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空间搭载诱变是一种育种新技术,中国科技工作者采用空间诱变先后创制和育成一批水稻新种质、新品种及杂交稻恢复系。此研究采用空间诱变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手段,将恢复系明恢86干种子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后与台农67杂交,F2代再与CDR22复合杂交,培育出的新恢复系福恢936。用该恢复系与不育系Ⅱ-32A配组的高产优质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Ⅱ优936,在福建省2年区试中平均比对照汕优63增产达10.82%,米质主要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稻瘟病抗性比对照汕优63强,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本研究可成功地育出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张尚兴  张达春  黄云  周华飞  张仁贵 《种子》2016,(12):104-106
成优1479是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成丰A与自育恢复系R 1479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2014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稳产性好、耐冷性强、熟色好、适应性广等特点.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望两优815是湖南湘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两系不育系望S与自选恢复系R815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迟熟组合,具有适应性强、生育期适宜、高产稳产等特点,于2020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中优281是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用三系不育系中九A为母本,以丰产性好的自选恢复系R281为父本选育而成的高产迟熟三系杂交晚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安优08是以优质、抗稻瘟病水稻雄性不育系安丰A作母本与自育高配合力恢复系QN 2058作父本组配而成。该组合属籼型抗寒型高产稳产杂交稻早熟新组合。2009~2010年2年贵州省区试平均产量达9.11 t/hm2,平均比综合对照增产11.31%,群体综合性状表现好且制种易获高产,适宜高寒山区及中早熟稻稻区种植。于2011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1008号)。  相似文献   

6.
童孝年  袁利群  杨隆维  李继辉  段太品 《种子》2007,26(12):110-111
Ⅱ优264是恩施州农科院选育的高产、抗稻瘟病,米质较优的新组合,2004~2005年参加恩施州水稻品种区试,平均产量9.06t/hm2,比对照Ⅱ优58增产4.85%,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袁绪山 《中国种业》2022,(2):107-108
桔两优623是江西先农种业有限公司以桔182S为母本、R1623为父本杂交选育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籼品种。2021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赣审稻20210071。介绍了桔两优623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荃9优220是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优质抗稻瘟病香型不育系荃香9A与抗稻瘟病恢复系苏恢220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此组合有着适应区域广、抗性好、产量高、米质优等优点,2020年、2022年先后2次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1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正>杂交水稻品种性状的优劣取决于种质资源,利用有性杂交转育成熟期适宜、穗型适中的中籼恢复系,与优质三系不育系广泛测配和优势鉴定,选育出成熟期适宜、高产、稳产、优质、生态适应性广的三系中熟杂交晚稻新组合,为不断丰富湖南省晚稻品种资源、增加农民收益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优T16是贵州省铜仁地区农科所用中9A与恢复系TR16配组育成的迟熟超高产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高产、稳产、抗性较好、米质优、适应性广。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及品种特征特性,提出了主要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超级玉米杂交种‘鲁单818’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超级玉米品种的培育与高产栽培技术研发是当今作物领域研究的热点。在现有玉米杂交优势利用的基础上,从耐密植和综合抗性入手,以选育抗逆性强、耐密、配合力高、自身产量高的自交系为核心,创新性采用乌克兰新材料和孤雌生殖、小群体改良等育种新技术,历经10年,选育出了超级玉米新品种‘鲁单818’。系统阐述了‘鲁单818’选育的技术路线、过程及品种特性,探讨性分析了超级玉米品种的选育目标和方法。同时,在多年高产创建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鲁单818’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优良品种与高产栽培技术的组装集成。  相似文献   

12.
研究‘漯徐薯9号’的高产生理特性,为该品种的高产栽培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对照品种为‘徐薯18’,栽后60天开始每隔20天做一次挖根调查,调查测定项目有:地上部茎叶鲜重和干重、地下部块根鲜重和干重、块根干物率、T/R值、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净同化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甘薯新品种‘漯徐薯9号’的生理特性为:前期地上部茎叶生长较快,中期茎叶生长平缓,中后期以地下部块根积累为主。地下部结薯早,块根膨大速度快且持续时间长,库源关系协调,平均净同化率高于‘徐薯18’,在整个生育期内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都明显高于‘徐薯18’,具有较高的经济系数。‘漯徐薯9号’结薯早,是一个早熟品种,其净同化率高、消耗低,物质生产属于净同化率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引起植物遗传性的变异,快速地选育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开展了航天育种新方法研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空间诱变与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杂交水稻恢复系福恢673,它具有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等特点。并用恢复系福恢673与不育系天丰A配组育成了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天优673,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丰产性突出、抗稻瘟病、品质较优、生育期适中、制种产量高等优点。在福建省2年区试中,平均产量7.09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达5.3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56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29%,福建省区试稻瘟病室内鉴定2年均表现抗(R),2010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空间诱变与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成功育成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给小麦高产栽培和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条件下,通过设计播期、播量主副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及播量对‘烟农5158’产量、产量三要素以及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均对产量、产量三要素以及株高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播期的推迟,产量和每公顷穗数逐渐减少,株高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增加;随播量的增加,产量和每公顷穗数逐渐增加,株高升高,而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经方差分析得出,9月27日与10月3日差异不显著,而两者与其他播期差异极显著,从而总结出该品种在试验点相似区域的适宜播期为10月1日前后,在适宜播期范围内,最佳播量为180万苗/hm2左右。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甬优6号高产高效技术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发挥杂交水稻‘甬优6号’的增产增效潜力,论文利用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下单季杂交晚稻‘甬优6号’的产量结构,探讨了各产量因子间的内在联系和对产量贡献的大小。结果表明,各主要经济性状对产量的效应大小排序为:每穗实粒数>有效穗>结实率>粒重。研究提出单季杂交晚稻‘甬优6号’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途径应是在确保高产所需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实粒数,兼顾粒重。  相似文献   

16.
元丰优组合不同季节栽培的稻米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抗稻瘟病、米质较优、优势较强的籼型三系水稻不育系‘元丰A’为亲本,从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三方面探讨26个元丰优组合分别在中稻和晚稻栽培条件下米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元丰优组合在不同季节栽培条件下,晚稻与中稻的稻米相关品质比较:(1)加工品质中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都提高,平均分别提高了2.2%、3.5%和14.8%;(2)外观品质中垩白率和垩白度平均分别下降了56.1%和69.5%;(3)食用品质的糊化温度均不同程度的提高,最高提高了34.1%,最低提高了1.6%,平均提高了13.6%;直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低的组合晚季种植时含量提高,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组合晚季种植时含量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利用‘元丰A’的米质好的优势,通过安排好最佳播期,以避开灌浆期的高温,容易配制出垩白度在5%以内的三级米标准的优质食用稻米。  相似文献   

17.
为通过基因突变途径创造新的小麦种质资源,在小麦苗的起身拔节期将0~50 μg/mL不同浓度的盐酸平阳霉素溶液通过叶鞘注射到小麦品种‘兰考矮早8’的生长点部位,其后代在株高、蜡质层、芒型、穗型、叶绿素、生育期等几个方面发生大量变异。通过对变异后代的系统选择得到了多个稳定的变异种质系;通过对‘兰考矮早8’及两个种质系pyms-6、pyms-2基因组DNA的SSR分子标记检测,引物xgwm148、xgwm645、xgwm6、xgwm107、xgwm213、xgwm219、xgwm260、xgwm400、xgwm295检测出了较丰富的多态性DNA片段。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了在小麦苗起身拔节期向小麦生长点注射盐酸平阳霉素的诱变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游南部稻区杂交晚稻高产育种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1个杂交晚稻组合组成供试群体,综合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单位面积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剖析,以期为我国长江中游南部稻区尤其是江西生态条件下杂交晚稻的高产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产量已达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杂交晚稻高产育种的方向必需着重选配大穗、大粒型的组合,但除此之外,还必需在保证较高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寻求有效穗数与大穗、大粒的协调结合。通过成穗率高的选择,不仅对提高新组合的产量水平具有正效应,而且成穗率可以作为一个核心性状协调多穗与大穗、大粒之间的矛盾,进而实现有效穗数多与大穗、大粒在更高水平上的结合,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在实现有效穗数多与大穗、大粒在更高水平上的协调结合的基础上,提高结实率也是必需顾及的一个方向;其中的关键是打破结实率与每穗总粒数之间的不利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超级稻组合‘协青早A/T9308’易落粒特性,达到延长其生产应用寿命之目的,利用γ射线诱变技术,从易落粒恢复系T9308(显性)中,筛选到难落粒突变体M9308(隐性),并配制出具中等落粒性F1组合‘协青早A/M9308’。采用分期播种方式,再次对M9308、T9308、‘协青早A/M9308’和‘协青早A/T9308’在整个抽穗、灌浆和成熟等重要时期的落粒性、产量性状和稻米品质性状进行观察研究,并对‘协青早A/M9308’和‘协青早A/T9308’的2008-2009年多点大区自然和机割落粒损失作了调查。结果表明,M9308难落粒特性表达稳定,不论所处环境或成熟度大小,其落粒率均极显著低于T9308;‘协青早A/M9308’落粒性与其他协优系列相近,明显低于‘协青早A/T9308’;‘协青早A/M9308’和‘协青早A/T9308’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与稻米品质性状均相仿;‘协青早A/M9308’明显减少了田间自然和机割稻谷损失率。综上所述,该改良型‘协青早A/M9308’具有替代原超级稻‘协青早A/T9308’而获得生产上可持续应用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南方双季稻地区,以超级杂交稻‘中浙优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纳米增效尿素不同用量对超级杂交中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增效尿素不同施用量条件下,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不同;适宜施氮量能显著促进超级中稻分蘖的发生,成穗和颖花分化,保证较高的LAI和叶SPAD值,形成较强的光合生产能力,最终形成较多的生物量,提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增加产量。此试验以施氮量225 kg/hm2‘中浙优1号’产量最高,以180 kg/hm2‘中浙优1号’氮肥吸收利用程度最高;综合考虑到产量和经济成本及氮素吸收利用等因素,纳米增效尿素折施纯氮量180 kg/hm2是双季稻地区中稻‘中浙优1号’合理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