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物水肥耦合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土地资源比较短缺的国家,在有限的水土资源条件下,水肥耦合研究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讨论了水肥耦合的含义,水肥耦合效应对作物产量、水肥利用率、土壤硝酸盐残留的影响及研究方法,以及今后要致力研究的方向等。  相似文献   

2.
鱼腥草主要病虫害调查方法与综合防治标准操作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该文简述了鱼腥草主要病虫害种类,形态和症状及识别方法,提出了相应的调查取样方法和分级标准。根据鱼腥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参照《国家绿色食品A级农药施用标准》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等条例的规定,归纳了一套鱼腥草病虫害防治标准操作规程,为鱼腥草GAP标准化生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为避免因抽薹而降低萝卜的食用性与商品性,有必要做好抽薹期预测。根据萝卜发育对低温春化的反应特点,2009—2013 年在鄂西南高山地区海拔400、800、1200、1600、1800 m高度对‘短叶13’、‘雪单一号’2 个萝卜品种进行了不同海拔、播期的田间试验及小气候对比观测;引入温度热效应、低温春化效应、光周期敏感性的作物发育速率影响函数,建立了萝卜抽薹生育期的数学模拟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校正和检验。结果表明:播种至抽薹生育期所需天数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平均绝对误差(mean bsolute error,MAE)‘短叶13’与‘雪单一号’分别为2.4、2.7 天,平均相对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分别为6.87%、3.26%;与有效积温法(MAE 分别16.9、16.0 天)和PAR日积分法(MAE 分别14.7、13.4 天)发育期模型相比,2 个品种的精度分别提高28%、14.6%以上;模型可以用于高山萝卜错季抽薹期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4.
木薯物质累积特征及其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传统品种华南205及新育品种华南5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木薯生物量与产量累积规律,探讨了品种改良及施肥措施对木薯物质形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物量累积动态相似,生长前期生物量累积缓慢,且以地上部分为主,到8月中下旬块根快速生长,物质累积速率迅速提高,累积重心由地上部逐渐转移到地下部; 不同品种间物质累积速率及分配比例有所差异,分枝早且多、茎叶生长旺盛的大株型品种(华南5号)物质累积速率大于小株型品种(华南205),但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例相对较高,降低了收获指数。氮素是木薯物质形成累积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其次是钾素,磷素影响最小。氮、磷、钾配合施用(1.0∶0.4∶1.0)可显著提高木薯物质累积速率及产量,不同木薯品种物质累积对施肥依赖程度不同,可能与品种的营养需求量、根系发达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绿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确定绿豆施肥模式和氮、磷、钾肥的最佳配比。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氮、磷和钾的施肥量编码值与绿豆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效应函数。结果显示,3种肥料对绿豆产量影响为氮>磷>钾。随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产量、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先升高后降低;试验范围内,磷钾互作对绿豆产量和单株荚数起促进作用。目标产量为2 104.6~2 215.2kg/hm2,对应N、P2O5和K2O优化施肥量分别为81.2~89.3、124.8~133.5和82.6~90.7kg/hm2。施用量配比为N∶P2O5∶K2O=1∶1.54∶1.03(N为87.4kg/hm2)时,产量最大(2 215.2kg/hm2)。当N∶P2O5∶K2O=1∶1.54∶1.05(N为80.4kg/hm2)时,经济效益最佳(15 589.89元/hm2)。  相似文献   

6.
提出的杂交稻制种新的施肥法──“M”型施肥方法,明显优于“肥料一次性入库”施肥方法,其成穗率、有效穗、穗粒数分别提高16.3%、0.8穗/蔸、12.6.粒。对提高母本柱头活力、柱头外露率及异交结实率亦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多年定位施用化肥的产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以已进行18年的小麦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背景,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条件下小麦的增产效应及其对小麦吸收养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肥对小麦有增产作用,可以提高小麦籽粒的含氮量;18年施用氮肥平均增产1 080.5 kg/hm2,增产率达85.2%;单施磷肥无明显的增产作用,平均减产率为3.2%,但可提高小麦籽粒的含磷量;氮磷配施  相似文献   

8.
水稻施用控释肥料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5种控释肥的氮素释放规律、水稻生长效应及养分利用率。结果表明,控释肥BCUF、BNF、BLF处理在水稻移栽后的前30 d内氮素养分释放量高,中后期氮素供应充足,成穗率高、实粒数多,较对照SRSF处理产量分别增长21.56%、6.36%和5.51%,氮素利用率分别增加69.76%、23.62%和15.23%,磷素利用率分别增加28.24%、7.49%和10.95%,钾素利用率分别增加21.53%、10.03%和19.02%。而控释肥BTF和BAF处理因养分的释放过于缓慢,限制了分蘖增长和穗发育,以致穗数、实粒数显著减少,较SRSF处理产量分别降低9.15%和28.66%,养分利用率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中国薏苡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薏苡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极高,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倍受青睐的保健粮食作物,也是中国加入WTO后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农产品之一。薏苡的近缘野生种川谷是改良薏苡的新的基因源,通过两者杂交可以创造广泛的重组、变异类型,为选育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薏苡新品种提供了遗传基础。针对中国薏苡生产缺乏优良品种的问题,从种质资源、细胞遗传学、生理生化、组织培养、遗传改良5个方面,综述了中国薏苡遗传改良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今后的发展趋势,旨在为加强薏苡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玉米基因转化中包括外植体、基本培养基及其附加物、共培养温度、信号分子与vir基因的活化的几个关键因素研究进展作了论述。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大小为1~2mm的幼胚是较为理想的转化外植体,在外植体培养基本培养基一般多选用MS和N6,在基本培养基上附加有机氮和氨基酸、金属离子均有利于转化效率的提高。转化中的共培养温度一般在200C~250C之间。研究认为根癌农杆菌转化禾本科植物的困难在于禾本科植物缺乏酚类物质,难以诱导Vir基因活化表达,因此在转化中多采用加入外源的酚类物质如乙酰丁香酮来提高玉米转化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水稻株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水稻第三次产量的突破将可能产生于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高产育种,笔者综述了水稻理想株型的形态特征、株型的相关栽培生理、株型遗传与育种、与植株形态建成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花脸香蘑对水稻细条病的抑制活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的培养方式对其发酵产物与活性有较大的影响。为了研究花脸香蘑不同培养方式对水稻细条病的抑制作用,以马铃薯葡萄糖为培养基,采用固体平板发酵、液体静置和液体摇瓶3种培养方式对花脸香蘑进行发酵培养,比较3种培养方式的花脸香蘑有机粗提物对水稻细条病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花脸香蘑液体摇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水稻细条病病原菌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最低抑制量为6.25 μg,而液体摇瓶发酵的菌丝体及固体平板发酵、液体静置发酵培养的花脸香蘑有机粗提物对水稻细条病无抑制活性。由此可见,花脸香蘑不同发酵培养方式对抑菌活性物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液体摇瓶发酵培养的发酵液中含有抗菌组分。  相似文献   

13.
水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分别由真菌病原菌Magnaporthe oryzae (M. oryzae)和细菌病原菌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Xoo)引起,是造成世界范围内水稻减产的主要病因,水稻-稻瘟病菌及水稻-白叶枯病原菌互作已成为研究植物-病原菌互作的模式系统。本文归纳了目前已克隆的抗稻瘟病及白叶枯病基因与其分子结构和功能,概括了近年来鉴定的一些病原菌相关分子(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及稻瘟病菌和白叶枯菌分泌的效应蛋白,并总结了针对稻瘟病菌和白叶枯菌介导的病原物分子诱导的抗病反应(PAMP-triggered immunity,PTI)和效应蛋白诱导的抗病性(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及其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成果,指出效应蛋白-抗病蛋白间互作将为探索植物-病原菌间互作提供新的分子基础,并为水稻抗病育种实践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4.
黑腐病菌对抗感不同花椰菜品种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组织病理学角度探讨花椰菜对黑腐病菌的抗性机制,利用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pv.campestris)菌种BG02接种抗、感不同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L. varbotrytis DC.)品种幼苗的第4片真叶,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研究黑腐病菌侵染的不同时期对花椰菜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腐病菌侵染后,花椰菜叶细胞的细胞壁变形、质壁分离、质膜断裂、叶绿体变形、片层结构零乱、线粒体膜破坏,甚至最后细胞器解体、膜系统破坏,直至整个细胞死亡。感病品种2003X-106的叶绿体片层和质膜部位受损害较早,叶绿体和线粒体外膜外突成致密的小球。抗病品种雪峰叶绿体膜系统比感病品种受损害时间晚且程度轻,近细胞壁处有电子密集物沉积。以上结果说明,黑腐病菌引起的细胞结构病变在抗、感品种间的表现不同,抗性品种叶片细胞的膜系统比感病品种的膜系统更能抵抗黑腐病菌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及其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在病原菌鉴定、水稻抗源筛选、抗性生理遗传以及抗性的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水稻细条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四地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对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10年采集安徽省滁州、安庆、宣城和巢湖四个城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108株,以及2011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168株,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其对链霉素的抗药性。能够在含10 μg/ml链霉素的 NA平板上生长,为抗药性菌株,不能生长的为敏感菌株。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安徽省四个城市的细菌性条斑病菌对链霉素还比较敏感,未发现抗药性菌株。对于该病菌对链霉素的抗药性仍需要连年进行。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较全面地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烟草有机酸分析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有机酸如挥发、半挥发和不挥发酸的性质、作用进行了分析。涉及有机酸的前处理方法包括水蒸汽蒸馏、溶剂萃取、SPME(固相微萃取)等。最后综合介绍了近些年来气相色谱法(GC)及其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离子色谱法(IC)及其他方法在烟草有机酸分析研究中的进展,认为随着现代的分离、分析仪器及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彻底了解烟草及烟气中各类成分成为可能,为卷烟工业加香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作物抗倒伏的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倒伏是由内外因素引发的植株茎秆从自然直立状态到永久错位的现象,人们在倒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创立了许多评价方法。笔者从作物茎秆的化学成分与形态结构、力学原理和QTL定位等方面对抗倒伏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多少与倒伏有紧密的联系;同时,作物的株高、茎节的长度、单茎的鲜重以及维管束的面积、密度、视野中的数量等许多形态显微结构与倒伏亦有关系;许多专家利用力学原理对多种作物的抗倒能力进行了实验,最后,对研究作物倒伏评价方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The genetics of resistance to three Indian pathotypes of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oryzae, namely, IX01, IX08 and IX09, was studied in a landrace of Indica rice ‘ARC 10464’. Resistance to each of the two pathotypes IX01 and IX09 was governed by two independently-inherited dominant genes while a single dominant gene was operative against patho-type 1X08. The joint segregation tests conducted on F2 plant progenies (F3 families) using pathotypes IX01, IX08 and IX09 suggested that the gene/(s) effective against each of the pathotypes are different.  相似文献   

20.
香菇是标准的双因子四极性异宗结合食用菌,交配型因子在其生活史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香菇交配型因子进行研究,是对香菇遗传育种、菌种改良以及品种鉴定等工作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本文从香菇交配型因子的数量、偏分离现象、次级重组现象、基因定位、基因克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