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国勤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306-31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于2009年12月12日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本文在简述高效生态农业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首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接着,重点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的类型、模式和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最后,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措施。该文对当前正在从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领导干部、科技工作者和普通群众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阔  甘筱青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0):284-290
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和政府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首先对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影响因素与研究方法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基于来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8个县区60个家庭农场的样本数据,分别构建了家庭农场生产函数和家庭农场生产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模型,实证分析该区域从事水稻种植经营的家庭农场生产函数及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资源禀赋、经营项目、技术装备水平、管理经营能力、社会化服务和社会稳定等5个方面的因素主要影响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2)通过家庭农场生产函数的实证分析发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稻种植家庭农场的规模报酬系数RTS为1.0412,存在规模经济效益。(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稻种植家庭农场规模与全要数生产率之间成“倒U型”曲线,家庭农场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极大值,当家庭农场全要素生产率为极大值时家庭农场的规模为7.79 hm2。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及其扶持政策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优化金融资源,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南昌县等七县(市)的农业龙头企业调研数据为依据,在分析农业龙头企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对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及其扶持政策的评价依次为财政补贴、市场融资、税收减免、信贷支持。根据这一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排序,为区域更好地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为落实国家战略提供决策参考。首先,构建以生态支撑、经济支撑、社会支撑三大系统为基础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5个主要县域为研究具体区域,使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可持续发展生态支撑能力排名靠前的县域,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一般靠前;以牺牲生态支撑来发展经济的县域则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粮食产量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揭示河南省粮食生产变化特征,探析河南省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利用小波诊断技术对1978—2012年河南粮食产量变化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的粮食产量波动存在5、10、20年左右的特征时间尺度,并以10年和20年左右的特征时间尺度为主。综合3种尺度下的时间特征,河南粮食生产周期逐渐增大,粮食产量变化渐趋稳定。河南粮食生产目前正处于相对丰产期,但随后就会进入新的粮食减产期。所选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均是正向的,他们的增加均会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但不同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大小不同,按影响程度次序为,粮食播种面积>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乡村农业人员数量>化肥施用折纯量>农用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旅游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乡旅游互动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旅游互动发展动力机制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城乡旅游互动模式。研究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以南昌市为最大客源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导向模式,以南昌市为最大旅游目的地着力推进城市即旅游模式,促进城乡旅游互动模式的形成,实现城乡一体化,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永保鄱阳湖一湖清水。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探明江苏省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加快推进粮食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江苏省粮食生产特征,将1999—2015年江苏省粮食生产划分为两个时段,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两个时段中10个影响因素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江苏省粮食产量的首要因素;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经历了由弱到强的变化;农业支出占比地位重要但拉动作用有所减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粮食增产作用很大,有较大提高利用率空间;宏观层面上,科技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上升,其次政策、自然因素。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积极发展粮食绿色生产,持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是增加江苏省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机制创新,在充分考虑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效果。①实现了项目区小麦、玉米的增产增收,带动了河北省粮食生产的全面提升;②节水节本成效显著,促进了河北省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③彻底改变了项目区传统落后的种植习惯,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文化素质;④锻炼和培养了农业科技队伍,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灰色理论的河南省粮食生产预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粮食生产的变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具有灰色系统的特征,可以应用灰色理论对其进行预测。基于河南省1978-2006年的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分析了粮食生产、人口、耕地的变化特征,并利用灰色理论对河南省未来14年内粮食产量、人口和人均耕地进行了预测研究,预测精度较高。结果表明,河南省未来几年内,人口数量和粮食产量呈不断上升趋势,但人均耕地面积却呈不断下降趋势。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相对应保护耕地,提高粮食产量的对策,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明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6):152-158
研究粮食生产波动的规律、特征及成因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辽宁省作为粮食主产区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经历了一个曲折的阶段性过程,因此对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粮食生产波动情况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其规律、特征及影响因素,既能明确其发展规律,又能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对不断增长的粮食的需求。根据1978-2014年辽宁省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运用剩余法分析了粮食生产波动的特征,结果表明:(1)1978-2014年辽宁省粮食生产波动指数较高,波动指数在-20.13%-15.82%之间;波动幅度较大,平均波动幅度为19.01%。(2)根据波动周期理论,把1978-2014年辽宁省粮食生产划分为11个波动周期,平均波动周期为3年,且辽宁省粮食生产波动属于明显的古典型波动;并实证分析确定了影响粮食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通过1985-2014年辽宁省粮食生产的回归结果,得出粮食产量波动是由粮食成灾面积、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共同影响造成的,其中成灾面积对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最明显,而有效灌溉面积、机耕面积及上一年粮食收购价格对其影响不显著;最后结合辽宁省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1)积极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证粮食播种面积。(2)加强农田水利和节水农业设施建设,增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3)优化施肥投入,实现粮食产量质的提高等稳定粮食生产、减少粮食生产波动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考虑环境要素禀赋,对区域畜禽养殖数量进行总量控制是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笔者测算了2000—2012 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承载力、允许养殖总量以及实际养殖总量,并从畜禽养殖规模以及生态功能区划角度探讨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养殖总量控制的基本思路。结果表明:2000—2012 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实际养殖总量均超过允许养殖总量;高安市、东乡县、余江县、德安县以及南昌县实际养殖总量占允许养殖总量百分数偏高,应该降低畜禽饲养量,提高畜禽粪肥利用率;都昌县、湖口县和彭泽县实际养殖总量小于允许养殖总量,这些地区虽然还有适当扩大养殖规模的空间,但应注重提高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以减小潜在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提高粮食产量,通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选择了以粮食作物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粮食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劳动力、农村用电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受旱灾面积9项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播种面积始终是影响遂宁市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化肥施用和粮食单产是影响粮食产量减少的最主要因素;耕地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是影响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农村用电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力在下降;农业劳动力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始终很小。最后通过分析各影响因子,提出可供参考的关于提高粮食产量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利用GGE双标图划分长江流域棉花纤维品质生态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许乃银  李健 《作物学报》2014,40(5):891-898
长江流域棉区棉纤维品质区域特征明显,合理划分纤维品质生态区有助于提高原棉品质和配棉效率。本研究采用GGE双标图的“环境-性状”功能图分析2000-2012年期间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环境与纤维品质性状的互作模式,提出长江流域棉纤维品质生态区划分方案。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棉区可划分为“中等品质生态区”、“高长度与比强度生态区”和“低马克隆值生态区”。其中,长江流域中等纤维品质生态区涵盖湖北省江汉平原和鄂东南岗地棉区、河南省与湖北省交界的南襄盆地棉区、湖南省环洞庭湖东部和西部棉区、江西省环鄱阳湖棉区、安徽省沿江与江淮棉区、江苏省宁镇丘陵与沿江棉区和浙江省沿海棉区,纤维品质较好,代表了长江流域的总体水平;高长度与比强度生态区位于湖南省环洞庭湖北部滨湖沃土棉区,纤维长度和比强度优良,而马克隆值偏高;低马克隆值生态区涵盖长江流域最西边海拔较高的棉花熟期早长势较弱的四川丘陵棉区和最东边土壤含盐度较高且棉花长势较弱的江苏沿海棉区,纤维马克隆值达到B级水平,为长江流域马克隆值最好的区域,但纤维比强度水平一般。本研究充分展示了GGE双标图的“环境-性状”功能图在纤维品质生态区划分方面的应用效果,可为长江流域棉花区域化种植和纺织企业合理用棉提供决策支持,也为其他棉区和作物生态区划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运  张贵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8):276-281
为了提高人们对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认识,针对洞庭湖湿地生态功能受到严重破坏与威胁的现状,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等方法对洞庭湖湿地的水文调节、净化、维持物种多样性、碳固定、营养循环、休闲旅游、保护土壤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巨大,其货币价值达239.85×108元/年。在整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中,水文调节功能价值最大,为107.44×108元/年,占总价值的44.79%,说明洞庭湖在调节长江洪水径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维持物种多样性功能的价值最小,为4.89×108元/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洞庭湖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因此,要在充分认识洞庭湖湿地生态功能价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洞庭湖湿地生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和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升山西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山西省1978—2011年相关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了山西省近34年来粮食生产动态变化特征及各县(市)粮食生产空间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山西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因子。研究表明:(1)1978—2011年,山西省粮食呈明显波浪式增长,粮食总产量分别与粮食单产、人均粮食占有量动态变化基本吻合。(2)山西省各县(市)粮食生产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并得出自然条件较好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传统农业区粮食年均增长率快。(3)影响粮食生产的4个主要成分分别为:社会经济因素、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经济效益、自然灾害,并指出粮食单产、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财政农业支出是影响粮食产量变化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滨带优势灌木种群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氮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鄱阳湖滨带主要优势灌木种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含氮量的关系,笔者根据鄱阳湖滨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样地调查结果,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结果表明:(1)蔓荆子在小尺度上呈现随机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大,迅速向集群分布过渡;牡荆在大多数尺度下均表现为集群分布。(2)不同类型的样地,蔓荆子和牡荆的聚集强度达到最大时的尺度也各不相同。(3)样地中土壤含氮量随着优势灌木种聚集强度的增大而显著地升高。群落中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受生境条件和种群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相互作用的影响,也是种群对生境长期适应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态草牧业政策梳理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牧业是以草为基础的畜牧业,是在传统畜牧业和草业基础上提升的新型生态草畜产业。我国草原面积近60亿亩,草地畜牧业发展拥有巨大潜力,如何实现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当前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与挑战。本研究借鉴柳卸林的政策分析框架,梳理2000年以来我国政府颁布的草牧业政策,并基于呼伦贝尔地区的农、牧户调研,辨识草牧业发展的政策缺口,厘清当地生态草牧业发展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与困境,为长期的政策制定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