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抗NPV感染蚕品种选育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多年试验比较,初步认为CVDAR(CDR)对NPV感染抵抗性较强,用它杂交育成的系统或者用它组配的杂交组合,都有较强的抗性;在选育对NPV感染抵抗性蚕品种时,首先要找到抗性很强的品种作亲本材料;再进一步将抗性导入经济性状优良的蚕品种,同时必须实行多代连续经口接种NPV以进行个体和蛾区(系统)选择;配制杂交组合时,中系、日系两方都应有强抗性的亲本;且即使抗性系统(品种)大体稳定或育成,还必须不断地进行NPV接种以实施抗性的选择;作为生产用的抗性杂交组合,其母种一代有必要进行NPV接种的抗性选择,以保持其抗性。 相似文献
6.
7.
检测了NPV在家蚕中的垂直传播。用4种不同剂量的BmNPV(830,1300,1800,及20000bs/幼虫)处理五龄幼虫,发现在大约20000bs/幼虫的剂量下,最易获得被感染的成虫。组织病理学的研究显示,感染起初发生在易感的组织和器官。在感染的后期,幼虫的初级睾丸中的精母细胞和初级卵巢中的卵母细胞的营养细胞都分别被感染。已感染的雌蛾与未感染的雄蛾交配也会导致产卵力(P〈0.01)和孵化率(P〈0.001)的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9.
<正>在蚕业应用研究中,应用远缘杂交技术和DNA转化技术是获得优良变异后代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分析杂种后代的遗传特性及形态结构上的差异,在蚕的遗传育种中应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们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家蚕、柞蚕、蓖麻蚕和天蚕的卵壳蛋白氨基酸组成上的差异.但关于利用注射蓖麻蚕的精液或DNA给家蚕所得到的科间杂交后代及DNA转化变异 相似文献
10.
我国蓖麻蚕在应用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蓖麻蚕原产印度。我国引进后通过驯化、选育种、开拓代用饲料、蚕种越冬、饲养技术、防病和茧丝利用等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已取得了一批成果,并已应用于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蓖麻蚕已在我国安家落户,已成为次于桑蚕、柞蚕的第三大蚕。 相似文献
11.
12.
家蚕和蓖麻蚕的基因组RAPD检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建立了稳定的蚕类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方法基础上,采用该技术对家蚕和和蓖麻蚕种间及种内不同品种(系)间基因组进行了多态性比较研究。对获得稳定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试验结果表明,RAPD对于进行蚕类的亲缘关系分析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正> 关于家蚕在桑叶育条件下对NPV的感染抵抗性,国内早有报道,随着人工饲料育的兴起,国内外对人工饲料育条件下家蚕对NPV的感染抵抗性又作了不少研究,本试验就两种饲料育对NPV的抗性差别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差别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17.
蓖麻蚕和栗蚕的性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在蓖麻蚕(philosamiacynthiaricini)(♀)和栗蚕(Dictyoplocajaponica)(♀)减数分裂前期所观察到的x(Z)染色体的长度和在全套染色体中的序号以及栗蚕X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区域等特征,认为蓖麻蚕的XO型可能是由XY型中的Y染色体缺失所致,而栗蚕的X染色体则可能是由X和Y染色体融d合为一条而成。 相似文献
18.
蓖麻蚕蛹卵巢细胞的离体培养及其病毒感染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不同的培养液在体外培养蓖麻蚕蛹卵巢细胞,比较观察细胞生长,发现这些细胞能连续传代。开始细胞生长相当慢,13代以后,生长加快,趋于稳定。并且发现这些细胞对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19.
牛奶中体细胞含量高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牛奶中的体细胞数通常被牧场用来作为牛只乳房健康状况和牛奶品质的衡量标准.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是用Fossomatic90体细胞测定仪,测定牛只的体细胞数,完全健康奶牛的乳汁中体细胞数低于20万/ml,乳腺感染严重者则高于50万/ml.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