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40年赣江年径流泥沙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掌握鄱阳湖水系第一大河——赣江长时间序列的径流泥沙演变规律,运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趋势分析法和均值差异T检验法对1970-2009年赣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赣江年径流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年输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年输沙量分别在1984,1992年发生了突变,1970-1983年、1984-1991年和1992-2009年这3个阶段的年均输沙量分别为2 281.27×107,803.75×107,462.72×107 kg,相应变点的跃度依次为1 477.52×107,341.03×107 kg,这与利用径流—泥沙双累积曲线法得到的年输沙量阶段性分析结果一致。在1970-2009年赣江年降水量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其年输沙量显著减少主要系人为作用,主要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水利工程拦沙导致赣江入鄱阳湖泥沙量每年减少约40.53×107 kg。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澧水长时间序列的径流泥沙演变规律,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了1955-2009年澧水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结果表明:近55 a来澧水年径流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年输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并在1983年发生了突变。通过分析降雨、径流及输沙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可知,在1955-2009年澧水年降水量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人为因素是年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因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水利工程拦沙导致澧水进入洞庭湖的泥沙量每年相应减少约4.59×106 t。  相似文献   

3.
辽河流域铁岭站径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性趋势回归、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小波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等多种方法,对1964-2004年间辽河流域福德店至铁岭区间降水、径流时间序列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流域降水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 9月份;②多年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径流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年径流量和年径流系数下降趋势明显;③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年最大与最小径流量的倍比为11.9倍,21世纪00年代的径流量平均值仅为60年代的24.3%,减少幅度较大;④年降水和年径流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演变特征,分别存在7 a和15a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⑤降水量减少和下垫面条件变化是造成福德店至铁岭区间流域径流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采用3S技术,根据1:250000地形图生成DEM,确定出大沽夹河流域的边界,以烟台市1986年、1992年和2000的ETM影像为基础信息源,分析了1986-1992年和1992~2000年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建立了两个时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1986-1992年间,果园和居民地分别增加了14286.99hm^2和5363.63hm^2,仅农村居民地与城镇分别增加了100%和138.10%。其中,由农田转化为果园的面积最大,为10754.35hm^2,占果园增加量的75.27%,而居民地主要由果园和农田转化而来,其中842.40hm^2是由果园转化而来,4093.14hm^2是由农田转化而来,分别占居民地增加量的15.71%和76.31%;与此同时,农田和有林地的面积却分别减少了14108.46hm^2和9383.13hm^2,分别主要转化为果园、有林地和农田,仅水浇地就比1986年减少了23%。1992-2000年间,果园的增幅比1986-1992年间增大,居民的增幅降低,有林地的减幅却比1986~1992年间明显增大,减少了25.54%。两个时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分别呈线性回归关系和对数回归关系,1986-1992年这一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与降雨量的变化是同向的,而1992-2000年期间土地利用变化对水的需求降低,有利于径流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不同下垫面径流小区次降雨侵蚀特征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延安市燕沟流域试验区布设了裸地、荒草地和灌木地3个坡面径流小区,对次降雨雨量、历时、径流深、产沙量、入渗率等数据进行了定位观测,并运用SAS软件对不同下垫面径流小区次降雨的侵蚀特征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降雨强度如何变化,3个小区的径流量、产沙量均呈依次降低趋势:灌木地<荒草地<裸地;而入渗率呈依次增大趋势:灌木地>荒草地>裸地。其径流量与降雨量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相关关系;产沙量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其中裸地产沙量增大最为显著;入渗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大有增加趋向,但雨强增大时,入渗率表现为降低趋势;产沙量与径流量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928 4,荒草地小区产沙量与径流量的关系可用二次函数很好地描述。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五河流域入湖径流泥沙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鄱阳湖五河流域入湖径流泥沙变化特征,以便为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湖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鄱阳湖五河流域5个入湖水文控制站1959—2012年径流量和1980—2012年输沙量数据资料,采用过程线法、滑动平均值法、相关系数检验法和年不均匀系数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五河入湖径流量整体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五河年平均输沙量均有整体显著下降趋势;赣江流域的年均输沙量从80年代初开始有显著减少趋势,而其他的抚河、信江、饶河、修河四个流域的年平均输沙量均是从21世纪初有显著减少趋势;水利、水保及林业工程是鄱阳湖五河流域入湖径流泥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吴起县退耕地5个不同植被类型径流小区降雨对径流产沙影响的分析,研究退耕还林后不同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1)降雨量与雨强对径流量的影响显著;小区建立初期5个径流小区的产流状况从大到小为油松>草地>沙棘+油松(Ⅱ)>沙棘+油松(Ⅰ)>沙棘;随着植被生长,产流从大到小为草地>沙棘+油松(Ⅱ)>沙棘>油松>沙棘+油松(Ⅰ)。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大,降雨与径流量的相关性在减少。(2)径流量与雨强对产沙量的影响显著;小区建立初期5个径流小区的产沙量从大到小顺序为油松>沙棘+油松(Ⅱ)>草地>沙棘>沙棘+油松(Ⅰ);随着植被生长,产沙量从大到小为草地>油松>沙棘>沙棘+油松(Ⅱ)>沙棘+油松(Ⅰ)。随着植被生长,产沙量基本趋于稳定。(3)坡度对径流产沙的影响显著。同一场降雨,植被类型相同,坡度大的径流量大、产沙量也大;坡度相近的小区,小区建立初期径流产沙量从大到小为油松>沙棘+油松(Ⅱ)>草地>沙棘>沙棘+油松(Ⅰ);随着植被生长,径流产沙从大到小为草地>油松>沙棘>沙棘+油松(Ⅱ)>沙棘+油松(Ⅰ)。因此,退耕还林后,林草植被恢复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在造林初期,沙棘纯林的水土保持效果最为显著,随着植被生长,(沙棘+油松)混合林地的水土保持效应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准格尔旗土地利用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格尔旗位于我国农牧业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严重。根据多年统计资料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包括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空间变化,利用程度及效益变化,质量变化。最后,初步分析了影响该区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准格尔旗1987—2000年间土地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林地、草地显著增加,未利用地显著减少,但也存在土地生产力降低等问题。土地利用变化受包括调整土地结构、人口变化、粮食产量变化、工业经济发展、国家资金支持、法律法规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小兴安岭林区森林覆盖率变化对小流域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小兴安岭地区汤旺河流域,选取新林沟(抚育伐)和育林沟(皆伐)两个小流域,积累了33a的水分数据,通过双累积线法、非参数检验和相关性分析,分析了森林覆盖率变化对两个小流域径流量、洪峰流量、融雪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个小流域之间,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对这3个因子都产生了显著影响(p0.01)。在育林沟小流域森林采伐后的造林过程中,随着森林覆盖率的增大,年径流深度、洪峰径流量和融雪径流量3个因子均呈逐步减小趋势,森林郁闭度达80%后,各因子均下降到与新林沟小流域相同的水平;新林沟小流域森林覆盖率常年稳定在80%左右,其径流各指标双累积线在这3个阶段均表现稳定。说明小兴安岭林区同一林分森林经营后森林覆盖率的增加有拦截洪峰径流的良好生态效益,同时也会减小年径流深度和融雪径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等降雨因子对沂蒙山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径流小区产流产沙的影响,为该区水土流失防治、水土保持规划、生态建设等提供参考。[方法]对沂蒙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径流小区(自然荒坡和荞麦、野生牧草和花生)两两对照并且进行连续3a的定位观测,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1)降雨量与各径流小区产流量的相关性显著(p0.01),与荞麦小区和花生小区产沙量的相关性显著(p0.01),与自然荒坡小区和野生牧草小区的产沙量相关性较差。(2)平均降雨强度(I)与各径流小区的产流量和产沙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10 min最大降雨强度(I10)和30min最大降雨强度(I30)与各径流小区产流量以及荞麦小区、花生小区的产沙量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30min最大降雨强度(I30)的相关性最好。(3)降雨历时与荞麦径流小区的产流量和产沙量相关性显著(p0.01),与其他径流小区的产流量和产沙量虽皆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降雨量(P),10min最大降雨强度(I10),尤其是30min最大降雨强度(I30),降雨历时等降雨因子在沂蒙山区坡面产流产沙过程中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也是影响坡面产流产沙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大凌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辽宁西部地区大凌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大凌河朝阳水文站1954~2008年的径流资料,应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其径流系列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变化趋势,同时分析径流变化动因,定量估算人类活动对年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集中程度高;年际变化大,丰水历时短,枯水历时长;降雨变化是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的影响在逐年增大,六十年代以后流域年径流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浑河流域降水与径流变化特征及同步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预测浑河流域降水对径流的影响,利用浑河流域1956—2011年56年的逐月降水与径流资料,借助累积距平、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浑河流域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及时间尺度上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浑河流域降水集中在6—9月(7月最大),径流集中在7—8月,且流域降水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由上游至下游逐渐递增,而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程度总体呈现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小的趋势。(2)浑河流域降水量与径流量的相关系数为0.682,累积距平曲线和滑动平均曲线均显示浑河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是一致的,70年代之前好于70年代之后,丰水年份好于枯水年份。结合累积距平曲线和滑动平均曲线分析得出浑河流域降水量和径流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为浑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区域社会经济的永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951-2011年湘江径流泥沙演变过程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湘江主要控制站1951-2011年长时间序列径流与泥沙资料,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小波分析法和均值差异T检验法等,揭示了湘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演变特征与规律,并分析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径流量呈微弱增加趋势,而输沙量下降趋势明显; (2)时间序列上径流量未发生突变,而输沙量在1997年发生了突变,表现为1997年后有显著下降趋势; (3)小波分析表明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存在20和7 a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4) 60 a来湘江年径流量可以分为1951-1954和1992-2002年两个多水期,1955-1991和2003-2011年两个少水期。径流泥沙集中度与集中期分析表明输沙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性更为明显,输沙主要集中在每年6月; (5)年输沙量显著减少主要是水利工程拦沙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所致。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引发北川河流域典型径流的次降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整理不同历史时期北川河圪洞水文站降雨径流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圪洞水文站典型径流与临近小流域不同雨量站降雨量间关系进行模拟。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北川河流域进入21世纪以来的平均年降雨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降雨量年际变化差异大小为薛家沟>上阳湾>开府>方山>圪洞。降雨年际差异越大,其与圪洞水文站典型径流的相关性越大;(2)在不同历史时期圪洞站径流量与前期降雨量的相关度均远高于其与降雨量的相关性。(3)北川河流域引起明显径流的前期降雨以小雨和中雨为主,单次径流量大多数在20 m3/s以内。20世纪60-90年代次降雨引发明显径流的雨型主要是中雨,而21世纪以来引发明显径流的次降雨雨型主要是大雨和暴雨。研究结果能为北川河流域在其周围小流域有针对性地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胡巍巍 《水土保持研究》2016,23(2):157-160,165
选取位于韩江中下游交界处的潮安水文站作为控制站,从径流量和输沙量两个方面,开展人类活动对韩江水沙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利用潮安水文站1954—2012年系列年径流量、年输沙量以及其上游地区的年降水量数据,T检验结果表明,两个时段的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并没有发生统计上显著的变化,而两个时段的年输沙量发生了统计上显著的变化,然后采用双累积曲线法进行进一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由于梅河上游五华河水土流失严重,使得韩江输沙量和径流量均有所增加。而自2006开始,潮安站输沙量明显减少,总减沙量达到3 215.19万t,年均减沙量为459.32万t,主要原因是其上游韩江干流上大型的东山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其次是上游水土保持减沙和水库拦沙。本文可为韩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5-2017年4-10月间阳坡小流域径流场10个径流小区的监测资料,对降雨量与径流量、土壤流失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降雨量对产流量影响显著,呈正相关关系,但降雨量对产沙量影响不显著;产流量与产沙量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二者均随着产流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看,产流量、产沙量均表现为裸地小区>农地小区>荒地小区>植物措施小区>工程+植物措施小区;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覆盖度与水土流失关系密切,水土保持措施削减径流和泥沙作用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黄土丘陵区坡面径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进一步探讨坡面径流和各影响因子间的关系,以内蒙古的宁城、和林和东胜三地区的64个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三年的定位观测,分析比较了各因子对坡面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黄土丘陵区,坡面径流主要受降雨、植被以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与径流量成正相关关系;林分密度,林冠的冠幅与径流量为负相关关系;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农业措施方面,不同的措施引发不同的径流状况,良好的措施可减小径流,破坏行为加深径流,造成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8.
《土壤通报》2015,(5):1063-1070
以2011年盐源县实地采样数据和19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为基础,采用地统计学、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该区域近30年来耕层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不同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从23.02 g kg-1下降到16.69 g kg-1,整体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碳初始含量较高的土类、海拔段和地貌区下降幅度明显较大,导致研究区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格局发生明显变化,高值区由西北部中高山地区变为东部区域。半方差分析表明,近30年间研究区耕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化的变程由67.5 km缩短至55.8 km,块金值和基台值之比从42.8%增加至50.0%,表明人类施肥耕作等随机因素使得结构性因素的作用减弱,空间自相关程度和范围降低。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变化分析表明,土类和海拔的作用由极显著(p0.01)变为显著(p0.05);土壤有机碳与主要养分因子中全氮的相关程度减弱,与全磷和p H的相关关系不再显著,这进一步说明施肥耕作等随机性因素对研究区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异的影响在增强。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河川径流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以沈阳市1980—2007年28年的实测径流数据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沈阳市的河川径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市河川径流已经表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径流模数减少幅度在108~1万2093m3/(km2·a)之间,平均减少2061m3/(km2·a),蒲河减少最大,饶阳河减少最小;由于人类取用水导致的河川径流减少程度平均为23.11%,其中辽河、浑河、柳河减少程度较大,养息牧河减少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20.
中西河流域降水变化与径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西河流域近40年的降水、径流资料,分析了流域的降水、径流变化及降雨与径流的关系。结果表明,中西河流域年均降水量为507.68mm,年均径流量为1.86亿m^3,年降水量离差系数为Cv=0.24,径流量离差系数为Cv=0.59。流域降水年际变化是影响径流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