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福建省崩岗发生的地质和地貌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福建省崩岗最发育的地区安溪县官桥镇—龙门镇、长汀县河田镇、永春县达埔镇—蓬壶镇和诏安县官陂镇为对象,从岩性、构造、地质发展史3个方面阐明崩岗侵蚀的地质和地貌背景。结果表明,大规模崩岗发育区的地质、地貌背景是燕山晚期大面积侵入性质均匀的岩石(花岗岩体),位于从古生代至今长期活动的区域性主干断裂带上,发育的地貌处于壮年期的晚期向老年期的发展阶段。海拔高度与崩岗地区的相对侵蚀基准面高度两个指标共同影响着崩岗的发育,相对高差在20~100m以内崩岗最发育。  相似文献   

2.
崩岗侵蚀地貌与侵蚀过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崩岗侵蚀是华南水土流失区最严重的一种土壤侵蚀类型。崩岗由崩壁、崩积堆和洪(冲)积扇3部分组成,其侵蚀过程包括崩壁的崩塌后退、崩积堆的再侵蚀及沟床侵蚀。当把花岗岩风化土体当作均质体看待时,因崩壁失稳而发生的片状崩落,其临界高度干燥时理论上可达8~9m,而饱和状态时则下降到2~3m;风化土体中节理、裂隙等软弱结构面的存在,致使崩壁往往发生滑塌和倾倒,崩壁失稳的临界高度同样降至2~3m。崩积堆的再侵蚀主要是雨滴溅蚀和细沟侵蚀。当侵蚀基面下降时,沟床下切严重并危及崩壁和崩积堆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华南水土流失区崩岗侵蚀地貌系统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崩岗侵蚀是华南水土流失区最严重后种水土流失类型。崩岗由崩壁、崩积和冲(洪)积扇3部分,组成三者在发生上具有相关性,并且通过物质的输送和能量和转化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侵蚀地貌系统。崩岗侵蚀地貌系统的发育规模通常首先表现出一个Logistic增长过程,随后系统的演化可分持续发展、波动、稳定平衡、消亡4种趋势。  相似文献   

4.
根据安溪官桥、龙门两镇的仙都片、寮山片、山头片3个崩岗侵蚀片区,崩岗侵蚀严重,崩岗面积大,形成集中连片的崩岗群落的区域特点,在传统治理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削坡、土地平整、拦挡、绿化、复耕等治理措施,使其支离破碎的崩岗地貌重塑整理成规整的地块,然后根据其周边环境及地域性特点,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向,将崩岗侵蚀区变为可开发利用的农业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  相似文献   

5.
崩岗侵蚀地貌分布的海拔高程与坡向选择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崩岗侵蚀地貌在华南地区广泛分布,近年的崩岗普查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根据统计结果,重新认识了早期提出的崩岗侵蚀地貌的分布具有海拔高程和坡向选择性的特点。通过对几个典型崩岗发育区资料的分析表明,人类生产活动的高程范围影响着崩岗的发育和分布,崩岗分布的地形相对高差研究较海拔高程研究更具现实意义。以推理方式质疑已有崩岗侵蚀地貌分布坡向性选择的成因解释,并提出可能是由于统计盲点而导致的表象性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崩岗发育的推论有其限制条件,应将人类生产活动作为崩岗侵蚀地貌发育新的驱动力给予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6.
从暴流地貌看崩岗发育及其整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崩岗地形是热带地区花岗岩厚层风化壳中的常见地貌,它发育是在暴流的集水盆部分,主要由于风化壳的结构和崩塌作用所成,是水土流失中的特殊现象,作建国以来,即加以研究,提出治理方针应从生态环境平衡考虑,即应用快速覆盖植被群落,建立护坡封沙的植被,配合天沟和沟谷防沙植被进行整治,并已为广州地理所学们实验所证实。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崩岗侵蚀成因及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根据调查 ,福建省共有 38个县存在不同程度的崩岗侵蚀 ,总面积为 2 6 30 .6 9hm2 ,个数为 6 714个 ,崩岗密度为 0 .0 5 5个 /km2 。全省崩岗面积虽小 ,但由于相对集中 ,土壤侵蚀量大 ,危害严重。探讨了福建省崩岗侵蚀的现状、类型、分布特征、成因、危害、活动情况及治理现状。认为岩性、坡度、海拔高度、植被、人为活动等与崩岗的形成和发展均密切相关。提出了崩岗治理的基本思路和典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崩岗侵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萍  查轩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1):170-172,176
崩岗是我国南方地区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现象,其侵蚀灾害十分严重,直接威胁着当地和下游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崩岗分类、发展过程、形成机理和综合治理等方面分析了崩岗侵蚀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总结了崩岗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的模型,提出了未来崩岗侵蚀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泉州市崩岗侵蚀现状及防治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泉州市崩岗侵蚀现状及30年来治理崩岗的技术措施、成功经验和综合效益进行调查、评价、总结,旨在调动崩岗区广大干部群众治理崩岗的积极性,增强治理崩岗的科学性,加快崩岗治理步伐,提高崩岗治理成效,助推山区防灾、减灾,促进山区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福建崩岗侵蚀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福建省2002~200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改进的TOPSIS方法对福建省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土地利用动态度以及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和土地利用类型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02~2007年期间福建省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总体较高,在时间上的变化呈波动趋势,2003年土地利用合理性最高;②耕地面积减少量最大,居民点工矿面积增加量最大,年变化速率最快的是交通运输用地;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土壤侵蚀与土地退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的土壤侵蚀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20.0万km~2,以水力侵蚀为主.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有土壤退化、土地石质化、土地沙质化和土地沙石化,全省沙质荒漠化面积达95.14万hm~2.毁林垦殖、滥伐森林、工矿生产污染是造成土壤侵蚀、土地退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应用突变级数法对福建省土地生态安全(2000—2008年)进行了定量评估和动态趋势分析。该方法避免了人为制定权重的主观性及主观判断安全标准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福建省土地生态安全在逐年改善,从一般安全级(Ⅲ级)转变为较安全级(Ⅳ级)。这种转变主要建立在社会经济系统和环境调控系统安全不断改善的基础上,而自然环境系统始终在一般安全等级(Ⅲ)间波动。其中,环境压力子系统从2003年开始迅速下降,人口压力子系统始终处于上下波动,土地生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土壤侵蚀及其环境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侵蚀是引起土地退化和河流泥沙淤积的根源,其产生与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存在一定关系。利用ArcView3.2和ARC/INFO8.1软件,通过图层叠加,统计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对云南澜沧江流域的土壤侵蚀与地形坡度、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现状、土壤类型和分布以及河流、道路两侧的缓冲区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土地适宜性及使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To present the current status of land quality and distribution and the trends in land use change, the physical suitability of cropland and forestland and the associated changes in Fujian Province we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 using data obtained from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and remote sensing (RS). Of the total land area of Fujian Province, first class suitable cropland accounted for only 4.21%, whereas unsuitable cropland accounted for 84.78%. The percentage of first class suitable cropland in the southeastern region (5.32%)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thwestern area (2.91%). Only 13.63% of the existing cropland area consisted of first class cropland and 70.08% was classified as un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Of the total land area of Fujian Province, the first class forestland comprised 55.25% and the unsuitable forestland (including third class) comprised 21.2%. The percentage of unsuitable forest area in the existing forestland was only 5.5%. From 1996 to 2001, cropland and unused lan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reas forestland and land used for urban and transport increased rapidly. Therefore, the major tasks ahead will be the land development for full grain production potential, the better coordination of allocating land to different uses, and the regulation inappropriate activities that damage agricultural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福建省1990—2015年的水土流失进行动态监测和时空变化分析,为该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基于USLE水土流失方程,结合GIS,RS等技术开展研究。[结果](1)福建省境内以轻度流失为主,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南部,中部和北部分布较少,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的趋势,25a来以轻/中度流失与微度流失的相互转化为主。(2)1990—2015年,福建省水土流失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共减少了3 825.55km2,以轻度流失面积减少为主,尤其在2010年后,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加快。相对于内陆地区,沿海地区水土流失改善明显。[结论]25a来福建省水土流失总体情况改善明显,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形式及其危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黑龙江省7种冻融侵蚀的表现形式、分布区域及危害程度的分析,提出今后黑龙江省冻融侵蚀研究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周萍  陈松林  李晶  李晨欣 《水土保持通报》2022,42(3):356-365,372
[目的] 开展土地利用碳排放差异与碳补偿研究,为各地域根据净碳排放量制定低碳发展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2005—2020年福建省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费数据,构建碳排放以及碳补偿价值测算模型,计算各市域不同时段的碳排放量以及碳补偿价值。[结果] ①福建省土地利用变化净碳排放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增长速度先快后慢。建设用地为主要碳源,其碳排放量增加3.41×107 t;林地为主要碳汇,其碳吸收量减少近3.00×104 t。②净碳排放量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碳排放量高、碳补偿率低的福州市、泉州市和漳州市,净碳排放量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碳排放量少、碳补偿率高的南平市,除厦门市外,各市的净碳排放强度与净碳排放量的空间分布相似。③碳补偿价值与各市净碳排放量的空间分布具有高度相似性,高碳补偿区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高、净碳排放量大的福州市、泉州市,受偿区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低、净碳排放量小的南平市。[结论] 为实现区域协调以及低碳发展,需不断完善碳补偿机制,从低碳层面依靠碳补偿推动区域低碳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山西煤矿区土地荒漠化类型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山西煤矿区土地为研究对象,对采煤破坏土地所造成的土地荒漠化成因、程度、范围、分布以及塌陷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调查结果得知,1949-2004年间山西省因采煤导致的土地荒漠化面积累计为1152km^2,其中塌陷面积为1113.8km^2废弃物压占面积为15.2km^2.露天开采破坏面积23.0km^2。分析表明:地表塌陷的形式、规模、程度和趋势与采煤方法、开采厚度和深度、矿区地形地貌和煤层倾角、煤层上部的覆岩性质与地质构造、采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西部沙地土壤风蚀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风蚀危害是吉林省西部沙地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和室内风洞试验,分析了该区沙地土壤风蚀机理.结果表明,土壤风蚀随地表粗糙度、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其风蚀量与地表粗糙度、土壤含水量近似地呈负指数关系,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风是吉林省西部沙地产生风蚀的主要源动力,当风速超过临界起沙风速时,土壤侵蚀量与风速的3次方成正比,其风蚀性气候因子为155.2,春季最大(76.2).在空间分布上,该区风蚀性气候因子和侵蚀性风能均自东向西递增,西北 部的通榆县为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