 kg,比对照冀承单3号增产26.9%;2008年继续参加极早熟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556.7 kg,比对照大地1号增产13.9%;2008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550.9 kg,比对照大地1号增产6.76%。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好、活秆成熟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早熟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德朗118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德朗118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以自选系KY150为母本、自选系C23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在山西北部特早熟区春播生育期120 d,属特早熟品种;2013—2014年参加山西省春播特早熟玉米区域试验,平均单产8 776.5 kg/hm~2,比对照并单6号增产12.6%,201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 819.0 kg/hm~2,比对照德美亚1号增产12.6%;籽粒金黄半硬,容重676.0 g/L,粗脂肪含量4.52%,粗淀粉含量74.37%,表现出早熟、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等特点。2016年6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山西省春播玉米特早熟区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4.
内早101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于2004年以自选系M0105为母本,以外引系承1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极早熟玉米杂交种,需要在≥10℃活动积温2100℃~2200℃的地区种植。该品种于2007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极早熟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608.8kg,比对照冀承单3号增产26.9%;2008年继续参加极早熟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556.7kg,比对照大地1号增产13.9%:2008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550.9kg,比对照大地1号增产6.76%。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好、活秆成熟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湘两优糯粱1号是湖南省农科院高粱研究开发中心育成的杂交糯高粱新品种,1996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1996年浙江省诸暨市农科所从湖南引入种植初获成功;1999年全市种植面积达3000亩,增产高粱150万kg;2000年扩大到8000亩,占全市高粱种植面积的60%以上。2000年全省种植面积20000亩。 1 特征特性 1.1 丰产性好春播一般亩产400kg,秋季再生栽培产量能达到或超过前季产量,一种二收全年亩产最高可超吨粮。1996年我市枫桥生态场2.2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522.5kg,1997年对比田亩产量370.4kg,比当地红高粱品种增产50.0%。 1.2 生育期短,再生力强,适宜再生利用属早熟种,浙江春播出苗至成熟115天,秋季再生约85天。夏秋播95~105天。浙江春播可蓄苗再生利用,一种二收,省工、省本、高效。  相似文献   

6.
中地175是以自选系H446为母本、Q31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春播生育期117 d左右,中早熟;高产、稳产,抗倒伏,抗旱节水;中抗大斑病和小斑病,抗黑粉病和玉米螟,高抗茎基腐病。2011~2012年参加河北省北部春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1 469.5 kg/hm2,较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12~2013年参加河北省西南山区春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1 323.4 kg/hm2,较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差异达显著水平;2013年同时参加河北省北部春播组和西南山区春播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10 558.5 kg/hm2和10 683.0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3.66%和13.11%。适宜在河北省春播玉米区春播种植。2014年通过了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玉2014022号)。  相似文献   

7.
<正>1冀花11号1.1产量表现。2011~2012年参加河北省小粒组区域试验,两年荚果平均亩产269.25 kg,籽仁平均亩产205.03 kg,分别比对照种鲁花12号平均增产12.51%和16.12%。2012年参加河北省小粒组生产试验,荚果平均亩产252.80 kg,籽仁平均亩产190.98 kg,均居小粒参试品种第1位,分别比对照种鲁花12号增产24.46%和32.27%。一般示范亩产300~400 kg,高产示范亩产可达450 kg以上。1.2适宜范围。冀花11号适宜在河北及周边省市花生产区春播、麦田套播和冀中南麦后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8.
新麦9号是新乡市农科所选育的超高产、优质、高效小麦新品种。1997年5月通过新乡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0年在河南省麦收面积近500万亩,现已成为该省第8次小麦品种更新换代的主要品种之一。 1 产量 1994~1996年农科所品系鉴定试验,新麦9号平均亩产520.6kg,比对照种豫麦2号增产8.8%,居首位;1995~1997年参加新乡市种子管理站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52.0kg,较对照豫麦21增产11.4%,2年产量均居首位;1997~1998年河南省超高产区试,平均亩产468.3kg,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7.24%,居第2位;1998~1999年平均亩产564.3kg,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11.93%,居第2位;1998~2000年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19点次汇总全部增产,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11.04%,平均亩产489.7kg,最高558.3kg,2年产量均居首位。1997~1998年,在小麦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新麦9号在新乡市郊区临清店2.28亩高产攻关田创下683.5kg的高产记录。1998~1999年在安徽省宿州市桥南村种植6亩,平均每亩产量达652kg。  相似文献   

9.
中豆26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1989年用油87?22为母本与郑州长叶7有性杂交,按系谱法选育而成。1992年引入安徽省宿县试种。1997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认定。 1 产量表现 1994~1995年参加安徽省淮北片大豆区试,平均亩产167.45kg,比对照中豆19号增产8.7%。1996年参加安徽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9.2kg,比对照中豆19号增产14.8%。1999年引入安徽省临泉县农技推广中心试种,平均亩产213kg,居4个品种试验之首,比对照豫豆16号亩增产27kg,增产率为14.78%。  相似文献   

10.
<正>玉生2号是2018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蒙审2018039)。1特征特性1.1产量表现。玉生2号具有高产潜力。2015年参加晚熟组品比试验8个点增产,平均亩产955.8 kg,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5%,达显著水平。2016年参加晚熟组区域试验6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884.7 kg,对比郑单958增产5.8%,达显著水平。2017年参加晚熟组生产试验7点平均产量为933.2 kg/亩,比对照  相似文献   

11.
"越糯2号"是绍兴市农科所以"Z94-207///越糯1号/黑宝//嘉育293"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籼糯新品种.1998年经绍兴、诸暨、嵊州市农科所联合鉴定,平均亩产535kg,较对照"浙852"增产13.2%.1999~2000年参加绍兴市早稻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417、519.85和471.43kg,较对照"嘉育948"分别增产5.3%、6.52%和9.4%.两年区试增产均达极显著标准.1999年在绍兴县东湖农场示范种植110亩,实产为370~420kg,2000年扩大到275亩,平均亩产440.6kg.其中该场周国根农户种植44.63亩,平均亩产483.5kg.东湖镇独树园区许夏牛农户种植42亩,平均亩产450kg.皋埠镇孟家葑村吴玉富农户种植13.7亩,平均亩产510kg,其中2.5亩,亩产达550kg以上.于2001年1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方玉1号是利用"REID黄马牙×唐四平头"杂种优势模式,以F411为母本、F438为父本选育而成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2006~2007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中晚熟组玉米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12 468.0 kg/hm2,较对照哲单20号增产10.4%;2008年4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蒙审玉2008026号);2010~2011年参加承德市中早熟组玉米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11 725.5 kg/hm2,较对照吉单261增产13.3%;2012年参加承德市中早熟组玉米生产试验,产量为12 076.5 kg/hm2,较对照吉单261增产12.1%;2013年4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玉2013026号)。方玉1号株型紧凑,茎秆韧性好,气生根多,抗旱性极强;结实好,不秃尖,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病、抗倒,适应性强;春播全生育期122 d,可在河北省、内蒙古有效活动积温逸2 650益的中早熟玉米种植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由江苏省农科院等单位育成的苏玉1号玉米良种,在各地试种表现适应性广、早熟、高产稳产、抗大小斑病、品质优良,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春、夏、秋播,黄淮平原夏播,东北地区南部和山西雁北地区作春播栽培.综合1981~1983年各类各级试验资料,其中87个点次平均亩产815.2斤,比鲁原单4号增产24.76%;32个点次平均亩产808.8斤,比丹玉6号亩产719斤增产12.49%;54个点次平均比津夏1号增产11.54%.  相似文献   

14.
高产优质抗病玉米新品种君实6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青卓玉米种子研究所以自育系JS331为母本、自育系JS340为父本,于2011年选育出具有高产、稳产、抗倒抗病、品质优、脱水快、出籽率高、低秆大穗、紧凑耐密、成熟时秸秆青绿以及适于机械收获、适应性广的新品种君实618,其抗逆性、商品性和产量等指标优于山西省主推品种先玉335。2014年参加山西省春播早熟组比较试验,平均产量为12 361.5 kg/hm2,比对照大丰30增产10.4%;2015—2016年参加山西省春播早熟组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12 702.0 kg/hm2,比对照大丰30增产9.5%;2017年参加山西省春播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2 934.5 kg/hm2,比对照大丰30增产7.2%;淀粉含量为75.75%,属高淀粉品种;在山西春播生育期为130 d,需≥10℃有效积温2 750℃·d,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适宜东华北春播区种植。2018年5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玉20180014。  相似文献   

15.
夏秋鲜食大豆新品种衢鲜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衢鲜3号是浙江省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衢夏引4号作母本,与上海香豆杂交选育而成;2007年参加国家鲜食大豆品种夏播组区试,鲜荚亩平均产量785.0 kg,比对照增产14.6%,极显著;2008年续试,鲜荚亩平均产量748.6 kg,比对照增产3.7%;2008年生产试验,鲜荚亩平均产量628.4 kg,比对照增产3.4%;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邯豆四号(原邯195)由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用邯73×邯81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脂肪含量高的特点。2003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豆2003002号”。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编号“国审豆2003022号”。1产量表现2000~2001年国家黄淮海大豆区(中片)区试,2年平均亩产175.7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6.34%;2002年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6.74公斤,比对照鲁豆11增产3.8%。2000~2001年河北省大豆区试,2年平均亩产159.3公斤,比对照冀豆七号增产8.44%;2002年河北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6.6公斤,比对照冀豆七号增产…  相似文献   

17.
"石豆3号"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大豆研究室育成的高蛋白、高产春大豆新品种。于2009年4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石豆3号2006年参加河北省春播大豆区域试验,最高亩产255.67kg,平均亩产192.67kg,居8个参试品种第2位。  相似文献   

18.
<正>垦沃3号为2015年经第3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6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15601的玉米新品种,适宜河北北部、山西北部早熟区,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市、赤峰北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春玉米区种植。萝北县2015年引进试种45亩,表现良好,2016年示范种植150亩,平均亩产达到630 kg,团结镇勤俭村高标准农田示范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参试新组合23个,以甬优9号、甬优1540作为对照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新组合亩产幅度在520~760 kg/亩之间,平均亩产666.5 kg/亩,比对照品种甬优9号(CK2)高1%,比对照品种甬优1540(CK1)低9.3%,有11个新组合比甬优9号增产且均达极显著水平,参试23个组合平均日亩产4.209 kg,有4个组合比两对照均增产。  相似文献   

20.
<正> 鲁玉10号(8112×H_(21))是莱阳农学院在选育超黄早4自交系的基础上培育的广适、多抗、中早熟、紧凑型玉米单交种,1989年5月20日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鲁玉10号.一、产量表现1987、1988年山东省区试早熟组,两年30处试验,在4500株/亩的密度下,平均亩产492.18公斤,比对照种鲁玉3号亩增48.19公斤,增产10.85%,居首位.1988年在参加早熟组省区试的同时,提升参加了中熟组全省多点生产试验.在全省六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563.15公斤,比对照种烟单14号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