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薄荷又名苏薄荷,为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薄荷以全草人药,为常用中药。薄荷又是芳香油作物,薄荷油、薄荷脑是医药、食品、糖果、饮料、香料等工业的重要原料。薄荷喜温暖湿润气候,黄河三角洲气候条件适宜薄荷的生长,近几年来薄荷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由于土壤盐渍化程度较高,栽培经验不足,导致薄荷生产规模小,产量较低。我们通过对盐碱地薄荷大面积丰产栽培技术的实践,结果表明,可以一年收割二茬,现将盐碱地薄荷的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金玲 《农村百事通》2011,(2):109-110
薄荷别名亦有薄荷、水薄荷、鱼香草等,属多种生宿根草本植物,具有芳香、清凉的特点。薄荷产品(薄荷脑和薄荷素油)具有特殊的芳香、辛辣感和凉感,主要用于牙膏、副食品、烟草、酒、清凉饮料、化妆品、香皂的加香。在医药上广泛用于祛风、防腐、消炎、镇痛、止痒、  相似文献   

3.
对秋水仙素诱导薄荷染色体加倍技术进行研究,以期筛选出诱导薄荷染色体加倍的最适体系,获得染色体加倍的变异植株。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对带有腋芽的薄荷茎段进行处理,结合流式细胞检测、根尖染色体数目观察等方法对变异植株的倍性进行鉴定,比较秋水仙素不同浓度与处理时间的诱变效果。结果显示,用100 mg/L的秋水仙素处理带有腋芽的薄荷茎段1 d,诱变效果最好,诱变率可达33%。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根尖染色体数目观察等方法鉴定获得多倍体植株10个,与亲本植株相比,其植株形态主要表现为叶厚、茎秆粗、锯齿较深,生长速度缓慢;有8个植株挥发油含量提高,其中最高含量达到2.21%,为亲本植株(1.12%)的1.97倍。本研究通过秋水仙素诱导成功获得染色体加倍的薄荷植株,为薄荷的品种改良和选育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生长在不同郁闭度林下藿香全株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精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出32种物质,主要成分是薄荷酮、草蒿脑、D-柠檬烯、异薄荷酮、胡薄荷酮、胡椒酮等;主成分薄荷酮相对含量分别占高、中、低各郁闭度总峰的38.31%、54.75%和33.15%。高、低郁闭度林下种植的藿香主要成分为薄荷酮、草蒿脑和异薄荷酮,中郁闭度林下的为薄荷酮、异薄荷酮和胡薄荷酮。根据精油成分和产量,藿香适宜种植在北京山区高郁闭度、中郁闭度林下。  相似文献   

5.
薄荷,别名蕃荷菜,属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原产于北温带的日本、朝鲜和我国东北各省。世界上分布较多的有俄罗斯、日本、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德国、法国、巴西也有栽培。我国各地都有栽培,尤以江苏、浙江栽培为多。其嫩茎叶为食用部分,含有薄荷油(C10H20O)1%,其中主要成分薄荷醇占70%~90%、薄荷酮占10%~20%,此外还含有薄荷霜(C16H18O)、樟脑萜、柠檬萜等。薄荷是一种开发前景很好的绿叶蔬菜,具有多方面的用途。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人工栽培薄荷病虫害发生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针对人工栽培薄荷的病虫害,分别在两种栽培模式下通过灯诱、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两年监测。结果表明露地栽培薄荷的常发虫害为棉铃虫、烟青虫,设施栽培薄荷的常发虫害为温室白粉虱、红蜘蛛。露地栽培模式下害虫为害高峰期为7月,设施栽培模式下害虫为害高峰期为6~9月。薄荷的常发病害为薄荷病毒病、薄荷灰霉病、薄荷叶枯病,薄荷叶枯病在露地栽培模式下发病主要集中在7~9月份,设施栽培条件下发病主要集中在8~10月份,其间以8月发病较重。薄荷病毒病、薄荷灰霉病只在设施条件下发病,病毒病主要集中在6、7、9月份,病株率基本在6.7%~13.3%,病情指数最高达0.67%;灰霉病主要集中在4、5、10月份,其间以4月发病严重,病株率基本在16.7%,病情指数最高达1.4%。  相似文献   

7.
薄荷种植与薄荷精油提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荷是重要的天然香料植物,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护肤品等领域。薄荷种植主要采用地下根茎繁殖和移苗繁殖,从薄荷中提取薄荷油的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的薄荷油中主要有效成分为薄荷醇。薄荷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作用表现为通过兴奋中枢神经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发汗解热,但过量使用薄荷会产生中毒现象。我国薄荷产量占世界首位,其产业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薄荷别名苏薄荷、南薄荷,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全草入药,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痛、牙痛、皮肤瘙痒等症。我国薄荷产量居世界首位。薄荷适应性较强,在海拔300米-1000米地区种植,薄荷油和薄荷脑含量较高。喜温暖湿润环境,生长最适温度20℃-30℃,当气温降至零下20℃左右,植株开始枯萎,耐寒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四种薄荷植物学性状和精油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研究对上海地区引种成功的四种薄荷:黑胡椒薄荷(Mentha×piperita cv.)、薰衣草薄荷(Mentha piperita‘Lavandula)’、菠萝薄荷(Metha suaveolens‘Variegata)’以及留兰香(Mentha spicata)的植物学性状和精油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四种薄荷的植物学性状差异显著;黑胡椒薄荷和薰衣草薄荷的精油含有率较高,分别为0.42和0.34 mL.(100g-)1.FW,菠萝薄荷和留兰香的精油含有率低,分别为0.009和0.088 mL.(100g-)1.FW;黑胡椒薄荷精油的主要成分为薄荷呋喃27.49%、薄荷醇27.47%以及薄荷酮18.76%等,薰衣草薄荷精油中芳樟醇51.11%和乙酸芳樟酯13.58%是其主要成分,菠萝薄荷精油中氧化胡椒烯酮的含量超过80%,留兰香精油的主要成分为氧化胡椒烯酮39.66%和柠檬烯20.49%。目前引种的四种薄荷,黑胡椒薄荷精油尚没有达到国际该类产品的质量标准;薰衣草薄荷既可以提取精油,也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菠萝薄荷只适宜作为观赏性品种种植;本地区引种的留兰香,不宜用于提取留兰香油。  相似文献   

10.
选取30个主要性状,对薄荷属6个种38个居群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叶的平或皱是较稳定的,可以作为薄荷属植物分类的主要标准。按照"欧氏距离远近"原则,Q型聚类分析可以比较理想地将38个居群在L3=0.618水平上分为5个系,即日本薄荷系、灰薄荷系、薄荷系、唇萼薄荷系、椒样薄荷系,其中日本薄荷系又可分为日本薄荷亚系和皱叶留兰香亚系,椒样薄荷系又可分为椒样薄荷亚系与留兰香亚系。R型聚类分析基本上能反映性状间的相关性,可以为今后进一步进行性状的取舍和观测提供定量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 一、薄荷原油掺杂兑假的主要种类 凡是混入薄荷原油中的其他物质,都称为杂质。目前薄荷原油掺杂兑假现象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混入色泽与薄荷原油相近的物质。纯净的薄荷原油为无色。由于初炼过程中加水偏少,造成锅壁处薄荷秸糊焦,烧火过大造成淤锅,薄荷植株中混有杂草异株等原因,炼出的原油往往成淡黄色。因此,在原油中混入植物漓、松节油、变压器油、液体石蜡油等是较为普遍的掺杂手段。  相似文献   

12.
薄荷别名苏薄荷、南薄荷.为唇形科植物.以全草入药,薄荷适应性较强.在海拔300米1000米地区种植,其薄荷油和薄荷脑含量较高,喜温暖湿润环境.生长最适温度20℃~30℃,当气温降至零下2℃左右,植铢开始枯萎,但地下根状茎耐寒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对引自国内外的8个薄荷品种于2019—2020年进行田间栽培比较试验研究对抗热性、抗旱性、生物量及梅雨季长势等主要生物性状及薄荷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抗性强、生物量高、观赏性高的薄荷品种有薰衣草薄荷、日本薄荷及越南薄荷,日本薄荷、胡椒薄荷及越南薄荷的含量最高。因此,日本薄荷和越南薄荷可作为本地区用于观赏兼饮食的最佳品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g).精油中可影响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触角电位反应的化学物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精油,称重法测试薄荷精油对二化螟幼虫取食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分析薄荷精油主要化学成分对二化螟成虫的电位反应。【结果】薄荷精油对二化螟幼虫具有显著的引诱取食作用,当浓度为0.15625 mg/mL时,取食率为123.01 %。GC-MS结果分析从薄荷精油中共检测出27个化合物,化合物含量占总含量的81.965 %,含量最多的为长叶薄荷酮,为15.854 %。GC-EAD测定结果表明,雌虫对薄荷精油中的12种化合物作出反应,长叶薄荷酮的反应最为强烈;雄虫对薄荷精油中的10种化合物有反应,丁子香酚对二化螟雄虫的影响最为强烈。【结论】薄荷精油中的长叶薄荷酮和丁子香酚可能是影响二化螟幼虫取食行为的主要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正>薄荷别称鸡苏,为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主要含挥发油,如薄荷脑、薄荷酮等。薄荷性凉、味辛,具有疏散风热、利咽喉的功能,可治感冒发热、头痛、喉痛、无汗、风疹、皮肤发痒、风火赤眼等病。薄荷油、薄荷脑是医药、香料的原材料。薄荷原植物有薄荷、家薄荷、绿薄荷、欧薄荷,龙脑薄荷等。薄荷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在海拔2100米以下的地区都能生长,但以低海拔,日夜温差较大的地方,其油和脑的含量较高。除开花期要求稍干燥外,薄荷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能稍耐积水,不耐干旱。根茎具有较强的耐寒力,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北京市农业空间格局和功能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首都农业的生态涵养和生活服务功能日益凸显。休闲农业已成为实现农业产业融合的重要产业形态。薄荷属植物品种丰富,具有良好的产业链延伸功能,在休闲农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为筛选出符合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需求的薄荷品种,通过引进薄荷品种资源,在林下空间进行系统性筛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结合生长情况、产业融合潜力和产能分析,‘薰衣草薄荷’和‘留兰香’2种薄荷综合适应性强、长势旺盛、产量优势明显,且具备良好的产业融合发展潜力。综合评判,这2个薄荷品种可以作为北京地区服务休闲农业发展的主推薄荷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7.
以鲜奶、黄瓜、薄荷等为主要原料研制黄瓜薄荷冰淇淋,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其工艺配方,确定黄瓜薄荷冰淇淋的最佳配方为:黄瓜浆25%、薄荷汁3%、白砂糖10%、羧甲基纤维素钠(CMC)0.3%,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产品组织状态均匀稳定,色泽青翠,口感冰爽,特色突出.  相似文献   

18.
椒样薄荷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椒样薄荷学名Mentha piperital(唇形科、薄荷属),别名黑薄荷、胡椒薄荷、欧洲薄荷。原产欧洲及地中海沿岸一带,1959年从国外引进,目前国内在陕西、四川等地有少量栽培。从其茎叶中提炼的精油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卫生等方面,因而种植薄荷的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薄荷地膜覆盖栽培的温度效应、生育动态和产量效应,分析了地膜覆盖栽培的经济效益和相应的生产条件,提出了适宜的收割方式。研究表明,薄荷地膜覆盖使耕层土壤温度提高4.22℃,同时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和对气温变化的缓冲作用,明显地促进薄荷植株发育,使头刀薄荷收割期提早7天以上,全年鲜草总产量提高23.5%,原油总产量提高18.0%,头刀薄荷适宜收割时期为7月5~10日,全年收割2刀。  相似文献   

20.
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薄荷挥发油,用GC - MS分析野薄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通过计算机检索,共鉴定出35个化合物,相对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86.48%.野薄荷挥发油中主要化合物为薄荷酮(21.82%)、柠檬烯(21.24%)、葛缕酮(16.00%)、薄荷醇(4.65%)、异胡薄荷酮(4.01%)、异薄荷醇(3.52%)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