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杀菌剂防治大蒜叶枯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不同杀菌剂防治大蒜叶枯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大蒜叶枯病防效最好,其次为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对大蒜叶枯病也有较好的防效,以1500g/hm2剂量对大蒜叶枯病的防效较佳,注意在发病初期用药,每隔7d喷施1次,连续3次,要求大蒜叶片正反面均匀着药。  相似文献   

2.
进行不同杀菌剂防治大蒜叶枯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大蒜叶枯病防效最好,其次为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对大蒜叶枯病也有较好的防效,以1500g/hm2剂量对大蒜叶枯病的防效较佳,注意在发病初期用药,每隔7d喷施1次,连续3次,要求大蒜叶片正反面均匀着药。  相似文献   

3.
20%噻唑锌悬浮剂防治大蒜叶枯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0%噻唑锌悬浮剂对大蒜叶枯病有较好的防效,该药剂与10%苯醚甲环唑的混合使用不如使用单剂防效理想,用20%噻唑锌悬浮剂1 800 m L/hm2对大蒜叶枯病防效最好,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秦安县清水河流域五营镇进行了大蒜叶枯病田间药剂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0%烯酰·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和35%己唑·多菌灵悬浮剂防治大蒜叶枯病效果较好。在大蒜叶枯病发病初期按标准用量连续喷施3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能有效缓解因长期使用单一老旧农药产生的超量、残留、抗药性和耐药性等一系列问题,建议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大蒜叶枯病田间化学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对大蒜叶枯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适于大蒜叶枯病防治的杀菌剂。【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于2009和2010年分别对防治大蒜叶枯病的9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009和2010年供试药剂在田间使用剂量范围内,对大蒜叶枯病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均在75%以上,其中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的1 500和1 800 g/hm2对大蒜叶枯病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2年的防治效果均在87%以上;70%代森联WG 1 200 g/hm2、75%百菌清WP 1 200 g/hm2、25%嘧菌酯SC 1 200 g/hm2、3%中生菌素WP 750 g/hm2,2年的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结论】应根据大蒜叶枯病田间发生规律,在发病初期使用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 1 500和1 800 g/hm2,间隔7~10 d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并与3%中生菌素WP 750 g/hm2、70%甲基硫菌灵WP 856.5 g/hm2等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交替使用,以延缓病原菌产生抗药性,提高控制病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蒜叶枯病是大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从播种出苗后的3叶期开始一直到大蒜成熟期均可受害,一般减产10%~30%,严重发生时损失达40%以上。由于大蒜叶枯病的为害逐年加重。我们对其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卢玉山  史伯洪 《农林科学实验》2013,(24):143-143,152
开展30%氟环唑·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氟环唑·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30%氟环唑·噻呋酰胺悬浮剂150—450mL/hm2于水稻破口前7~10d和破口期各喷雾防治1次.药后22d防效为74.64%-89.23%,与对照药剂125g/L氟环唑悬浮剂600mL/hm2防效(90.47%)基本相当,明显高于对照药剂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264mL/hm2防效(45.22%),能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的发生危害,可以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大蒜叶枯病是危害大蒜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大蒜叶枯病发病日益严重,对大蒜产业造成较大损失。为更好地了解并防治大蒜叶枯病,阐述了徐州地区大蒜叶枯病的病原菌、发病症状及其发生流行的原因;并结合大蒜栽培管理,详细介绍了蒜种选择与处理、园地选择与翻耕、适宜的播期、栽培管理及化学防治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50%咪鲜胺锰盐防治大蒜叶枯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使用50%咪鲜胺锰盐对大蒜叶枯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800~1000倍的50%咪鲜胺锰盐防治大蒜叶枯病效果可达到47.90%~63.40%,且对作物安全,同时对大蒜的蒜薹鳞茎还有一定的增产保产效果,值得在大面积生产中进一步示范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56% AF-117 SC防治西瓜蔓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型杀菌剂56%AF-117SC防治西瓜蔓枯病(Mycosphaerella melonis)的田间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56%AF-117SC对西瓜蔓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以56%AF-117SC150g(84gai)/100kg水,667m^2施药液50.70kg,药后7d、14d的防效分别为74.47%、82.08%。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病菌粗毒素离体筛选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建立抗病变异系离体筛选方法。【方法】以蒜瓣茎盘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以大蒜叶枯病菌培养滤液制取的粗毒素为筛选剂,离体筛选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通过接种病菌粗毒素和病菌孢子鉴定变异株的抗病性,分析变异株的防御酶活性。【结果】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对大蒜愈伤组织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病菌粗毒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强,不同大蒜品种愈伤组织对病菌粗毒素的抗性不同;利用不同体积分数的病菌粗毒素分步筛选分别获得大蒜品种G039变异系苗12株,G073变异系苗2株,它们对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具有稳定的抗性。经病菌孢子悬浮液接种鉴定,变异系苗较其对照抗病性提高。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苗接种病菌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胺酶(PAL)的活性在短时间内即达到峰值,且与抗病品种G064接近或更高,而感病品种G039的酶活性则明显低于前两者。【结论】利用不同体积分数的大蒜叶枯病菌粗毒素分步筛选可以获得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适宜大蒜抗叶枯病变异系分步筛选的上限粗毒素体积分数为30%;POD、PPO和PAL活性可作为大蒜抗叶枯病鉴定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选取5种药剂,对病害流行后大蒜叶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蒜叶枯病发病流行后施药,百菌清、阿米西达、代森联、甲基硫菌灵和扑海因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2.16%、71.14%、61.80%、37.04%和7.42%。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蒙脱石和麦饭石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调理剂对大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蒙脱石和麦饭石均可增加大蒜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降低大蒜叶枯病的发生,提高蒜头和蒜薹产量;蒙脱石比对照增产蒜头11.0%,增产蒜薹19.0%;而麦饭石比对照增产蒜头8.5%,增产蒜薹4.9%。两种调理剂相比较,蒙脱石效果好于麦饭石。  相似文献   

14.
1993~1996年进行了陕西省关中大蒜病害调查和病原鉴定,结果共发现14种病害。叶部病害以匐柄霉叶枯病和锈病分布广泛而严重,前者能引起复杂的症状,造成毁灭性损失,芽枝霉叶斑病、紫斑病、灰霉病仅局部地块有发生。蒜薹白斑腐烂病是首次报道的病害,贮藏蒜薹损失率高达50%~60%.蒜薹的灰霉腐烂也较普遍。田间危害鳞茎和根部的病害有白腐病和软腐病,贮蒜病害有曲霉病、黑斑病、灰霉病、红腐病和青霉病等。此外,大蒜花叶病毒和大蒜潜隐病毒发生普遍而严重,另有一种病原未明的黄(红)叶病,仅局部发生。  相似文献   

15.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大斑病发生期,在田间采用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大斑病进行处理,并测定其对玉米大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种施药处理对玉米大斑病均有一定防效,枯草芽孢杆菌单次用量300g/hm2喷药2次、450g/hm2喷药1次、300g/hm2加高效助剂有机硅75g/hm2喷药2次、450g/hm2加高效助剂有机硅75g/hm2喷药1次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25%,68.45%,82.63%,74.33%;试验剂量范围内,枯草芽孢杆菌对玉米生长安全;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单次用量300g/hm2喷药2次对玉米大斑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可在生产上大面积使用。  相似文献   

16.
膨大素在大蒜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膨大素在大蒜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膨大素处理大蒜可以使蒜薹增产6.1%、蒜头增产16.7%以上,对大蒜的株高和叶片数影响不大。膨大素在大蒜上的应用剂量以165 g/hm^2为宜,最佳使用时期为蒜头膨大初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四川大蒜地方品种蒜苗采后品质特性,为鲜食蒜苗优良品种选育和消费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9个四川大蒜地方品种蒜苗的采后外观形态(单株重、株高、假茎长、假茎粗、叶宽)和内在品质(叶片含水率、维生素C、粗纤维、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游离氨基酸、蒜氨酸)13项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运用相关分析研究测试指标间的潜在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进行品种品质分类,并采用隶属函数分析依据7个品质性状表现进行品种的综合排序。【结果】供试品种13项测试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71%~34.75%,除叶片含水率和维生素C外,其余11项指标变异系数均大于10.00%。地方品种广元蒜和商品种川蒜1号单株重分别达89.97和91.98 g,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下同);雷波蒜和中天狗牙蒜品种的蒜氨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9.52和21.03 mg/g。单株重、假茎粗和叶宽3项指标之间及株高与假茎长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株高与假茎粗呈显著正相关,叶宽与可溶性蛋白呈极显著负相关,单株重与可溶性蛋白呈显著负相关。对品质性状聚类分析表明,所有品种分为高产型和品质型两大类,分别包括2个和7个品种;对蒜苗叶片7项内在品质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排序,江油大蒜、软叶大蒜和朝阳大蒜3个品种综合营养品质表现更突出。【结论】9个四川地方大蒜品种间品质差异显著,2个高产品种(广元蒜和川蒜1号)和3个综合品质较优品种(江油大蒜、软叶大蒜和朝阳大蒜)可作为特色资源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和2007年人工接种鉴定云南省区域试验42份新品种对灰斑病、大斑病(northern leaf blight.NLB)、小斑病southem leaf blight,SLB)、弯孢霉叶斑病(Curvtdaria/leaf spot,CLS)、纹枯病(sheath blight,SB)、茎腐病(stem rot,SR)、穗腐病(ear rot,ER)、丝黑穗病(head smut,HS)、锈病(rust)等9种玉米病害的抗性,仅 海97-4能兼抗7种病害,占2.38%.7个品种兼抗6种病害,占16.67%.13份品种兼抗5种病害,占30.96%.能兼抗5种以上病害的品种共20份,占总数的47.62%.采用抗病基因类似序列(resistance stance gene analogue.RGA)分析,可把这42份品种划分为6个类群.第1类群,对弯孢霉叶斑病、丝黑穗病表现出抗性;第2类群.对灰斑病、丝黑穗病表现抗性;第3类群对弯孢霉叶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表现抗性;第4类群,对丝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表现抗性;第5类群对弯孢霉叶斑病、大斑病、小斑病病表现抗性;第6类群对大斑病、小斑病表现抗性.  相似文献   

19.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病毒钝化剂病毒康667 m2用量为75~100 g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效达83.3%~89.0%;施用杀虫剂吡乙酰甲WP 100 g/667m2对灰飞虱的防效达93.36%,抑制条纹叶枯病的效果达72.3%。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ontents of trace element Se,Cd,Pb in three plants including burdock,ginkgol and garlic via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and standard addi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e in burdock stem,skin and leaf are 32.40,48.63,38.10 μg/g,respectively; Cd in burdock stem,skin and leaf are 0.160 0,0.300 0,0.140 0 μg/g,respectively; Cd in burdock stem,skin and leaf are 2.020,3.960,2.410 μg/g,respectively. In the ginkgo and ginko leaf,Se contents are 17.63 and 16.91 μg/g,respectively; for Cd are 0.181 0 and 0.202 0 μg/g,respectively; for Pb are 3.572 and 4.021 μg/g,respectively. In garlic,Se,Cd and Pb are 73.900 0,6.900 0 and 0.390 0,respectively. All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measured results are below 2.3%,recovery rate are from 99% to 1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