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鱼类免疫应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免疫应答可以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但固有免疫发挥主要作用。固有免疫对病原体的识别是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与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的相互结合实现,这与哺乳类相似。但为适应水生生活,鱼类固有免疫对PAMP的识别范围更广,免疫应答的启动条件更低。固有免疫的效应细胞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具有吞噬和杀伤功能,还可分泌多种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介导发生炎症反应。适应性免疫中,T淋巴细胞通过抗原提呈细胞分解吸收抗原,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类分子递送到细胞表面才能识别。B淋巴细胞分泌产生以免疫球蛋白Ig M为主的抗体分子,而发挥抗体中和作用及免疫调理作用的Ig G在鱼类中比较少见,说明鱼类抗体的免疫功能还处于较低水平。本文综述了近二十年内鱼类免疫应答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了解鱼类免疫应答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温是影响鱼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生态学因子。综述水温对淡水温水性鱼类的影响,为鱼类资源的增殖和水体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从繁殖、摄食生长、代谢速率、临界游泳能力、免疫功能5方面的鱼类生命活动进行综述,其中,水温对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影响最大,当水温适宜时,多数淡水温水性鱼类的各项生理活动都能正常进行;但当水温超过临界温度时会导致机体内代谢紊乱、活动能力降低、甚至造成鱼类死亡,最终引起鱼类种群结构和数量分布的显著变化。鱼类的临界游泳能力和高强度运动之后的重复运动能力也会受到水温的影响;鱼类免疫应答受水温影响较大,水温严重不适会导致免疫防御机制紊乱。水温只是影响鱼类生存的生态因子之一,但在航道建设、河流生态修复、鱼类资源评估以及水生态系统保护过程中均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在河流开发以及水文调节过程中,要最大限度降低其对水温生态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研制的几种鳜鱼疫苗鱼类免疫学研究证实,几乎所有真骨鱼类都具有较为完善的免疫系统,除非特异性免疫外,对入侵的病原体(如嗜水气单胞菌)还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将病原体杀死、降解或排除。疫苗是将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灭活、减毒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体刺激鱼类免疫系统的特性,当鱼体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  相似文献   

4.
正鱼类皮肤作为黏膜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的第一道防线[1]。鱼类皮肤黏膜免疫系统不仅对宿主防御病原侵入是必要的,而且对水产养殖疫苗应用也十分重要[2-3]。近年来,与系统免疫相比而言,鱼类皮肤黏膜免疫应答研究备受关注[4-6]。笔者针对鱼类皮肤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及蛋白质组学研究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鱼类病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鱼类的免疫系统是鱼体自身抗病力的物质基础,鱼类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成熟及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都直接体现着鱼类机体免疫功能的状况。研究表明:一些化合物包括核苷酸、葡聚糖和益生菌可增强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增强鱼类的原始免疫应答体系。因此在水产养殖中,这些化合物作为鱼类免疫调控手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云奎 《科学养鱼》2007,(11):83-83
鱼类虽然是低等的脊椎动物,但它们仍有较为完善的免疫系统,当机体受到病原生物刺激后,能够产生特异免疫应答,抵御病原入侵。因而可以通过研制、接种疫苗,刺激鱼类免疫系统,获得免疫保护,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崔俊霞  徐田军 《水产学报》2023,47(5):059402-059402
先天免疫是宿主识别病原及消除病原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模式识别受体是参与识别病原入侵的主要分子,主要包括Toll样受体、RIG-I样受体、NOD样受体和C型凝集素受体等。模式识别受体在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后,激活机体的先天免疫信号通路,诱导炎症细胞因子和干扰素的产生,从而启动抵抗病原入侵的免疫应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应答的激活、维持和终止受到了严格的调节,使机体在保持一定免疫强度的同时避免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microRNA是一类长度为18~23 nt的微小非编码RNA,是鱼类先天免疫应答网络中的重要调控因子。近年来,microRNA在鱼类免疫学领域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缺乏对其进行及时地全面性的总结。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iRNA在鱼类先天免疫反应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鱼类的分子抗病育种及疾病防控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2 鱼类的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是指鱼体抵御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产物的一种生理功能。病原微生物侵入鱼体后,可引起感染,同时也能够诱导机体对病原微生物产生防御性应答。根据形成和作用特点的不同.鱼类的抗感染免疫可以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两大类。其中非特异性免疫发生得较早,对多种病原微生物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防御作用,没有特殊的抗原针对性。特异性免疫作用发生得较晚,具有抗原特异性。同哺乳动物相似,鱼类的特异性免疫也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类。2.1 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 非…  相似文献   

9.
环境温度在鱼类养殖业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鱼类生存的环境中,温度具有多方面的生态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鱼类的摄食、生长、发育以及免疫功能等。目前,对温度在鱼类养殖业中的研究尚处于资料积累阶段。本文主要综述了温度对鱼类摄食、标准代谢、免疫功能、生长发育以及性别决定等方面的影响,为鱼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鱼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抵御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其中,鱼类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Na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近年来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并被证明是嗅觉器官中抗原识别和启动黏膜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后可发挥快速的局部免疫响应。以NALT为靶点,对鱼类开展疫苗鼻内接种可起到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但目前,对NALT中复杂的免疫细胞与分子网络及其互作机制知之甚少。本文对鱼类嗅觉器官结构与功能、NALT的细胞与分子网络及免疫应答、鼻内接种的应答及免疫保护效果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阐明鱼类NALT在黏膜局部发挥的免疫防御机制,以期为新型黏膜疫苗的设计与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其次,疫苗的使用者往往不大注意养殖鱼类存在免疫临界温度的问题。由于我国多在低温季节放养鱼种,为了图省事,养殖业者大多选择此时对放养的鱼种进行免疫接种,结果就是因为此时的环境温度处于温水性鱼类的免疫临界温度以下,导致免疫接种没有实际意义。其三,疫苗的使用者往往不注意养殖环境对鱼类免疫效果影响问题。由于我国淡水鱼类养殖大多采用多品种、多规格混养的模式,而一种病原(如嗜水气单胞菌)可以感  相似文献   

12.
高温对鱼类的影响及其预防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鱼类是水生变温动物,其生长繁衍与生活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其中环境温度是鱼类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水温影响着鱼类的摄食、生长、免疫和生殖等活动,具有多方面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Interferons,IFNs)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能对几种病原,例如对病毒、细菌、寄生虫和肿瘤细胞等产生应答的一类蛋白质。本文综述了几种经济鱼类的干扰素基因及重组鱼类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无论人体或者动物体,免疫的目的是通过接种免疫源性物质诱导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免疫活性细胞来保护动物,并且产生免疫记忆。当外界有菌毒感染时,由于机体内存在一定的免疫力或诱导快速的记忆应答,而对特异性病原产生极大的抵抗能力,从而避免疾病暴发引起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鱼类趋化因子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物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免疫学家一直对非特异性免疫以及它们与获得性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关系极为感兴趣。非特异性免疫也叫先天性免疫,是指一个生物所具有的对病原体和有害异物的基本先天抵抗和防御性。先天免疫对绝大多数的病原体和有害异物具有潜在快速、有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能否对疾病进行有效的先天免疫常常是宿主动物生与死的分水岭。先天免疫包括物理、生理、细胞和分子不同层次上的防御屏障。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同时也是很多水生病原体传播的媒介。鱼类的体表形成了重要的第一条防线。因为鱼类时刻与水接触。身体上的保护屏障就显得极其重要。鳞片、皮肤和粘液膜的表面都是抵御病原体侵入的重要物理屏障。鱼类粘液层含有抗生索物质,能有效地在最早阶段阻止病原体的感染。先天免疫性的生理学屏障包括温度、pH、溶氧和水溶性因子。当物理屏障被突破后,  相似文献   

16.
鱼类中新发现的免疫球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是最早产生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的脊椎动物之一。鱼类IgM作为鱼类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中最主要的免疫介质,目前已有较详细的研究报道。除此之外,近年来在鱼类还新发现了几个Ig,如IgD、IgW、IgNAR、IgZ和IgT等,笔者对其结构及功能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国内同行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鱼类体液免疫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张永安 《水产学报》2000,24(4):376-381
同高等脊椎动物一样 ,鱼类也是通过免疫系统来抵御外来病原生物的侵害 ,通过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的免疫防御机制来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及自身内环境的稳定。但是 ,近年来鱼类病害发生频繁 ,其中某些疾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灾难性的危害。这就使得免疫防治技术在鱼病防治中呈现出日趋广阔的应用前景[1] 。因此 ,对鱼类特别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免疫系统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鱼类的免疫系统是鱼体执行免疫功能的机构 ,是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体液免疫因子组成。本文着重就鱼类体液免疫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包…  相似文献   

18.
王艺  胡秀彩  吕爱军 《水产科学》2012,31(8):507-510
正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是一种重要的促炎性细胞因子,是体内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的中心介质,在哺乳动物中已发现11种IL-1家族成员,包括IL-1α、IL-1β、IL-1ra、IL-18、IL-1F5和IL-33等[1],目前在鱼类中只发现了IL-1β和IL-18。研究表明,IL-1β在鱼类皮肤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  相似文献   

19.
CH791型自控温度水族箱,是我所根据当前水产科研工作的需要而设计研制成的一种实验仪器设备。该仪器设备对于各种鱼类临界温度的测定、研究鱼类的人工繁殖生理、观察鱼类、虾类及其各种水生动物的生态特征以及各类毒品影响和危害鱼类的试验均具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杨潼 《淡水渔业》1979,(2):24-27,31
免疫学技术应用到鱼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已有很多年了。但是,由于鱼类本身具备的保护屏障以及鱼类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在许多方面都与人体和家畜不同,鱼类更容易受到温度和其它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将免疫学原理应用到渔业中去仍然是缓慢的。虽然通过注射疫苗已能有效地使鱼获得免疫力,但是这种方法不适合大规模地应用,因此应将鱼病免疫研究的重点放到口服免疫方面。近年来,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的鱼病免疫研究工作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