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株,为烟草根茎类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生防资源。从发病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滤纸片法测定分离菌株对烟草青枯病菌和黑胫病菌的抑制活性,基于盆栽验证法检测高活性菌株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治效果,通过16S rDNA通用引物对高活性拮抗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选用9对特异性引物对高活性菌株的促生长和抑菌活性进行PCR检测。共筛选出2株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均有防治效果的拮抗菌株LF-1和LF-2,经分子生物学鉴定LF-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F-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F-1、LF-2对烟草青枯病菌抑制率分别为31.16%、56.98%,对烟草黑胫病菌抑制率分别为64.44%、72.44%;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F-1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效分别为69.54%和65.49%,菌株LF-2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效分别为72.49%和68.32%。菌株LF-1和LF-2对烟草根茎类病害具有较好的生防效果,在烟草根茎类病害防控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不同培养基对烟草黑胫病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生产上一类毁灭性真菌病害,严重影响烟草的生产。为了烟草黑胫病的深入研究顺利进行,就云南烟草黑胫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草黑胫病菌株菌株在燕麦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玉米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菌落生长快,产生孢子囊的数量多、生物量高,不同菌株对培养基有一定程度上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几丁质酶产生菌发酵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一株几丁质酶高产菌株--地衣芽孢杆菌JDZ-3 (Bacillus licheniformis JDZ-3)产几丁质酶的发酵条件。在影响几丁质酶产生的主要因素中,培养基的最佳初始pH为7.0,几丁质酶的最佳碳源为胶体几丁质,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佳金属离子为Mg2+,最适的发酵温度为30℃。在单因素优化法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该菌株产几丁质酶发酵培养基的三大营养元素的组成为:胶体几丁质0.2%,酵母膏0.6%,MgSO4?H2O 0.1%。利用此培养基于30℃发酵72h,其上清液中的几丁质酶的活力可达2.76U/mL。  相似文献   

4.
黑胫病菌诱导的烟草SSH文库构建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胫病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烟草主要病害之一,探究烟草对黑胫病的抗病机制,可以为该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烟草黑胫病抗性品种革新3号为材料,利用黑胫病0号生理小种诱导其水平抗性,分别在接种后0.5、1、3、6、10和16 d取样,通过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SH)构建cDNA文库,获得了960个阳性克隆。利用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技术对其中240个阳性克隆进行杂交筛选,筛选出57个表达差异明显的基因,序列拼接后获得33条高质量EST,测序及其比对分析表明,革新3号对烟草黑胫病抗性相关基因主要涉及抗病防卫、光合作用、信号传导和能量代谢等方面。进一步基因功能分析显示,病程相关PR1b蛋白、半胱氨酸蛋白、延伸因子1-α、α-微管蛋白、细胞色素P450、精胺合成酶、水通道蛋白、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甘氨酸延伸因子等可能参与了烟草与黑胫病菌非亲和互作过程。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烟草青枯病危害调查与病原菌分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了解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危害情况,指导病害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2004年至2006年,对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发生进行了调查,对田间采集的烟草茎下部黑色坏死症状样品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在文山州文山县、砚山县、广南县、西畴县和麻栗坡县主要栽烟乡镇的重病田块,茎下部黑色坏死病株86.3%感染青枯病,27.7%感染黑胫病,其中包括14%病株复合感染青枯病和黑胫病。从云南省12个县(市)采集的258个烟草病样中分离青枯雷尔氏菌株219个,病原菌回接试验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文山州、保山市的烟草茎下部黑色坏死症状病害,大部分为烟草青枯病,伴随部分黑胫病。  相似文献   

6.
烟草黑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志愿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250-255
黑胫病是烟草上的一种主要病害,由细菌引起。近几年在遵义地区发病严重并与青枯病混发,导致烟叶产量大幅下降,质量降低。因此,加强烤烟黑胫病综合防治,对烤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笔者介绍了烟草黑胫病的病害症状、病原菌、侵染循环、发病条件、发病机制,烟草黑胫病化学防治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目前研制的新型杀菌剂,提出加强对农药的抗性风险评估、加强新型药剂和混剂的研发与推广应用、科学合理用药等策略,以控制烟草黑胫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烟草黑胫病生防茵,探索烟草黑胫病有效防治方法;采集了云南省9个地州29个县的141个采集土样,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进行微生物分离和平板对峙培养法进行筛选;分离筛选出280个对黑胫病茵有拮抗作用的茵株,其中抑茵半径大于17 mm的拮抗菌有19株.盆栽和田间防效试验表明,以HJ01912表现最好.田间防效达到73.8%;综合以上结果得出:各生防菌株对黑胫病均表现一定的防效,有些生防茵田间防效与化学药剂相当,能有效控制烟草黑胫病.  相似文献   

8.
烟草黑胫病拮抗细菌复合菌株的筛选与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烟草根际土壤中筛选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对拮抗菌株进行复配筛选,以期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高效生防资源。从贵州省毕节市、四川省泸州市种植烟草的田地采集根际土壤样品,平板稀释法分离土壤细菌,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对烟草黑胫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相容性试验测定亲和性较好的菌株组合,对获得的菌株和复配菌株进行进一步盆栽和大田试验,测定其对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并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16S rDNA鉴定。在采集到的17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到247株细菌,初筛获得19株对烟草黑胫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相容性测定筛选出6株亲和性较好的拮抗细菌B3和B64、B41和B57以及L7和L47。进一步的抑菌、盆栽和大田试验表明以复配菌株B41B57和L7L47抑菌效果最佳,盆栽试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5.72%和77.95%,大田试验中防治效果分别达67.99%和71.40%,且复配菌株抑菌效果高于单一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拮抗细菌B4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7、L47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B57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复配菌株B41B57和L7L47对烟草黑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的有效生防资源。  相似文献   

9.
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目前通过常规育种的方式还未寻找到合适的抗源,因此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将外源抗病基因导入油菜已成为必然趋势。Grison等人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油菜中,表现出对菌核病的明显抗性。目前利用葡聚糖酶基因已对烟草进行了转化,表达此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对黑胫病、赤星病及根腐病均有一定抗性,但将此基因导入油菜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
<正>为探讨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 cerata菌株HG2011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和对烤烟的促生作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利用该菌株制备发酵液和固体菌剂,通过拮抗和盆栽试验研究其对烟草黑胫病病原菌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生长的抑制作用、对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烟苗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草黑胫病是一种由烟草疫霉菌引起的烟草上重要的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了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烟草黑胫病在生物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为了给今后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笔者综述了生防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和植物源杀菌剂防治烟草疫霉菌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其生防机理。此外,笔者还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生物防治烟草黑胫病面临的新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种质库抗黑胫病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拓宽黑胫病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提高黑胫病抗性种质的利用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利用筛选出来的34对烟草多态性引物,对取自国家烟草种质资源库的73份抗黑胫病烟草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材料类型将其中的68份普通烟草种质分为烤烟和晾晒烟2个群体。结果表明:这34对引物共扩增出88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平均扩增出2.6个变异位点,其中有效变异占94.12%。遗传多样性指数(Nei’s)为0.4200,Shanno’s指数为0.6803,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在0.5140~0.9818的占63.57%,表明烟草抗黑胫病种质遗传多样性较差,其遗传多样性与栽培类型没有必然联系。加大对抗性野生烟的利用,对拓宽烟草抗黑胫病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拓宽黑胫病抗性育种亲本材料的遗传背景以及充分发掘和利用地方品种的抗病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筛选获得的25对SSR引物对35份抗黑胫病地方烟草品种进行了亲缘关系聚类分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 25对SSR引物共检测到85个多态性位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5份地方烟草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布范围为0.57~0.87;(2)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7时,可以将35份抗黑胫病地方烟草品种分成两个类群,A类包括20份烤烟品种,B类包括15份晒烟品种。在遗传相似系数0.62烤烟分为2个类群,晒烟分为3分类群;(3)在抗黑胫病地方烟草品种中观测等位基因数的平均值为3.32个;有效等位基因数的平均值为2.651;观测杂合度的平均值为0.395;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为0.596。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558,平均Shannon’s指数(I)为1.020。不同地方的抗黑胫病烟草品种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品种之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和品种的地理来源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人工接种诱发烟草黑胫病抗性鉴定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提高烟草黑胫病抗性鉴定结果的稳定性,笔者于2001—2006年采用人工接种诱发抗性方法不连续地对15个烤烟新品系(6614、8504、9601、9717、8902-42、CF209、CF964、CF986、RGH12、YH01、YH02、YH05、YNH09、云烟97和云烟98)进行了烟草黑胫病抗性鉴定研究,本鉴定方法提出了烟草黑胫病培养和保存技术及接种体的制备方法,提出了烟草黑胫病大田期的接种时间及接种量。从鉴定结果看,15个品系不同年份的平均病指均在25以下,SSR分析发现,与抗病对照K326和革新三号的抗性无显著差异,均达抗病水平,且各品系不同年份间抗性稳定,说明该研究所用烟草黑胫病抗性鉴定方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戴林建  陈武  周田  钟军 《作物杂志》2018,34(1):66-107
首先在接种有不同浓度黑胫病菌发酵液活性组分的选择培养基上,获得高钾烤烟GK2的花药培养苗,并采用离体叶片法对这些花药培养苗进行黑胫病抗性鉴定,结果花药培养植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然后选其中6株抗性较高且农艺性状与GK2相近的单株,经秋水仙素加倍后收获种子,在黑胫病病圃及大田条件下于2016年对其R-1代、2017年对3个抗病性表现较好的R-2代植株进行黑胫病抗性及农艺性状测试,2年试验结果一致表明:在染色体加倍以后,所选植株的后代在基因型上已完全纯合,黑胫病抗性较GK2有较大提高且均可稳定遗传,是不同于原GK2的烤烟新品系,在生产上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烟草根结线虫削弱烟草对黑胫病抗病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项研究目的在于探明烟草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ignita Chitwood)与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用抗黑胫病品种——斯佩特G140(Speight Gl40)在烟草根结线虫与烟草黑胫病并发发严重的地块,用铁灭克(Temik)和瑞毒霉(Ridomil)分别防治根结线虫和黑胫病,或两药并用兼治两病,以不防治为对照.结果表明,烟草黑胫病的发生程度(y)与烟草根结线虫病情(x)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γ=0.755,决定系数γ~2=0.570,说明本试验中烟草黑胫病病情有57%是由根结线虫引起的.进一步推导出经验回归方程y=6.753+0.395X,此方程可描述烟草根结线虫削弱烟草对黑胫病抗病性的量变关系,对防治决策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研究烟草黑胫病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在相同的田间条件下,以烤烟‘红花大金元’(以下简称‘红大’)、‘K326’和‘云烟85’品种为材料,比较了不同烤烟品种的生理指标、黑胫病发病率和相关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红大’品种的黑胫病发病率、病情指数最高,‘K326’次之,‘云烟85’最低;‘云烟85’的POD、PPO、CAT抗性酶活性和总酚、类黄酮含量接种时最高,且增加量最大,‘K326’次之,‘红大’最小;PPO、CAT、POD活性和类黄酮、总酚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类生物炭对植烟土壤微生物及根茎病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稻壳炭、木屑炭对烤烟根区土壤微生物、根茎病害发生以及烟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施用明显影响着烤烟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对碳源的利用,进而影响着青枯病、黑胫病的发生情况和烟叶的产量、产值,但其效果因生物炭种类而异。木屑炭处理烤烟旺长期细菌和采烤前放线菌的数量明显比对照增加了11.7%和12.8%,而稻壳炭处理旺长和初烤时的真菌数量显著增加。植烟土壤中青枯菌和黑胫病菌的数量及其占微生物总量的百分比也以施用生物炭处理显著低于对照,而烤烟旺长期根区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则相反;到烟叶采烤前,根区微生物对酚酸类和胺类的利用以生物炭处理相对最低;上述情况以木屑炭处理较稻壳炭处理更为明显。与对照相比,木屑炭处理青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了24.3%和33.3%,黑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了23.9%和14.9%,产量和产值增加了4.7%和21.1%;稻壳炭处理青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了18.1%和23.9%,黑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降低了15.9%和6.0%,产量和产值增加了2.2%和12.0%。综合而言,施用生物炭能较好地改善土壤微生物状况及其对碳源的利用,减少青枯病和黑胫病的发生,增加烟叶的产量和产值;其中以木屑炭处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