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4个省农户生产的实地调研数据,系统分析了中国小麦、玉米、水稻的产量、养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实现高产、高效和高收的限制因子。结果表明,目前农户在上述作物生产中,只有较少地块能够实现高产、高效和高经济效益的协调,而多数地块处于低产、低效和低经济效益的状态;随着农户施肥量的增加,作物产量并没有相应提高,两者相关不显著,但化肥利用效率与化肥投入量成显著负相关;随着产量的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和农户的经济效益也显著增加,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优化栽培管理技术增加作物产量是目前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和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3.
4.
利用玉米秸秆培养木霉菌分生孢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利用资源丰富的玉米秸秆作为发酵基质生产木霉分生孢子的可行性,本文研究了秸秆基质细度、含水量、外加营养成分及搅拌等因素对木霉分生孢子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细度适中,在40~10目之间,含水量60%~70%,利于木霉产孢,分生孢子产量可达1.27×1010 cfu/g(干培养物);接种量对最终产孢量影响不大,处理间差异不明显;通过添加碳源葡萄糖,并加入少量(NH4)2SO4、CaCO3、KH2PO4和MgSO4无机盐,可显著提高木霉分生孢子的产量,分生孢子产量最高可达2.0×1010 cfu/g(干培养物);但在固体培养过程中,对基质进行搅拌,不利于木霉分生孢子的形成。由此表明,利用玉米秸秆固体发酵生产木霉分生孢子可行、高效、无污染,对于木霉菌剂的生产和推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秦岭南麓萱草属种质资源的现状,以秦岭不同生境23份野生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资源和黄花菜栽培种‘沙苑花’为试材,采用RAPD技术,从35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条多态性好的引物对24份萱草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4份样本共获得492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条带446个,占90.7%,各样本的多态性比率从80.0%到96.9%。遗传距离矩阵和UPGMA聚类分析显示,24份材料之间遗传距离为0.00~0.69,在0.65阈值时可将24份材料分为3大类,其中23号黄花菜野生种聚为一类,黄色花,24号黄花菜栽培品种‘沙苑花’聚为一类,花也呈黄色,其他采样地的野生萱草样本聚为一类,花色从橘黄至橘红色;花径大小、株高等特征与样地的生境间未表现出明显规律,生物学性状变化差异较大。总体来看,秦岭分布的萱草属植物在种间或种内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也表现出聚类分析结果与种质资源地理分布间的不一致性,该结果对中国萱草属植物及其他地被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育种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7.
莲藕品种DNA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RAPD技术对12个莲藕品种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从85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引物扩增基因组DNA,共获得128条带,其中106条为多态性标记,每个引物平均提供10.7个标记信息。由UPMGA方法得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了12个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聚类结果与它们的系谱关系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8.
荞麦属(Fagopyrum Mill)植物资源的RAPD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个随机引物对荞麦属(Fagopyrum)11个种(含大粒组7个种,小粒组4个种)共50份栽培及野生荞麦资源进行RAPD研究.初步建立了养麦属不同物种的RAPD指纹图谱.系统聚类分析表明,荞麦属大粒组和小粒组组间以及不同荞麦种间在DNA水平上差异极大.在大粒组中苦荞DNA与其他种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大野荞和毛野荞分别与甜荞和苦荞在RAPD水平上较近缘,支持它们分别是甜荞和苦荞祖先种的假说.  相似文献   

9.
RAPD(B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即随机扩增多态DNA,是1990年由威兰斯(Willams)和韦尔什(Welsh)两个研究小组几乎同时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遗传标记技术。由于其具有独特的检测DNA多态性的方式及快速、简捷、高效等优点,因而在短短的时间内RAPD技术已渗透到有关基因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简单介绍RAPD技术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丹参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5份不同来源的丹参材料,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对丹参种质资源在DNA水平上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NTSYSpe2.1软件采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和计算遗传距离,构建遗传系统进化树。筛选得到的6对引物的扩增片段具有丰富的多态性,丹参种质资源存在很大的遗传变异,它们之间的相似系数为0.23~0.76,聚类分析将丹参种质资源分为4个主要类群。丹参种质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态性,AFLP聚类分析结果与表型特征不完全一致,可能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于表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棉花主产区部分地区采集棉轮纹斑病叶,分离获得17个致病链格孢(Alternaria spp.)菌株。根据链格孢菌菌体和孢子形态学观察结果,结合ITS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明确A1等16个菌株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A3菌株为大孢链格孢菌(Alternaria macrospore)。  相似文献   

12.
木霉菌对棉花黄萎病菌拮抗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以及二株未知种名的木霉菌株(Trichoderma spp.)为供试菌,采用对峙培养测定其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抑制作用,并研究了四种木霉菌产生的非挥发性代谢物对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峙培养中,木霉菌对棉花黄萎病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木霉菌产生的非挥发性代谢物可以强烈抑制棉花黄萎病菌生长,明显降低其菌丝干重,并具有热稳定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木霉菌丝在棉花黄萎病菌丝上平行或波浪式生长且棉花黄萎病菌丝出现细胞原生质浓缩和菌丝断裂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摘要: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目前生防益菌中研究的热点,其生防机制假说呈现多元化。本文从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抗生作用、诱导抗性及协同拮抗作用五个方面综述了木霉菌的生防机制,并对其目前的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长枝木霉TlCC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木霉TlCC,为明确其分类地位及其生物学特性,对该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并对其生长培养基、光照、温度、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和pH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 longibrachiatum)。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TlCC在PDA上生长量最大,查氏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上生长量最小;不同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无明显差异,但在连续光照条件下可明显促进孢子产生;在15~40℃范围能够生长产孢,在35℃时菌丝生长最快,但产孢量在25~35℃最大;果糖最能促进菌丝生长,果糖、可溶性淀粉最有利于产孢;谷氨酸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都有促进作用;Cu最能促进菌丝生长,而Zn、K和Mg则对菌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Cu最有利于产孢,Zn对产孢明显抑制;在pH值在2~10范围内均可生长,在pH为5时为生长最佳,在pH值3~7范围内最有利于产孢。  相似文献   

15.
探明绥江半边红李炭疽病为害程度及病原菌的种类,可为李树炭疽病的防控提供依据.以绥江县2个主要种植区会仪镇和新滩镇的6个半边红李果园为研究对象,对炭疽病为害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炭疽病原菌进行分离保存;利用病原菌分生孢子形态及核糖体ITS序列对绥江半边红李树炭疽病致病菌进行了种类鉴定和分析.病害调查表明,新滩镇比会仪镇的危...  相似文献   

16.
荆芥茎枯病拮抗木霉菌筛选及其田间防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对峙培养方法,从16株候选木霉菌中筛选出对荆芥茎枯病菌有较强抑制活性的绿色木霉M3和Tv04-2菌株,抑菌率分别高达83.2%和78.2%;田间试验发现,M3菌株对荆芥茎枯病害的田间防效明显高于Tv04-2菌株.结果表明,本研究筛选出的绿色木霉M3菌株具有理想的生防潜力,可作为防控荆芥茎枯病害的候选生防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乡村人居林建设日益引起重视,但目前乡村人居林缺乏科学的分类体系,存在其类型及模式提法混乱和概念模糊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乡村人居林的合理经营和管理。本文在对山东省乡村人居林建设现状进行大量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农村环境建设的实际需要,运用层次分级法,构建了山东省乡村人居林建设类型及其模式的分类体系。该体系共分为2个等级,将人居林划分了7种类型和25种典型模式,同时分析归纳了其主要特点、建设技术及适用范围,为山东省乡村人居林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统筹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选取了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比对山东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发现以青岛为主的山东半岛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较高,以淄博、莱芜等地为主的鲁中地区城乡统筹水平也相对较高,以德州、聊城等地区为主的鲁西地区城乡统筹水平相对较低。接着探讨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海棠品种调查与数量学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棠是重要的温带观赏花木,其品种分类工作还很不完善。基于野外调查,对北京地区海棠品种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分类,共记载21个北美引进品种、3个国内栽培种以及1个国内野生种。选取了20个性状,以数量分类学的方法利用DPS软件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制定了北京地区观赏海棠品种资源分类检索表。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将25个海棠品种分为红色重瓣品种群、粉色重瓣品种群、深色单瓣品种群、浅色单瓣品种群4个品种群。海棠品种间欧氏距离为2.78~9.67,所有25个品种都能区别开,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该框架既体现了二元分类法的内涵,又符合国际法规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提取小花棘豆(Oxytropis.glabra DC.)、小叶小花棘豆(O.glabra var.tenuis)、刺叶柄棘豆(O.aciphylla Ledeb.)、砂珍棘豆(O.racemusa Turcz.)、多叶棘豆(O.verticillaris (L.)J.N)、黄毛棘豆(O.ochrantha Turcz.)基因组DNA,扩增其5.8SrDNA/ITS序列并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疏毛棘豆(O.pilosa)和长白棘豆(O.anertii)5.8SrDNA/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利用MEGA4.0软件采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旨在为棘豆属下种间及种下分类研究提供分子依据.结果表明:多叶棘豆、砂珍棘豆和黄毛棘豆构成姐妹群,并在部分地理种群上混杂,认为将三者归入真棘豆亚属Subgen.Euoxytropis轮叶棘豆组Sect.Baicalia Stell.ex Bunge更合理.小叶小花棘豆与小花棘豆亲缘关系很近,支持将其视为变种的观点.刺叶柄棘豆的不同地理种群形成两大分支,对其在亚属水平上的分类还需进一步商榷.研究赞同棘豆属植物为单系起源,认为种内不同地理种群间的亲缘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植被类型和生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