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鲁北滨海地区引种豆科牧草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在鲁北滨海地区对经一般观察后初步入选的14种豆科牧草进行了观察,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干草产量、鲜草产量、繁殖系数、折干率、叶量率、生长速度为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性状最好的豆科牧草是草木樨属牧草,其中白花草木樨尤为突出;其次为沙打旺和美国苜蓿,也是适于鲁北滨海地区种植的豆科牧草。  相似文献   

2.
丁培俊  邢有忠 《草业科学》1994,11(1):1-7,22
针对甘南州半农半牧区歇地占地面积30%-40%的突出问题,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卓尼县阿子滩乡歇地种植一年生豆科牧草进行作物轮作试验。结果,种植当年获得了明显的效益,次年轮作作物后除燕麦根茬处理减产外,豆科牧草轮作根茬处理的产作物产量与对照相同作物持平并略有增产,增产幅度因牧草种类不同而别。但增产增收的总趋势始终是豌豆>箭舌豌豆>混播箭舌豌豆和燕麦>对照(歇地)。  相似文献   

3.
旱农区草田轮作研究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时8年,应用“等价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概念,对旱农区紫花苜蓿、红豆草和百脉根介入粮田轮作的产出效益分析研究表明,豆科牧草对后作物有明显增产效果。三种牧草对后作的蛋白质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148%—303%、170%—257%、155%—328%,等价产量增产幅度依次为17%—295%、73%—232%、119%—328%。豆科牧草轮作年限以3—5年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本试验中记为A)与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本试验中记为K)轮作对其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种植5年的紫花苜蓿(A)和草地早熟禾(K)为前茬,在2块草地上分别种植紫花苜蓿(A)和草地早熟禾(K),即形成AA,AK,KA,KK 4种种植模式,以AK和KA为轮作处理,AA和KK为连作对照。研究了轮作对紫花苜蓿和草地早熟禾各刈割茬次的株高、干草产量、干鲜比、茎叶比、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等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3茬,AK轮作草地早熟禾的株高较KK连作提高6.31%~9.47%,且在第2茬差异显著(P<0.05)。KA轮作紫花苜蓿的株高较AA连作提高6.72%~9.02%,且在第2茬差异显著(P<0.05)。AK轮作的草地早熟禾年干草产量较KK连作提高8.54%,KA轮作的紫花苜蓿年干草产量较AA连作提高11.57%。AK轮作草地早熟禾的干鲜比较KK连作在3茬间差异显著(P<0.05),且增加幅度大于KA比AA的增加幅度。不同轮作模式对茎叶比的提高在后2茬差异明显。AK轮作下,草地早熟禾的粗蛋白含量比KK提高14.16%~15.95%,增长幅度优于KA比AA的增加幅度。AK轮作和KA轮作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在不同茬次较KK连作和AA连作模式差异显著(P<0.05)。紫花苜蓿与草地早熟禾轮作可以提高后茬牧草的株高、干草产量、茎叶比和干鲜比以及粗蛋白含量;并且降低后茬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本试验旨在通过探究紫花苜蓿与草地早熟禾轮作下牧草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为今后豆-禾牧草轮作、草种搭配以及模式排布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5.
作物轮作试验于1976—1979年在南澳大利亚库勒柏的砖红壤上进行。试验比较了豆科籽粒作物和天然牧草及一年生栽培牧草的生产率,评价了轮作对给小麦和大麦施用无机氮的影响及防止小麦根病—谷物孢囊线虫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的能力。一年生牧草令人满意的豆科优势只在1979年达到,同年,豆科籽粒作物生长良好,生产的干物质多于每季牧草的。小麦和大麦的平均(1977—1979年)产量,与天然和栽培牧草轮作的是20吨/公顷,与豆科籽粒轮作的是2.8 吨/公顷,并在1979年取得最大效应。这样,降雨季节生产的小麦籽粒与豆科籽粒作物轮作的是11公斤/mm,而与牧草轮作的则是6公斤/mm。裸斑病对节根和草枯病对胚根的损害数量随季节而变化,但两者与豆科籽粒作物轮作的低于与牧草轮作的。草枯病对籽粒产量有最大的影响与播种时土壤硝酸盐含量有关,从而解释了1979年产量变化达到68%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暖季型饲草轮作多花黑麦草对牧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墨西哥玉米、青贮玉米、甜高粱、高丹草、东非狼尾草和多花黑麦草为试验材料,分析测定土壤养分、牧草产量、生长速率及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暖季型饲草种植影响土壤养分含量,种植高丹草后,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轮作能够延长牧草的供草时间、提高牧草总产量,5种轮作模式分别提高了单作暖季型饲草产量,高丹草和东非狼尾草轮作多花黑麦草增产幅度较大,甜高粱轮作多花黑麦草总产量最高。不同前作对多花黑麦草生长速率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高丹草收割后复种多花黑麦草的生长速率最快,墨西哥玉米收割后复种最慢。墨西哥玉米粗蛋白含量最高,青贮玉米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脂肪含量均最高。一年生暖季型饲草轮作冷季型牧草多花黑麦草,有利于延长全年供草时间及牧草总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7.
光敏型高丹草复种穴播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光敏型高丹草夏播复种的高效栽培模式,在陇东旱塬麦茬后用免耕露地、翻耕露地和翻耕覆膜3种穴播方式复种了海牛、BJM和大卡(褐色中脉、BMR)3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观察比较了各品种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测定分析了不同品种和穴播方式下刈割1茬和2茬的草产量。结果表明,在刈割1茬(早霜前1周刈割)条件下,各品种间在株高、茎粗、节间数、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和分蘖数性状上差异极显著(P<0.01),穴播方式对各品种株高和节间数影响显著(P<0.05),对叶片数、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单株茎重和分蘖数影响极显著(P<0.01),品种和穴播方式互作仅对单株叶重影响显著(P<0.05)。以65%含水量标准鲜草产量为指标,3个品种刈割1茬的产量均高于刈割2茬之和的产量,前者平均产草量是后者的3.21倍;品种在刈割2茬第1次、第2次和两次之和的产量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刈割1茬的产量间差异显著(P<0.05);穴播方式间刈割1茬、刈割2茬第1次和两次之和的产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品种和穴播互作对刈割1茬、刈割2茬第1次和2次之和的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在刈割1茬时,3个品种的标准鲜草产量表现为翻耕覆膜比免耕露地平均增产62.21%、比翻耕露地增产36.45%、翻耕露地比免耕露地增产21.08%。在本试验条件下,在陇东旱塬地区麦茬后夏播复种高丹草以翻耕覆膜穴播、刈割1茬(早霜前1周刈割)和BJM 品种相组合的生产模式为最优;但种植者如选择多次刈割,则以海牛品种结合翻耕覆膜穴播的种植模式为佳。  相似文献   

8.
在鲁北滨海地区对10种禾本科牧草进行了观察、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鲜草产量,种子产量,再生能力,生长天数,生长速度为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性状最好的禾本科牧草为苇状羊茅和长穗冰草,最差的为短芒老芒麦和西伯利亚冰草。  相似文献   

9.
利用引种的9种牧草与6种粮食、经济作物组合,进行粮—经—饲不同轮作模式试验。结果表明:6种豆科牧草后作作物增产显著(P〈0.05),公农1号紫花苜蓿增产最高达43.9%,肇东苜蓿最低为15.2%;公农无芒雀麦不具有增产效果;杂交酸模和绿穗苋可导致后作作物分别减产19.7%和25.8%。确定了吉林省农区苜蓿(3年)—玉米(黄烟、粟、高粱)—粟(玉米、高粱、黄烟)—大豆(草木樨)—玉米(粟、高梁)—黄烟的农业三元结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鲁北滨海地区,通过五年牧草引种栽培试验,证明豆科牧草以苜蓿、沙打旺和绿肥作物田菁适应性最强,较耐盐碱、抗早、产草量高,已推广10万亩左右。但因沙打旺、田菁适口性差且含低毒,国内外用作饲料的报导极少。过去苜蓿在本地多作大牲  相似文献   

11.
对生产上常用的几个一年生牧草进行留茬高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留茬高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很大,其中籽粒苋的最佳留茬高度为50cm,苦莫菜20cm,御谷15cm,菊苣5cm。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和掌握浅翻耕措施对荒漠化草原改良土壤水分及原生植被组成的影响,对此项改良措施的利与弊做一客观的评价,试验对浅翻耕后土壤含水率、牧草组成、"四度一量"、地下生物量等方面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浅翻耕后地表至地下70 cm贮水量由原生植被的30.42 mm提高到61.52 mm,提高了102.33%;浅翻耕后群落中的3种优良牧草甘草、达乌里胡枝子和沙芦草的密度分别下降了55.69%、93.78%、100%;同时根茎型牧草——中亚白草重要值提高了27.1个百分点,而甘草的重要值下降了1.21个百分点;浅翻耕后12种牧草受到了抑制,重要值下降,11种牧草从群落中消失。说明采用浅翻耕改良措施能使荒漠化草原土壤含水率大幅度提高,为补播牧草新品种创造了良好的土壤水条件,这也是荒漠化草原补播成功与否的关键;浅翻耕改良措施应针对中、重度退化草原,不宜针对优良牧草占总品种40.74%的轻度退化草场。  相似文献   

13.
无芒雀麦属多年生牧草,是草食牲畜的一种优质饲草,其叶量大,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粗蛋白含量最高可达15%以上,是用做青饲、青贮、干草和水土保持的冷凉型牧草。本草耐寒、耐水、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产量较高,鲜草产量每亩(667平方米)可达2000 ̄3000千克。无芒雀麦可以单独种植,也可与其他类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播。建植人工草场时无芒雀麦利用年限可达10 ̄15年;大田轮作做为临时草地,其利用年限一般不宜过长,以2 ̄3年为宜。因无芒雀麦地下根茎发达,容易盘结,耕翻后不易清除干净,往往成为后茬杂草。1种植技术无芒雀麦种植中,精细整地是保苗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地膜覆盖与未覆盖栽培,对牧草进行多茬次增产试验。结果表明,墨西哥玉米牧草和皇竹草栽培覆盖地膜均可刈割8茬次,比未覆盖地膜多增加刈割3次;墨西哥玉米牧草A组比B组增产65.84%,差异极显著;皇竹草A组比B组增产33.85%,差异显著;墨西哥玉米牧草A组比皇竹草A组增产14.55%,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1土地准备整地。若是有机械翻耕条件,可以在秋收后使用机械除茬和秋翻,秋翻深度16~20厘米,接着进行耙地、整压。耕、耙、压作业后,地表要平整,土壤要细碎,耕层要上松下实,无大土块。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5厘米的土块应少于5个。若是没有机械翻耕的条件,可以选择于秋收后,将茬子清理掉,在来年的春季初期蓄力顶浆打垄,一边破除旧垄一边起新垄,让土壤满足播种的条件。轮作。大豆重迎茬会给其产量和质量带来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耕作方式和秸秆覆盖对旱地麦豆轮作下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2014年10月-2016年6月,利用设置在豫西典型旱作区的麦豆轮作栽培模式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传统翻耕、翻耕覆盖、旋耕和旋耕覆盖4个处理,比较了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结果表明,与翻耕相比,旋耕不影响小麦产量,但花后氮素积累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降低60.0%、8.6%和13.0%,而成熟期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显著提高28.6%。同一耕作方式下,秸秆覆盖较无覆盖不仅显著提高了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还提高了拔节前和开花后的氮素积累量,促进了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中转运,从而使翻耕覆盖的籽粒产量、氮素吸收效率、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较翻耕分别提高11.5%、13.5%、7.4%和21.3%,旋耕覆盖较旋耕也分别提高23.0%、39.5%、12.8%和38.5%。在试验进行7年后的小麦成熟期,翻耕覆盖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较翻耕降低31.3%,旋耕覆盖较旋耕也降低51.4%。因此,秸秆覆盖不仅可提高旱地麦豆轮作下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吸收效率,还能降低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是兼顾旱地小麦高产优质和环境友好生产的有效途径,尤其以旋耕覆盖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耕作方式和秸秆覆盖对旱地麦豆轮作下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2014年10月-2016年6月,利用设置在豫西典型旱作区的麦豆轮作栽培模式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传统翻耕、翻耕覆盖、旋耕和旋耕覆盖4个处理,比较了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结果表明,与翻耕相比,旋耕不影响小麦产量,但花后氮素积累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分别降低60.0%、8.6%和13.0%,而成熟期0~200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显著提高28.6%。同一耕作方式下,秸秆覆盖较无覆盖不仅显著提高了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还提高了拔节前和开花后的氮素积累量,促进了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中转运,从而使翻耕覆盖的籽粒产量、氮素吸收效率、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较翻耕分别提高11.5%、13.5%、7.4%和21.3%,旋耕覆盖较旋耕也分别提高23.0%、39.5%、12.8%和38.5%。在试验进行7年后的小麦成熟期,翻耕覆盖0~200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较翻耕降低31.3%,旋耕覆盖较旋耕也降低51.4%。因此,秸秆覆盖不仅可提高旱地麦豆轮作下小麦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吸收效率,还能降低土壤硝态氮的残留量,是兼顾旱地小麦高产优质和环境友好生产的有效途径,尤其以旋耕覆盖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18.
199年伊克昭盟引入了牧草和饲料作物增产菌这一技术,经过7年的试验,示范及推广,至今全盟该增产菌应用面积已达4.04万hm^2,本文通过7年来在两种不同生境下,对12种牧草及作物的不同物修期采用不同方法施用增产菌,以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为衡量标准来探讨增产菌对不同牧草及作物的增产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增产菌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植物的生长,使植株长高,叶面积增大,加强了光合作用,在提高鲜草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籽实的产量,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是一项在农牧区适用的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 在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分别占50%、83%和100%的饲料轮作中,1980~1983年在全苏饲料科研所中央实验基地上,对具有下列作物更换的轮作进行了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牧草占50%的轮作:1—一年生牧草间播多年生牧草;2~4—多年生牧草;5—青饲用秋播作物—玉米(收割后);6—饲用甜菜。牧草占83%的轮作:1—一年生牧草间  相似文献   

20.
<正>1土地准备整地。若是有机械翻耕条件,可以在秋收后使用机械除茬和秋翻,秋翻深度16~20厘米,接着进行耙地、整压。耕、耙、压作业后,地表要平整,土壤要细碎,耕层要上松下实,无大土块。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5厘米的土块应少于5个。若是没有机械翻耕的条件,可以选择于秋收后,将茬子清理掉,在来年的春季初期蓄力顶浆打垄,一边破除旧垄一边起新垄,让土壤满足播种的条件。轮作。大豆重迎茬会给其产量和质量带来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