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解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Leptin(瘦素)水平及其动态变化特点,分别对15头荷斯坦奶牛分娩前后血浆Leptin和酮体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并根据酮体水平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5头荷斯坦奶牛中检出4头亚临床酮病奶牛,发病率为26.7%;亚临床酮病奶牛平均血浆Leptin水平(0.73±0.75 ng/mL)极显著低于非酮病组(2.06±1.64 ng/mL);与非酮病奶牛比较,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Leptin水平在产后8周内的动态变化呈低频率变化,而与产前数据比较,亚临床酮病奶牛的波幅变化明显大于非酮病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Leptin和酮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基本一致,揭示了酮病发生的潜在机理。  相似文献   

2.
奶牛酮病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奶牛酮病,尤其是奶牛亚临床型酮病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生化指标,诊断防治及其诊断研究动态在文中有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奶牛酮病是高产奶牛产后由于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可使乳牛的泌乳量下降、乳质降低、繁殖率降低以及引起生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紊乱等多种疾病,增加了治疗费用,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本文对奶牛酮病进行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5.
奶牛酮病是高产奶牛的一种常见病,本文就奶牛酮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进行简要的综述,旨在为奶牛疾病防控、减少经济损失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奶牛酮病又称醋酮血病,是由于脂肪等代谢紊乱,大量酮体在体内蓄积,临床上以血液及尿内的酮体增多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代谢疾病。病牛呈消化障碍和神经症状,有的牛产奶量急剧下降,严重的可能发生死亡。本病多以产后三周内发病,表现不食(或少食)精料,并在血、尿、乳中有醋酮,呼出的气体、皮肤散发出腐梨味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7.
高产奶牛需防奶牛酮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酮病是泌乳奶牛在产犊后几天至几周内发生的一种重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营养不平衡,导致泌乳早期动员体储备使酮体生成过多并在体内积聚所引起的。特征是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和低血糖症。在高产奶牛中发病率较高,高发胎次为3~5胎。因为有些病例没有典型临床症状,所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其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8.
奶牛酮病又称牛醋酮血病、酮血症、酮尿病。是由高产奶牛产后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其临床特征为食欲减退。渐进性体况下降以至消瘦。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血、尿、乳、汗和呼气中有特殊的丙酮气味,部分牛伴发神经症状。本病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已成为危害奶牛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常见于产后2—6周内.产前和分娩8周后较少见,多发于舍饲期间缺乏运动.且营养良好的4—9岁高产奶牛。  相似文献   

9.
奶牛酮病作为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临床上一例奶牛酮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曹同德 《油气储运》2007,(11):40-41
酮病又称酮血症,是泌乳母牛产后几天至几个星期内发生的一种以血液酮体浓度增高为特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奶牛酮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选取产后14 d的酮病组(T)16头和健康对照组(C) 24头奶牛,比较酮病与对照组在能量平衡、肝功能状况、氧化应激、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耐糖量试验的差异.结果显示:酮病奶牛机体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肝功能指标中酮病组奶牛血浆天门冬氨酸转移酶、直接胆红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总胆红素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胆碱酯酶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含量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表明病牛肝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酮病组奶牛血浆丙二醛、超氧化歧化酶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表明病牛处于氧化应激状态;酮病奶牛血浆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表明病牛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葡萄糖耐量试验显示部分酮病奶牛血糖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注射完葡萄糖120min后血糖浓度高达4.24 mmol/L,组间差异极显著(P=0.006),表明病牛存在胰岛素抵抗.奶牛酮病与胰岛素抵抗存在密切的关系,可能与肝功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产前瘤胃反刍时间预测奶牛围产期酮病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影响围产期奶牛酮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及对酮病发病风险进行有效评估,选择103头荷斯坦牛(头胎44头,经产59头),收集反刍时间、活动量、体况评分、产奶量、血液β-羟丁酸(BHBA)浓度、血糖浓度等指标数据,利用BHBA判定奶牛产后亚临床和临床酮病发病状态。研究发现:在头胎牛中,亚临床酮病牛在产前3周的反刍时间显著低于健康牛,活动量高于健康牛但差异不显著,产后2~6天产奶量与健康牛无差异;在经产牛中,发病牛产前3周的反刍时间显著低于健康牛,活动量与健康牛无显著差异,产后产奶量显著高于健康牛,且产前体况评分显著高于健康牛。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头胎牛中可以使用反刍时间和活动量在产前1周进行亚临床酮病发病风险进行预测,随着反刍时间的降低和活动量的增加,亚临床酮病发病风险增加;在经产牛中可以使用体况评分和反刍时间对亚临床酮病和临床酮病的发病进行预测,随着体况评分的增加和反刍时间的降低发病风险增加。研究结果为围产期奶牛风险评估和健康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奶牛产后体况对产奶量和亚临床酮病(Subclinical ketosis,SCK)的影响,在黑龙江省3个规模化养殖场在奶牛产后10、20和60 d收集试验数据,根据国内外体况(Body condition score,BCS)标准将奶牛分为低体况组(L-BCS group,BCS≤3.00)、中BCS组(M-BC...  相似文献   

14.
将40头健康娟荷奶牛和荷斯坦奶牛分为2组,分别于冬季12月份(牛舍日平均气温10.35℃,温湿度指数为47.24)和次年夏季7月份(牛舍日平均气温31.07℃,温湿度指数为82.61)测定热应激对奶牛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无机离子浓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血沉外,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荷斯坦奶牛、娟荷奶牛夏季都明显升高,与冬季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但在夏季或冬季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K+浓度,娟荷奶牛冬季与夏季间差异显著(P<0.05),荷斯坦奶牛冬季与夏季间以及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极显著降低血清Na+、Ca2+浓度(P<0.01),但夏季或冬季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C l-浓度,2个品种间及2个季节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热应激显著升高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但夏季或冬季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谷草转氨酶活性,冬季2个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夏季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清Na+、Ca2+浓度和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奶牛品种无关,与热应激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霉菌毒素污染饲料对保育猪若干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从南宁市郊区某猪场随机抽取14头受霉菌毒素侵害的55~60日龄保育猪,分别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血糖(Glu)和尿素(BUN)5个指标,并与正常动物的参考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受霉菌毒素侵害的保育猪ALT、AST明显升高,AST与参考值差异极显著(P〈0.01),γ-GT变化不明显,Glu降低极显著(P〈0.01),BUN降低显著(P〈0.05),但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酶制剂能够提高泌乳奶牛的生产性能和机体免疫力,改善牛奶的品质.本研究综述了酶制剂的种类、来源及作用机理,对酶制剂在奶牛饲养中的应用以及利用酶制剂改善饲料品质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选择20头荷斯坦高产奶牛,采用配对分组设计.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头.对照组使用原日粮,试验组产前21 d每天在日粮中添加繁奶康125 g,于分娩当天添加量增至300 g直到产后配种受胎,探讨繁奶康时奶牛产后生理机能及其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繁奶康,奶牛泌乳早期体况分高于对照组;血液尿素氮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质、低密度脂蛋白质和过氧化氢酶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总蛋白、白蛋白、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过氧化物歧化酶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总之,高产奶牛补充繁奶康对其泌乳早期健康状况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产后血液流变学及生化主要指标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产后健康奶牛血液流变学及生化主要指标的变化规律,对9例2~4胎龄健康奶牛产后0、4、8、12、16h的血液流变学及生化主要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产后健康奶牛全血比粘度(ηb80s^-1,ηb20s^-1)、全血还原比粘度(ηr80s^-1,ηr20s^-1)、血浆比粘度(ηp)和血细胞聚集指数(AI)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呈逐渐降低趋势;血糖(GLU)、球蛋白(GLO)和淀粉酶等呈逐渐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尿酸(UA)等血液生化指标在奶牛产后的变化特征及彼此间的相关性,为奶牛产后健康养殖及疾病检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广西南宁某奶牛场荷斯坦奶牛35头,分别于分娩当天及产后第14、28、42、56d清晨空腹颈静脉采血,离心获得血浆后测定AST活性及ALB、UA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奶牛血浆AST活性在产后急剧上升,于产后第14d达峰值(84.27±15.10 U/L);而ALB含量在产后快速降低,于产后第14d降至最低值(36.51±2.27 g/L);UA浓度于产后第14~28 d急剧上升,第28 d上升至峰值(80.70±8.06 μmol/L).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ST活性与UA浓度分别在分娩当天及产后第28、56 d呈显著正相关(P<0.05),AST与ALB在产后第14d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UA与ALB在奶牛产后期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对奶牛产后实施血浆AST、ALB、UA血液生化指标的动态检测,可有效了解牛群肝脏、肾脏和心脏的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围产期奶牛产前14和7 d血清能量平衡指标以及脂肪因子对产后酮病的预警作用及意义。从奶牛产前21 d至产后21 d,每隔7 d跟踪采集60头围产期奶牛尾静脉血,最终筛选出健康奶牛21头,酮病奶牛17头,检测奶牛各时间点血清BHBA、NEFA、Glu、TG、INS、 ADP、LEP、抵抗素、IL-6和TNF-α含量,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预警酮病的指标,再采用ROC曲线确定各风险评估指标的诊断效果及最佳分界值。结果表明:奶牛产前14 d时,血清BHBA和NEFA可作为酮病的预警指标;BHBA的最佳分界值为0.42 mmol/L,对应的敏感度为58.8%,特异度为81.0%;NEFA的最佳分界值为0.47 mmol/L,对应的敏感度为58.8%,特异度为90.5%;产前7 d时,血清BHBA和NEFA可作为酮病的预警指标,BHBA的最佳分界值为0.34 mmol/L,对应的敏感度为76.5%,特异度为66.7%;NEFA的最佳分界值为0.32 mmol/L,对应的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47.6%。本研究发现产前14和7 d血清ADP、LEP、抵抗素、IL-6和TNF-α均不适合为产后酮病的预警指标。然而,随预产期临近,该5种脂肪因子Logistic曲线的显著性逐渐向具有统计学意义接近,存在作为酮病预警指标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