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利用呼吸抑制剂和解偶联剂探讨了在渗透胁迫下大豆下胚轴细胞透性与呼吸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渗透胁迫和呼吸抑制剂KCN、解偶联剂DNP均可以引起大豆下胚轴细胞透性显著增大,尤以DNP的效应最大.各处理下,透出物中以K~+为主.渗透胁迫下,呼吸速率降低;细胞透性增大与渗透胁迫程度呈正相关,而与呼吸速率下降和AT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一、小花碱茅抗盐性机理分析 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 flora)是禾本科盐生植物,抗盐能力很强,与禾本科作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为了研究小花碱茅的抗盐机理,彭彦辉等以中等抗盐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对照材料,应用离子分析和X-射线微分析技术检测了盐胁迫下小花碱茅根茎K^+、Na^+的含量和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小花碱茅对K^+/Na^+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吸收能力,无论在正常条件还是在盐胁迫下,小花碱茅吸收和累积钾的能力都很强。在盐胁迫下,小花碱茅根钾含量迅速增加2至3倍,钾元素主要分布在共质体和木质部,而盐分主要分布在内皮层以外的质外体;即使在低钾处理下,木质部中K^+含量仍然较高。基于平面脂双层膜(PLBs)技术的电生理分析表明小花碱茅根细胞质膜的K^+透性与K^+/Na^+选择性均远高于小麦。经内整流钾通道抑制剂Cs^+和TEA处理后,小花碱茅吸收K^+的能力明显下降,钾元素主要分布在小花碱茅根部的皮层细胞内;木质部中钾元素含量明显下降,K^+/Na^+显著下降。内皮层细胞有可能是钾通道抑制剂作用的主要部位,控制了K^+、Na^+进入木质部的过程。所有结果表明,钾通道的K^+/Na^+选择性和凯氏带造成的质外体阻障很可能是小花碱茅在根系与地上部间维持相当大的钠浓度梯度以及正常的植株钾浓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1-MCP对贮藏酥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延长贮藏酥梨货架期品质,以酥梨果实为试材,研究了0.5 μL/L和1.0 μL/L 1-MCP 2种浓度对通风库贮藏酥梨货架期品质的影响。处理果实与对照相比,能较好维持原有外观品质;处理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比对照都有所降低。0.5 μL/L处理效果较明显,果实呼吸强度最低比对照降低24%;1 μL/L处理乙烯释放量最低比对照降低53%,0.5 μL/L处理比对照最低下降了31%。1-MCP处理能延缓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下降,0.5 μL/L处理果实硬度平均比对照高4.6%,1.0 μL/L处理果实硬度平均比处理高8.6%;0.5 μL/L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有明显差异,最低可下降13%。综合来看,0.5 μL/L对延长地下通风库酥梨货架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潘筱凌  黄鹂  李映照 《种子》2004,23(8):72-74
用使百克25%乳油2 000倍、3000倍、4000倍浸水稻种24h、36h,种子发芽率、秧苗素质的各项指标(成秧率、叶龄、苗高、分蘖数、总根数、白根数、鲜重、干重)于特优172这个品种而言,其各项指标与用清水浸种处理相比没有差异.而对桂小占这个品种,其发芽率在用不同浓度下浸种36h与用清水浸种相比,在5%显著水平差异显著,但其他秧苗素质的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施锌肥对旱作马铃薯全生育期植株锌素的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及块茎形成期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施锌(Zn)与不施锌(CK,对照)2个处理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锌肥能增加马铃薯不同器官的锌浓度,在生育期进行2次喷施锌肥后,叶片中锌浓度Zn处理比CK处理分别高出27.94,43.89 mg/kg,收获后块茎中的锌浓度Zn处理比CK处理高出28.70%;全生育期马铃薯各器官中锌积累量Zn处理CK处理,出苗后66 d时叶片中锌素积累达最大值,Zn处理为1.469 mg/株,CK处理为0.328 mg/株,Zn处理比CK处理多3倍。全株和块茎的锌素积累量和最大积累速率Zn处理比CK处理分别高63.62%,48.43%,51.58%,55.26%;在整个生育期马铃薯茎和根的锌素积累比例Zn处理CK处理,施锌肥增加了锌素在茎和根中的分配比例,降低了在块茎中的分配比例;随块茎生长期的推进马铃薯块茎的VC、游离氨基酸及淀粉含量均呈抛物线型变化,在块茎膨大后期和淀粉积累期达到最大值,而还原糖含量则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成熟期末期测定结果表明,Zn处理块茎中VC、游离氨基酸、淀粉含量分别比CK处理高16.19%,22.11%,16.28%,而Zn处理块茎中还原糖含量比CK处理低22.72%。  相似文献   

6.
针对叶菜类蔬菜容易积累重金属引起重金属含量超标,在温室采用土培试验对代表叶菜类蔬菜的菠菜吸收累积重金属铜、锌、铅和镉的特征以及调控措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重金属Cu、Zn、Pb和Cd含量的增加,菠菜地上部Cu、Zn、Pb和Cd的含量均明显增加。随着菠菜的生长,地上部重金属的含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土壤加入重金属处理条件下,土壤中也只有很小部分的重金属能被菠菜的根系吸收,Cu和Pb元素被菠菜吸收后大部分累积在菠菜的根系中。Zn元素被菠菜根吸收后,一半以上向茎叶中迁移。Cd元素被菠菜根吸收后,有将近一半能向茎叶中迁移,一半滞留在根系中。施入石灰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菠菜地上部的Zn吸收量和Zn含量。与对照相比,施入石灰菠菜地上部Zn吸收量和Zn含量分别降低42.50%和33.35%。  相似文献   

7.
地膜覆盖技术目前被广泛使用,为了研究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因子及N2O排放的影响,以重庆市典型的紫色土为研究对象,以传统不覆膜方法为对照,在萝卜生长季应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通过原位测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处理方式下地下5 cm土壤温度明显变高、总生物量明显增大,均极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P=0.02和P=0.005);叶重和肉质根均明显增加(P=0.011和P=0.013),但二者在土壤湿度及土壤硝态氮含量间则无显著差异。在萝卜生长周期内,覆膜处理下N2O平均排放通量发芽期为(70.21±10.51) μg/(m2?h),叶片生长旺盛期盛期为(65.43±5.66) μg/(m2?h);幼苗期的地膜覆盖措施使N2O排放通量最高,平均通量达(109.13±11.23) μg/(m2?h),肉质根生长期最低,为(62.81±15.10)μg/(m2?h),全季的平均排放通量为(58.59±10.76) μg/(m2?h),总排放量为1.58 kg/hm2。而常规对照条件下全季N2O的平均排放通量为(51.39±12.09) μg/(m2?h),总排放量1.30 kg/hm2,覆膜与不覆膜相比N2O排放全季增加了21.5%。因此,覆膜处理既能增加萝卜产量,也能增加N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损伤后豌豆幼苗叶片内NO产生的途径及NO对其诱导的抗氧化系统的作用,以豌豆幼苗为试材,研究损伤胁迫下其内源NO含量、NR和NOS活性的变化,以及只有NO供体SNP处理和NO清除剂PTIO、NOS抑制剂L-NAME、NR抑制剂NaN3喷施后损伤处理过24 h 时对豌豆幼苗叶片内H2O2和O2 -·含量变化及对抗氧化酶SOD、POD、CAT、APX等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损伤处理后0~60 h 内豌豆幼苗叶片内NO含量呈双峰曲线;其中损伤处理早期(第1 峰值)NO的主要来源是NOS酶促途径,而后期(第2 峰值)NO的主要来源是NR酶促途径;损伤处理24 h 豌豆幼苗叶片内NO含量最高,此时H2O2和O2 -·含量接近对照水平,而SOD、POD、CAT、APX等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NO供体SNP处理时有类似的结果,NO清除剂PTIO 处理后H2O2和O2 -·含量升高,SOD、POD、CAT、APX等的活性降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NO可能通过增强保护酶的活性来降低损伤诱导的膜脂过氧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毒素胁迫下抗感不同大豆品种根、茎、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毒素(稀释100倍,浓度为0.0897mg/mL)处理抗病大豆品种的根、茎和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与对照相比都升高,而感病品种在整个病程中虽然在某些阶段较对照有一定的提高,但幅度不大,在病程其他阶段苯丙氨酸解氨酶下降幅度远大于升高幅度。而浓度相对较高的毒素(稀释50倍,浓度为0.1794mg/mL)处理后抗感品种根、茎和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较稀释100倍浓度毒素幅度小。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外源三磷酸腺苷(ATP)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鲁麦18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ATP浸种处理,对小麦种子的发芽性状、生理特性及苗期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种子经(15~20 mg/L)ATP浸种处理后,发芽率和种子活力较对照处理均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5. 83~10. 00百分点,14. 61%~30. 52%,种子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大幅度下降,过氧化物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均不同程度提高;不同浓度ATP浸种对小麦根系形态指标、根系活力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均在ATP浓度为20 mg/L时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根系活力增加11. 70%,地上部干质量增加17. 32%,根系干质量增加24. 15%。表明ATP浸种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种子萌发性能,同时还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稀土元素镧对潍县萝卜陈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媛媛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3):278-280
为了揭示氯化镧对潍县萝卜陈种子活力的影响,以潍县萝卜陈种子为试材,对其进行不同时间、不同浓度氯化镧浸种处理,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表明:0~10 mg/L氯化镧溶液浸种12 h和24 h,潍县萝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比CK显著提高,而活力指数仅有浸种12 h得以显著提高。0~10 mg/L氯化镧浸种36 h和48 h,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都比CK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活力指数则略有升高,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在生产中可以用2.5 mg/L氯化镧溶液对潍县萝卜陈种子浸种12 h,即起到经济、有效提高种子活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A field trial was conducted on clay loam soil (Typic Haplustalf) with rice (Var. IR.60 ) as the test crop to find out its rooting behaviour under submerged conditions as influenced by zinc sources. Three different zinc sources viz., zinc sulphate, zinc blended urea and zinc blended suphala were applied in different combinations. Root length density was measured at 40, 55, 70 and 85 days after transplanting at 5 cm intervals of depth upto 25 cm.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root length density decreased with depth in all the treatments at all the stages. There was progressive increase in root length density with advancing age of the crop. Zinc sulphate applied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NPK had increased the root length density compared to absolute control and NPK alone in the initial stages. Zincated urea provided higher root density compared to 2incated suphala.  相似文献   

13.
不同龄级辽东栎幼苗根系形态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混交林内辽东栎实生幼苗高死亡率的原因,以植物根系生长为切入点,探讨实生幼苗根系的变化规律,以期了解根系形态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对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混交林中3个龄级(1龄、2龄、3龄)辽东栎实生幼苗的形态、生物量、根系长度和表面积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龄级的增加,幼苗根冠比、根系长度与表面积呈上升趋势,表明2、3龄幼苗地下部分需要更多的光合产物。幼苗根系形态研究表明,随龄级增加,根系组成变化使幼苗细根细化,这将导致幼苗生物量分配趋向地下。根系细化与细根表面积减小对于根系的稳定性与吸收作用均有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地上生物量与根系形态间存在相关性,但并非线性,表明根系形态与生物量间关系复杂,应用连续测定与控制试验将有利于揭示两者之间深层次的关系。混交林内,幼苗根系形态的变化对其稳定性和幼苗生物量分配均产生影响,但此类影响是复杂的。对于根系变化如何影响幼苗生长及其对资源的竞争能力,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锌胁迫对三种柑橘砧木的生理特性和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锌胁迫对柑橘砧木生长的影响,本文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测定了不同锌浓度如0 mg?L-1(锌缺乏)、0.005 mg?L-1(锌低量)、0.05 mg?L-1(锌适量)、0.5mg?L-1(锌过量)条件下枳壳、酸橙与红橘的相关生理指标及不同部位锌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锌胁迫显著抑制了枳壳及酸橙的生长,而对红橘生长的影响较小。2)与锌适量处理相比,锌缺乏和锌低量处理时枳壳、酸橙根系POD活性均明显降低,各锌处理间红橘根系CAT活性无显著性差异;锌胁迫下三者叶片与根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适量锌处理,不同锌处理下枳壳叶片MDA及其根系脯氨酸含量均相对低于酸橙与红橘。3)随着锌处理浓度的升高,三者根、茎、叶的锌含量均趋上升,且根系锌含量显著较高。锌过量处理下三者的叶/根、叶/茎、茎/根比均显著低于其他锌处理。可见,三种柑橘砧木对锌胁迫的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高温胁迫对黄连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一、二、三、四、五年生的黄连植株在(35±2)℃高温下分别处理0d、3d、6d。测定其几项生理指标,探讨黄连受到高温胁迫后生理生化性状变化特征,为黄连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不同年龄的黄连体内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均增加,且与胁迫的时间正相关;经过6d高温胁迫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值比对照增加了1倍,脯氨酸含量增加了7倍。丙二醛(MDA)含量下降趋势,根和叶中均一年生和两年生的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意大利耐抽薹生菜为试材,采用水培法,设置不同光周期(12 h/12 h、16 h/8 h、20 h/4 h)和外源锌浓度(0、0.5、1 mg/L ZnSO4·7H2O),研究不同光周期下外源锌对水培生菜生长和品质特性的调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6 h/8 h光周期处理有利于生菜地上部的生长以及维生素C、类黄酮和总酚含量的增加,而20 h/4 h光周期处理有利于生菜地下部的生长及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增加,但20 h/4 h光周期处理会对生菜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干物质的积累。从光周期与锌互作效果看,光周期对生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外源锌起调节作用。综上所述,16 h/8 h光周期下根施0.5 mg/L Zn对促进生菜生长、提升品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陈托兄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2):153-158
用采自英国苏克塞斯的海滨碱蓬为材料,将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发芽7天的海滨碱蓬幼苗,移栽到育苗盘中溶液培养,用调整过的Hoagland营养液培养海滨碱蓬21天,用150 mmol/L NaCl处理海滨碱蓬0 h、6 h、12 h、24 h、36 h及48 h,测定海滨碱蓬在不同处理时间下根、茎、叶的鲜重、干重及Na+含量。分析Na+吸收速率在48 h内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之间海滨碱蓬Na+吸收速率差异不显著。因此,海滨碱蓬在48 h内的Na+吸收速率基本保持不变,在与Na+吸收途径有关的试验中处理时间设为48 h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烤烟大田生育期抑制土壤重金属吸收的有效途径,选取含重金属较高的旱地红壤进行追施不同浓度硫酸锌的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追施硫酸锌对烟叶吸收重金属砷和铅的影响很小,但对烟叶吸收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追施硫酸锌浓度在6 g/L以上,上部叶镉含量可降低50%以上,中下部叶镉含量可降低40%以上。追施硫酸锌浓度超过12 g/L将引起烟叶硫酸锌含量大幅度升高,进而导致烟株锌中毒,并且烟株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9.
4种茜草科植物硬枝和嫩枝水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以四种茜草科园林植物大花栀子、小栀子、六月雪和玉叶金花的硬枝和嫩枝为材料进行了水插繁殖研究,结果表明:(1)六月雪易生根,生根率达96%;小栀子较易生根,生根率为76%;大花栀子和玉叶金花较难生根,生根率仅为46%和37%。(2)六月雪生根时间短而集中,小栀子生根时间较长并较集中,而大花栀子和玉叶金花生根时间长且不集中。(3)同一植物硬枝和嫩枝水插的生根率不同程度存在差异。(4)四种植物硬枝插穗的生根数量均高于嫩枝的生根数量,且多数硬枝插穗的平均根长也高于嫩枝插穗的平均根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