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农民外出务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同时促进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对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从我国国情出发,顺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2.
基于层次结构的农民工就业特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有效地为农民工提供个性化就业推荐信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通过采用层次结构表示方法融合决策树模型和向量空间模型,分析了农民工就业个性化推送服务的特点,并将农民工的基本信息特征与其网络上求职的操作特征有机结合,建立农民工就业特征模型。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更好地对农民工的就业特征进行表示,提高就业推荐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意见》指出,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广袤乡镇百业兴旺,可以促就业、增收入,打开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新局面。《意见》提出,要坚持普惠性与扶持性政策相结合,坚持盘活存量与创造增量并举,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  相似文献   

4.
张向阳  段纲 《科学种养》2013,(11):11-11
近年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步伐的加快,贵州省修文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民就业创业的惠民政策,大力拓展创业就业渠道,鼓励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返乡创业人员在追逐自己创业梦的同时,也为家乡农民提供了就地就业机会,修文县六屯乡西冲村返乡农民工杭昌林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5.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健全,是发展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造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的目标,也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体制不够健全,存在着缺乏市场流转中介组织,缺乏土地的定级及价格评估机构等问题。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自身的法律制度等一系列的措施,达到稳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在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等挑战的同时,实行土地流转政策,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的推广应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对我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全国林业重点县——浙江省开化县,人均拥有山林10亩,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依托深化林权改革,扩大本地就业,引导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走出了一条以林改促就业的致富新路子。据林业部门统计,截止今年4月底,全县共有400多名农民工返乡兴林创业,带动了1万多名农民当地就业。  相似文献   

8.
乡村“终结”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工业化和城市具有足够的就业容量,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吸纳。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没有也不可能复制先行工业化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前提,不可能复制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工业结构以及产业结构演变历史进程,非农就业压力以及农民工在城乡之间频繁流动的严峻现实,都表明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无法吸纳庞大的农村人口,由此则昭示未来中国的村庄无法“终结”。从而在理论上纠正城市“中心论”,在实践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就地城市化提供必要性和正当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北京郊区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俊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396-399
摘要 本研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在北京近郊区、中郊平原农区、远郊山区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农户进行调研,实证分析影响北京郊区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和特征。研究表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地流转中作用显著,不同区县之间差异明显,非农就业率、人均耕地面积等因素与农户农地流转率关系显著。提出了健全农村土地产权体系、进一步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农地流转中的作用、提高农民非农就业率、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以及中国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然而作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工却在劳动就业、权利维护、生活保障等方面处于尴尬地位,只有弄清农民工流动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探究促进农民工流动的措施,才能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笔者在界定农民工流动范围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初次和再次流动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促进农民工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良性互动,应厘清和深入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社会保障的关系,在合理分配土地流转收益,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以土地流转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加强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主导作用,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着重建立健全3项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结构的对策中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房屋资产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土地房屋流转在现实生活中日趋频繁,农村土地房屋资产管理问题进一步凸显。笔者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围绕加强农村土地房屋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农村土地房屋资产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开展农村土地房屋资产管理创新探索3个命题,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汇总,揭示了相关学术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国内农村土地房屋资产管理研究的方向与重点。研究提出加强农村土地房屋资产管理,应当强化农村土地房屋资产管理主体、开展农村土地房屋资产清产核资、建立农村土地房屋资产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农村土地房屋资产评估服务体系、培育农村土地房屋资产市场。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农民问题探究 ——以郑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钰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142-145
内容摘要:目前各地的土地流转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很多文献都是关于土地流转可以带来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和更高的土地利用效率等,关于农民问题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土地流转之后的一些补救措施上,而没有去深入探究土地流转中的存在的农民问题。课题组通过对郑州市农村调研后发现土地流转问题背后是农民问题,只有农民问题解决了,土地流转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4.
为了找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的驱动因素,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量。根据驱动因素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影响程度将其分为显著影响因子、较为显著影响因子和不显著影响因子三类,并对各类别驱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通过对重庆市永川区2个街道、3个镇的实地走访调研和388份有效问卷发放与回收,运用调查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法对调研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后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农民社会保障是影响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需要通过加强农民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的话语权和充分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改善农民就业环境等措施来保证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健康、有序、协调、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在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日益成为农村改革和发展重要课题的背景下,分析如何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搜集资料,用调研法、经验总结法等对课题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尽管土地经营权流转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作用,目前我国土地经营权的顺利流转仍面临很多障碍。应做好宣传工作,调动基层干部群众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进而建立健全农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和正确发挥政府作用来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结论】只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政府方面的服务保障,实现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创新,才能促进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剧烈转型大背景,力求较准确地研究农地流转.经文献梳理,采用实地调研、经验总结等方法对农地流转进行综合性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农地流转规模较小、发展缓慢、收益偏低、多处于自发无序状态.进而分析可得,农地流转是乡村社会经济转型一部分,诸如农地流转渠道、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农村家庭生活方式变革、城市化下城乡互动、农村市场深化程度等,皆为社会经济转型组成部分,乡村转型整体缓慢导致农地流转缓慢.应从整体视角系统性促进农地流转,不应强推、不必迟滞、可积极有序引导随社会经济转型顺势而为.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流转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兆基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526-529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有过功不可没的贡献。但自我国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这一产生于计划经济年代的制度,其本身的先天不足日显突出,尤其在土地流转方面的缺陷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创设“土地银行”,构建新的农地流转机制,完善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农村住宅功能的区域分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宋伟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0):198-203
为了探讨中国农村住宅功能的区域分异规律及其对宅基地利用的影响。依托农户调查数据和农村住宅功能的历史演变分析,揭示了农村住宅功能和住宅形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生产与生活功能兼具是当前农村住宅功能的主要特点,其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演变(特别是小农经济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农村住宅生产与生活功能的兼具程度具有区域上的差异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住宅的生产功能将逐渐弱化,农村宅基地的利用会趋向集约。此外,农村宅基地面积与住宅功能比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关系,可以运用功能比推算合理的宅基地面积标准。  相似文献   

19.
Rural land expropriation system has become the first problem that influences rural social stabiliz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and also has become a focus of farmers' action in protection and fight for their rights.The deformity of rural land expropriation system has become a key factor that prevents farmers'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into citizens.We should innovate and perfect the rural land expropriation system,classify and delimit the ranges of rural land expropriation,establish the equality of law status between collective land property and national land property,reestablish the property rights of rural land,change contract management rights of rural land into substantial rights,demonstrat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mpensation standard of rural land,take various arrangements and perfect the means of judicial relief.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农地流转引起耕地的用途发生变化。本文以重庆市忠县为例,利用“RS”和“GIS”技术,结合实际调研资料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流转耕地的用途变化的数量特点、空间差异以及耕地流转率对耕地用途变化率的关系。研究表明:农地流转率与耕地用途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93。流转耕地的用途变化趋势主要是耕地变为建设用地、耕地变为园地等其他农地、种粮田变为非种粮田,流转耕地总的用途变化率达69.13%。初步了解土地利用比较效益是推动流转耕地用途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