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莴苣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简称DUS)测试的原理和技术,本文详细地论述了莴苣DUS测试指南的适用对象、测试性状的选择与确定、性状分级与标准品种的选用和DUS判定标准。莴苣DUS测试指南的制订对促进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国在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领域的地位等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引进了5个菜用甘薯品种,通过性状、产量、品质和抗性等方面的综合比较,结果表明薯绿1号前期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性强,更适宜在杭州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对2018-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的15个菜用甘薯品种的基本信息、地上部性状、茎尖食味、产量和抗病性共5个方面主要特性进行分析。发现菜用甘薯品种登记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品种登记信息填写不规范、部分品种信息严重缺失、抗病性品种较少、品种登记进展缓慢。对此,提出了加强菜用甘薯品种登记的措施建议:加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宣传力度,熟悉登记操作流程,提高育种者新品种登记意识;加强登记过程管理,规范登记信息填报;加强菜用甘薯抗病性育种工作,提高品种综合抗性;优化甘薯品种登记制度,防止假冒品种、侵权品种和同种异名重复登记等。  相似文献   

4.
菜用大豆种质资源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5份菜用大豆品种鲜豆粒的干物质、粗蛋白、淀粉、维生素C进行了测定,筛选出12个具有优异品质性状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2005~2007年通过对我国1126份甘薯品种资源的调查、鉴定与评价,筛选出叶柄菜用甘薯品种商薯19。菜用甘薯的叶柄宜炒食,青脆、味甘、质滑、爽口。营养丰富,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苋菜和莴苣。叶柄中的膳食纤维能加快食物在肠胃中运动,具有清洁肠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来自16个国家共200份菜用豌豆资源进行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豌豆资源形态性状变异范围大,平均变异系数为29.87%.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9个生物学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基于形态性状,把200份豌豆种质聚类并划分为五大组群.其中第1组群具有大荚、单荚粒数高、产量高的特点;第3组群具有单株产量高、植株矮、绿色籽粒、软荚的特点;第5组群具有矮杆、早熟、大荚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是新品种选育的基础。甘薯地方品种具有很多优异的基因,但是很多性状未能得到利用。为有效利用我国甘薯地方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不同时期收集的甘薯地方资源表型上的差异。本研究分析了177份甘薯地方品种资源。结果表明, 11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在0.42~2.08之间, 3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18.40%~46.83%之间,大部分性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11个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177份甘薯地方资源分为2个类群。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2000—2009年和2010—2019年收集的甘薯资源主要分布在Cluster 3和Cluster 4,另外3个时期收集的资源则分布相对分散。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各性状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彼此相互关联。不同时期收集的甘薯地方资源在表型上具有显著差异。在不同的收集时期,“薯皮色、薯肉色、茎直径、最长蔓长、基部分枝”在11个性状中变化最大。在描述型性状上,5个阶段收集的占比最多的资源的薯肉色以“白肉、黄肉、淡黄肉、桔黄肉、淡黄肉”在变化。在数量性状上, 2010—2019年阶段的茎直径显著缩小,基部分枝性状在5...  相似文献   

8.
海南菊花种质资源初步调查及其在海南发展前景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友根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509-511
采用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部分市县的菊花种质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以海口市的菊花品种较为丰富;其他市县的菊花品种较单一,但分布较集中;2、海南菊花的花色以黄色为主,占46.81%,其他花色数量较少,部分可作为名优品种资源予以保存。最后分析认为菊花在海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甘薯在中国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已搜集、保存了2000余份珍贵的种质资源。在过去50多年中,中国育成的甘薯品种近94%具有南瑞苕和胜利百号的血缘,狭窄的遗传基础造成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减低,选育突破性的新品种相当困难。中国现保存有589个甘薯地方品种,这些地方品种具有某些特异性状如抗病性、抗逆性、优质型,作为育种材料有较大的价值,明确这些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是将其应用于甘薯改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栾树的园林特性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栾树属树种作为园林观赏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栾树属树种的种质资源、文化涵义及观赏特性,总结了其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并对未来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欧美杨溃疡病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索防治欧美杨溃疡病的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欧美杨溃疡病病株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86株细菌菌株。经平板对峙培养,得到5株对欧美杨溃疡病原菌(Lonsdalea quercina)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室内离体枝条试验和田间杨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菌株P2和P4的防效较好,通过浇根处理,室外防效分别达到51.8%和48.6%。经鉴定菌株P2和P4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用中生菌素、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多抗霉素等4种抗生素类药剂和45%代森铵水剂、80%乙蒜素乳油杀菌剂在室内做抑菌试验,中生菌素、新植霉素对病原菌无明显的抑制效果,其他4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农用链霉素100倍稀释液的防效较好,经浇根处理,室外防效达38.2%。试验为欧美杨溃疡病的防治提出了初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抗、感病杨树品种受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Lonsdalea quercina subsp. Populi)诱导后植物激素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规律,为阐明杨树抵抗溃疡病菌的防卫反应机制提供试验依据。筛选了12SA和JA信号转导的相关基因,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抗病树种‘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和感病树种‘中菏1 号’(P. deltoids cv.‘Zhonghe 1’)在接种溃疡病菌后不同时间段(1、3、6、9 天)各基因的表达动态差异。结果显示,在溃疡病菌胁迫下,基因PR1-1、PR1-2、NPR1-1、NPR1-2、TGA1、TGA2、MYC2-1、MYC2-2 在抗病品种中有更高的表达量,尤其是基因PR1-1、MYC2-1、MYC2-2;基因JAZ1、COI1-1、COI1-2 在抗、感品种接种溃疡病菌后的前期皆为普遍下调表达,但在抗病品种中表达量更低;基因JAZ2 在抗、感品种中的表达量变化不大。该研究初步表明,抗病品种‘毛白杨’对溃疡病的抗性是溃疡病菌诱导了基因PR1-1、PR1-2、NPR1-1、NPR1-2、TGA1、TGA2、MYC2-1、MYC2-2 的上调表达以及基因JAZ1、COI1-1、COI1-2的下调表达,开启了SA和JA信号转导通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河南地区杨树"黄叶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确定河南地区杨树黄叶病的病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开展了元素补充、组织粉碎回接、微生物分离回接、线虫检测、电子显微镜切片观察、植原体的PCR及DAPI检测等实验。结果表明:对轻度病株施硫酸亚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回接组织粉碎物的健株无症状表现;从病株的根、茎、叶中分离了4种微生物并进行了回接,27.5%的接种苗出现了与黄叶病相似的症状;在病株体内没有发现植原体和内寄生性线虫;电子显微镜下观测到了杆状细菌存在。研究结果对该病害的后续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柑橘溃疡病发生与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柑橘溃疡病对柑橘生产危害严重,被世界许多国家列为重要的检疫性病害。从柑橘溃疡病害发生、预报、抗性机制和抗性利用等方面主要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对柑橘溃疡病研究取得的进展。对影响柑橘溃疡病发生的气候条件、不同柑橘种类或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差异、组织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与抗性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徐恒平  汪沛洪 《种子》1991,(4):24-27
本文采用定量方法,测定了6个冬小麦品种种苗平衡石淀粉的含量变化,借以评价其抗热-抗旱性。结果指出:陕合6号和旱选10号属于抗热-抗旱性较强的品种,小偃6号、郑引1号和7859-18属于抗热-抗旱性较弱的,而晋农3号居中。进一步表明,种苗平衡石淀粉含量变化的特征与其他抗旱性鉴定方法比较,也可用作鉴定冬小麦抗热-抗旱性的指标。位于植物种苗根冠细胞中的平衡石淀粉,通常在饥饿状况下也不水解。但是,在脱水或过热情况下,则以一定速度水解。抗脱水与耐热性强的作物或品种,水解速度较慢,而抗脱水与耐热性弱的则水解迅速。据此,苏联学者提出并采用以种苗根冠细胞平衡石淀粉的水解速度作为植物抗热-抗旱性指标。具体方法是将种苗主根尖用碘化钾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依染色程度用5个等级或占对照的百分数表示。本文以此为基础,采用定量方法测定种苗平衡石淀粉的含量变化,评价6个冬小麦品种的抗热-抗旱性,以期为抗旱育种与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6.
研究海南‘金煌’芒果干物质及养分年积累量,为平衡施肥提供参考。通过采集‘金煌’芒不同器官干物质并进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1)‘金煌’树体不同器官干物质年积累量顺序为:采收果>修剪叶>花及梗>修剪枝>落果;其中花及梗占17.17%、落果1.26%、修剪叶22.23%、修剪枝8.64%、采收果50.70%。(2)‘金煌’树体11种营养元素年积累量大小顺序为:N>K>Ca>P>Mg>S>Mn>Fe>Zn>B>Cu。(3)以生产1000 kg‘金煌’芒计,树体养分需求为:干物质464.68 kg、N 5.46 kg、P 0.57 kg、K 4.62 kg、Ca 2.69 kg、Mg 0.40 kg、S 0.33 kg、Fe 51.62 g、Mn 158.84 g、Cu 2.90 g、Zn 9.43 g、B 7.26 g。  相似文献   

17.
高温与干旱是小麦灌浆期的主要胁迫逆境, 影响小麦同化物的生成及其在籽粒中的积累。本文以郑麦366为试验材料, 采用盆栽和人工气候室模拟相结合的方式, 研究了灌浆期高温(HT)、干旱(DS)和高温干旱复合胁迫(HT+DS)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淀粉及其组分的影响。于花后10 d将长势均匀一致的盆栽小麦转移至人工气候室, 至小麦成熟。人工气候室设适温(昼25℃/夜15℃)和高温(昼32℃/夜22℃)两种温度模式, 每种温度模式下又设置正常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75%左右)和轻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50%左右)两个土壤水分处理, 以适温、正常水分处理为对照。与对照相比, HT、DS及HT+DS条件下籽粒可溶性淀粉合酶(SSS)和结合态淀粉合酶(GBSS)活性在胁迫初期显著升高, 之后迅速下降; 淀粉分支酶(SBE)、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和蔗糖合酶(SS)活性在小麦籽粒整个灌浆过程中均低于对照; 上述酶活性还受高温与干旱互作的显著影响。HT、DS及HT+DS逆境下, 小麦籽粒淀粉积累速率减小, 籽粒直、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下降, 生育期缩短, 粒重和产量降低。其中, HT的影响大于DS, 复合胁迫的影响大于单一胁迫。相关分析表明, SSS和GBSS活性与籽粒直、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在多数测定时期呈正相关(P<0.01), AGPase、SBE和SS活性在灌浆后期(花后22~26 d)与籽粒直、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呈正相关(P<0.01)。表明高温干旱胁迫通过淀粉合成关键酶而影响籽粒淀粉的合成与积累, 最终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Four soybean genotypes chosen from four seed sources were planted in a factorial arrangement on four dates in a split-plot design at the Alabama A & M Experimental Station on a Decatur silt clay loam soil. The highest vigor index was recorded from seeds harvested from the 4th date of planting. These seeds had the lowest level of Diaporthe phaseolorum var. caulivora infection, indicating that vigor index, as a measurement of seed quality,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infection by soybean stem canker pathogen. Seed yield was highest at the 2nd date of planting and lowest at the 4th date of planting. Tracy-M and Bedford confirmed previous reports on their resistance and susceptibility, respectively, to soybean stem canker. All the genotypes performed their best at the 2nd date of planting. Source of seeds appeared to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lant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19.
以小麦面粉为原料,研究了淀粉共生蛋白对淀粉酶解性质的影响。对洗淀粉过程中影响蛋白含量的条件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用SDS溶液和蛋白酶进一步除去淀粉中的蛋白质成分,然后对制得的含氮量不同的淀粉样品进行酶解。试验结果表明,蛋白酶能有效地去除淀粉共生蛋白,而淀粉共生蛋白有助于淀粉的水解。  相似文献   

20.
选用寒地粳稻松粳9号和松粳6号,在一定的施肥量下采用不同氮肥运筹处理,对水稻开花后淀粉积累、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减少基肥施氮比例、增加穗粒肥施氮比例可以促进籽粒灌浆、增加总淀粉含量,同时还可适当提高稻米支链淀粉含量。适当减小基肥施氮比例、增加穗粒肥施氮比例有利于提高灌浆后期籽粒中ADPG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分支酶(Q酶)的活性,而在灌浆前期淀粉合酶(SSS)活性随着基蘖肥比例的减小而降低。通过相关分析可知,ADPG焦磷酸化酶、Q酶和SSS与淀粉及其淀粉组分密切的相关,对淀粉及淀粉组分含量变化均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 合理的基肥、蘖肥、穗肥、粒肥配比(5∶3∶1∶1)能够调控灌浆过程中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从而增加淀粉及淀粉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