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臭氧化橄榄油对不同程度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抗生素带来的环境污染及耐药性问题,本试验根据臭氧的杀菌原理试制出具有杀菌作用的消毒类药物——臭氧化橄榄油。以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和醋酸氯己定为对照组,臭氧化橄榄油作为试验组,探究臭氧化橄榄油对不同程度子宫内膜炎奶牛的治疗效果。同时为了验证臭氧化橄榄油对子宫内膜的损害,进行了小鼠子宫内灌注试验。结果表明:臭氧化橄榄油组对于卡他性及黏液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有效率能够达到抗生素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且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于脓性子宫内膜炎的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治愈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在0~80 mg/L浓度范围内,臭氧化橄榄油浓度的增加并没有引起小鼠子宫上皮细胞明显的损伤。臭氧化橄榄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抗生素预防及治疗治疗卡他性及黏液性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虎杖粗提物和白藜芦醇对注射无乳链球菌红罗非鱼肝脏酶活的影响,在本实验中将红罗非鱼随机分为24组,12组投喂基础日粮,为不加药组,另外12组投喂添加了虎杖粗提物和白藜芦醇的基础日粮,为加药组。在加药组与不加药组中各选取3小组鱼分别注射3个浓度梯度的无乳链球菌菌液,同时设置不注射菌液的对照组,连续观察21 d并记录死亡数量。21 d后检测活鱼肝脏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的活性。结果显示,当受到低浓度(7×103CFU/mL)无乳链球菌胁迫时,虎杖粗提物和白藜芦醇可通过增强红罗非鱼鱼体的抗氧化能力来降低链球菌对机体的损害;当受到高浓度(7×105CFU/mL)无乳链球菌胁迫时,虎杖粗提物和白藜芦醇则通过诱导肝脏中磷酸酶的活性来提高鱼体的抗病力。同时,虎杖粗提物和白藜芦醇在投喂12 d后可使注射无乳链球菌红罗非鱼的死亡率不再增加。该实验表明高、低浓度无乳链球菌胁迫时,虎杖粗提物和白藜芦醇可降低链球菌对鱼体的损害,且控制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不同土壤处理对东北连翘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东北连翘盆栽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樟子松、红皮云杉纯林下土、枯枝落叶覆盖园土处理对东北连翘生长的影响。旨在从园林景观建设的角度考虑,尝试研究筛选出适合樟子松、红皮云杉林下生长的灌木,为丰富松科植物林下园林景观配置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林下土、枯枝落叶覆盖园土对东北连翘的生长都无明显的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对有机物的积累和叶绿素的合成有促进作用;红皮云杉林下土对新梢的加粗生长有促进作用,促进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合成;红皮云杉枯枝落叶覆盖园土对东北连翘的生长无明显的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壳聚糖对隐性乳房炎奶牛血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选择体重、胎次、泌乳期、泌乳量相近的隐性乳房炎奶牛3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6头。组成对照组和试验1、2、3、4组。每天在各组奶牛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g、10g、20g、40g、80g壳聚糖,连续饲喂两周,每周每头定期采集静脉血约10ml,测定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试验1、2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3、4组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试验4组总蛋白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壳聚糖能够提高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有利于恢复患病奶牛的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促进康复过程。其用量以40 ̄80g/(d·头),持续两周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5.
选用14头产奶水平相近的泌乳后期黑白花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试验组日粮添加10mg/kg的大豆黄酮,持续30d。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乳蛋白有所升高,乳脂率有所下降。试验第15d乳中GH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E2、T3和T4的含量均有升高的趋势。提示大豆黄酮可能通过调节内源性激素水平而间接地影响奶牛乳成分。  相似文献   

6.
大棚内麻地膜覆盖对辣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明确大棚内麻地膜覆盖对辣椒生长和产量的作用,在大棚内进行了不同地膜覆盖对辣椒农艺性状、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麻地膜覆盖可以显著增加辣椒的株高、茎粗和分枝级数;白色麻地膜覆盖下辣椒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白色麻地膜和黑色麻地膜覆盖下辣椒产量都显著高于塑料地膜覆盖和无覆盖。对辣椒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器官物质积累与产量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辣椒总产量和叶鲜重显著正相关;早期产量和早期单株结果数极显著相正关。本研究表明麻地膜适合于大棚内辣椒的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SSCP技术分别对80头健康和隐性乳房炎奶牛的IL-8受体基因、乳铁蛋白基因进行了多态性检测,并与相对应的奶牛乳汁中的体细胞数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都与奶牛隐性乳房炎存在关联;在IL-8受体CXCR1基因PCR-SSCP分析中,S5CP5、SSCP7在健康奶牛个体中出现程度较高,说明个体对隐性乳房炎表现较好的抗性;在乳铁蛋白基因5'调控区的不同基因型中,SSCP1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很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制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的基因工程疫苗,采集隐性奶牛乳房炎奶样,利用THB ( Todd-Hewitt Broth )固体选择培养基和色素试验,并结合无乳链球菌种属特异性基因cfb,采用PCR技术从隐性乳房炎奶样中分离和鉴定无乳链球菌。根据GenBank已报道的链球菌cfb基因序列,经ORF分析和B细胞表位预测,利用Primer 5.0软件设计cfb因子富含B细胞表位区域引物,添加酶切位点和真核表达元件,以分离株无乳链球菌的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cfb基因并连接T载体克隆测序,经测序确定无误后,连接pcDNATM 3.1 V5-His A( pcDNA-cfb)真核载体,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从89份隐性奶牛乳房炎奶样中分离得到8株无乳链球菌,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 pcDNA-cfb)。 THB和色素试验初步筛选,可以作为快速分离无乳链球菌的一种方法,利用Bcepred和Lasergene-Protean软件对分离得到的无乳链球菌cfb基因序列分析,在所克隆的cfb基因序列内有多个优势抗原表位,因此,有望作为无乳链球菌基因工程疫苗研制的抗原靶标基因序列,为进一步研究其基因工程疫苗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9.
无蔗糖培养和不同封口膜对非洲菊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培养基中有蔗糖与无糖、容器封口膜密封和带滤菌膜透气对非洲菊组培苗增殖、鲜重、干重和根系形成等的影响。生根培养阶段的非洲菊试管苗能生长在无蔗糖培养基上。用带滤菌膜可透气封口膜可以明显提高组培苗的鲜重增量和干重率,促进根系的形成和生长,提高在无糖培养下的苗的存活力和质量,延长组培苗的留瓶时间。透气状况的改善也可提高增殖培养的效率。结果表明组培苗具有一定光自养生长潜能,改进培养条件可提高培养效率和种苗质量  相似文献   

10.
由于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不同,因此这2个菌种的比例对酸乳的发酵会有较大的影响,可以导致酸乳发酵风味、货架期等不同程度的改变。对酸奶发酵过程中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比例及其发酵结果进行了研究,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计数,测定滴定酸度,找出发酵规律,从而得出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比例关系为3∶2时,酸奶的风味较理想、货架期较长,是这2个菌种最理想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制备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及其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采用测定过氧化值(POV)、脂肪氧化程度值(TBARS)的方法探索了微胶囊对油脂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壁芯比8∶1(g/mL),包埋温度60 ℃,包埋时间2.3 h,包埋功率400 W,在此条件下连翘叶精油微胶囊包埋率可达44%。油脂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组ML(0.20 g)、MM(0.10 g)、MS(0.05 g)的POV值高于阳性对照组(VC),但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微胶囊ML、MM、MS三组的TBARS值低于空白对照组,且随着连翘叶精油微胶囊用量的增大,其对油脂氧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奶牛脾脏与肠系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的影响,并揭示大豆异黄酮提高奶牛免疫性能的作用机理。试验采用6×2(浓度×时间)实验设计,各浓度梯度的大豆异黄酮 (100.00、25.00、5.00、1.00、0.25、0.05 μg/mL)与淋巴细胞共育培养48 h和60 h后,用酶标仪在570 nm处测得各孔的OD值。结果表明:(1)添加0.05~25 μg/mL大豆异黄酮能够促进奶牛肠系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增殖,在添加量为5 μg/mL时达到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大豆异黄酮添加剂量达100 μg/mL时显著抑制肠系淋巴结淋巴细胞的增殖;(2)100 μg/mL和25 μg/mL大豆异黄酮添加组极显著抑制奶牛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P<0.01),而1 μg/mL浓度组则显著促进奶牛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其余各浓度组对奶牛脾脏淋巴细胞有抑制作用,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大豆黄酮对奶牛泌乳性能及血浆中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发酵模型与体内试验相结合研究不同添加剂量的茶皂素(tea saponin,TS)对奶牛瘤胃甲烷菌及甲烷排放的影响。(方法)体外发酵模型以0.5g常规全混合饲粮(TMR)为底物,添加TS的浓度梯度为0(对照)、5、10和15 g/L。体内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选取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饲喂常规TMR饲粮,添加TS的浓度梯度为0(对照)、15、30和45 g/d.头,自由饮水,试验共进行4期,其中包括预饲期7d,试验期14d。通过采集瘤胃液并提取其中基因组DNA,进而计算甲烷菌及其他菌种的基因拷贝数,以此确定瘤胃中甲烷菌的总数与结构。(结果)结果表明,1)添加TS对体外发酵模型中甲烷菌总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够明显改变甲烷菌结构,即甲酸甲烷杆菌(M.formicium)与史氏甲烷菌(M. smithii)数量减少(P<0.05),甲烷热杆菌(M. stadtmanae)数量增加(P<0.05),反刍甲烷杆菌(M.ruminantium)没有显著变化(P>0.05)。2)体外发酵模型中,与对照组相比,TS的添加量为10和15 g/L时,能够显著降低产气量(P<0.05)和发酵速率(P<0.01),减少原虫数量(P<0.01),进而抑制甲烷排放(P<0.01)。但在体内试验中,以上各项结果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外试验证明,饲粮中添加TS虽然没有改变甲烷菌总菌数量,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甲烷菌菌群结构,减少原虫数量,降低产气量,进而实现奶牛甲烷气体的减排。但体内试验中,TS的添加对奶牛瘤胃内甲烷菌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阳离子盐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离子平衡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泌乳期、产奶量和胎次都无显著差异的荷斯坦奶牛48头,随机分为4组,各组每头分别饲喂阳离子盐0 g/d(对照组)、20 g/ d(试验Ⅰ组)、30 g/ d(试验Ⅱ组)和40 g/ d(试验Ⅲ组),试验期共55天。(结果)结果表明:试验组的产奶量普遍提高,但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变化不明显,同时提高了牛乳中K+、Na+、Ca2+、Mg2+,而阴离子Cl-和SO42-离子基本无变化(P>0.05);血清中K+、Mg2+、Na+、Cl-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但显著增加了SO42-离子含量(P<0.05)。(结论)可见,泌乳期奶牛日粮中添加阳离子盐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维持离子平衡,有利于保证奶牛健康。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膨化混合料对泌乳后期奶牛泌乳性能、干物质采食量(DMI)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荷斯坦泌乳后期奶牛80头,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精料为常规饲料,试验组精料中的能量、蛋白饲料为膨化饲料。试验期56天。【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膨化混合料可显著增加泌乳牛的日产奶量(P<0.05),试验组全期产奶总量及标准乳产量分别为1117.40 kg/头和1128.30 kg/头,比对照组增加56.43 kg/头和50.29 kg/头;膨化混合料对乳脂率和固形物总产量影响显著(P<0.05),试验组产脂量、固形物产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85 kg和1.17 kg;膨化混合料可提高奶牛DMI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P<0.05),试验组DMI比对照组增加1.57kg/d,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膨化混合料可提高产奶后期奶牛DMI,对泌乳性能和营养物表观消化率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膜下滴灌对棉花生育后期叶片与苞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选用新陆早33号和新陆早46号棉花品种,设置2个膜下滴灌量处理,测定棉花叶片和苞叶的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荧光参数等相关光合生理指标,探讨生育后期棉花叶片与苞叶光合能力的差异及对滴灌量的响应。结果表明,棉花生育期间,高温强光下苞叶最大羧化速率与最大电子传递速率的比值(Jmax/Vc,max)较高,气孔导度(Gs)较低。棉花生长发育后期,苞叶面积、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光系统II实际光化学效率(?PSII)、Rubisco含量显著低于叶片,但随着生育进程降幅显著低于叶片。与常规滴灌处理相比,节水滴灌处理棉花叶片含水量降幅显著高于苞叶;叶片叶绿素含量、Pn和Rubisco含量显著降低,而苞叶的变化不显著。棉花生育后期苞叶面积、含水量、叶绿素含量、Pn、ΦPSII、Rubisco含量的稳定性高于叶片,表明生育后期叶片衰老较快,但苞叶仍能保持较稳定的光合能力,对光合物质的贡献逐渐增大,常规滴灌下达7.22%~8.83%,节水滴灌下达10.24%~12.53%。  相似文献   

18.
设置不同的半夏播种密度(2250、3000、3750、4500、5250和6000kg/hm2)处理,在不同季节观察其对半夏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半夏的高效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无论春季还是秋季,半夏的株高、叶长、叶宽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产量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缓的趋势,产量增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播种密度为3750kg/hm2时达到最大。除了春季半夏的生物碱和黄酮含量外,其他时期生物碱、黄酮和蛋白质含量均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总体来看,除了秋季的土壤碱性磷酸酶和春季的土壤脲酶活性外,土壤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综上表明,不同季节播种密度对半夏的产量、品质和土壤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在保障半夏品质的情况下,采用3750~4500kg/hm2的播种密度结合秋季采收可使半夏产量增量达到较佳水平。  相似文献   

19.
郑殿峰  赵黎明  冯乃杰 《作物学报》2008,34(7):1233-1239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 以大豆(Glycine max)垦农4号为材料, 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 比较叶片中几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差异, 研究喷药对叶片保护酶活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 在喷药后5~30 d, SOD模拟物(SODM)明显提高了IAA、GA以及CTK的含量。喷药后15~30 d, 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提高了IAA和CTK的含量, 氯化胆碱(Cc)则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IAA和CTK含量。另一方面, 随着喷药后时间的延续, 3种调节剂提高了叶片中的SOD和POD活性。其中以DTA-6对SOD活性作用最强, SODM次之; 而对POD活性则以SODM调节剂的作用最好, DTA-6其次。此外, 调节剂DTA-6和SODM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叶片中的CAT活性, 减缓了MDA含量的升高, 而调节剂Cc则作用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 叶面喷施DTA-6和SODM, 可调节叶片内源激素水平和保护酶的生理功能, 有效控制叶片的衰老进程, 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