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有机茶园假眼小绿叶蝉Emposca(Emposca)vitis Gothe危害重,一年有两次虫口高峰的特点,并根据婺源茶区的生态环境,提出推行以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利用自然天敌、分批勤采与适时强采茶叶、适度修剪、诱杀及适时限量使用植物源农药——苦参碱等防控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食物条件对假眼小绿叶蝉越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量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茶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区头号害虫,其若、成虫主要取食茶树嫩梢芽叶汁液,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长期以来,生产和实践中对危害茶园的茶小绿叶蝉其优势种是小绿叶蝉,还是假眼小绿叶蝉这一问题一直有争议。尽管有多名专家从昆虫形态分类学角度先后指出,危害我国茶区的茶小绿叶蝉优势种应是假眼小绿叶蝉,但在这以后的各种书籍和研究论中,  相似文献   

5.
茶小绿叶蝉的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石伟昌 《科学种养》2014,(11):33-34
<正>黎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贵州省重点产茶县之一,现有茶园面积24.8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3.4万亩。在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中,假眼小绿叶蝉是黎平茶区分布最广、为害最严重、防治较难的害虫之一,如何有效防治该虫成了当地茶业管理部门和茶农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该虫的特征、习性、发生规律等,总结出其科学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一、特征与习性1.个体细小,体带绿色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又名  相似文献   

7.
8.
茶园土壤中钾的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艳  朱江  曹海生 《茶业通报》2006,28(3):113-114
通过对茶园土壤中元素钾在不同剖面上含量测定的研究,得到元素钾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同一地区不同土壤剖面的全钾含量由于主要受母质的影响,无明显的差异性;不同地区的全钾含量由于其母质的不同而含量不同。速效钾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一般表现为上层土>中层土>下层土;但不同地区的速效钾的含量并不相同,主要受施肥、耕作等因素所致。缓效钾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也无较明显的差异性;不同地区的缓效钾由于土壤母质的不同含量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对汉中市茶园中的茶小绿叶蝉具有高效作用的植物源农药,开展了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1 d,桉油精+茶蝉净复配药剂和单用茶蝉净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均达到了60%以上;施药后3 d,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均有所降低;施药后7 d,桉油精+茶蝉净复配药剂和单用茶蝉净对茶小绿叶蝉依然具有良好的防效,说明植物源农药具有持效期长的特点;桉油精+茶蝉净复配施药后7 d的防效显著优于单用茶蝉净,说明植物源农药混合施用能达到增效的作用。用桉油精+茶蝉净复配药剂防治茶小绿叶蝉可以显著降低茶园的用药次数,是构建茶园绿色防控体系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0.
正山东省自1959年首次南茶北引,经过引种试验探索、引种高峰、面积效益稳步提高、结构调整和产业化以及经历1970年、1974年、1976年、1979年、1983年、1986年、2007年、2009年冬春等8次较大冻害的考验,已形成了日照、青岛、烟台和威海四大茶区,现有茶园总面积2.07万hm2,其中投产茶园1.8万hm2,茶叶总产量532.5万kg,茶叶  相似文献   

11.
南疆地区苹果园土壤肥力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明南疆地区不同土壤质地、不同树龄‘红富士’苹果园土壤养分及矿质元素的特性,分别以壤土、沙土、粘土质地幼龄和盛果期果园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0~20 cm、20~60 cm土样有机质、N、P、K、Ca、B、Mg等矿质元素含量,研究不同果园土壤养分和矿质元素的特性。结果表明:(1)盛果期果园有机质和矿质元素的含量高于幼龄期果园。(2)不同土壤质地果园土壤中有机质和矿质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壤土和粘土质地果园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分布规律相似。(3)0~20 cm和20~60 cm土层中矿质元素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有机质与有效硼的差异较大,达到差异显著性。(4)阿克苏地区苹果园土肥管理过程中应增施有机肥、速效氮和有效硼,同时对沙土果园的管理还应该增加钙肥和镁肥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姚志龙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7):132-140
为探明陇东旱塬区苹果园土壤主要肥力性状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农化分析法和比较法对陇东旱塬31个代表性果园土壤10个主要肥力性状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果园土壤pH和吸湿水含量与大田土壤相似,且果园间表现稳定;土壤有机质和氮素营养水平偏低;土壤全磷和速效磷表现正常;土壤全钾、速效钾和水溶性钙含量普遍处于高位水平。不同果园间除吸湿水和全钾含量属弱度变异外,其他养分含量变异系数14.33%~56.77%,均属中度变异。上下土层间,土壤水溶性钙和吸湿水含量大多表现为上层低于下层,土壤pH呈交错分布,其他养分含量大多表现为上层高于下层。增加土壤有机质,调节根际土壤生态环境,适氮、稳磷、控钾、以水调钙等是陇东旱塬苹果园土壤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以自由纺锤形苹果树为试材,设定不同地面管理方式,研究其对果园土壤、树体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确定适宜果园地面管理模式,为果园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生草栽培和起垄覆盖地布均增加了土壤体积含水率,尤其是4月效果最显著.起垄覆盖地布可在4、7、10月将果园0~60 cm 土层的土壤含水率保持在15.05%~16...  相似文献   

14.
矮化密植苹果园人工生草覆草与效益评估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通过2000—2004年对不同管理模式的矮化密植苹果园天敌种类及数量、果园生态状况、主要病虫发生情况、土壤质量等进行的系统调查及测定结果表明,果园连续三年植草覆草,可使果园树上主要天敌数量增加10.3倍,地面主要天敌增加6.4倍,蚜虫危害高峰期推迟3~7d,叶螨危害高峰期推迟10~15d,益害比值上升17.6倍,主要病害轮纹烂果病和斑点落叶病危害分别降低56.8%和46.7%,主要害虫蚜虫和叶螨百叶虫量分别降低46.2%和85.7%,农药使用次数减少3~4次。土壤全N量提高43.4%~49.0%,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42.0%~45.0%,速效P提高28.0%~33.0%,速效K提高48.8%~50.2%。果园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果品质量及产量大大提高,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稳定和提高苹果产量,通过对2013 年渭南白水县500 个点农业土壤区进行分析,并对土壤pH、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效铁和有效锰、锌、铜进行有效的对比研究。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统计。结果发现:白水县苹果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中性偏碱,并且土壤中的全氮和有机质的含量丰富,速效钾较丰富;有效锌、有效磷含量适中;有效铜含量高,有效铁、碱解氮、有效锰含量低。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地面覆盖对豫北旱塬苹果园土壤及树体的影响,使地面覆盖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以上白下黑双色复合膜(复合膜)、棉毛毡、黑色塑膜(黑膜)3种材料对豫北旱塬苹果园进行了地面覆盖试验,以清耕作为对照。结果表明:3种覆盖材料在5—7月份缺水季节能有效地保持浅层土壤(0~20 cm)水分,和对照差异显著;3种覆盖材料在6月份高温季节对浅层土壤(0~30 cm)温度影响明显,其中棉毛毡覆盖显著降低了浅层土壤温度,最大降幅为6.5℃,并且和其他3个处理差异极显著;和对照相比,复合膜和黑膜在15 cm和30 cm深度处都显著提高了土壤温度,最大升幅为1.9℃,但其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棉毛毡覆盖表层20 cm土壤的总根面积最大、吸收根数量最多,复合膜次之,黑膜和对照最低。覆盖处理对叶面积、产量、果实品质等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山地果园土壤肥力调查与评价——以重庆市金果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重庆市金果园9个园区的土壤样品,调查和评价果园土壤的肥力状况。结果表明果园各园区土壤均呈强酸性,pH在4.55以下,且pH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结合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的养分分级标准,各园区表土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基本处于中等或中上水平;全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偏低,处于较缺和缺乏状态;不同深度果园土壤样品中养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表层含量显著高于下层。分析果园常施的2种有机肥(鸡粪和油饼)的肥力状况,发现油饼中有机质含量较丰富,但2种有机肥的氮、磷、钾含量配比难以满足高需钾果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5.12”地震灾区稻田干旱缺水问题,在大田条件下,设小麦/春玉米//甘薯、小麦/春玉米/大豆、小麦//绿肥-春玉米/大豆、小麦-夏玉米和冬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5个水改旱种植模式,研究水改旱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生长、周年粮食产量、农产品服务价值与土壤肥力变化。结果表明:与稻田传统水稻-小麦模式相比,地震灾后实施水改旱新模式周年原粮产量增加1.55%~24.20%;水改旱2年后10~ 20 cm土层容重增加7.69%~13.85%,且水改旱间套作种模式大于轮作模式;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提高1.48%~28.16%,有效磷含量提高181.72%~436.56%,速效钾含量提高42.47%~157.68%。种植模式和年际间农产品服务价值差异显著,其中,小麦-玉米模式增产潜力大、成本低、适宜规模化生产,可作为地震灾后稻田水改旱应急种植模式;但地震发生2年后,应全面恢复发展水稻-小麦水旱轮作。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梨园自然生草对土壤pH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给改良盐碱地果园土壤和推广果园生草制提供理论基础,以山东东营市孤岛镇12年生黄金梨[Pyrus pyrifolia (Burm.f.).cv.‘Nakai’]种植园清耕梨园土壤为对照,设生草2年、生草3年和生草4年3个处理,分别测定株间和行间各层土壤pH值、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分析其随生草年限的变化,并分析pH值与有机质和其他矿质营养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清耕梨园相比,生草能显著降低株间和行间各层土壤pH值,株间降低1.2%~3.4%,行间降低0.6%~4.08%,且随生草年限的增加逐年降低;生草能提高株间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能显著提高行间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尤其在生草4年后,行间有机质含量比清耕梨园土壤提高64.6%,有机质含量随生草年限的增加逐年升高;生草后株间和行间各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升高,除行间20~40 cm土壤速效钾增加不显著外,其他均呈显著增加,且随生草年限的增加逐年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生草年限梨园土壤pH值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高肥力土壤下氮素对水稻产量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掌握不同施氮水平下氮素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高肥力土壤条件下氮素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肥力土壤上水稻生物产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小于105 kg/hm2时,水稻籽粒和秸秆产量同步增加;当施氮量大于105 kg/hm2时,秸秆产量呈快速增加,而籽粒产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每增加1 kg氮素投入所带来的作物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增加量均呈下降趋势,但是籽粒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