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芽奇兰茶做青过程的品质化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高香优质乌龙茶品种-白芽奇兰茶,以同批采摘的鲜叶为材料,设定两种环境即人工环境(控温,控湿)和自然环境进行做青,阶段取样固定,分析做青过程不同阶段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组分,茶黄素(TF),茶红素(TF)及茶褐素(TB0含量,氨基酸总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合毛茶感官审评,探讨人工环境对做青过程品质形成的作用,在两种环境中,做青过程中浸出物,茶多酚,TF,TB及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儿茶素组分变化较复杂,含量亦呈下降趋势,以L-EGC,L-EGCG和L-ECG3种儿茶素下降幅度最大;D,L-GC在加工前期和后期出现含量上升趋势;TR含量表现先增后减;氨基酸总量趋向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特点。人工环境做青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及氨基酸含量下降速率比自然环境的慢;而TF,TR笔TB及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自然环境的低,表明人工环境较有利于主要滋味物质的保留。毛茶感官审评结果亦认为人工环境的滋味较自然环境的浓爽,清纯。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贵州主栽茶树品种对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的抗性表现及相关抗性生化因子,利用为期1年的田间调查明确12个茶树品种抗性表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茶树中的咖啡碱、氨基酸组分、儿茶素组分等27种生化成分,用相关性分析判断生化含量与品种抗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个茶树品种中,乌牛早、金观音和中茶108为茶棍蓟马高感品种,苔选0310和黔辐4号为茶棍蓟马高抗品种;福鼎大白茶为茶小绿叶蝉高感品种,黔湄601为茶小绿叶蝉高抗品种。咖啡碱含量与茶棍蓟马发生量呈显著负相关,大部分氨基酸含量与茶棍蓟马及茶小绿叶蝉发生量呈正相关,其中精氨酸含量与茶小绿叶蝉发生量呈显著正相关。除表没食子儿茶素外的5个儿茶素单体含量与茶棍蓟马及茶小绿叶蝉发生量呈负相关,其中儿茶素含量与茶小绿叶蝉发生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鹿苑茶加工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鹿苑茶加工过程中主要化学成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工进程,茶多酚总量降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降低,儿茶素(C)和表儿茶素(EC)含量增加,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呈增加趋势;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先增后降;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首次应用测色技术对鹿苑茶加工过程色泽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鹿苑茶干茶和茶汤a^*值均为负值,随加工的进程而增加,绝对值减少;干茶和茶汤b^*值都为正值,其中干茶b^*值随加工的进程而减少,茶汤b^*值的变化趋势则相反。  相似文献   

4.
利用工艺技术降低夏秋绿茶苦涩味是业内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通过摊青、摇青和杀青(简称"三青")工艺,改变夏秋绿茶主要品质成分,提高夏秋茶品质。结果表明:适度摊青(环境温度20℃、时间8~12 h)、借鉴乌龙茶工艺适当摇青(摊放2 h+摇青1 min+摊放4 h+摇青1 min+摊放2 h)和采用滚筒杀青均能有效促进鲜叶中蛋白质、黄酮苷类水解,增加氨基酸、非酯型儿茶素含量,减少酯型儿茶素含量,可明显改善夏秋绿茶品质。  相似文献   

5.
梯田秀峰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梯田秀峰茶加工过程中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叶绿素等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梯田秀峰茶在加工过程中,叶绿素呈递减趋势,茶叶色泽和绿色度下降;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该2类物质加工后期含量的降低有助于香气的发展;茶多酚、儿茶素呈下降趋势,其中干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的含量下降幅度最大,而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和儿茶素(C)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凌云县凌云白毫茶是广西名茶,用其作原料加工螺形茶-“凌螺茶”,深受人们喜爱,其技术工艺为;选特级鲜料,经摊青8-10h,200-260℃杀青3-4min,摊放,揉捻,100-120℃初烘至6-7成干,即可上双锅曲毫烘茶机分二次造型,至9成干,最后用烘干机80-90℃,提毫至足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遵义地区不同茶树品种呈味物质及矿质元素的含量特征,为茶树品质评价及加工提供参考。【方法】以遵义地区16个茶树品种的成熟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呈味物质和矿质元素。【结果】不同茶树呈味物质和矿质元素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氨基酸含量为1.97%~2.90%,咖啡碱、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总量分别为0.08%~1.75%、0.03%~0.87%(丹桂、中茶108、鸟王17号、贵州紫色茶未检出)、0.25%~1.45%、0.18%~1.64%、0.06%~3.34%、0.52%~2.21%、1.85%~7.32%,其中,黔茶1号的咖啡碱含量最高,黔湄601的儿茶素总量含量最高,黔湄502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在11类矿质元素含量中,K和Ca的含量均较高,分别为7 718.00~15 301.33 mg/kg和4 007.33~14 695.67 mg/kg,均在4 000 mg/kg以上,Mn、Mg和P含量分别为1 714.67~6 240....  相似文献   

8.
摊青是绿茶初制的一个关键工序,合理的摊青处理能很好地改善和提高茶叶品质。在概述鲜叶摊青工序的前提下,详细介绍了摊青过程中鲜叶含水量、茶多酚及儿茶素类、氨基酸及其组分、糖类、叶绿素和香气的含量变化规律,摊青工艺参数的优化配置以及两种有效的摊青装置,最后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前提下,对摊青工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单芽扁形绿茶的杀青、足火(干燥)工艺并降低其苦涩度,以感官审评的滋味得分、茶汤苦涩味和干茶色泽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感官审评的滋味得分、酚氨比、可溶性糖含量、儿茶素总量以及儿茶素苦涩味指数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单芽扁形绿茶的杀青最佳工艺参数为:杀青前茶坯含水量74%、杀青温度320℃、杀青时间8 min;足火前茶坯含水量15%、足火温度80℃、足火时间40 min。相比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的单芽扁形绿茶,利用优化工艺加工的单芽扁形绿茶感官审评滋味评分提高了4分,酚氨比降低了0.222,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1.376%,儿茶素总量增加了5.7%,苦涩味指数降低了1.12。该结果为扁形绿茶标准化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加工工艺流程及参数条件对枇杷叶茶品质的影响,为提高枇杷叶茶品质提供技术参考。以新发芽的夏梢枇杷幼叶为材料,杀青后分别采用先揉后炒、先炒后揉再炒和先揉后炒再揉再炒3种工艺流程及不同参数加工枇杷叶茶,对叶茶主要功能成分和冲泡性状指标进行检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流程对枇杷叶茶的品质有较大影响,先揉后炒工艺所制叶茶的总黄酮、茶多酚及总三萜酸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先炒后揉再炒工艺,而先炒后揉再炒工艺的可溶性总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先揉后炒工艺,3种工艺下所制枇杷叶茶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工艺流程、揉捻时间相同条件下,随着炒制时间的延长,茶中总黄酮、茶多酚及总三萜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游离氨基酸含量大多呈下降趋势。综合主成分分析及感官品质评价,以枇杷新梢幼叶为原料加工叶茶,采用蒸汽杀青75 s、揉捻5 min后再炒制25 min加工的叶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杀青温度处理对条形“宜宾早茶”品质的影响,为条形“宜宾早茶”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芽2叶福选9号为原料,比较3种不同的杀青温度(190、220、250℃)对茶样感官品质以及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香气组成等理化成分的影响。[结果]3种处理茶样的感官评分为89.38~91.96分;3种处理茶样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在21.10%~21.97%、3.46%~3.98%,190℃处理茶样茶多酚最高,220℃处理茶样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3.98%),且其酚氨比值最低(5.37);3种处理茶样儿茶素总量在18.00%~21.34%,190℃处理茶样的儿茶素总量最高,其次为250℃处理茶样,最低为220℃处理茶样,儿茶素单体、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含量变化一致;3种处理茶样含量较高的游离氨基酸为茶氨酸,其次为天冬氨酸、谷氨酰胺和谷氨酸。3种处理茶样得到香气物质41种,其中氧化芳樟醇等醇类12种,苯乙醛等醛类9种,罗勒烯等烯烃类7种,酮类4种。[结论]220℃杀青,其水浸出物为47.95%,茶多酚为21.37%,游离氨基酸为3.98%,...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杀青过程中老茶鲜叶品质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嫩度茶鲜叶经蒸汽杀青、沸水杀青处理后的杀青效果以及各主要品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嫩度较好(四级)的茶鲜叶采用蒸汽杀青、沸水杀青均可行,但较老茶鲜叶(六级以下)采用沸水杀青效果更好。鲜叶经蒸汽杀青后,各种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多数成分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茶多酚总量、儿茶素总量、咖啡碱含量分别下降8.6%、12.1%、24.9%。而且沸水杀青叶中水溶性成分损失高于蒸汽杀青叶,茶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翅柃古茶的经济价值,对翅柃古茶的茶叶内含物质进行检测,并将翅柃古茶的氨基酸、茶多酚类、咖啡碱、可溶性总糖、水浸出物含量5项指标检测结果与国内几个主要绿茶品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茶沟古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很低(0.90%),较西湖龙井等中国著名绿茶低72%~80%;茶多酚含量为12.40%,接近14%~18%的最佳品质范围,低于西湖龙井等著名绿茶,故苦涩味相对最淡;儿茶素总量为13.320%,略高于信阳毛尖等著名绿茶,其中酯型儿茶素含量极低,为0.01%,儿茶素类各组分的比例与信阳毛尖等著名绿茶相比差异巨大,儿茶素(C)是其绝对主体部分(11.01%),故滋味爽口,有涩味,苦味极淡;咖啡碱含量极低(0.30%),比西湖龙井等著名绿茶低约93%,故其苦味较西湖龙井等著名绿茶淡;可溶性糖含量为14.70%,比西湖龙井等5个绿茶茶样高359%~461%,在茶汤的甜醇度上优势明显;水浸出物含量为48.20%,比信阳毛尖高约10%,形成了信阳大茶沟古茶"鲜浓、爽口、甜醇、芳香"的口感特征,极具科研价值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野生古茶树茶与茶园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手段,对野生古茶树茶和茶园茶的外形、颜色、滋味、香气等进行审评、测定和比较。两者都为条索,在颜色方面,野生古茶树茶的干品偏向红黄,汤色黄红,茶园茶的干品呈绿黑,茶汤绿黄色;滋味方面,野生古茶树茶苦涩味较淡,醇和,回甘,茶园茶苦涩味比之更盛,味微短,入口略甜。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两者基本一样,分别是28.9%左右和7%左右,测定的5种儿茶素,茶园茶是野生古茶树茶的两倍多,咖啡碱茶园茶是野生古茶树茶的约两倍,游离氨基酸野生古茶树茶比茶园茶高,可溶性糖野生古茶树茶(3.82%)比茶园茶(4.60%)低;在香气化合物方面,野生古茶树茶测出定名的香气化合物有58个,茶园茶有74个,两者相同的香气化合物有12个。野生古茶树茶泡饮比茶园茶优越很多,儿茶素类、香气化合物对人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探寻信阳毛尖茶不同产区茶鲜叶品质的差异,对信阳毛尖茶5个产区(浉河区、平桥区、光山县、罗山县和新县)的2批春茶和1批夏茶鲜叶中主要品质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5个茶区的3批次茶鲜叶中氨基酸总量、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均以浉河区最高;茶氨酸含量最高的为浉河区的第1批春茶和夏茶,罗山县的第2批春茶。5个茶区间,3批次茶鲜叶中茶多酚、水浸出物、茶多糖和非酯型儿茶素的平均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咖啡碱、氨基酸、茶氨酸、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的平均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5个茶区的春茶与夏茶鲜叶中咖啡碱、儿茶素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而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茶氨酸、酯型儿茶素和非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不同品种夏秋茶加工白茶成品的品质特性,筛选出适宜推广的品种,为解决贵州夏秋茶利用率不高问题及进一步推动贵州茶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贵州8个茶树品种的夏秋茶原料加工白茶,分析其鲜叶的酶活性及成品白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和儿茶素类等,确定各类白茶的品质。【结果】各类成品白茶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为6.00~41.73△OD420/(min·mL),黔湄601最高,黔湄809其次,为26.13△OD420/(min·mL),金牡丹最低,黔湄601及金牡丹均与其余品种差异显著;过氧化氢酶活性为47.66~119.00μmoL/(min·mL),朵贝最高,且与白叶1号和黔湄601无显著差异,金牡丹最低,与其余品种差异显著;过氧化物酶活性为6.46~112.03△OD470/(min·mL),荒野最高,金牡丹其次,为92.36△OD470/(min·mL),朵贝最低,各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水浸出物含量与ECG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80;咖啡碱含量与C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  相似文献   

17.
遮光对丘陵茶园白露毛尖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80%、60%和40%3个不同遮光率处理和露地对照试验,比较了遮光处理对秋季名优绿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和露地对照处理比较:3个遮光处理茶园的田间气温和地表温度显著降低,空气湿度明显增加,有害高温和低湿出现的频率降低;1芽1叶长度、芽密度、百芽重和鲜叶产量下降,但差异不显著;鲜叶中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白露毛尖茶中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苦涩味组分茶多酚等含量降低,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和水浸出物总量增加,酚氨比值下降,白露毛尖茶色泽、滋味和香气等感官品质明显改善.结果表明遮光处理显著改善白露毛尖茶品质,提升秋季名优绿茶档次,效果以80%遮光率最好,60%遮光率次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德昂族酸茶储藏过程中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变化,为其加工与储藏工艺的改进和品质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储藏2年、储藏4年、储藏5年、储藏7年和储藏8年德昂族酸茶的德昂族酸茶样品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等含量的变化,并对其感官品质进行评价。【结果】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德昂族酸茶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呈下降趋势,水分含量与儿茶素总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儿茶素组分中,除儿茶素(+C)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外,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不同储藏时间德昂族酸茶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和水分含量分别为21.14%~29.61%、2.46%~2.69%、3.11%~3.28%、42.28%~46.24%、3.59%~5.30%和7.37%~8.37%;没食子酸(GA)、EGC、EC、EGCG、ECG、+C和儿茶素总量分别为0.66%~1.32%、2.58%~4.93%、4.03%~7.08%、3.19%~7.41%、1.86%~3.41%、1.86%~2.52%和15.06%~22.47%,感官评价综合得为87.20~90.25分,依次为储藏2年>储藏8年>储藏5年>储藏7年>储藏4年。【结论】在自然仓储过程中德昂族酸茶的理化成分与感官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适当延长储藏时间,有利于提升其品质。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稀有茶树品种"紫娟"茶芽叶为原料,通过品质成分分析结合感官审评,探讨了用"紫娟"茶芽叶生产名优红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紫娟"茶芽叶中的简单儿茶素、咖啡碱含量较云抗10号芽叶高,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相近,氨基酸含量较低;用"紫娟"茶芽叶加工的"紫云红"茶其感官品质略优于用云抗10号芽叶加工而成的红茶,其滋味、汤色表现尤为显著。并阐述了新产品"紫云红"茶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20.
采用HPLC法,检测了普洱茶的晒青毛茶原料及不同发酵阶段翻堆样中3种主要的黄酮醇类物质——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其中槲皮素含量降低最为迅速.发酵结束后,出堆样中杨梅素含量与原料相比下降近50%,槲皮素含量下降70%,山奈酚含量下降62%.总黄酮醇苷含量也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显著(p<0.01)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