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华北驼绒藜育苗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地区华北驼绒藜育苗移栽是提高建植成活率的有效途径。本文利用生根粉、保水剂及清水浸泡及剪根等处理,对不同株龄和移栽的不同时期的成活率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移栽成活率为72.6%,秋季为90.3%,药剂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干旱地区华北驼绒藜育苗移栽是提高建植成活率的有效途径。利用生根粉、保水剂及清水浸泡及剪根等处理,对不同株龄和移栽不同时期的华北驼绒藜成活率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季移栽成活率为72.6%。秋季为90.3%,药剂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华北驼绒藜雨季移栽成活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不同季节移栽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系列研究之一。干旱区春季生态建植有补水之苦,雨季移栽表明,不需坐水或补水,成活率可高达60%,浸根可提高成活率至90%;说明雨季移栽是可行的。移栽植株数日内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脯氨酸含量骤然升高,含量恢复过程则较缓慢,说明移栽使植株突然损伤,但终能恢复至正常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实验根据华北驼绒藜种子小、种皮薄、发芽快、播种条件要求高,而且果皮外生四束长毛又不易与种子剥离,易与枝叶杂物混在一起又不易分离,因此,大面积直播有一定难度,通过小面积密植育苗,大面积移植栽种获得了很好成效。  相似文献   

5.
华北驼绒藜育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4年分别在内蒙古乌兰花镇四子王旗林业局苗圃(1号样地)和查干补力格苏木王府二队牧户五配套小草库伦(2号样地),进行了华北驼绒藜大田育苗试验。对适宜育苗地、播种期、播种量和定苗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1号样地士层深厚、土质适中、土壤肥力高,适宜培育优质种苗;适宜播种期为5月中旬,田间最佳定植密度为45.5万株/hm2,适宜播种量为4.35~14.5kg/hm2。  相似文献   

6.
华北驼绒藜是一种耐寒、耐旱、耐瘠薄、营养丰富的优良旱生半灌木。主要介绍了华北驼绒藜育苗栽培技术及防护林建植技术。应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pH值在7~8的壤土地或沙壤土地作为育苗地,播前对种子进行晾晒除杂、浸泡处理,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精细整地,灌足底水,3~5d后,采用直播方式播种,在出苗后做好田间管护,于当年秋季即可移栽定植,春季移栽可在翌年萌动前的4月初进行。选择沙壤土或沙土地建植防护林地,建植时间为5月上旬和中旬,建植方法为植苗造林。  相似文献   

7.
华北驼绒藜是一种耐寒、耐旱、耐瘠薄、营养丰富的优良旱生半灌木.主要介绍了华北驼绒藜育苗栽培技术及防护林建植技术.应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pH值在7~8的壤土地或沙壤土地作为育苗地,播前对种子进行晾晒除杂、浸泡处理,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精细整地,灌足底水,3~5d后,采用直播方式播种,在出苗后做好田间管护,于当年秋季即可移栽定植,春季移栽可在翌年萌动前的4月初进行.选择沙壤土或沙土地建植防护林地,建植时间为5月上旬和中旬,建植方法为植苗造林.  相似文献   

8.
华北驼绒藜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华北驼绒藜进行异株和同株授粉后,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异株授粉后,完整胚分化完成的时间较同株授粉快,前者需22d,后者需26d。胚胎的发育方式均属于藜型。  相似文献   

9.
在华北驼绒藜进行异株和同株授粉后,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异株授粉后,完整胚分化完成的时间较同株授粉快,前者需22d,后者需26d。胚胎的发育方式均属于藜型。  相似文献   

10.
在华北驼绒藜进行异株和同株授粉后,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异株授粉后,完整胚分化完成的时间较同株授粉快,前者需22d,后者需26 d.胚胎的发育方式均属于藜型.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比较了当前灌木生物量研究中较为常用的样方法、评分数量化方法与目测法、利用数码照片估算等方法,对华北驼绒藜生物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综合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样方法、样线法和1/4取样法适合于华北驼绒藜生物量的测定,能够得到比较客观精确的数据,以期为在荒漠草原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力推广种植华北驼绒藜和改良天然驼绒藜草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比较了当前灌木生物量研究中较为常用的样方法、评分数量化方法与目测法、利用数码照片估算等方法,对华北驼绒藜生物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综合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样方法、样线法和1/4取样法适合于华北驼绒藜生物量的测定,能够得到比较客观精确的数据.以期为在荒漠草原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力推广种植华北驼绒藜和改良天然驼绒藜草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华北驼绒藜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北部荒漠地区引种栽培华北驼绒藜的试验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在北疆(乌鲁木齐)年降水量220mm的荒漠区域内无灌溉条件下种子出苗、生长发育都表现良好,能够安全越冬,越冬率为95%;华北驼绒藜最佳播种时间是早春.  相似文献   

14.
华北驼绒藜广泛分布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可用作干旱区人工刈割草地的良好半灌木物种。作为优良牧草.抗旱、耐寒、耐贫瘠,在植被恢复和草地改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arborescens)在不同刈割方式下(即对照、两年刈割1次、两年刈割2次)的生长特性、光合生理以及能量分配等方面的研究。初步探讨刈割对华北驼绒藜补偿生长的影响,揭示其可能的补偿机制,为判别和评价植物的耐牧抗干扰性以及对人工草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华北驼绒藜的茎叶比呈增加趋势.刈割促进了华北驼绒藜当年生枝条和根系的生长。与对照相比.刈割增强了华北驼绒藜当年生枝条的生长,使其出现了“数目少、枝条长、茎基粗”等形态变化,根系也随之出现了“根幅大、主根长、侧根多”等变化,在形态上产生了超补偿效应。②刈割增加了华北驼绒藜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出现了光合补偿效应。③刈割降低了华北驼绒藜地上部叶、花的生物量,而增加了当年生枝条的生物量,将叶、花、当年生枝条合并为一个整体来看.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整体的当年部分地上生物量出现减少趋势。两年刈割1次的地上生物量表现为等补偿,两年刈割2次表现为欠补偿生长。其中。前者较后者提高了生物量的恢复补偿能力,但两者均未达到超补偿的水平。刈割后华北驼绒藜的生物量相对生长率显著增加的同时,根系生物量的分配增加,茎叶生物量分配减少,从而根冠比增加。(④刈割对华北驼绒藜各组分的干重热值没有显著影响,但却改变了华北驼绒藜的能量分配格局.使根系能量分配的投入增加,从而减少了地上部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15.
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生命力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保持的期限。对华北驼绒藜的寿命进行了探索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的种子在25℃恒温水分满足的条件下,48h(第3天)即可进入发芽高潮。发芽的特点是快而集中,田间播种4-5d即可出全苗;华北驼绒藜的种子在一般库存条件下,可达3年以上。  相似文献   

16.
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生命力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保持的期限.对华北驼绒藜的寿命进行了探索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的种子在25℃恒温水分满足的条件下,48 h(第3天)即可进入发芽高潮.发芽的特点是快而集中,田间播种4~5 d即可出全苗;华北驼绒藜的种子在一般库存条件下,可达3年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