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甜玉米新品种吉甜6号是吉林农业大学以自选系吉898为母本,吉90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超甜玉米单交种。2000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德超甜2号是云南省德宏州农科所黄必华研究员主持选育的超甜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是以自选自交系德甜36为母本、自选自交系德甜1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超甜玉米单交种.2007年2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超甜玉米新品种闽甜1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育适宜福建省种植的甜玉米新品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耕作轮作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总站以闽甜系 0059为母本、闽甜系 0165为父本,组配选育出甜玉米杂交新品种闽甜 107.该组合已于 2005年 1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美甜3号是广东穗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华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以自选自交系7832为母本、自选自交系48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高产稳产优质超甜玉米单交种。2007年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育成,实现了超甜玉米高产与优质的结合。目前,美甜3号在粤、桂、滇等南方超甜玉米主栽区示范推广面积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5.
粤甜 3号系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新育成的蔬果型超甜玉米。 2 0 0 1年 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2 0 0 1年广东省推广种植面积 6 6 6 7hm2。产量表现  1 999- 2 0 0 0年参加广东省甜玉米新组合区试 ,平均鲜苞产量 81 7.3 9kg/6 6 7m2 ,比对照种 (穗甜 1号 )增产 8.5 6  相似文献   

6.
国审郑超甜3号甜玉米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超甜3号系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铁双贵博士利用引进的超甜玉米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与温带丰产性好、配合力高的玉米材料选配育成的超甜玉米单交种。以自选系郑超甜TGB026 为母本,郑超甜TBQ01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色泽较浅的黄色超甜玉米单交种。 2000年组配,2001年夏播进行观察鉴定试验,2002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区区域试验,2003年已完成试验程序,2004  相似文献   

7.
超甜玉米新品种绿色先锋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我国缺乏超甜玉米品种,从国外引进的超甜玉米品种在我国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种植,表现产量低、抗病性抗倒性差,加上无法自主开发等商业原因,因此选育我国自己的超甜玉米品种已成为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课题.绿色先锋系北华玉米研究所于2000年育成的超甜玉米单交种.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科技创新的不但发展,特用玉米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快速的发展,甜玉米品种引起广大农户和消费者的广泛的喜爱。因此,了解甜玉米的特征特性,掌握甜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鲜食甜玉米新品种超甜135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跃  谭禾平  卢德生 《种子》2005,24(7):93-94
本文论述了鲜食甜玉米的选育目标、超甜135的选育经过、亲本来源,各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要点,并对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1 育种过程 中农大甜419(区试代号:ND4419)是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采用两个自选超甜玉米自交系组配而成.  相似文献   

11.
超甜玉米新品种金银99的主要特性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90年代初以来 ,为了适宜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华中农业大学玉米研究室的科技人员加强了特用玉米育种的研究 ,于1999年育成超甜玉米新品种华甜玉 1号 ,商品种名金银 99。该品种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是由sh2基因控制的超甜玉米单交种  相似文献   

12.
超甜玉米新品种的营养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先华 《种子》2004,23(8):74-76
田间试验和室内研究表明,超甜玉米的N/K、K/Mg、K/B比例失调是造成产量不高、食味差的主要原因,若氮、磷、钾、镁、硼吸收比例协调,则N/K减小,K/Mg、K/B增大,产量明显提高,提高氮、磷、钾、镁、硼的配合吸收,对超甜玉米充分发挥品种特性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甜脆808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最新选育的甜玉米新品种。2019-2020年参加国家南方(西南)组甜玉米区域试验,2年平均鲜穗产量15706kg/hm2,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8.1%。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玉20210138),适宜在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和四川海拔800m及以下的丘陵、平坝、低山地区,云南中部的丘陵、平坝、低山地区作鲜食甜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4.
俞平高  李炯  李庆富 《种子》2006,25(1):81-82
介绍了鲜食超甜玉米新品种金菲的植物学特性、主要经济性状、品质特征以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甜玉米新品种--超甜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超甜3号选育经过 1985年春季用优良普通玉米自交系“150”“白M017”与甜玉2号进行杂交.1985年秋季将F1代种成穗行,选择农艺性状好、抗病性强的植株进行套袋自交,在自交果穗中选取sh2sh2隐性纯合的籽粒果穗各5个.1986年春季再用普通玉米自交“150”“白M017”作轮回亲本进行回交;1986年秋季将回交果穗分别种成穗行进行自交.通过回交、自交4年的选择,1989年春季自交系白M017/sh2、150/sh2已趋稳定.1989年春季组配63个组合,1989年秋季鉴定:浙甜1号(白M017/sh2×旅9宽/sh2)和浙甜2号(150/sh2×旅9宽/sh2)鲜穗产量分别达12525、11550kg/hm2,分别比对照华甜20增产63.7%、51.0%,而且适口性甜度均可.但浙甜1号、2号制种产量低,发芽率低,限制了推广.1991年以浙甜1号为母本,以150/sh2为父本组配成三交种,定名为超甜3号.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鲜食玉米需求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对鲜食玉米的产量、抗病性、食用口味品质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选育丰产性、抗病性、食用口感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超甜玉米品种已成为鲜食玉米育种的研究方向。中甜300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常规系谱法选育,以母本华99-1和父本华5-2经过杂交选育而成,2014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  相似文献   

17.
甜玉米的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吉华 《种子科技》2000,18(3):180-181
在近几年玉米生产中 ,甜玉米已经开始在我国各地推广种植 ,并引起了广大农户和消费者的广泛兴趣。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甜玉米将在我国玉米生产中占有一席之地 ,预计在今后几年内甜玉米生产会有一定的发展 ,特别是在城市郊区会有大的发展。因此 ,了解甜玉米的特征特性 ,掌握甜玉米的栽培技术是十分必要的。甜玉米分为普通甜玉米和超甜玉米 ,二者是由不同的突变基因引起胚乳突变现象造成的。由于这种突变基因的作用 ,改变了玉米籽粒碳水化合物的性质 ,即籽粒胚乳中淀粉的含量大大减少 ,而蔗糖、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 ,食用起来味甜、清香。…  相似文献   

18.
郭章贤  郭国锦  卢华兵  石建尧 《种子》2006,25(10):83-84
浙甜2018是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和浙江省种子公司协作,于1999年以150BW为母本,大28-2为父本组配而成的超甜玉米单交种。经各级试验表明:该品种优质、高产、适应性广、抗病抗逆能力强、果穗外观商品性好,籽粒黄色,适宜鲜食和加工兼用。该品种适宜在东南区各省市种植,种植密度49500-52500株/hm^2。  相似文献   

19.
晶甜3号系南京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超甜玉米杂交种,经2001和2002两年国家东南区试,表明该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三大特殊优点,目前正在申请国家审定。1品质优果穗还原糖含量为8.28%,可溶性糖含量为16.93%,VC含量为14.23mg/100g,外观性状好,食味感较好,甜度高,皮薄,经有关玉米专家组现场考查评比认为品质突出,优于所有参试品种,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同等水平;籽粒深度2.0cm,千粒重为339.4g,出粒率为70.8%,适宜脱粒加工;穗形筒型,排列整齐,籽粒乳黄色,适宜整穗加工出口。2产量高平均穗长19.1cm,穗粗4.6cm,平均单穗重为250g,667m2产750k…  相似文献   

20.
赣科甜3号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T323”为母本,“T725”为父本,于2010年组配选育而成的甜玉米单交种。2011-2012年参加江西省鲜食甜玉米区域试验,株高175.6 cm,穗位高39.9 cm,株型为半紧凑型,穗型为筒型,穗长18.0 cm,穗粗4.6 cm,穗行数14.6,每行粒数37.0粒,鲜出籽率68.8 %,鲜百粒重30.6 g,单穗净重为226.9 g,籽粒黄白色,平均鲜穗产量为11957.6 kg/hm2,品质得分87.1分,优于对照“粤甜3号”和“粤甜16号”,居参试品种第一位。2013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赣审玉2013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