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封山育林实际上是结合群落演替、物种生存、林学融合在一起的理论依据,有助于增加森林植被覆盖率和森林资源。通过围绕森林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分析封山育林满足群落正向演替的过程,通过对光能的利用,加强生物的产量和生长量,逐渐形成多资源群体的环境效应、生态功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胡成云 《现代园艺》2014,(4):154-154
<正>封山育林是指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等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其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1封山育林的规划设计首先,林区工作人员应组织调查小组对封山育林地区进行全面的调研,了解当地的地质水文、地理结构、林分结构、树种结构、区域四至、树木年龄结构以及生长状况等,确定封  相似文献   

3.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生长在森林内的野生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只有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才不会破坏森林资源,并起到造福人类的目的。针对森林资源的培育、管理、养护等作出分析,就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一些建议,以供林业资源开发参考。  相似文献   

4.
岳麓山野生食用菌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麓山位于长沙市西区,是湖南省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林木茂盛,风景秀丽。森林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体,优势树种为枫香及壳斗科植物,另外夹杂少量马尾松等。林区面积虽然不大,但由于人为破坏较少,生态环境适宜,所以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丰富,现将部分种类分列如下。1...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由于利用破坏环境资源换取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森林资源作为生态环境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具有自然系统调节功能。森林资源已经受到了破坏,为了能够缓解环境压力,因此就需要进行森林培育工作。只要掌握了森林培育技术的要点就能够有效保证培育除开的森立质量。在森林培育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需要选用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本文结合了在实际工作中的相关内容,将森林培育工作中的重点加以归纳总结,希望能够为森林培育工作的发展有微弱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区植物景观资源调查与营造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百里杜鹃林地是人为破坏与自然演进结果下的具有特殊杜鹃花群貌景观的风景区.通过文献调查与野外考察,收集了林区主要的野生杜鹃花种类及常见的其他景观植物,并分析了景区的植物景观特色与存在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并保护好这里的野生杜鹃花群落资源,丰富植物景观,延长旅游时期,针对林区地形地貌及现有植物资源,在植物景观营造方面提出了几条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森林培育指的是培育森林资源。从现代化环保观念的角度分析,森林资源包括自然动植物资源、林地资源以及人文资源等。由于这些资源都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和潜力,因此需要得到人类的保护和培育。基于此,本文对森林培育工作进行研究,分析了开展森林培育工作的意义,并针对提高生态效益,提出加强森林培育工作的策略,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夏玛林区的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利用的原则入手,通过封山育林,综合培育、灾害木清理,草场围栏封育、划区轮牧、发展畜牧业与森林旅游业,合理开发利用中药材、菌类、山野菜等资源的合理利用措施,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夏玛林区资源合理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9.
1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1.1林地资源根据200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结果,全市总面积192560hm^2,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15399hm^2,其中有林地79885hm^2,疏林地156hm^2,灌木林地17182hm^2,未成林造林地1872hm^2,苗圃地440hm^2。无立木林地72hm^2。有宜林地15748hm^2,其中宜林荒山荒地15441hm^2,其他宜林地307hm^2,辅助生产林地44hm^2。森林覆盖率42.38%,林木绿化率52.42%。  相似文献   

10.
森林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目前对其破坏最为严重的属火灾因素,很多珍稀的森林资源都被火灾无情吞没。新时期的森林防火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保护好森林资源,还要维护好林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在两者无法兼顾的状况下,以林区群众的生命财产为主。  相似文献   

11.
森林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推广应用林地更工作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将森林资源进行相应的保护、培育以及合理运用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林地变更工作制定开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利用规划以及为森林资源提供数据信息保护,对森林资源更好的监管,提高林业资源的附加值。本将林地变更工作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湘中5县不同石漠化类型进行植被调查分析,探讨了湘中地区不同石漠化类型的植被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湘中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类型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组成比较单一,优势种比较明显,中度石漠化时期出现的乔木树种是石漠化地区乔木群落演替的先锋树种;潜在石漠化地区物种组成明显增加,群落结构比较复杂,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通过树高和胸径进行分析表明,潜在石漠化地区植物群落还处于演替阶段,将向着壳斗科植物为主要建群树种的顶级群落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林地生产力低"这一特点的论证,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为契机,通过公益林建设项目,全面实施大面积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可持续林分培育,着力构建多林种、多层次、多效益、功能较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使森林得到有效保护,水土流失状况明显好转,生态功能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历年来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分析,得出气候变化对林区森林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幼龄林、中龄林、人工林育林面积在逐年减少,喜湿润、耐温凉的阔叶林,以及松类林面积越来越少。而耐高温干旱的树种面积却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比如侧柏、刺槐等树种的森林面积慢慢的在增加。分析气候对林区资源的影响,改变林区资源的逐年减少的现状,推进林业的发展,是长效机制下必然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森林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对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实现森林资源质量的提升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能够有效实现森林资源质量的提升,林业工作者应当明确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加大对其的关注。本文将对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展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钦廉林场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但同时具有破坏容易、恢复难的特性,一旦开发利用过度,超过了森林资源自身的承载能力,会导致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逆转,造成严重的生态后果。因此,林场根据当地社会和资源特点,以生态为优先,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举,对发展可持续林业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7.
根据秤锤树的生物学特性,概述了秤锤树的种苗培育、造林地选择、造林时间和造林方法以及促进秤锤树生长的管护方法,为丘陵山区造林和城乡绿化建设,提出了优质种苗的培育技术与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方法,对保护秤锤树种质资源,调整丘陵山区的树种资源和森林结构,构建稳定的北亚热带丘陵低山地区森林落叶混交林森林群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汤榕  汤槿  黄利斌 《现代园艺》2014,(22):59-60
本文根据青冈栎的生物学特性,概述了青冈栎的种苗培育、造林地选择、造林时间和造林方法,以及促进青冈栎生长的管护方法等方面,为丘陵山区造林和城乡绿化建设,提出了优质种苗的培育技术与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方法,对保护青冈栎种质资源,调整丘陵山区的树种资源和森林结构,构建稳定的北亚热带森林落叶常绿混交林森林群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花卉》2017,(24)
近年来,我国的工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过渡的乱砍乱伐,占用森林资源,破坏了环境与人之间的平衡发展。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越来越多的非法占用森林资源的土地,已经逐步实现退耕还林,我们还在不断积极的加强森林培育,增加我国的森林面积。在进行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是比较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人工调整逐渐改变森林结构,促使森林能够得到长久的发展。森林抚育间伐措施只要是为森林的树木病虫害进行有效的管理,砍伐病虫损害林木、增加优质树木成活率、淘汰非目的树种、加宽树木之间生长区域、提高树木生长速度、合理分布林木结构层等等,不但可以推动我国林业的生产,还可以提高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我国林业的不断发展,抚育间伐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不但影响了森林培育的质量,还降低了森林业的经济价值。本文我们主要依据在实际的森林培育过程中森林抚育间伐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探讨,并且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0.
花果山风景区地形复杂、植被丰富。但原林区经过30多年的旅游开发建设及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原因,许多原有珍贵树种已绝迹。通过对花果山景区树种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