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促进推广水稻栽培新技术,探索适宜的水稻钵盘育秧栽培技术模式,设计了水稻钵盘育秧抛秧、丢秧、人工栽秧3种栽培模式与水稻湿润育秧人工栽秧(对照)共4个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钵盘育秧栽培模式与湿润育秧人工栽秧比较,水稻生长性状有所增加,其中,分蘖率增加239~321个百分点,株高增加3.8~4.2 cm,穗实粒数增加10.4~22.9粒,结实率增加2.9~4.5个百分点,其余性状总体差异不明显;钵盘育秧丢秧和人工栽秧处理比湿润育秧亩产量分别增加24.1 kg和41.6 kg,增幅分别为3.2%和5.5%;钵盘育秧处理比对照纯收入增加192.4~305.1元/亩。综合产量和经济效益表现,水稻钵盘育秧适宜选择丢秧和抛秧栽培模式,其次是人工栽秧模式。  相似文献   

2.
普通插秧机普遍存在伤秧率高、缓苗期长、分蘖性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稻的产量。而新型钵体育秧水稻快速插摆机主要采用水稻钵体育秧技术,由于秧苗带钵体,所以克服了以往机插伤秧率高、缓苗期长的缺点,并且增强了分蘖性,从而提高了水稻的产量。1主要创新点a.利用新型塑料秧盘进行水稻钵盘育秧。秧盘的外型纵横尺寸为580mm×280mm,横向秧苗钵数  相似文献   

3.
一、优质水稻主推栽培技术模式 1、大棚钵育摆栽技术模式 我省为寒地稻作区,水稻产量和品质一直受积温少、生育期短的制约,优质高产的中、晚熟品种利用率低。为此,延长水稻生育期,增抢积温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主要途径。水稻钵育摆栽技术模式,涵盖了水稻两段式钵体育秧、一段超早钵体育秧等新技术,采取两段育秧、地上三膜覆盖、地下隔寒(酿热)增温等技术,通过早育秧,抢积温,培育4.5叶、带1个蘖以上的壮秧。该项技术模式综合了现代水稻壮秧理论与高产栽培体系,突破了寒地水稻育秧的温度限制,实现超早育秧、钵体育带蘖壮秧,稀植早插,早生快发,优质高产高效,是在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基础上的新发展和新突破,是实现我省水稻高产再高产的一项突破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水稻钵体育苗手摆秧稀植技术吉林省辉南县农业服务中心佟欣宇水稻钵体育苗手摆秧稀植技术,弥补了近年来推广的水稻抛秧技术的不足,既保证了钵体秧苗的根系完整又达到秧苗均匀稀植,是一种成本低、产量高、易推广的水稻种植技术。据测定,应用此项技术,水稻平均亩产可达...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水稻生物降解秧盘在双季稻机械插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生物降解秧盘育秧及机插比传统秧盘育秧及机插要显著增产,增产的主要原因是,采用生物可降解秧盘育秧比传统秧盘育秧秧苗素质好,钵苗带盘机插,伤秧伤根少,不堆秧和出现秧爪粘秧,机插效果好,质量高,漏秧率低,栽后返青快,有效穗和每穗总粒数多。生物降解秧盘育秧及机插,操作方便,省工省时,价格低廉,高效生态环保,可实现农业循环经济,是水稻机械化种植的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机插秧新方法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稻草为原料制造钵育秧盘,以稻壳为原料进行育秧的水稻植质钵育栽植技术,并设计了水稻植质钵秧栽植机。按照这种植质钵育栽植技术的总体要求,对栽植机的纵向进给机构、进给滑差的防止措施、钵块的横向定位与切分秧钵的支撑结构、纵向进给中分切秧钵后残余物的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设计研究,并完成了试验和试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适于水稻钵苗育秧的覆盖物质及其混合比例,以提高成秧率及秧苗素质,以常规水稻品种"黄华占"为研究材料,对钵体育秧覆土部分用不同物质、不同混合比例进行处理,再对出苗率、秧苗素质和成钵质量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结果表明:在覆盖细土中掺入20%稻壳或者10%~20%有机肥,出苗率最高;而掺入20%~30%有机肥或10%河沙,秧苗素质较好。因此,在钵体育秧的覆盖细土中掺入20%有机肥可以有效破除土壤板结,不仅可以提高出苗率,还可以改善秧苗素质,提高机插秧质量,有利于加快水稻钵苗精确机械化育插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年来灰飞虱大流行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高发状况,根据泰州市生态自然条件,文章通过筛选抗病品种、采取无纺布育秧、协调土肥水运筹、综合防控灰飞虱等的方式,结合机插秧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范化集中规模无纺布育秧供秧,隔离灰飞虱侵染,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促进全市水稻机插技术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快速普及,达到水稻稳产增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为推广无纺布钵盘育秧栽培新技术,根据实践经验,对锦屏县无纺布钵盘育秧栽培所取得的成效、增产原因、技术经验等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有关建议,为推广无纺布钵盘育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机插水稻无纺布覆盖育秧技术,包括无纺布育秧的特点、播前准备、种子处理、播种覆土、双膜与单膜覆盖等,以及育秧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基质育秧、硬地育秧、壮秧剂营养土育秧和无纺布覆盖育秧等新型育秧技术在我县机械化插秧栽培中的观察研究。结果为硬地秧床具有节省秧母田、便于操作的优点,但灌水次数多,保墒能力差;常规秧床需做秧母田,播种时费工费时,但排灌水方便,灌水次数少。塑料拱棚和无纺布对秧苗素质影响不大。基质营养土和壮秧剂营养土对提高秧苗素质作用显著,效果明显好于常规营养土。建议如果农户小面积分散育秧可采用硬地秧床+基质(壮秧剂)+无纺布,合作社或种粮大户育秧面积较大时宜采用常规秧床+基质(壮秧剂)+无纺布(塑料拱棚)。  相似文献   

12.
与常规机插育秧(具用种量高、成秧率低、秧苗素质差、在机插过程中容易伤根、不利早发等问题)相比,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育秧优势明显。为促进该技术推广,进行了其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育秧,成秧率较常规机插育秧提高,且增产效应极其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水稻大面积生产选取经济有效的育秧方式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钵盘育秧、湿润育秧、两段育秧、旱育秧 4种不同育秧方式进行田间对比试验,分析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品种宜香优 2115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为钵盘育秧最少,为 5. 5 万苗/667m2,湿润育秧与两段育秧较多,均为 8. 6 万苗/667m2;分蘖率,钵盘育秧最高,为 417. 5%,旱育秧其次,为 369. 9%,湿润育秧与两段育秧较小,分别为246. 9% 和 230. 9%;有效穗数依次为湿润育秧>钵盘育秧>旱育秧>两段育秧;钵盘育秧与旱育秧的水稻产量较高,分别为 577. 20 kg/667m2和 573. 41 kg/667m2。采取钵盘集中育秧的秧苗综合素质好,分蘖率高,产量高,省时、省工、省力、省秧地,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水稻机插秧育苗过程中利用无纺布替代塑料膜,利用空闲场地育秧的方式,能够节约大量良田育秧,方便管理,省工省时,节约用水,便于取秧移栽和运输;无纺布替代塑料膜,减少环境污染,节约人工成本,减少水稻育秧投入,解决了水稻机插秧推广工作中的育秧难题,进而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促进水稻机插秧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水稻3种育苗方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稻钵盘育秧机械播种机械摆秧技术,与旱育苗手插和软盘育秧机插相比,具有不伤根、无缓苗、节本增产增效的优点。该项技术实现了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具有技术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6.
水稻钵体育苗移栽成套装备的技术特性与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寿县标准化育秧工厂建造实践和近年来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插秧试验示范成果,概述了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插秧的特点,探讨了水稻钵体育苗移栽成套装备的技术特性,总结了适用于寿县一季中籼稻和中粳稻钵体育苗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普通平盘育秧机插为对照,开展了上毡下钵育秧机插试验。结果表明:上毡下钵育秧机插漏秧率低,苗数均匀,秧苗根系发达,返青发棵快,分蘖成穗数多,增产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年来灰飞虱大流行造成水稻条纹叶枯病高发状况,根据泰州市生态自然条件,文章通过筛选抗病品种、采取无纺布育秧、协调土肥水运筹、综合防控灰飞虱等的方式,结合机插秧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范化集中规模无纺布育秧供秧,隔离灰飞虱侵染,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促进全市水稻机插技术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快速普及,达到水稻稳产增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水稻钵盘育秧摆栽机插技术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早、晚稻双季水稻上进行钵盘育秧摆栽机插与普通毯状育秧机插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钵盘育秧摆栽机插与普通毯状育秧机插相比,具有基本苗足、丛苗数多且均匀、漏秧率低、插秧深度浅、秧蔸整齐度高、伤秧率低、插后新增白根多、2(3)段秧根发生率低等特点,对早稻的生育进程没有明显影响,对二晚的生育进程影响较为明显,能使二晚提早3~4 d返青分蘖,并增加产量7.04%。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水稻地膜育秧技术,包括苗床选择、秧床整地与施肥、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覆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水稻育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