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目的:为科学编制镇级国土整治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国土整治规划必须贯彻一体化管理思想;提出一体化管理国土整治规划思想的含义、特征及辩证关系。研究结论:一体化管理的国土整治规划思想是指导镇级国土整治行动及规划编制行之有效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城郊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野外采样及试验室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城郊区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土壤养分含量而言,0~60 cm土层有机质和碱解氮均以水田最高;速效磷0~40 cm以旱地最高,表现为:旱地>菜地>水田>果园,40~60 cm表现为:旱地>水田>菜地>果园;速效钾0~20 cm以果园最高,其次是水田,再次是旱地,最后是菜地。土壤脲酶活性在0~20 cm具体表现为:旱地>菜地>水田>果园;过氧化氢酶活性在0~20 cm具体表现为:水田>果园=菜地>旱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速效养分在各层基本达到显著水平,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性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构建完整的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以及在实施土地整理中确定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奠定基础。分别采用了因果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土地整理的目标、土地整理潜力以及影响因素等分析入手,以重庆市为例,构建了省级层次的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废弃土地复垦、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吕铮  高明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1):168-173
为了测度国土整治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效益,指导后续项目的开展,以重庆市忠县天子村为例,选取经济、社会和景观生态效益等24个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对项目实施后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按照最大隶属原则,天子村国土整治整村推进项目综合效益评价结果为"较好",其隶属度为0.3626;经济效益评价结果为"较好",其对应隶属度为0.3903;社会效益评价结果为"好",其对应隶属度为0.3420;景观生态效益评价结果为"较好",其对应隶属度为0.3370。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显著,综合效益较好,但应该重视土地整理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生态效益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整理工程中专业设计方案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笔者应用数学分析法、实地调查研究法、抽样调查研究法进行研究。土地整理设计方案是指导施工的前提,因此需要专业和严谨,而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方法滞后,各土地整理机构方法不统一,主要受制度和经济制约。笔者从土地开发整理的工程设计角度入手,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村级土地平整工程设计、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及田间道路工程设计,对低山丘陵区的土地整理工作提出建议,提出村级土地整理工程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摘要:本文结合现阶段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通过构建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并确定指标权重。后结合GIS技术分析了重庆全市1999-2007年及全市各区县2007年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99-2007年间,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先降后升,总体处于低度利用状态;空间上,靠近一小时经济圈的地区集约利用水平高,渝东北和渝东南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低。最后文章针对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情况提出促进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开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受经济、社会、生态、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向今后的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笔者以重庆市开县为例,构建了基于多因素的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开县目前大多数地区土地利用处于适度及粗放利用状态,针对当前农村居民点土地低效利用的原因,提出了保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区域,同时也是农民生活的场所和生产的基地.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以黔江区石会镇为例,通过景观生态学理论和Mapgis空间分析技术,对2009年该镇的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分析,得出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的原则,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的模式,为农村居民点的优化布局提供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苏延科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3):155-159
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新形态,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以沙坪坝区为例,从规划理念、规划战略、规划路径、规划定位、规划总体目标以及产业选择和产业布局等方面,探讨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思路和布局。通过认真分析沙坪坝区现代农业发展现有基础,认为全区应以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全域城市化”为契机,构建“一线、一带、一河”(即缙云山麓精品农业观光线、中梁山绿色农业观光带、梁滩河流域生态循环农业观光长廊)的总体空间布局,从而建成服务重庆都市区的融生产、生态、休闲、观光、体验、教育功能为一体,巴渝山水特色浓郁、生态景观优美、城乡一体、农民富裕的都市郊野生态农业公园和都市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0.
外出务工与在家务农之间的相对经济财富增长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力学原理,构建了务工与务农之间的经济财富增长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外出务工净收益、在家务农净收益、以及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财富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得出当前政府应合理调节务工与务农比价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刘力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5):263-267
为了研究近10年来中国国土规划实践与学术探索所取得的进展,综述了国内1999年以来的关于国土规划的相关学术研究文献,发现新一轮国土规划实践、GIS在国土规划中的应用、国外国土规划经验的介绍和比较等研究方向成果显著,推动了中国国土规划研究的发展。而国土规划基础理论、国土规划法律体系等研究方向仍是现有研究的薄弱环节,未来还需要加强国土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其他相关规划关系的研究,以及如何实现国土规划与其他规划成果的对接,使得国土规划成为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农业结构调整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即产业结构发展引导的村域用地空间布局优化。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空间布局有利于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空间布局,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了集约和合理利用土地。由研究可得,土地利用规划中需改革规划思路,突出产业空间结构引导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的战略性地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地流转引起耕地的用途发生变化。本文以重庆市忠县为例,利用“RS”和“GIS”技术,结合实际调研资料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流转耕地的用途变化的数量特点、空间差异以及耕地流转率对耕地用途变化率的关系。研究表明:农地流转率与耕地用途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93。流转耕地的用途变化趋势主要是耕地变为建设用地、耕地变为园地等其他农地、种粮田变为非种粮田,流转耕地总的用途变化率达69.13%。初步了解土地利用比较效益是推动流转耕地用途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农村居民点的宜居性将会影响居民点聚集效益的形成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笔者在对研究区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农户入户调查法、GIS技术,依据农户意愿对现存农村居民点进行宜居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宜居农村居民点应具有的条件包括:农户可接受的耕作半径、生产方便;道路通达度较高;满足农民下一代受教育的需求;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5.
乡村园林的景观规划设计,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不可或缺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中坚力量.设计具有独特人文气息与魅力的生态文化景观是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急需解决的问题.从景观规划相关理念出发,阐释了乡村园林景观的运行模式和类型,以及景观生态学等原理,提出了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周村生态体验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为实例,提出...  相似文献   

16.
田水松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504-508
研究目的:为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提出管理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思想的含义、三个特征及辩证关系。研究结论:管理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思想是指导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行之有效的规划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