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冬季低温对4种彩叶植物SOD,POD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冬季自然低温下,以4种彩叶植物为试材,对一年生休眠枝枝条的SOD,P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初步研究其与抗寒性的关系,并研究不同树种SOD,POD因低温胁迫其活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其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SOD活性的最高值为1月份,POD最高值在2月份,同时,最高值时紫叶矮樱SOD活性高于其他3个树种,POD活性却表现为最低,元宝枫SOD活性无明显变化但是POD活性升高10.4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花枝低温预处理及常、低温下离体花药的甘露醇和秋水仙素预处理对萝卜花药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4℃低温条件下处理枝条,处理1,3,5 d的花药绒毡层细胞出现从排列整齐到逐步退化的现象,药室中的小孢子染色也逐渐加深,7 d后花药壁细胞退化严重,小孢子数目则减少,故枝条低温预处理合适的时间为3~5 d。4℃条件下离体花药经甘露醇和秋水仙素预处理3 d后,药室中小孢子数目多,染色深,处理超过3 d,小孢子数目急剧减少,活力下降。25℃条件下甘露醇和秋水仙素预处理不利于花药结构的维持与小孢子活力的保持。  相似文献   

3.
卫矛属3种常绿阔叶树木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常绿阔叶树种抗寒性机理,以卫矛属3种常绿阔叶树木为研究对象,测定电解质外渗率,并拟合logistic方程求半致死温度,研究低温对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加剧,电解质外渗率呈增加趋势,POD活性及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属不同种的树木抗寒性差别明显。3个树种抗寒性由强到弱顺序为:北海道黄杨、‘傲雪’北海道黄杨、大叶黄杨,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8.27℃、-26.42℃、-25.70℃。  相似文献   

4.
‘巨峰’葡萄休眠及解除过程糖类物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更好地了解葡萄休眠期糖类物质变化与休眠的关系,以离体1年生‘巨峰’葡萄枝条为试材进行水培,监测葡萄休眠过程糖类物质变化。通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蔗糖、葡萄糖、果糖、可溶性糖和淀粉、纤维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巨峰’葡萄在1月6日休眠达到最深,2月5日解除休眠;葡萄糖、果糖、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随休眠加深而升高,解除休眠后葡萄糖、果糖、可溶性糖及蔗糖下降;蔗糖含量随着休眠的加深而下降,在休眠解除过程中升高;纤维素在整个休眠中及解除后变化不明显;果糖与葡萄糖在各器官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芽、韧皮部、木质部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两两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低温胁迫对不同藜麦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低温胁迫对藜麦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红藜、白藜、黑藜3种不同藜麦为实验材料,采取小盆暗萌发、营养土育苗的方法,在人工模拟低温胁迫环境下(4℃)分别处理不同的时间。结果表明:1)白藜和红藜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黑藜的脯氨酸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上升。2)不同藜麦的丙二醛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均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出现最大值的时间不同,但波动都比较小,恢复条件之后含量均相对上升。3)不同藜麦幼苗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在低温期间持续上升,解除胁迫后活性下降。4)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藜麦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48 h达到最大值。实验表明:低温胁迫不同的时间对3种藜麦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程度不同,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指标的变化趋于稳定。抗寒性强弱依次为:黑藜、白藜、红藜。  相似文献   

6.
低温胁迫对黄连木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连木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研究了冷冻处理条件下枝条内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枝条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降低,1年、2年生黄连木枝条内SOD和POD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MDA、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降低逐渐升高;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温度降低呈“S”形上升。1年、2年生黄连木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24.88℃、-26.58℃。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小麦、玉米、萝卜幼苗SOD活性的影响及三种植物受影响程度的差异。[方法]以萝卜,玉米,小麦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模拟冷害的实验方法,通过氮蓝四唑自氧化法测定SOD活性,从胁迫温度变化和胁迫时间变化两个角度研究低温胁迫对小麦、玉米、萝卜幼苗SOD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小麦、玉米、萝卜幼苗的SOD活性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0℃胁迫组酶活性低于常温组;随着胁迫时间的变化,小麦、玉米、萝卜幼苗的SOD活性走势不同,但0℃胁迫时,酶活性变化不大,且低于常温组酶活。[结论]适当的低温处理可以增强SOD活性,超过植物耐受范围后,酶活性遭到抑制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外源水杨酸对观赏羽扇豆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选用5叶期观赏羽扇豆‘尖塔’品种为试材,喷施200 μmol/L水杨酸后进行30℃~45℃的高温胁迫,观测其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以阐明高温胁迫下观赏羽扇豆的防御机理。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外源水杨酸预处理可以提高观赏羽扇豆幼苗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增加,提高渗透物质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浓度。且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逐渐升高,当温度超过40℃后,开始下降。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对SA处理比较敏感,可作为衡量其耐热性的指标。可见,外源水杨酸可以通过提高植株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物质、保护膜结构和功能来降低高温胁迫对观赏羽扇豆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植物激素变化与百合休眠和花芽分化之间的关系,以‘木门’百合为试材,通过糖类物质变化和显微观测确定了休眠解除和花芽分化时期,并通过HPLC-MS技术进行了激素含量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木门’百合种球在3℃冷藏条件下56天左右休眠解除,70天左右开始花芽分化,其进程分为花芽分化初期、小花原基分化期和花器官分化期3个时期;休眠解除前GA3/ABA上升,IAA/ABA、ZR/ABA比值保持低水平,休眠解除后GA3/ABA保持升高,IAA/ABA、ZR/ABA比值升高;花芽分化初期ZR上升、GA3下降、ZR/GA3急剧上升,小花原基分化期ZR下降、GA3上升、ZR/GA3急剧下降,花器官分化期ZR和GA3均上升,ZR/GA3稳定不变。由此可见,低水平IAA/ABA、ZR/ABA促进休眠维持,持续上升的GA3/ABA促进休眠解除,ZR/GA3上升促进花芽分化起始,下降则促进小花原基形成。本研究结果将为‘木门’百合的采后储藏和开花调节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低温胁迫下S-诱抗素拌种对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S-诱抗素在低温胁迫下对玉米(Zea mays)的生理调控作用,选用‘大丰30号’玉米种子为材料,S-诱抗素不同有效成分剂量(0.2、0.4、0.6、0.8、1.0 mg/kg)包衣玉米种子,玉米出苗后使用培养箱模拟低温环境,待玉米长至三叶期,测定玉米幼苗生物学性状、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叶片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S-诱抗素拌种处理能显著提高玉米幼苗生长量、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还原糖和信息传递物质可溶性蛋白质的积累,且均随着S-诱抗素有效成分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S-诱抗素提高玉米耐寒性的介导调控具有一定浓度效应,整体表现为低促高抑。  相似文献   

11.
研究树木抗旱性机理,选育耐旱性品种,同时提高抗旱造林技术对辽西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选择该地区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阔叶造林树种山杏、刺槐、蒙古栎、元宝枫、黄栌为研究对象,测定并研究它们在生长季节的光合生理特性,作为这些树种抗旱性研究的生理基础。研究结果表明:5个树种光合速率平均值由高低排序依次是山杏、元宝枫、黄栌、蒙古栎和刺槐,表明山杏比其他树种具有更高的潜在光合生产能力。气孔导度平均值由低到高排序依次是刺槐、山杏、蒙古栎、黄栌、元宝枫,表明刺槐、山杏阻止水分从气孔散失的能力较强,具有优良的抗旱基础。5个树种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与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有明显的相关性。蒸腾速率平均值由低到高排序依次是刺槐、山杏、蒙古栎、黄栌、元宝枫,表明刺槐、山杏单位时间内水分散失量较少,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叶面喷施磷钾元素对紫叶矮樱叶片显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根外追肥的方式为紫叶矮樱提供磷钾营养,以研究不同浓度的磷钾肥对紫叶矮樱叶片显微结构的影响规律;试验在田间条件下,3年生紫叶矮樱为试材,P设0.5%,1.0%,1.5%3个浓度,K设0.4%,0.8%,1.2%3个浓度,清水为对照,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叶片喷施磷钾肥后,紫叶矮樱叶片最直观表现是叶片细胞间隙变小,细胞颜色加深,细胞排列更加整齐;随着喷施磷肥浓度的增加,栅栏组织厚度逐渐降低,P3处理低于对照8.8μm,喷施钾肥后表现出相反的结果,K3处理高于对照12.0μm,表明K对栅栏组织的影响大于P;海绵组织与叶片厚度表现出随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的变化。分析认为,外源磷钾肥对紫叶矮樱叶片显微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5种微量元素对紫叶矮樱叶绿素a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5种微量元素对紫叶矮樱叶片内叶绿素a含量影响的变化规律研究,以期为开发新的紫叶矮樱专用瓶插液提供理论依据。以生长有15片叶的新生紫叶矮樱枝条为试材,分别含有Mn、Cu、B、Zn、Mo5种元素高中低3个浓度的营养液为试剂,清水培养为对照,3次重复,测定叶片在第1、3、5、7天的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试验结果表明,Mn元素会使整个处理期间叶绿素a始终处于升高趋势,其他4种元素表现出先升高后略微降低的变化规律;Mn、Cu元素处理有利于叶绿素a的产生,B、Zn、Mo会降低叶绿素a含量;处理后的第1,3天,Mn、Cu处理的叶绿素a含量高于对照,B、Zn、Mo叶绿素a含量低于对照;对第7天结果的方差分析表明,3个浓度的Mn处理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他4种元素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比较后得出,较好的紫叶矮樱瓶插液配方以含有较低浓度的Mn、Cu元素,较高浓度的B、Zn、Mo微量元素为佳。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光环境(相对光强分别为全光的100%、70%、40%、25%)对黄栌光合生理特性及营养生长和叶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黄栌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依次降低;黄栌的主枝长度和叶片数量减小;叶片面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70%全光下叶面积最大。在生长期,全光及高光处理下的黄栌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低于中、低光照的处理,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较高全光下叶色为黄绿色且叶片较薄,而较低光照下叶片深绿而厚。在变色期,全光及高光处理下的黄栌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花青素含量逐渐增加,叶片呈现变红过程,但全光下黄栌叶片出现一定的日灼现象,而中、低光照处理时黄栌叶片基本没有花青素的积累,叶片直接由绿色变为黄色。因此,我们认为黄栌属于喜阳不耐阴植物,但考虑到全光下叶片易出现日灼现象,稍遮阴(大于70%全光)是黄栌的最适光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为观测华北地区‘河津樱’、‘大寒樱’、‘大渔樱’、‘修善寺寒樱’等4个品种樱花的温度抗逆性,分别测定高温胁迫下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低温胁迫下枝条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丙二醛含量,并结合田间观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4个品种中,‘河津樱’在华北地区温度抗逆性强,‘大寒樱’温度抗逆性弱。试验结果可为华北地区引种该品种樱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主要气候因子对元宝枫秋叶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分别从光照、温度和降雨量三个方面研究分析气候因子对元宝枫秋叶变色的影响,对元宝枫秋叶着色的生态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从而为元宝枫的栽培和科学管护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对元宝枫秋叶着色生态机制的探讨,在山西农业大学林业试验站布置了三项试验,其中光照试验选用黑色塑料遮阳网对元宝枫树冠部分进行遮光处理,降雨量和温度对元宝枫秋叶着色的影响试验采用大田观测统计方法。降雨和温度资料来自当地的气象部门。实验结果表明,光照是影响元宝枫秋叶着色的重要指标,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元宝枫叶片内的可溶性糖和花色素苷的积累.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元宝枫叶片中的花色素苷含量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全光照处理条件下的叶片花色素苷含量值显著高于其他三种光强处理。其中35%光强处理条件下花色素苷含量明显降低,与前三种光强处理形成鲜明的对照。降雨量较高的年份和地区有利于元宝枫秋叶的着色,尤其对秋叶着色的色相和色泽表现有明显的影响。当温度低于植物的生理温度下限时,植物的生命活动将趋于停止。秋叶着色是元宝枫生命体对恶劣环境条件的保护性反应,低于5oC的持续低温很可能是导致元宝枫秋叶着色的主导因素,较高的昼夜温差则为糖分的积累提供了条件,有利于花色素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世界各国的“日本枫树”垂枝型园艺品种资源概况。指出“日本枫树”是日本槭属植物所有种的泛称。品种选育起始于江户时代,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现有品种数量估计在600个左右,其中垂枝型品种40余个,约占品种总数的7%。西方各国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现有品种数量估计亦在600个左右,其中垂枝型品种90余个,约占品种总数的15.3%。园艺品种主要来自鸡爪枫(Acer palmatum Thunb.)、大红叶枫(Acer amoenum Carr.)、山红叶枫[Acer amoenum var. matsumurae (Koidz.) Makino]等种或变种,绝大多数为实生或枝变选育。“日本枫树”园艺品种广受世界各国爱好者青睐,垂枝型品种更加备受重视。提出了中国开发利用枫树资源途径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峥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35):22-29
为了确定外来园林树种在高寒城市郊区的适应性,以典型区域——青海西宁市火烧沟外来园林树种为对象,基于野外定株监测及室内统计分析,对其抗寒性、性状稳定性及生长发育能力等进行了研究,并综合评价了不同树种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1)乔木树种紫叶稠李主干基部在晚冬期出现轻微冻裂,其他3种乔木在早春期发生了严重的抽条及轻度的冻害,4者叶色或叶形均明显改变,适应能力依次为:紫叶稠李>金叶复叶槭>金枝国槐>金叶榆。(2)小乔木类树种均发生了较严重的抽条,芽、叶、花出现了明显的冻斑,花朵变色或畸形率低于10%,适应性强弱依次为:西府海棠>独干红叶榆叶梅=绚丽海棠>红叶碧桃。(3)几种丁香属植物抵御冻害能力较强,仅部分物种一年生枝发生了轻微的抽条,但一些物种后期生长发育能力较差,例如黄丁香不发育花器官,综合适应能力大小为:紫罗兰丁香=波峰丁香=红叶丁香>辽东丁香>其他5者。(4)小灌木类树种胶东卫矛和小叶黄杨冬季地上部全部冻干,其他小灌木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冻害和抽条,球冠类适应能力为:榆叶梅=珍珠绣线菊>金叶榆>圆柏,绿篱类为:水蜡=紫叶矮樱>金...  相似文献   

19.
22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苹果腐烂病菌、苹果炭疽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为供试菌种,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2种植物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浓度为40mg/ml时,不同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这4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有明显差别,其中香樟树、山麦冬、元宝槭、地笋、浒苔、鸡爪槭、鹅掌楸、长蒴黄麻和黑松对苹果腐烂病菌抑制率均达到80%以上。综合来看,以香樟树叶和鹅掌楸叶乙醇提取物对供试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较好。以活性较高的香樟树叶和鹅掌楸叶乙醇提取物对另外11种植物病原菌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香樟树叶的乙醇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葡萄白腐病菌、茄子绵疫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鹅掌楸叶的乙醇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葡萄白腐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对香樟树叶和鹅掌楸叶乙醇提取物抑制作用较好的病原菌进行了毒力测定,计算出了毒力方程和EC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