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章以乌海市治沙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乌海市治沙林场的森林资源特点,参照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关于森林生态功能的评价方法,评价了乌海市治沙林场的森林生态功能。结果表明:有林地树种丰富,起源均为人工,有17种优势树种,林龄较低;林场森林生态功能指数为0.41,生态功能等级处于“差”,成熟林生态功能指数最高,为0.44,发挥的生态功能最好,针叶纯林与阔叶纯林的生态功能最低,在以后的造林过程中,合理配置树种,营造混交林,对提高生态功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红花尔基林业局森林生态功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6,(5):131-137
红花尔基林业局是我国樟子松林的集中分布区,有林地以樟子松为主(约占52%),其次为白桦林(约占46%)。评价该地森林的生态功能,对制定该地森林经营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红花尔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基础,借鉴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评价方法,对红花尔基林业局森林生态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红花尔基林业局以生态功能等级为"中"的森林为主,占有林地面积的93.0%;生态功能等级为"好"和"差"的森林面积占4.0%和3.0%;全局森林生态功能指数为0.55,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为"中"。按各林场(自然保护区)评价,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森林的整体生态功能最好,巴日图林场森林的整体生态功能最差;按各龄组评价,幼龄林的生态功能最差,其余龄组生态功能均优于林业局平均水平;按树种结构评价,阔叶相对纯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的生态功能优于针叶纯林、阔叶纯林、针叶相对纯林;按树种起源评价,天然林的生态功能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3.
采用森林蓄积量、森林自然度、森林群落结构、树种结构、植被总覆盖度、郁闭度、平均树高、枯枝落叶厚度等级等8个评价因子对闽侯县自然保护地2011年、2021年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闽侯县5个自然保护地两期森林生态功能指数为0.42~0.54,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均处于“中”等水平;自然保护地森林生态功能总体上表现为随龄组增大森林生态功能增强的特征;针阔混交林对森林生态功能的贡献最大,纯林贡献最小;各自然保护地天然林森林生态功能指数均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4.
森林生态功能是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与效用,森林生态功能指数能够综合反映森林的结构和生态综合效益。依据茂兰保护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数据,借鉴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的指标体系,以乔木林林分(小班)为研究对象,提取8个相关指标,采用权重赋值法,评价了茂兰保护区森林生态功能。结果表明:①茂兰保护区森林生态功能综合评价指数为0.73,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评价为“好”。②茂兰保护区以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为“好”的乔木林林分为主,面积为14 041.94 hm2,占总评价面积73.38%;等级为“中”的面积5 080.9 hm2,占26.55%;等级为“差”的面积13.87hm2,占0.07%。  相似文献   

5.
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径流区面积150083.0hm2,森林主要为纯林和相对纯林,中幼龄林占优势。文中介绍了“三湖”径流区森林资源概况及特点,对其评价结果认为,森林的防护作用和生态价值突出,针叶纯林比例大,不利于生态功能的发挥,用材林后备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提出大力发展林果业,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陡坡地生态治理,发展林下经济,加快低效林改造和中幼龄林抚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三岔子林业局2018年森林资源调查小班数据库,对乔木林小班森林生态功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岔子林业局森林生态功能指数平均值为0.60,森林生态功能评价良好。不同林分类型森林生态功能由强到弱分别为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纯林。不同龄组森林生态功能由强到弱分别为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幼龄林。优势树种蒙古栎、春榆和白桦的小班森林生态功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依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数据,参考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评价方法,以有林地小班为基本评价单元,选取8项特征因子,构建了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市京西林场管理处的森林生态功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北京市京西林场管理处森林生态功能指数为0.48,森林生态功能总体处于"中"等水平;②北京市京西林场管理处的森林,...  相似文献   

8.
摘要:森林稳定性是森林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综合特征,是制定森林经营和管理方案的基础。本研究采用Delphi法从演替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功能稳定性和环境稳定性等5个方面筛选出16个指标构成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秭归县9类不同森林类型157个样地调查数据确定指标权重,并基于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对区域森林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建立的森林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利用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反映林分稳定性状态,值得推广;②秭归县有面积超过2/3的森林综合稳定性指数在0.4以上,仅约10%森林的综合稳定性指数低于0.3;③在各森林类型中,阔叶混交林平均稳定性指数最高,达到0.558,其后依次为针阔混交林、灌木林、针叶混交林、马尾松纯林、阔叶纯林、其他针叶纯林、经济林、柏木林,其综合稳定性分别为0.545,0.510,0.473,0.427,0.403,0.341,0.324,0.307。  相似文献   

9.
借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程》中的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方法,基于2016年和2020年森林资源档案数据,采用森林生物量、森林自然度、森林群落结构、树种结构、植被总覆盖度、郁闭度、平均树高、枯枝落叶厚度等级等8个因子,评价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前后森林生态功能等级,分析比较不同地类、不同树种结构和不同龄组森林生态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武夷山国家公园2016年森林生态功能指数为0.6032,等级为“中”;2020年指数为0.7003,等级为“好”。2020年森林生态功能等级按林地面积占比排序为好(53.9%)>中(43.9%)>差(2.2%)。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后,区域森林生态功能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森林生态指数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森林覆盖率是体现地方森林资源质量的重要指标,可是森林覆盖率只能体现乔木或灌木植被的覆盖情况,不能体现森林的综合性效益,随着用材林业向生态林业的转化,森林覆盖率所体现的森林质量指标已经不能满足大家对森林的认识,迫切需要一个反映森林生态功能和综合性效益的指标。于是国家林业局在2004年制定的《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中提出森林生态指数概念,并要求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中进行应用。通过对森林生态指数作一个简明的介绍,并选择实例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大家更全面了解森林生态指数与森林覆盖率在森林功能评价上的差异,认知森林生态指数在反映森林的结构和生态功能上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1.
森林生态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与效用。基于GIS软件数据编辑、分析和制图功能,通过反映森林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结构的有关特征因子,针对2012年大兴安岭盘古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按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来综合评定大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等级。结果表明:(1)大兴安岭盘古林场森林生态功能指数为0.599 7,其中生态功能等级为优的林分仅占7.26%,中等林分占92.74%,该地区森林生态功能整体处于中等等级;(2)从森林类型的角度分析,各林型生态功能指数排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0.628 9)阔叶混交林(0.613 5)针叶相对纯林(0.602 4)针叶混交林(0.588 2)阔叶相对纯林(0.574 7)针叶纯林(0.552 5)阔叶纯林(0.543 5);(3)从龄组的角度分析,近熟林(0.602 4)和过熟林(0.602 4)生态功能指数较大,成熟林(0.598 8)和中龄林(0.598 8)次之,幼龄林(0.588 2)最小;(4)从优势树种的角度分析,云杉(0.613 5)山杨(0.606 1)落叶松(0.598 8)=樟子松(0.598 8)=白桦(0.598 8)杨树(0.595 2)=柳树(0.595 2);(5)从河流的影响角度分析,距离越小,小班受到河流的影响越大,小班的生态功能越好;(6)从道路的影响角度分析:距离越小,小班受到道路的影响越大,小班的生态功能越差。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森林资源的合理分配、森林健康经营、森林内部价值外部化、林业补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2008年盘古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2011年固定样地调查资料以及盘古林场小班尺度森林健康评价结果为数据源来评价景观尺度森林健康,以地类、起源及树种组成作为森林景观区划因子对盘古林场森林景观类型进行划分,从景观结构与格局、景观功能与过程两个方面选取了小班健康指数、分形维数及景观多样性指数3个评价指标,以均方差决策综合分析方法作为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以景观健康指数公式为评价模型对盘古林场森林景观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1)盘古林场主要划分为天然白桦纯林、天然落叶松纯林、天然樟子松纯林、天然云杉纯林、天然山杨纯林、天然针叶混交林、天然阔叶混交林、天然针阔混交林、人工落叶松纯林和人工针阔混交林10种森林景观类型。(2)盘古林场没有健康的森林景观,亚健康森林景观有3种,占林场总面积的78.51%;中健康森林景观类型有4种,占林场总面积的21.03%;不健康森林景观有1种,占林场总面积的0.32%;盘古林场森林健康指数得分总体偏低,多数景观处于亚健康及中健康状况。(3)健康指数得分情况大体为南高北低;在天然林中落叶松林得分最高,针叶混交林其次,而阔叶混交林得分偏低;2种人工林类型得分最低。  相似文献   

13.
森林资源价值核算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重要基础。文章阐述了回民区森林资产价值的核算范围及方法,并对森林资源价值及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初步核算,可为今后森林资产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2006年和2016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从森林质量和生态状况2个方面对森林质量变化进行分析与评价。对乔木林面积蓄积、纯林和混交林单位面积、蓄积变化以及龄组结构、径级结构、郁闭度等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森林质量逐年提升;对森林健康状况、天然林自然度、生态公益林群落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状况得到改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凸显。资源评价认为:滇西北森林资源富集,林分质量较高;植被区系类型复杂独特,科研价值高;区位关键重要,生态功能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功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2003年内蒙古大兴安岭一类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森林生态功能进行了评价,经计算评价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生态功能指数仅为0.49,与开发前的原始林相比退化了一半多,已接近生态脆弱状态。  相似文献   

16.
森林生态指数在森林资源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森林蓄积量、自然度、群落结构、树种结构、植被总覆盖度、郁闭度、平均树高、枯枝落叶厚度等8个森林特征因子,按其相对重要性确定其权重及得分值,计算经营单位面积的森林生态指数,结果表明:森林生态指数与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它们在森林功能评价上存在着差异,森林生态指数与森林覆盖率相比,更能正确和全面地反映森林的结构和生态功能.本研究对于森林生态指数在森林资源质量评价中的具体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磊  万欣  王火 《江苏林业科技》2020,47(3):16-21,45
长江沿岸森林资源的生态区位极为重要,不仅能改善和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平衡,发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而且为长江沿岸居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天然的绿色屏障,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合2018年江苏省森林资源变更调查数据及实地调研,并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对江苏长江两岸宽1 km范围内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江苏长江两岸宽1 km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17.1亿元/a,其中森林固碳释氧的功能价值占比最高(8.40亿元/a),其次是涵养水源(5.78亿元/a),森林防护价值最低(0.08亿元/a)。(2)江苏长江两岸宽1 km内39种植被类型森林中,乔木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远远大于灌木林、竹林及药材林。显然,这与乔木林的面积大密切相关。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最高的是杨树林(5.6亿元/a),其次是阔叶混交林(2.7亿元/a),茶林及其他药材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最小。(3)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量大小依次为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纯林灌木林针叶纯林。单位面积混交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高于纯林。可见,江苏长江沿岸森林在固碳释氧、涵养水源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研究建议江苏应大力发展长江沿岸的阔叶混交林建设,以增加长江沿岸森林整体的生态服务价值,同时运用多种监测手段监测长江沿岸森林面积和树种变化等。此外,还建议在江苏长江沿岸增设森林生态监测站点,为长江沿岸森林的保护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森林生态功能指数在森林生态功能评价中的效果,以甘肃省森林资源清查固定样地为对象,按3种不同等级对森林生态功能指数(FEFI)进行处理,用BP神经网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生态功能等级细化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参与FEFI评价的8个因子的重要性排序是蓄积量、平均树高、郁闭度、植被总覆盖、树种结构、枯枝落叶、森林群落和自然度;用定性因子的代码进行评价时,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BP神经网络分析法优于现行技术规定的评价方法,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9.
贵阳市第二环城林带森林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森林资源现状、森林覆盖率、单位面积蓄积、林龄结构、林种结构、森林生态功能及景观功能等6个方面对贵阳市第二环城林带森林资源进行了评价。针对第二环城林带森林资源总量处于较高水平,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生态功能差、景观功能不高及森林资源有较强持续状态等特点,从技术、经济和机制等不同角度提出了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甘河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为基础数据,从森林结构、森林灾害、森林健康、森林破碎度、森林自然度、植被类型等6个方面对森林生态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并以森林蓄积量、森林自然度、森林群落结构、树种结构、植被总盖度、郁闭度、平均树高、枯枝落叶厚度为评价因子,进行了定量评价。甘河林业局森林生态状况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